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戊戌变法进程中,由军机处新派"四卿"之一的杨锐从宫中带出的光绪衣带诏,乃是激惹政变的重要关节.诸多史书(包括教科书)均言光绪自感行将被废,特下密诏,促请新派诸员设法相救,内有"今朕位即不保……妥速筹商,设法相救"这样告急相央之句,又云袁世凯于法华寺从谭嗣同处接诏后回天津告密于荣禄,荣禄连夜乘车入京赶赴颐和园见慈禧,慈禧再赶回紫禁城发动政变,禁光绪、废新政、杀"六君子".  相似文献   

2.
张贞(1636-1712)字起元,号杞园,又号渠丘山人,乡人称文孝公,安丘城南门里人,晚年隐居杞城,清初著名文士.康熙二十四年举博学鸿儒词.不就.后诏试太和殿,御试第三名,授翰林院孔目.复征拜待诏,皆辞不赴任.……  相似文献   

3.
张贞(1636-1712)字起元,号杞园,又号渠丘山人,乡人称文孝公,安丘城南门里人,晚年隐居杞城,清初著名文士.康熙二十四年举博学鸿儒词.不就.后诏试太和殿,御试第三名,授翰林院孔目.复征拜待诏,皆辞不赴任.……  相似文献   

4.
《大学》原为《礼记》篇章之一。南宋时,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列为四书,作为学习儒家经典的入门教材,流传极广。但旧注中始终存在一些疑难问题,颇有争议。例如"格物致知",致知即大知,《中庸》云:"子曰:舜其大知也与。"《大戴礼记·主言》云:"所谓天下之至知者,能用天下之至和者也。"又如"无情者不得尽其辞",情为忠诚之义,《周易·乾·文言》云:"修辞立其诚。"又如"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命当读为冥,昏庸之义。  相似文献   

5.
光绪言皇帝的《明定国是》诏戊戌变法正式开端的标志是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春,慈禧亲信荣禄私下活动,打算联络六部九卿共同上书请慈禧复出,御史李盛峰也在御史中串联,号召联名上奏请慈禧再度垂帘。后党逼光绪退位的举动,使得已亲政的光绪忍无可忍,他甚至通过庆亲王奕劻勖向慈禧捎话:“太后若仍不给我事权,愿退让此位,不甘做亡国之君。”光绪以其懦弱、畏怯的天性向慈禧要权,这几乎是他一生中破天荒之举,  相似文献   

6.
锄兰定律 三国时蜀汉州后部司马张裕天才过群,精通相术.每举镜视面,自知刑死,未常不扑之于地也.张裕曾经私下对人说:"岁在庚子,天下当易代,刘氏祚尽矣.主公得益州,九年之后,寅卵之间当失之."这些话被人告了密.  相似文献   

7.
九嶷山,因“舜葬九嶷”而千古闻名.据《史记》记载,“舜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史记·五帝本纪》),“德自舜明”(《尚书·舜典》).  相似文献   

8.
《诗经·大雅·大明》曰:"天位殷适,使不挟四方。"传曰"纣居天位,而殷之正适也。挟,达也"。失之。今案"挟"当训"持"。《说文·手部》曰:"挟,俾持也。"《楚辞·九歌·国殇》"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王逸注曰"言身虽死,犹带剑持弓,示不舍武也"。持,谓保有之。《吕氏春秋·慎大》"持之其难者也",高诱注曰"持,守也"。守即保有。"位"当读"立","适"当读"敌"。上古位属物部,立属辑部,物辑通转,二字音近相通。《逸周书·允文》"位之宗子",朱右曾校  相似文献   

9.
读2004年《文献》第1期杨成凯《徐乃昌卒年补说》,他说徐氏卒于1943年是对的,但我还可再作补充。一、杨文引用《郑振铎年谱》1943年段披露的郑振铎日记:"得徐积余先生讣闻,为之愕然(卒于四日申时)。"这当然是确证。我还可举胡朴安先生1943年写的《病废闭门记》为证:"二十七年(1938),徐积老患脑溢[血]之症,我二十八年继之。……积老长我十年以上,刻书甚精,如《积学斋丛书》、《随庵丛书》等,皆是有用之书,不是装饰品之诗文。惜病废五年后,于民国三十一年(按,"五年后"当是民国三十二年)弃世,伤  相似文献   

10.
汉文帝刘恒是汉高祖刘邦的第四个儿子,在丞相陈平、太尉周勃戡平诸吕之乱后,被拥立为皇帝.其在位期间,以其内圣外王的道德素养和高超的领导艺术,恩泽天下及子孙后代,成为儒道各家交口赞誉的一代明君.于此,我们在推崇魅力型领导的今天,不能不同顾汉文帝之治国一生.寻求其领导魅力永恒之所在,进一步为当前领导者提升魅力提供一些可行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刊林漫步     
把报纸比作耳目喉舌的说法,在西方早已流行。在我国,则直到十九世纪末期才有人提出.而第一个持此说法者,便是梁启超. 1896年,梁启超在《时务报》上发表了他的新闻学处女作《论报馆有益于国事》.在此文中,梁启超提出:“去塞求通,厥道非一,而报馆其导端也”,他把办报与强国联系起来了.接着他又说:“无耳目,无喉舌,是日废疾。……其有助耳目喉舌之用而起天下之废疾者,则报馆之谓也。”  相似文献   

12.
本篇介绍诗词中比较常用的有关婚姻和夫妻生活的典故.一、秦晋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代通婚,后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左传·僖公二十三年》:"秦伯纳女五人,怀嬴(晋太子子圉之妻)与焉,奉匜沃盥,既而挥之,怒曰:'秦晋匹也,何以卑我?'"杜预注:"匹,敌也."《释名》卷三《释亲属》:"夫妻,匹敌之义也."李百药《戏赠潘徐城门迎两新妇》:"秦晋称旧匹,潘杨有  相似文献   

13.
季云博 《新闻爱好者》2011,(21):104-105
庄子哲学和三维视觉语言的通感转译《盗梦空间》(以下简称《盗梦》)以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一贯的纠结叙事风格揭示了隐藏其后之弗洛伊德"梦的解析"的深刻哲学意涵,"盗梦"好似"庄周梦蝶"。庄周梦蝶,典出《庄子·齐物论》,是道家庄子提出来的一个哲学命题,通过对梦中变化为蝴蝶和梦醒后蝴蝶复化为己的故事,提出了人不可能区分真实与虚幻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五、裁决事宜凡行大事,必先告社。《尔雅·释天》;"起大事,动大众,必先有事乎社而后出谓之宜。"大事如军事行动,要告请于社。《礼记·王制》:"天子将出征,类乎上帝,宜乎社。"《左传》成公13年:"公及诸侯朝王,遂从刘康公、成肃公会晋侯伐秦。成子受脤于社,不敬。刘子曰:‘……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祀有执膰,戎有受脤,神之大节也。今成子惰,弃其命矣,其不反乎!’"杜预注:"脤,宜社之肉也,盛以脤器,故曰脤。宜,出兵祭社之名。"成子出兵前祭社不敬,刘子说他自弃其命,可见社神的权威有多大。在采取军事行动期间有时还将社神请出社坛,载于斋车,随军而行,军事行动结束后还要向社神汇报。《周礼·春官·大祝》:"大师,  相似文献   

15.
<宋史>(中华书局点校本)卷372<王之望传>:"汤思退力主息兵,奏除之望吏部侍郎、通问使.寻议先遣小使觇敌,召之望还.之望首以守备不足恃为告,上亟罢都督府,以之望为淮西宣谕使,甫拜命,又擢右谏议大夫……金复犯边,遂上和、战二策,且言措置守御之备,疏奏未达,拜参知政事."(第11538-11539页)  相似文献   

16.
《四库总目提要》卷一四八集部别集类一《庾开府集笺注》条云: 兆宜采辑其说,复与昆山徐树毂等补缀成编,粗得梗概。然六朝人所见之书,今已十不存一。兆宜捃摭残文,补苴求合,势不能尽详所出,如注《哀江南赋》经邦佐汉一事,引《史记索引》误本,以园公为姓庾,以四皓为汉相,殊不免附会牵合。后钱塘倪皤别为笺注,而此本遂不甚行。然其经营创始之功,终不可没,与倪注并录存之,亦言杜诗者不尽废千家注意也。  相似文献   

17.
<宋史>(中华书局点校本)卷372<王之望传>:"汤思退力主息兵,奏除之望吏部侍郎、通问使.寻议先遣小使觇敌,召之望还.之望首以守备不足恃为告,上亟罢都督府,以之望为淮西宣谕使,甫拜命,又擢右谏议大夫……金复犯边,遂上和、战二策,且言措置守御之备,疏奏未达,拜参知政事."(第11538-11539页)  相似文献   

18.
1.第一部李白诗注本一般认为,南宋杨齐贤的《集注李白诗》二十五卷是最早的李白诗注本。如清王琦注《李太白全集·跋》称:"李诗全集之有评,自沧浪严氏始也。……其有注,自子见杨氏始。"注云:"子见名齐贤,永州宁远人。古舂陵城在其地,故称舂陵杨齐贤云。宋庆元五年进士,两应  相似文献   

19.
先生名闿生,字北江,桐城吴氏。清季有首倡改革学制,为北京大学最早之奠基人;重振方、姚宗风,以古文辞名天下;教泽广被燕冀,北方学者尊为大宗师,皆曰吴先生者,即先生之父也。先生幼承家学,天资英敏,童子时下笔为文有奇气。新城王晋卿先生见之,叹为奇才,曰吾老友挚甫有后矣!桐城文为天下大宗,自方、姚始;方、姚之文,梅伯言承之;曾涤生获交于梅先生,尽得其笔势之美,又益之以汉赋之气体,典丽雄奇,遂远出方、姚、梅三先生之上。挚甫公与廉卿先生同受曾氏之传,有所承,又有所变,同时为保定莲池书院大师。贺松坡先生承曾、张、吴三先生之学,"而矜练生创,不蹈袭前辈蹊径,独树一宗,不为所掩,盖继三先生之后,卓然为一大宗,非余人所能及也。"(先生所著《贺先生文集序》)  相似文献   

20.
1.公元975年(北宋太祖开宝八年),宋准奉诏修定《诸道图经》。开宝"四年正月戊午(二十一日),命知制诰卢多逊、扈蒙等重修天下图经,其书汔不克成。六年四月辛丑(十七日),多逊使江南,求江表诸州图经,以备修书,于是十九州形势尽得之。《宋准传》开宝八年受诏修定《诸道图经》。"(《玉海·开宝修图经》卷十四) 按:《宋史·宋准传》谓"宋准字子平,开封雍丘人。开宝中举进士,翰林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