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袁志勇《<教育>探源》一文(载《北京教育》一九八二年第一期),题前加有“小典故”,文末注明“(汉·许慎《说文解字》)”,为南京师范学院等六院校合编的《教育学教学参考资料》第一分册所选录。文章认为:“教育”的象形字是“(?)”。今翻查许慎的《说文解字》,发现出入颇大。 关于象形字,许慎说:“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  相似文献   

2.
王兵旭同志《“不”字的语助词义项不应丢失》(载《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986年第1期)一文所提意见,笔者深表赞同。唯文中将《说文解字》对“不”字的解释当作本义,窃以为不当,谨提出自己一点浅见,以就教于方家。《说文解字·不部》:“不,鸟飞上翔不下来也。从一,一犹天也,象形。”许慎之说,以小篆形体为据,但又不能正确辨形,只以“不”的常用义去附会字形,故说解致误。在甲骨文中,“不”字有“(?)、(?)、(?)”等形体,均象花的植株。下部为根  相似文献   

3.
据许慎《说文解字·叙》,《说文》共收篆文9353个,重文1163个,说解字共133441个。但《说文》所收篆文是否确为9353个呢?在一次偶然的机会,笔者为研究《说文》部首,对大徐本《说文》各部所收字数进行统计,发现并非9353字。为了弄个究竟,笔者以大徐本《说文解字》(中华书局1987年影印本)和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  相似文献   

4.
我和李振江撰写的《究竟什么是论证》一文(载《贵阳师专学报》1994年第1期)对刘宗棠,同志《论“承认”》一文提出了商榷意见,接着张盛彬、杨世秀同志又分别撰写了《究竟什么是成功的论证》(载《贵阳师专学报》1994年第3期)、《关于论证、论据与承认》(载《贵阳师专学报》1994年第4期),肯定刘宗棠同志的观点,并对我们的文章提出了商榷意见.为了对有关问题进一步展开讨论,以促进我国逻辑界对“论证”的研究,特撰写此文,对张盛彬、杨世秀同志文章(以下简称“张文”、“杨文”)中的一些主要观点反驳如下:  相似文献   

5.
《说文解字》(简称《说文》)是我国第一部全面解释汉字的著作。作者许慎是东汉著名的古文经学家。许慎从汉和帝永元十二年(公元100年)开始撰写《说文》,到汉安帝建光元年(公元121年),前后共二十多年完成这一巨著,作者在病中将此书献了出来。汉字是表意文字。造字的先民们,从生活出发,从人生出发,“近取诸身,远取诸  相似文献   

6.
《说文解字》为东汉许慎所著,是汉民族第一部分析字形、说解字义、辨识声读的字典。许慎饱读东观藏书,历时二十年之久才完成这部巨著。《说文解字》是许慎一生心血的凝结,相当于东汉以前的一部百科全书,包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本文介绍的是《说文解字》中有关古代葬埋习俗的知识。  相似文献   

7.
许慎《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地分析字形、解说字义、辨识声读的字典,在汉语发展史及中国古代语言学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清代受古音学影响,《说文》研究达到鼎盛。本文主要通过清代学者对《说文》研究的四个方面,选取代表性学者的《说文》著作,进行述评。  相似文献   

8.
东汉许慎所作的《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文字学巨著。许书原本早已失传,近千年来常用的《说文解字》本子,是北宋初年徐铉等人奉宋太宗赵光义之命,于雍熙三年(公元九八六年)校定成书的。因为徐铉的弟弟徐锴也曾整理过《说文》,写成《说文解字系传》一书,所以,人们往往把徐铉等人校定的《说文解字》称为“大徐本”。  相似文献   

9.
徐锴的《说文解字系传》是《说文》研究史上一部最早全面研究许慎《说文解字》的著作。在有关虚词的问题上 ,徐锴继承前人成果 ,在“词”的界定、性质及取象方面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清代袁仁林在著《虚字说》时 ,继承徐氏观点并进一步予以系统化及升华  相似文献   

10.
《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是我国乃至世界语言学史上的一部划时代的不朽巨著。它的意义远不止于分析字形、说解字义、辨识声读。为了解字说文,许慎还征引了大量的经传与史料以为佐证,这就给我们提供了研究古代社会的宝贵资料。许慎之子许冲所谓  相似文献   

11.
《说文解字》是我国文化发展史上一部很重要的经典著作。自从它问世以后,影响极其深远。历代都有许多学者研读《说文解字》,到了清代乾嘉时期达到了鼎盛阶段,形成“说文学”。人们研究《说文解字》而撰写的著作可谓洋洋大观。这部书是一千八百年前的东汉人许慎撰写的。对于许慎一生的社会活动、政治、学术观点诸方面的情况,我们目前了解得不很清楚,《后汉书》列传第六十九“儒林”虽有一段关  相似文献   

12.
东汉著名的文字学家许慎所著的《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是中国第一部以“部首”来分类解说汉字的字典。在《说文》中,“女”部共收录了238个字,占全书正文总数(9353字)的2.54%,是《说文》540个部首中收字较多的部首之一。现代学者一般都同意,作为文化载体的文字是离不开它特定的时空与社会环境的。  相似文献   

13.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是中国语言学史上的一部不朽的著作。音注,是《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一书的组成部分之一。《说文》除了训释字义、分析字形以外,就是音注。《说文》音注常用的方法是读若和谐声,有时也用音训。探讨《说文》的音注,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弄清它的训诂说解,从而更好地理解它,而且还可以为我们了解上古音提供丰富的资料。本文打算从读若、谐声、音训三个方面来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4.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第一次提出了"重文"这一名称,但却没有明确其内涵。本文尝试通过《说文释例》来理解王筠对《说文》重文的认识,包括其对籀文、或体、俗体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谭书旺先生在《〈说文〉收字知多少》(《语文知识》2000年第8期)一文中认为,现行的大徐本《说文解字》(中华书局1987年影印本)实有字数9429个,其中  相似文献   

16.
东汉许慎所作的《说文解字》是我国文字学的奠基之作,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分析字形、解说字义、辨识读音的系统完备的字典。《说文·木部》正文收421个字,重文39个字,是《说文解字》中收字最多的部之一。分析《说文解字·木部》的字形结构、意义类别,可以把握《说文解字·木部》字的基本面貌。  相似文献   

17.
最近读了古敬恒、刘利先生著的《新编说文解字》(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新编》),觉得是一本既有相当学术水平,又有很高实用价值的好书,值得向广大读者推荐。许慎的《说文解字》是一部十分重要的文学著作,问世已经一千八百多年。学习、研究《说文》成了一门专门的学问“说文学”,而且在清代时达到了高潮,出现了著名的“说文四大家”,可见其影响的深广。不过《说文》也有其局限性,主要是许慎没有看到甲骨文、金文,解释汉字主要依据小篆,难免出错。对现代读者来说,《说文》古奥,很难读懂。古、刘二先生在《前言》中讲到写作目的时说:“我们试图通过它,把《说文》引出神秘的象牙之塔,易古奥的说明为通俗的文字,并剔除其由于时代的局限所形成的某些谬误。”现在看来《新编》达到了这个目的。  相似文献   

18.
《说文》用“一曰”的体例和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说文》中用“一曰”的体例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禋下云:“凡义有两歧者,出一日之例。”实际上,凡字形字义字音有两歧者,许慎都用“一曰”等表示。其作用正如王念孙所说:“凡言‘一曰’及所引经类多有之。盖以广异闻、备多识,而不限于一隅也。”(见《说文解字注序》)这种兼存歧说的训诂方法,《说文》中俯拾皆是。仅《玉部》中就有七例:  相似文献   

19.
东汉许慎所作的《说文解字》是我国文字学的奠基之作,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分析字形、解说字义、辨识读音的系统完备的字典。《说文·木部》正文收421个字,重文39个字,是《说文解字》中收字最多的部之一。分析《说文解字·木部》的字形结构、意义类别,可以把握《说文解字·木部》字的基本面貌。  相似文献   

20.
在《李逵形象塑造的“失”的异议》(《昆明师院学报》,81年第4期)一文中,张德学同志对我的《李逵形象塑造得失初探》(《昆明师院学报》,81年第2期)一文中的观点,提出了异议,这有利于问题的进一步探讨。一德学同志和我的意见分歧的关键,“是如何看待李逵的受招安。”他说:李逵“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