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阅读导航 《骆驼祥子》是老舍先生长篇小说的代表作,创作于1936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非常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品,奠定了老舍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从20世纪40年代起,《骆驼祥子》被译成英、日、法、德、俄等多种文字。[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一、阅读导航《骆驼祥子》是老舍先生长篇小说的代表作,创作于1936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非常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品,奠定了老舍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  相似文献   

3.
《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但它的创作过程,却有很多偶然因素。这部作品问世之前,老舍虽然已写出了《老张的哲学》等多部小说,但却一直未敢“冒险”去做“职业作家”,而是以教书为业。1936年春,他任教的山东大学闹学潮,本来就不愿教书的老舍便顺势辞职,在青岛住下,决定专事写作。《骆驼祥子》便是他专业写作的第一部作品。老舍怎么想起要写“骆驼祥子”这么一个人物呢?一次,一位朋友讲了北平有个车夫,自己买了车又卖掉,三起三落,最后穷困潦倒。还说到另一车夫,被军队抓去,不想因祸得福,他乘军队开拔动乱之际,偷回三匹骆驼。朋友的随便几句…  相似文献   

4.
[原著简介] 《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也是现代文学史上最优夯的长楠小说之一。作品讲述的是一个普通人力车夫祥子的故事。祥子来自农村,他老实、健壮、坚忍,如同骆驼一般。来到北京后,他选择了底层老百姓的行业——拉洋车。祥子最大的梦想是拥有一辆自己的车,以免受车厂老板的盘剥。  相似文献   

5.
《骆驼祥子》这一文本具有丰富的内涵。在叙事美学上体现出与传统小说的很大不同,作品叙述了祥子买车和爱的追求的三起三落;即:祥子在物质和精神上分别遭遇了三起三落,演绎出他人生的悲剧,体现出老舍思想中的悲观意识和宿命感。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老舍对于国民性的反思已进入到人性的深层,他对生命做了本体论意义上的探索。同时作品所具有的这种形而上的美学意蕴显示出老舍在小说创作方面的革新及对中西文化的融会贯通,并由此形成了新文学的叙事纲领:“人与事相互为用”的“灵的文学”。  相似文献   

6.
关于《骆驼祥子》的整本书阅读,从“刘四爷寿宴”这一事件出发探讨小说的情势营造与人物心理错位,是感知小说艺术魅力的重要切入点。从故事情节角度讲,祥子的“三起三落”确为小说的大关节目,让整本小说的情节显得非常简单。从细节刻画角度讲,围绕“寿宴”的精心铺垫与造势才是理解小说艺术创作力与人物性格的关键。透过小说中“刘四爷的寿宴”这一细节,可从情势营造与心理错位两个角度分析《骆驼祥子》的艺术张力。  相似文献   

7.
[名概述] 作老舍,中国现代名学家、小说家,“人民艺术家”。《骆驼样子》讲述了一个普通的人力车夫祥子为实现能拥有一辆自己的车的梦想,经历了三起三落,最终失去了生活的信心,自暴自弃,堕落沉沦的故事。  相似文献   

8.
《骆驼祥子》是著名作家老舍的代表作,其主人公祥子己成为文学史上的经典形象。《骆驼祥子》指定为初中的必读名著。本文就如何理解主人公祥子的形象,谈谈我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老舍的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和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几乎同时问世。一九三七年,《骆驼祥子》在《宇宙风》还没有连载完,《我这一辈子》就在七月出版的《文学》上诞生了。两部作品都是以城市受苦人为主人公,从不同的方面,向读者展示了城市贫民生活的图景,它们标志着老舍的创作进入了新的阶段。把旧社会的巡警做为主人公来描写,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是独一无二的。但是,综观建国以来的评论,对《骆驼祥子》赞不绝篇,而对《我这一辈子》却很少置评。尽管《我这一辈子》早已搬上了银幕,也没有引起大的反响,这是很不公正的。  相似文献   

10.
<正>老舍的《骆驼祥子》是一部于1939年由人间书屋正式出版发行的长篇小说。该作品把叙事目光聚焦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以祥子为主人公,间杂以虎妞、小福子、刘四爷、孙侦探等次要人物,再现了那个动乱而艰辛年代中的一幕幕悲剧。“小人物”祥子经历着他的喜怒哀乐和人生五味,其中最鲜明的情节因素即他试图买车的“三起三落”,交织其间的是他的爱恨情仇。由作品叙事衍生出对人物命运的安排上看,老舍先生是一个伟大的叙事者,其塑造的祥子的遭遇不仅令人悲伤,更值得世人同情。  相似文献   

11.
《骆驼祥子》是老舍先生的小说代表作。其语言带着老舍的浓郁的“京味儿”,极具特色。本文以《骆驼祥子》为例,试图从其人物、环境以及语言风格,来窥探作品中浓郁的地域色彩以及老北京的民俗文化。  相似文献   

12.
《骆驼祥子》是老舍先生的小说代表作,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小说以祥子为中心,以其在买车问题上的三起三落为主线,立体地展现了市民社会各阶层的生活画面,从而构成了一幅色彩鲜明的二十年代初北平市民社会的风俗画卷。严谨独特的艺术结构,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幽默风趣的语言艺术,京味浓郁的地方色彩,全面显示了老舍小说创作独特的艺术风格。《骆驼祥子》以其鲜明的思想艺术特色,当之无愧地步入了现代经典作品之林!  相似文献   

13.
老舍是京味文学的集大成者,他用独特的创作个性和幽默的语言艺术描绘出北京人的生存状态和民俗风情,揭示出浓浓的京味文化。以老舍作品为代表的京味文学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老舍于20世纪30年代创作的《骆驼祥子》属于第一代京味文学作品,堪称京味文学的典范。《骆驼祥子》中的京味不仅体现在其对京味语言的娴熟运用,还体现在其对北京地域文化景观、传统风俗和文化性格等方面的描述。  相似文献   

14.
本文首先从老舍创作的《骆驼祥子》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入手,阐述了祥子的性格特点及其形象的典型性;其次,分析了酿成祥子悲剧的主、客观原因,最后论述了《骆驼祥子》中祥子的悲剧意义,从而说明祥子的悲剧不仅是强者沉沦的悲剧,也是性格和命运的悲剧。  相似文献   

15.
《骆驼祥子》是著名作家老舍的代表作品之一,是我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骆驼祥子》塑造的人物形象鲜明,艺术手法高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现实意义,取得了非常高的文学成就。本文以《骆驼祥子》文本入手,对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进行简要分析,并探究作者通过小说表达的思想主题。  相似文献   

16.
常永红 《成才之路》2012,(15):37-37
出身于市民阶层的老舍,远离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新文艺腔”,立足于民间立场,他的作品的“北京味儿”,以及以北京话为基础的俗白、凝练、纯净的语言,在现代作家中独具一格,形成了自己独具魅力的语言特色。老舍是“京味”小说的源头。《骆驼祥子》就是其在20世纪30年代创作的。本文就他在《骆驼祥子》中运用其最具特色的语言艺术——“京味”的运用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7.
《骆驼祥子》是老舍先生写的一部长篇悲剧小说,其主人公祥子的一生,经历“三起三落”,最终以失败告终。究其原因有三:其一是当时的社会制度和反动势力的迫害是造成祥子悲剧的客观原因;其二是祥子所走的个人奋斗的道路,是造成他悲剧的主观原因;其三,和虎妞的不正常的结合,是导致祥子悲剧性结局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了解这一悲剧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警醒后人,既要清醒地对待严酷的社会现实, 又要正确地认识自己,否定用个人奋斗来解放自己的道路。作品最感人的地方,是阅读后所留下的谁能救救祥子的呼声。  相似文献   

18.
谈谈老舍的《骆驼祥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作家行列里,老舍是很有影响的一位。他一生写了不少好的作品,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就是其中最优秀的一部。《骆驼祥子》写于一九三五年,它一问世便获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骆驼祥子》是现实主义的优秀作品。作者通过祥子悲惨遭遇的描写,揭露了吃人的剥削制度,暴露了旧社会的黑暗。祥子是个年轻力壮的人力车夫,从破产了的农村流入都市谋生,经受了种种的苦难折磨,但他不消沉、不悲观,老实苦干,一心想通过辛  相似文献   

19.
河南南阳霍子敬老师的回答: 在《语文世界》220年第2期的“这个问题谁来答”栏目里,陕西延安的刘欣同学问到“骆驼祥子”名字的由来,这是一个文学常识问题,中学生应该掌握。 “祥子”是老舍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中的主人公。他本来是30年代旧中国的一个破产农民,为了生计到城里当了人力车夫。《在烈日和暴雨下》一文就是取自祥子当人力车夫时的一段描写。这时候的他仍只叫“祥子”,还没被叫成“骆驼祥子”。后来祥子被军阀的匪兵抓走,而且千辛万苦挣来的人力车也被抢了去。祥子冒着风险从军营里逃了出来,还牵走了三匹骆驼从…  相似文献   

20.
一九三七年一月老舍闻名世界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问世了。这部小说是作者经过长期酝酿,多方搜集材料而写成的。小说既是作者的精心杰作,也是一部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具有特殊贡献的现实主义巨著。早在四十年代,《骆驼祥子》便被译为英、法、意大利文介绍给国外的读者,解放后又被译为日文、俄文、朝鲜文、匈牙利文、南斯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