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求”有其复杂的多层面的主体、客体、中介的静态结构,有其动机、目标、方略、计划、调控的动态结构。“求”的诸要亲、诸环节构成有机系统,呈现对立中依存、离散中整合、无序中有序、封闭中开放等系统特征。把握“求”的构成及其特征是自觉驾驭和调控“求”的重要依据,是自觉追求的理性准备。  相似文献   

2.
“是”的哲学构成相当复杂,有表征事物的联系、关系、结构、矛盾、本质、必然、规律、功能、效应、价值等内容结构;有主体、客体、中介、条件、环境等活动要素之是的构成;有认识、实践、审美、价值等活动形式之是的构成;有动机、目标、方略、实施操作和反馈调控等活动环节之是的构成。这些构成结合在一起,形成“是”的系统,显示其整体性的诸多特征;把握“是”的哲学构成及其基本特征,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仁”是人的一种内在的属性和品质,它具有成己成物的内在要求,“为仁由己”说明了行为主体“求诸己”的道德修养方法和道德自律意识以及对于道德义务和道德责任的自觉意识,表明了道德实践活动中主体性价值。  相似文献   

4.
“大思政课”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基于系统思维构建“大思政课”是“善用大思政课”的题中应有之义。“大思政课”是由教学目标、教学主体、教学客体、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等诸要素相互作用与相互耦合构成的结构合理、功能有效的大系统,具有鲜明的整体性、耦合性、开放性、动态性的理论特征。立足培育时代新人的新发展阶段,要以系统思维的新发展理念,坚持整体性、协同性、开放性、适应性原则,构建系统整合、要素耦合、资源聚合、系统拟合的“大思政课”建设新格局。  相似文献   

5.
重“徵”求“验”是刘勰《文心雕龙》的批评方法之一 ,刘勰重“徵”求“验”的做法有二 :一是以具体验证、例证具体 ,在“文之枢纽”诸篇中是这样做的 ,如以自然现象验证人文现象 ,以经书验证其他作品等 ;二是以具体验证理论 ,在文体论中 ,以圣人文辞验证诸文体源出五经 ,在创作论与批评论中 ,以作家、文论家、圣人文辞、前辈作家、自然现象、事物本身等验证他提出的理论。如此两方面的结合 ,完成了其重“徵”求“验”批评方法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6.
“求”是人的自觉的价值活动。它的内在价值矛盾有:被动与主动的矛盾,压抑与抗争的矛盾,未知与理智的矛盾,需要与利益的矛盾,全局与局部的矛盾,长远与目前的矛盾,为他与为我的矛盾,奉献与索取的矛盾,目的与手段的矛盾,等等。对“求”的这些矛盾必须调节控制。调控的标准在于是否有利于主体的生存、发展和完善。具体来说主要是:是否有利于调动个人的积极性,是否有利于群体健康发展,是否有利于社会持续、稳定地发展等。调控的原则主要有:引导、自律、兼顾和控制等。调控的机制主要有个体自律、群体制约和社会调控三大层次。由此使“求”成为协调一致、健康有序的进取活动  相似文献   

7.
《马氏通》以儒家的“道”为主、兼容诸家的“道”,并吸取了古希腊柏拉图(Platon)、亚里士多德(Aristoteles)的形而上学、逻辑学为其哲学基础。以概念、判断、推理构成其逻辑特征及其结构-演绎罗加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8.
“求X”是由动词“求”加上中心语“X”构成的一个动宾结构,整个结构所传达的信息量丰富。“求”表“需要”之意,“X”是可变的。从构成成分来看,“X”可以是词、短语、句子等,从语义来看,“X”可以是物质的、精神的、心理的等诸多方面。“求人者”在网络上向别人发出请求,希望得到满足,“被求者”按照自己的主观意识自由地选择是否给予解答。网络语言“求X”与现实生活中的“请求”不同,“求人者”与“被求者”是一种平等的、虚拟的网友关系。  相似文献   

9.
影响研究生专业学习效果因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学习主体的视角对武汉地区4所高校的研究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运用因素分析的方法对影响研究生专业学习效果的诸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提出了由“个人调控”、“外来压力”、“专业环境”和“师生互动”构成的影响研究生专业学习效果的四因子结构。最后,通过对这四大因子要素进行信度检验、效度说明和多元方差分析以证明其通用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城市生态系统与城市经济系统的辩证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城市生态系统与城市经济系统既对立又统一,共同构成有机的城市生态经济系统。该系统具有开放性、时空性、动态平衡的特征。其构成虽繁杂、错综,但可以科学的方法找出规律,并通过人为调控使其沿着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推进。  相似文献   

11.
李学农 《江苏教育》2023,(34):14-19
班华先生在晚年梳理总结了自己的17条教育信念。他的教育信念是其教育思想的体现,反映出他是一位求诸自身的、“自觉”的教育思想者,是整体性、发展性的教育思想者,是面向教育实践问题的教育创新思想者,是一位正直的、批判的教育思想者。  相似文献   

12.
进入高年级后,随着课文篇幅的增长、结构的复杂、内容的加深、难度的加大,学生阅读课文有一定的困难。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笔者在多年的高年级阅读教学中就“整体——部分——整体”这一过程的“精读”部分作了如下尝试,在此就教于同仁。 一、沟通联系,抓住要点 “任何具有整体性的系统,它内部的诸要素之间都是有机联系的。诸要素的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共同构成系统的整体。”根据这一理论,在训练中,笔者采用了“沟通联系,抓住要点”的方法深究部分,促进整体优化。  相似文献   

13.
周恩来作为新中国的第一位政府总理,在操持政务的26年中,形成了特征鲜明的行政决策思想。对此,作者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探索:一是面对事实,实事求是;二是统筹兼顾,突出重点;三是笃行民主,崇尚科学;四是注重实践,适时调整。作者认为,上述四个特征相互联系,构成了一个有机的系统。在这一系统中,“面对事实,实事求是”的求真性和“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辩证性是其核心特征  相似文献   

14.
远程教育学生系统的构成与管理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远程教育的学生系统是远程教育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其组织结构及其管理具有与普通高等院校完全不同的特性,只有充分了解远程教育学生系统的构成要素和运行规律,才能准确地把握远程教育学生管理的关键。本文遵循远程教育“以学生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依据系统管理理论,应用组织系统原理,探究以学生特征为主导的学生自组织、以学校对学生学习支持服务为主导的组织环境,以及体现教育需求的相关社会环境所构成的远程教育学生系统构成要素,并从学生事务管理和学生学习管理两方面去分析远程教育学生系统管理链的基本结构。  相似文献   

15.
Ⅳ系统描述之二:中国文化系统的内研究在做完对中国文化的外研究之后,由外入内,“对系统属性进行内涵描述的下一步是测定其等级结构.”(《一般系统论原理》91)描述的目的是从元素——结构的角度来把握中国文化的系统质.那么我们须要明白,构成系统的元素有哪些?它们以何种方式相耦合?前者既于上文述及,后者就是它的结构问题.构成中国文化系统的两大元素,本身也是相对独立的系统,它们各自由若干更低层次的子系构成.而欲把握中国文化的系统质,就必须明白这一点,正由于对象系统是一个多层次元素的整体,所以“作为一个整体的客体,它的属性不仅是由其个别元素的属性决定的,而且与其说由其个别元素的属性决定的,还不如说是由其结构的属性,由所考察的客体的特殊的综合性的联系所决定的.”(同上书P17)这就是系统论整体性和综合性的原则.由系统诸元素的特殊的综合联系所形成的系统结构去把握这个系统的属性(系统质),是系统论的基本方法.因此系统质的问题也可以说是系统诸元素的耦合方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于实然意义上强调这么一个事实:即因认为存在于“干”( ganl/kan55,侗族自称)族群文化传统及文化成规中的天地神明观,一方面因植根族群自我文化深层结构中的“母体原型”思维渊源而赋有神秘性特征,一方面因持守一种与天地自然交往对话的方式,即持守一种最初的求诸天穹、倾听大地的“缘在”想象方式而赋有“大地之居”的深邃性和智慧性特征。  相似文献   

17.
结构是指物质内部诸因素互相联系和互相作用的组织形式。由于物质结构比例构成的差异,也决定其性质的不同。以群体形式组成的高等院校的教师队伍结构,同样具有一个合理的比例构成,其结构的基本要素包括年龄结构、职称结构、专业结构、学历结构、知识结构、智能结构等等,而从目前我国高等院校教师队伍结构的现状来看,职称结构这一要素,在某种程度上综合反映了诸要素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8.
重“徵”求“验”是刘勰《心雕龙》的批评之一,刘勰重“徵”求“验”的做法有二:一是以具体验证,例证具体,在“之枢纽”诸篇中是这样做的,如以自然现象验证人现象,以经书验证其他作品等;二是以具体验证理论,在体论中,以圣人辞验证诸体源出五经,在创作论与批评论中,以作家、论家、圣人辞、前辈作家、自然现象、事物本身等验证他提出的理论,如此再方面的结合,完成了其重“徵”求“ 验”批评方法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9.
“诸”字除作代词用(如“诸位”)外,通常作“之于”或“之乎”的合音来用,还有个别地方作为语气助词(如《论语·学而》:“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其诸”两个语气助词连用,意为“大概”;又如《诗经·邶风·日月》:“日居月诸,照临下土。”“居”和“诸”都无实义,两个句子意为“日月照临下土”)。  相似文献   

20.
本文试从形、音、义三个方面,并结合中学语文教材、谈一谈联绵词中的几种现象。一、同一联绵词的多形同音现象联绵词亦称联绵字,是由两个字结合而成的单纯词。按照音节结构,联绵词可以分为双声、叠韵和非双声叠韵三种。王国维说:“联绵字者,合二字以成一语,其实犹一字也。”王引之在《经义述闻》中说:“大氐双声叠韵之字,其义即有乎声,求诸其声则得,求诸其文则惑矣。”这些话都正确地指出了联绵词是一个整体。它不象合成词那样可以条分缕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