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质疑三则》之商榷重庆/水绍韩《语文教学通讯》1997年第3期刊载的张敏英《质疑三则》一文(以下称为张文)的三点见解,均有失误,值得进一步商榷。一、《宋定伯捉鬼》一文有:“道遇水,定伯令鬼先渡,听之,了然无声音。定伯自渡,漕作声。”课本对其中“漕?..  相似文献   

2.
《宋定伯捉鬼》一文中有这样两句:①定伯令鬼先渡,听之,了然无声。②便卖之,恐其变化,唾之。句中加点的“之”字应怎样理解呢?与人教版教材配套的《同步练习册》(四川民族出版社1994年10月)把①句的“之”解释为:代物,指“水声”。既然是“了然无声”,又何来“水声”可听?岂不前后矛盾?其实,“之”在句中是代事,指“鬼渡”,可不  相似文献   

3.
《新作文》2006,(3)
《搜神记》中讲过一个捉鬼的故事;宋定伯是南阳一少年.某次夜行中和一个鬼不期而遇。定伯开始有点害怕。但马上镇定下来.自称也是鬼,骗得了信任,与之一路同行。鬼嫌走得太慢.建议轮流背着跑.定伯表示同意。可是当鬼背起他时,感到不像鬼那么轻,就有点怀疑。定伯机智地说:“我是  相似文献   

4.
《宋定伯捉鬼》质疑一则安徽/徐贤柱写人记事,必须注意前后照应。前有伏笔后有着落,而且,照应还要符合实际,才能使文章结构严密。可是,《宋定伯捉鬼》由于照应不符合实际,致使文章有瑕疵。且看:“(定伯)急执之··。鬼大呼,声咋咋然。索下,不复听之。径至宛市...  相似文献   

5.
肖湘 《辽宁教育》2002,(5):38-38
这节课,我讲《宋定伯捉鬼》。在品读课文后,同学们开始讨论课文的内容。有的说:“宋定伯胆大,碰到鬼都不怕,而且机智勇敢地捉住了鬼,是一个令人佩服的少年英雄。”我颔首,以示肯定。有的说:“鬼在人们心目中,是邪恶的化身。这篇文章寄寓着人能战胜邪恶的思想。”我微笑,充满自信,学生的回答都在我备课的预料之中。“我不同意他们的看法”。一个男生憋红了脸,站起来说:“人群人中有好人、坏人之分,论理鬼中也应如此。文中写鬼与宋定伯同行,这个鬼既没有张开青面獠牙的面孔吓唬他,也没有欺负他的行为,更没有丝毫加害于他的举…  相似文献   

6.
读<宋定伯捉鬼>,不禁疑惑:人人都说鬼专惑人,专害人,可将文章读到未尾,也未见鬼做错了哪些事,祸害了哪些人.反倒让人觉得鬼直爽、坦诚,注重团结,讲究友善……总之,是颇能体现出种种美德的.而宋定伯,在某些人看来,是有些机智,凭聪明也最终制服了鬼,且成就了一件好事,得到一笔不菲的收入--一千五百文大钱!但当我们真的能从文中找到一些证据,来证明鬼颇具美德时,那么,宋定伯的聪明、机智,就恐怕有些变味了吧?  相似文献   

7.
某杂志发表了一篇关于《宋定伯捉鬼》的文章,题目叫《<宋定伯捉鬼>刍议》,其文就“诚信”话题生发感触,为鬼叫冤,抱不平。锁定“实话实说”的是鬼,人却背离了游戏规则,居然三次说假话,欺骗鬼。言辞间,作者愤然,只差点儿没直说,人不如鬼了。如此标新立异,让人怪哉!实不敢苟同。新理念,固然强调独特感悟,提倡思维创新,但总不能违背原则,真假、善恶、美丑岂能混淆;黑白、是非怎容颠倒。凡世间人和事,颂扬或抨击,倡导或贬斥,不能不泾渭分明。《宋定伯捉鬼》主旨明晰:通过人设计制服鬼的故事,称赞人沉着、勇敢、机智、善于运用谋略。这也不失为“…  相似文献   

8.
这节课,我讲《宋定伯捉鬼》。在疏通文意后,同学们开始讨论课文的内容。有的说:“宋定伯胆大,碰到鬼都不怕,而且机智勇敢地捉住了鬼,是一个令人佩服的少年英雄。”我颔首,以示肯定。有的说:“鬼在人们心目中,是邪恶的化身。这篇文章寄寓着人能战胜邪恶的思想。”我微笑,充满自信,学生的回答都在我备课的预料之中。“我不同意他们的看法。”一个男生憋红了脸,站起来说,“人有好人、坏人之分,论理鬼也应如此。文中写鬼与宋定伯同行,这个鬼既没有以青面獠牙的面孔吓唬他,也没有欺负他的行为,更没有丝毫加害于他的举动。尽管宋…  相似文献   

9.
读《宋定伯捉鬼》一文,大部分人欣赏宋定伯的智慧,为他的胆大、沉着、随机应变而赞叹。然而智慧一旦与私欲联姻,就变味了。人太狡猾,鬼则可怜。诚实的鬼一直在宋定伯的欺骗之中,最后冤死。夜晚,二者相遇,此鬼虽然“鬼话”连篇却句句属实,他诚实地说出了自己的身份:“我是鬼”;而宋定伯先骗身份:“我亦鬼”。鬼又诚实地提出了合理化建议:“步行太迟,可共递相担。”并诚实地将宋定伯“担行数里”,还诚恳地咨询:“卿太重将非鬼也!”。宋定伯狡猾地掩饰:“我新鬼,故身重耳。”接着宋定伯又骗情报:“不知有何畏忌?”鬼诚实地说出了自己的秘密:“…  相似文献   

10.
李明哲 《山东教育》2003,(35):28-28
语文课上,我们在学习《宋定伯捉鬼》。师:宋定伯是一个……的人。(板书)请把这个句子补充完整。生:宋定伯是一个有智谋的人。生:宋定伯是一个有胆识的人。生:宋定伯是一个有勇有谋的人。我注意到董清欲言又止,就示意她大胆说出自己的看法。董:我觉得宋定伯是一个骗子。这——我一下子愣在那里。“阅读提示”中编者对宋定伯所持的是肯定的立场。师:董清同学提出宋定伯是个骗子,我们来分组讨论一下。(学生散读、思考、交流)生:我赞同董清的看法。宋定伯装神弄鬼,一再欺骗鬼,极其伪诈。鬼不知宋定伯的险恶用心,坦言相告,泄漏了天机,遭到宋定伯…  相似文献   

11.
“宋定伯在赶集的路上遇到一个鬼,他骗鬼说自己也是鬼。于是他们两个结伴而行。一会儿宋定伯背着鬼走:一会儿鬼背着宋定伯走。快到集市的时候宋定伯背着鬼飞奔起来,  相似文献   

12.
《宋定伯捉鬼》选自干宝《搜神记》,《狼》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教材认为两文都在表现人的机智,然而细读起来觉得两文主题大异。“鬼”与“狼”在中国文化中往往都与邪恶、贪心、狡诈有关。然而《宋定伯捉鬼》中的“鬼”并不贪心,也不狡诈,反而让人感到它很真诚、善良。因为该文中的“鬼”始终没有做一件坏事,每当宋定伯问它,它都真诚相告。在“共递相担”中也不嫌定伯“太重”,而深信其“新鬼”,至宛市被“急执之”时仅“声咋咋然”而已,除了哀伤之外也不见有害人之心念与动作,变化也仅变一羊(“羊”在中国文化中却是温顺的代名词),假…  相似文献   

13.
《宋定伯捉鬼》这个故事“寄寓着人能战胜邪恶的思想”,“作品的主题显然是宣扬不怕鬼敢捉鬼制服鬼”,宋定伯是智勇兼备的“少年英雄形象”,“阅读此文,可以认识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重要性”。(均见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有关刊物的分析文章或教案亦云。)这样的解读,不能不令人疑惑。  相似文献   

14.
一、兴趣激励。要激励起学生学习兴趣,方法很多。如导入法,可设悬念导入,也可创设情境导入。提问法,如讲《宋定伯捉鬼》一文时,教师可问:“你相信世上有鬼吗?文中的鬼指什么?为什么宋定伯能制服鬼?”学生会很感兴趣,进入积极思考的最佳状态。二、联想激励。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就课文内容大胆联想、想像,要结合学生的经历、情感体验进行联想激励,要设计富有宽松思考空间的问题,激励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如,我在讲《我的“长生果”》时这样激励:书对我们的作用非常大,文中有许多关于书的精妙比喻,请你用自己的话对书打一个精妙的比喻。学生的…  相似文献   

15.
疑读法     
疑读教材 ,是教师的灵性和创意的体现。教师要想创造性地劳动 ,首先就要创造性地学习 ,对教材要有怀疑的精神和能力。意大利诗人但丁指出 :“我喜欢怀疑并不下于知识。”疑读法不仅能够发现教材中的知识性错误 ,而且能发现其思想性错误。所以对于一个教师来说 ,疑读能力比学识还要重要。下面以《宋定伯捉鬼》为例来谈谈这个问题。《宋定伯捉鬼》 ,课文阅读提示有云 :“人用智谋制服鬼” ,表现了“人能胜鬼” ,是有其“积极意义”的。教参也如是说。于是有些人就认为宋定伯是位“捉鬼英雄”。他与鬼偕行 ,以“诳之”开始 ,以“卖之”告终 ,机…  相似文献   

16.
“共递相担”是古人漏洞吗山东/慕希远初中《语文》第二册《宋定伯捉鬼》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数里,鬼言:“步行太迟,可共递相担。何如?”定伯曰:“大善。”与之配套的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语文第二册教师教学用书》为其评点如下:“共递”,交替。两...  相似文献   

17.
冯克军 《陕西教育》2005,(12):28-28
语文教学是一门美的艺术,语文学习更是追求美的过程。在语文课堂教学里,应创设和谐的美的环境,让学生在和谐的、宽松的、美不胜收的课堂里遨游,欣赏语文的美。一、师生关系的和谐美——平等对话我们尊重学生的人格,更尊重学生的不同的思维模式、思维的技巧,乃至求新、求异的思维。如在教学《宋定伯捉鬼》时要学生说说对宋定伯的看法,教参上说:“他大胆,沉着,随机应变,很有智慧,令人喜爱。”我的一个学生却说:“我觉得宋定伯这个人很阴险、狡猾。”一语惊四座,惊讶之余,我问:“你能不能说说理由?”这个学生说道,其实鬼并没有伤害宋定伯,反倒是宋定伯先套出鬼的忌讳,然后把鬼变成羊,最后还去卖钱……如果没有平时的平等,如果没有平时的宽松,这时学生会有这样的想法,会大胆说出来吗?在平和的气氛中,师生一起学习,一起去发现和探求,才会有创造。  相似文献   

18.
读《〈宋定伯捉鬼〉两题》贵州/李延明如何正确理解一篇课文的思想内容,是语文教学中不容忽视的重大问题。读了贵刊今年第一期上宋桂奇同志的文章,觉得很有必要把个人的看法写出来,一是希望引起老师们重视,二是就教于作者与方家。一、关于“‘鬼’即‘邪恶’吗?”文...  相似文献   

19.
九年制义务教育初级中学语文第二册《宋定伯捉鬼》一文有这样的句子:“鬼言:‘步行太迟,可共递相担.何如?’定伯曰:‘大善。’”《教师教学用书》“课文评点”右面的批注为:“两人交替的背着,就比  相似文献   

20.
教材的选文标准应该是什么样的呢?我以为,选文的科学性、时代性和真善美,是最为重要的。大凡违背了科学性、时代性和真善美的文章,都不应该出现在我们的初中语文教材中。但是,最近我在研读初中语文教材的过程中,发现有这样几篇选文与此标准相违背,在此列出,供老师和同学们研究探讨:一、《宋定伯捉鬼》这篇文章首先是不符合科学性,同时,也是违背善恶认知的。《宋定伯捉鬼》是初中语文第一册中的一篇课文,选自《搜神记》卷十六。这篇文章讲述的是宋定伯年少的时候夜里遇到一鬼,于是撒谎说自己也是鬼,在得到鬼的信任后,再猎取鬼的弱点,然后到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