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曾智泉 《收藏》2007,(6):110-110
中国有句俗语:“黄金有价玉无价。”是说好的玉石价值连城,难以定价。2006年,中国玉器拍卖凸显玉无价的现象,这股风现在还很强劲,见首不见尾,令人深思。综观2006年玉器市场,价位疯涨的玉器主要是明清时期的一些雕琢精美之物。其中以清代皇家玉器为最贵,其次是明代皇家玉,再次是同时期的一些民间精美玉器,而高古玉器养在深宫人未识,未出现买卖高潮。  相似文献   

2.
丁哲 《收藏界》2011,(3):28-31
镂雕,是中国古代玉器制作最重要的工艺之一。所谓镂雕,就是在玉料上把地子局部或大部分剔空,虚实相衬地突出玉器的主体纹饰或造型轮廓,具有很好的装饰效果,其很可能源于钻孔工艺。玉器的镂雕工艺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出现,此后发展延续数千年。下面笔者对史前至明清各主要时期的出土玉器进行考察,以分析历代镂雕工艺的特点及制作情况。  相似文献   

3.
武贞 《收藏界》2013,(11):28-31
陈设用玉 陈设玉器是专门用来观赏的玉器,是玉器品类中的佼佼者。各种陈设玉器雕琢精湛,构图变幻莫测,纹饰繁复华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尤能体现汉代玉器特色和工艺水平。两汉中山王墓出土的陈设玉器,采用圆雕、透雕、游丝毛雕等工艺,设计新颖活泼,纹饰超凡,整体形象充满动势和灵气,充分显示了汉代自由浪漫的时代风貌,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4.
白描 《收藏》2012,(22):138-139
写作这篇文章,适从英国归来。在英期间,去大英博物馆参观,在中国馆,同行的中国作家们让我讲讲展示在眼前的那些玉器。大英博物馆馆藏中国玉器,相对于其它浩博的中国藏品,数量不算太多,等次参差不一,但却涵盖了从史前到明清各个历史阶段富有特色的器物,勾画出中国玉器和中华玉文化发展的脉络。神秘玄幻可做多义诠释的良渚文化玉琮,以拉丝工艺精细镂雕的商代玉鹿、西周玉人,代表封建礼制显示品秩地位的汉代玉组佩,敬天礼地、奉神事鬼的璧璜管勒、窍塞覆面,装点威仪  相似文献   

5.
《收藏》2008,(5):100-104
中国古代玉器的生产贯穿了从新石器时代至清代的整个历程。玉器风格在六朝与隋唐之前后有明显不同:魏晋以前,玉器的生产受制于封建礼制,有森严的等级和形制限制;从隋唐开始,产生了清新活泼、贴近生活的世俗化玉器体系,器形以实用的玉佩饰和玉器皿为大宗。在玉器皿中,除了传统的碗、杯、盘造型,还有一种肖生式的玉器皿。  相似文献   

6.
李永乐 《收藏》2010,(2):107-109
徐州是汉高祖刘邦的故乡,在汉代有重要的地位。两汉400余年间,此地先后被封为楚国、彭城国和下邳国等。西汉时期,徐州一带的诸侯王、列侯以及文武重臣、贵族豪绅等甚多。汉代重厚葬,玉类器物备受宠爱。徐州西汉墓葬出土的玉器有10余种,敛葬玉器是其大宗,有玉衣、枕、面罩、握、琀等等。玉枕是众多敛葬玉器中具有代表性的器物,不仅发现数量多,而且材质、设计、制作等都堪称一流。  相似文献   

7.
西汉帝陵汉阳陵陪葬墓出土玉器赏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阳陵考古队在对西汉帝陵汉阳陵的陪葬墓发掘中,在一些被盗严重的西汉墓葬中发掘出一些玉器,其中玉剑格、玉璏、玉蝉、玉塞最具特点,且最为精美。汉代人对玉石温润的内质和悦目的外观有深刻的认识,以此体现拥有者的身份和地位,表现人的品德,社会形成用玉热潮。丧葬用玉最为发达,也是中国玉器神异化的巅蜂时期。  相似文献   

8.
古玉辨真伪     
胡焕英 《收藏》2011,(7):86-89
玉器的年代是指玉材经人工雕琢成器(包括半成品)的年代,中国的玉器专家们一般都约定俗成认为汉代及其以前雕刻的玉叫做古玉。物理、化学的分析方法只能确定玉材的岩性(矿物组成)和成矿年代,以及成色(形成颜色)、产地、钙化等的原因,而不能测定玉器雕琢的年代,亦即无助于玉器年代的判断。判别真假古玉主要从玉器的表面情况、形制、纹饰、雕工等几方面进行观察,然后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9.
韩建武 《收藏界》2014,(10):27-34
经历了漫长的原始社会以后,在夏、商、周时期形成了中国最早的国家.再代的史料缺乏,一般认为其活动中心在山西、河南等地;夏之后是商,其统治中心在河北西南部和河南中北部。陕西商文化遗址全省各地多有发现,但玉器发现不多;陕西是周人的发祥地,又是西周建都之地,所以出土玉器非常丰富。商周时期是我国古代玉器艺术的成长期,表现出强烈的时代性,首先是神权和礼仪特征。商周玉器是在原始社会及夏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此时,玉器在品种、数量、使用范围上更加丰富,在祭祀、丧葬和礼仪的运用上更加规范。相比较而言,“神玉文化”在商代玉器反映的更加突出,玉器成为天地入神之间交往的神玉,并表现为王权和神权的合一。  相似文献   

10.
崔兴众 《收藏》2014,(11):86-90
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地下的玉器遗存十分丰富,几乎涵盖从史前到明清的各个时期。玉器的种类主要包括装饰玉、礼玉、葬玉、器具等门类。西安博物院的玉器专题陈列,以“天地之灵”为主题,展示西安出土的各时代玉器精品。  相似文献   

11.
李维翰 《收藏》2014,(2):84-85
玉剑饰,是古代镶嵌在剑上的装饰玉器。在徐州博物馆陈列的众多汉代玉器中,精美的玉剑饰显得尤为突出,人们在观赏时往往对其华美的神采和精工的雕琢赞叹不已。  相似文献   

12.
喻燕姣 《收藏》2001,(1):42-44
汉代玉器以清逸脱俗、自由浪漫、恢弘大度的现实主义艺术特色,在中国玉器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湖南出土的汉代玉器为数不少,上起王侯,下至一般中小型贵族的墓葬均有出土。从目前发表的考古资料来看,这些出土玉器主要集中在长沙地区,且大多在贵族墓地中,一般平民墓葬很少出土玉器。而且贵族级别越高,玉器随葬也就越多,  相似文献   

13.
论古玉收藏     
古方 《收藏》2006,(3):74-77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文化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古代艺术品的收藏热已席卷全国。玉器是中国古代艺术精华之一,也是人们收藏的热点。还有更多人跃跃欲试,准备投资玉器收藏。笔者试对目前社会各界的古代玉器收藏现象作一简要分析,以期引起同行兴趣。  相似文献   

14.
丁子荃 《收藏界》2012,(9):22-28
自古以来,玉在所有艺术品中的地位几乎无与伦比,而近日发生的玉器真伪的论争更是所有古今艺术品无法比拟的:一件"金缕玉衣"使几位文物界的泰斗中枪倒下,一把"汉代玉凳"揭出了玉器造假洗钱的黑幕,而最近的真假玉器之争又将"齐家玉器"推到了风口浪尖——孔圣人说的"君子"玉,正在遭遇愈来愈多的"伪君子"玉的挑战。本期"藏界视点"择录了几位玉器专家和收藏者的不同观点,并配发了来自不同圈子收藏的齐家玉器的藏品,供大家"‘齐玉’共欣赏,‘真假’相与析"。  相似文献   

15.
陈亮 《收藏》2006,(4):86-87
辟邪是古代传说中的神兽,其形象似师如虎,身有双翼,头生两角,凶猛威严,传说具有祛禳除恶的功能。类似神兽始见于周代青铜器上,汉代以后较为流行。1978年宝鸡市北郊一东汉墓葬出土一件玉辟邪,1996年被全国馆藏文物鉴定专家组定为国宝,为汉代玉器珍品,现藏宝鸡青铜器博物馆。  相似文献   

16.
刘继卿 《收藏界》2010,(4):37-40
玉器的雏形伴随着新石器时期的降临而诞生,即随着磨制石器的出现.原始的玉器产生了。玉器从初创到成熟虽然经历了三四千年的漫长历程,但由于当时的采玉和运输能力均很原始低下,玉料多为就近取材,品种较少,地域性较强。  相似文献   

17.
董寓榕 《收藏》2009,(10):174-175
如果把中国玉器史比喻成一段五线谱的话,那么汉代玉器绝对是一个不可或缺的主旋律。两汉玉器上承先秦,下启唐宋,具有鲜明的时代魅力,发挥着文化过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礼仪、祭祀用玉在中国很早就使用,《周礼》中最早记载了玉器使用的规章制度。周代的玉器向礼仪性玉器方向发展,开辟了玉器"道德化"、"宗教化"、"政治化"的新时代。古代玉器的研究、兴起较早,始于汉碑上的《六玉图》,宋人聂宗义的《三礼图集注》,其后的《宣和博古图》以及吴大徵的《古玉图考》等。新中国成立以后,发掘数量众多的西周墓葬,大量玉器出土加上国  相似文献   

19.
《收藏》2007,(2):95-95
清朝乾隆时期垢玉器制作水平和规模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玉器大件不胜枚举。如“大禹治水”“秋山行旅”“南山积翠”等玉山子,还有“九龙翁”“乐寿堂玉海”双樱观鱼玉海”等,都是国之重宝,是乾隆时期玉器的巅峰之作;所耗费人力、物力不计其数,是乾隆盛世的标志性玉器。  相似文献   

20.
宋大隆 《上海集邮》2011,(11):35-36
古代玉器可谓是中华文明的基石,中国人自古以来便崇玉、尚玉。古代玉器作为礼器,不仅成了社会地位的象征,而且还体现着中国传统的道德标准。但是很遗憾,对于关乎中华文明举足轻重的古代玉器,却极少见之于新中国的邮票。所以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于2011年3月8日发行《良渚玉器》特种邮票,得到了广大邮迷的欢迎。下面谈谈对这套邮票的欣赏感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