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科学概念之间的统整联系是综合科学课程区别于分科科学课程的重要特征,加强科学概念统整联系是提升综合科学课程教学有效性的关键环节。本文重点分析了综合科学课程实施中加强概念统整联系教学的必要性,并从三个方面提出了加强科学概念统整联系教学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2.
从内容统整研究角度出发,对我国初中综合科学教科书体系特征进行了分析。从统整的设计思路和线索两个方面阐述了教科书宏观结构特征;以科学探究、STS内容与学科知识的统整以及学科知识间的统整为分析维度,论述了教科书在内容统整设计上的微观结构特征。从中揭示综合科学教科书在内容统整设计上的特点和问题,为教材修订和研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其它省市实验区科学课程面对综合还是分科选择的难题之时,浙江省的科学课程改革与实施坚持着“综合”的导向,因而审视与反思浙江省综合科学课程推进中的问题成为必要。本文基于科学课程实施现状的调研、七个维度三个层次设计的访谈、对典型地区学校的课堂观察,提出浙江省综合科学课程推进中的问题,表现为“综合科学”与“组合科学”两种科学课程形态的并存;科学教师对科学课程性质与目标认识不到位;对课程资源理解不一,科学教材之外的课程资源开发不足;有效科学教学方式与方法的使用亟待专业引领。进而立足于综合科学课程实施中的难点,提出有效推进科学课程实施的根本在于以培养与培训相结合促进科学教师专业发展;以教材比较研究促进科学教材的完善;改革中考,促进科学教师对科学教学评价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文章主要评述了西班牙的初中综合科学课程的“科学观、课程的特点、课程的实施、课程的管理”等几个主要问题,由此较深入地了解西班牙的初中综合科学课程改革的现状,以期对我国现行的科学课程的改革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5.
潮兴兵 《教育学报》2003,34(11):44-48
本文主要述评了西班牙的初中综合科学课程的“科学观、课程的特点、课程的实施、课程的管理”等几个主要问题,同时,希望读者通过本文能较深入地了解西班牙的初中综合科学课程改革的现状,并对我国现行的科学课程的改革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6.
确定科学课程设计中应当切实遵循的统整向度,是我国科学课程开发研制中的重大理论问题。本文顺由美国课程统整研究专家、著名学者比奈(James.Beane)提出的课程统整设计思路,对科学课程统整向度展开了论述,并重点对我国新世纪科学课程设计中的“知识统整”向度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7.
确定科学课程设计中应当切实遵循的统整向度,是我国科学课程开发研究中的重大理论问题。文章顺由美国课程统整研究专家、著名学者比奈(James A.Beajle)提出的课程统整设计思路,对科学课程统整向度展开讨论,并重点对我国新世纪科学课程设计中的“知识统整”向度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8.
在新课程改革中,人们越来越关注如何通过课程统整,整合以儿童经验为代表的生活世界和以学科知识为代表的科学世界,让学生完整地认识和把握世界。主题内容开发是实现课程统整的重要环节,是寻求不同学科之间、学科内部不同知识单元之间,以及学科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和社会经验之间整合的过程。主题内容开发可以通过多学科主题内容的统整、跨学科主题内容的统整和超学科主题内容的统整三种模式实现,主题内容开发的策略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思考。  相似文献   

9.
潮兴兵 《学科教育》2003,(11):44-48
本主要述评了西班牙的初中综合科学课程的“科学观、课程的特点、课程的实施、课程的管理”等几个主要问题,同时,希望读通过本能较深入地了解西班牙的初中综合科学课程改革的现状,并对我国现行的科学课程的改革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0.
影响我国科学课程有效教学的基本问题及其根源追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基于五年来对我国科学课堂教学实践的访谈调查与观察结果,提出了当前我国科学教学现实中影响科学课程有效教学的六个基本问题;探讨了科学课程的三种统整属性,即"社会统整"、"知识统整"与"人格经验统整";基于科学课程统整属性的视角,分别追溯了当前我国科学教学现实中这些基本问题产生的根源.研究发现:影响当前科学课程有效教学的六个基本问题,在根源上无一不是背离科学课程统整属性的结果.得到的研究启示是:科学课程有效教学策略研究必须针对科学教学实践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展开研究;同时,基于科学课程统整属性视野探究科学课程有效教学策略,是科学课程有效教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1.
综合科学课程改革是现代学校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在科学教育课程领域中都进行了越来越深入的改革实践。我国香港地区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全球国际科学教育发展的大趋势下,为了更好地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在高中阶段的《综合科学》课程中采用了跨学科主题的形式设计,选择了具有时代性和跨时代性的题材选材;在课程的内容设计、学习目标、学生学习成果与学业评价的基本维度等方面都较传统综合科学课程有着一定的突破,并有着很好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日本新修订高中学习指导要领与理科课程的新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3月日本文部科学省公布新修订《高中学习指导要领》,高中阶段的理科课程设置结构、课程类型、修业方式均出现了新的变化,不仅新设了科学与人类生活和理科课题研究两门综合性的课程,而且物理、化学、生物、地学各科课程的目标、内容构成以及学习方式也在新课程理念的影响下发生了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基础教育改革中自然科学课程的设立呼唤高素质的科学教师,高师培养中学理科分科教师的一贯模式必须要打破,自然科学专业的设立或理、化、生分科院系互选课程是高师培养科学教师的两条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4.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课程是实施创业教育的载体和创业教育目标得以实现的保障,包括科学课程、活动课程、环境课程和创业实践课程四种模式。在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课程设置实践中,要以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的理论为指导,遵循信息化、综合化、活动化和多样化原则,根据四种课程模式的特点和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科学、合理地设置,从而保障高职创业教育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5.
综合科学课程与分科形式的科学课程相比,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其课程内容的组织。本文主要从课程内容组织的视角,分析80年代之后我国综合科学课程内容组织的发展变化,具体从课程内容组织的宏观、中观和微观层次对我国综合科学课程综合范围、综合的基础、综合方式、综合程度等方面的特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开设文艺类系列课程是提高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途径,亟需建构完整的课程体系。理工科院校文艺类系列课程体系的建构应从人文素质培养的高度定位,注重思维方式的训练,并综合各门文艺类课程进行有效的课程整合,在课程设置上注重稳定性与开放性的结合。  相似文献   

17.
隐性德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当前德育(或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按照课程的类别,隐性德育课程资源可以分为人文社会科学课程、数学等自然科学课程和活动课程三大类。教师要充分开发利用这三类课程中蕴含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教育资源和理想信念教育资源等德育因素,使隐性德育课程资源充分发挥其巨大的德育价值。  相似文献   

18.
Morehouse School of Medicine chose to restructure its first year medical curriculum in 2005. The anatomy faculty had prior experience in integrating courses, stemming from the successful integration of individual anatomical sciences courses into a single course called Human Morphology. The integration process was expanded to include the other first year basic science courses (Biochemistry, Physiology, and Neurobiology) as we progressed toward an integrated curriculum. A team, consisting of the course directors, a curriculum coordinator, and the Associate Dean for Educational and Faculty Affairs, was assembled to build the new curriculum. For the initial phase, the original course titles were retained but the lecture order was reorganized around the Human Morphology topic sequence. The material from all four courses was organized into four sequential units. Other curricular changes included placing laboratories and lectures more consistently in the daily routine, reducing lecture time from 120 to 90 minute blocks, eliminating unnecessary duplication of content, and increasing the amount of independent study time. Examinations were constructed to include questions from all courses on a single test, reducing the number of examination days in each block from three to one. The entire restructuring process took two years to complete, and the revised curriculum was implemented for the students entering in 2007. The outcomes of the restructured curriculum include a reduction in the number of contact hours by 28%, higher or equivalent subject examination average scores, enhanced student satisfaction, and a first year curriculum team better prepared to move forward with future integration.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reports on a study that explored issues of curriculum continuity at the school to university level transition in Malawi. It bases its analysis on the school integrated science curriculum and universi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grammes. Data were collected through interviews, documentation and classroom observations. The findings show that gaps do exist, with both the ‘intended’ and the ‘experienced’ curriculum, between integrated science and the requirements of universi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grammes in the three categories of the knowledge of science, science as a way of knowing and general knowledge and skills. With respect to the investigative nature of science, gaps exist only with the delivered curriculum. Implications for both the integrated science curriculum and the universi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gramme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