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正1989年3月26日,年仅25岁的诗人海子告别了自己短暂的一生。海子从1983年毕业分配至中国政法大学校刊编辑部一直到1989年,他的诗歌创作大多在法大昌平校区的家属院内。他生前曾担任学校345诗社的指导老师,与法大多位老师有过来往。海子去世后诗歌整理成集,陆续出版,他俨然成为一个时代的文化符号。中国政法大学学生会新闻部在海子25周年祭日之际,联系采访了当年海子的故人,造访海子在法大的故居,缅怀海子在法大的诗歌理想和1980年代特有的文学风尚。  相似文献   

2.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写于1989年1月13日。两个月后,1989年3月26日,海子在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附近卧轨自杀。也就是说这首诗的创作距海子离世只有不到八十天,因此这首诗可以当作一种预设的写作心态和大的背景来理解。海子突然离世使得这首诗表面的舒缓清新与深沉内涵之间产生了某种分离。  相似文献   

3.
海子(1964——1989),原名查海生,生于安徽怀宁县高河查湾。15岁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1983年毕业后任教于中国政法大学。出版有长诗《土地》(1990)短诗选集《海子、骆一禾作品集》(1991)。还有《海子的诗》《海子诗全编》等。这里选择他的《亚洲铜》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4.
【引读】海子(1964—1989),原名查海生,安徽怀宁人,当代杰出诗人。1979年考入北京大学法学系,1989年3月26日在河北省山海关附近卧轨自杀。在不到7年的时间里,他写下了近300首优秀的抒情诗和7部长诗,已出版的作品有《土地》《海子———骆一禾作品集》《海子的诗》《海子诗全编》等。【诗作】答复麦地别人看见你觉得你温暖,美丽我则站在你痛苦质问的中心被你灼伤我站在太阳痛苦的芒上麦地神秘的质问者啊当我痛苦地站在你的面前你不能说我一无所有你不能说我两手空空【赏读】在海子的诗中,有很多是写麦地的。他执迷于麦地,钟情于麦地,他是中国…  相似文献   

5.
海子是一个本质的纯粹的抒情诗人,他的诗影响了一个时代。从1984年到1989年,海子创作了200多首抒情短诗,《太阳七部书》等长诗和一些论文。其中流传最广、最具影响力的是他的抒情短诗,这些短诗直接关注生命存在本身,对生命的歌唱抵达元素与灵魂,具有一种刀砍斧劈的力量。《活在珍贵的人间》(见卷首)作于1985年初,这首诗传达出人与自然的血脉相连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论海子诗歌的史诗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子的史诗情结及其相应的史诗写作行为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中国诗坛上几乎是绝无仅有的。海子史诗的文化价值意向超逸于民族文化主义,直接指向一种人本主义文化,“直接关注生命存在本身”,是“诗和真理合一的大诗”。海子以他的史诗创作实践着他的史诗构想。  相似文献   

7.
1989年3月26日,海子的自杀无疑使所有热爱诗歌的人感到猝不及防的震惊。这位“诗歌的烈士”(骆一禾语)以他的死捍卫着自己崇高而又神圣的理想。“他的生命已经转化为他的诗歌,他因他的诗歌而长存于我们的记忆”(燎原语)。海子写于自杀前两个月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诗流露了他屈原般的孤独,使我们得以窥见诗人最后的关怀和思考。  相似文献   

8.
水、土、火是海子诗歌的基本元素。海子凭借这些元素实现“对实体的接触”和“大诗”的追求,寻觅他也是心灵浮躁的当代人寻觅的精神家园。把握海子的诗歌,理解海子的精神,必须从其诗歌“元素”开始。  相似文献   

9.
海子的诗歌创作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生命的自在言说,他的诗中充满了生命的元素,他的诗与他的生命不存在认识关系,生命与诗相纠结始终是海子创作的基本母题。麦子是海子诗中出现最多的、最平实质朴且深意藏焉的一个意象,它在海子诗中几乎就是一个完全意义上的生命象征。  相似文献   

10.
1989年3月26日,诗人海子离开了世界,留下了"不仅对现在、将来,而且对过去都将产生重大影响"的抒情诗歌,读海子的诗,正如在山巅上万物尽收眼底一样,诗中丰富的意象既表达了海子的诗歌理想,也展现了诗人的理想主义世界,情感纯粹而真挚,本文从诗歌中的几个重要意象出发,探究诗人的理想主义风貌。  相似文献   

11.
纵观海子诗歌及其短暂的一生,不难发现其内在发展的趋势与王国维先生的人生"三种之境界"的第一境、第二境是相符的,这种相符之处可以将王国维的"境界说"概括为一个花瓶来结合分析:第一境为海子开始诗歌创作(1980年)至1985年,从瓶底上升并扩大至瓶腰;第二境为1985年至1989年,继续从瓶腰上升并收缩至瓶颈;王氏的第三境可划分为从瓶颈扩大至瓶口之外,包括天、地、时间和人相融合的一个整体,海子在通过第二境后并没有顺利地从瓶颈展开进入第三境,而是跃入了第三境之外一个不可知的地方——"黑洞",但终其诗歌追求,海子毕生都在向着王国维所言的第三境不断逼近,他所具有的这种长远目光对现代诗歌未来的发展方向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翼忆 《高中生》2008,(23):31-31
当我第一次读到海子的诗时,海子已离开了人世,这让我忘不了1989年3月的山海关、那段铁轨和那个青年。于是今天,我只能读海子生前的诗作,它们书写了诗人海子的整个心灵。这是一个激情、广漠、纤细,充满了生命困惑和呐喊的世界;这是一片海,浩瀚得让人痴狂。  相似文献   

13.
走向海子     
诗人海子的死震惊了文坛。他的死是诗的悲哀诗的不幸。从诗歌创作来说 ,海子的死为他的诗歌创作画上了一个令人惋惜的句号 ;从诗歌影响来说 ,海子的死为他的诗歌安上了飞翔的翅膀。  相似文献   

14.
吴国祯 《学语文》2002,(3):30-31
我第一次接触海子的作品,是1990年就读师范之时,老师在黑板上将海子的《死亡之诗(之二)》完整地抄录了下来,并向我们说起了海子的死,他诗歌中的麦子和少女。我们在底下吟咏着海子的诗句:  相似文献   

15.
海子的诗歌是中国当代文学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他“以梦为马”,驰过80年代中国诗歌的疆场,全速冲击诗歌的极限,最后在对“大诗”追寻中耗尽了自己的生命力。时值海子逝世二十周年纪念之际,各种纪念海子活动的举办,从侧面印证了他诗歌的价值和持续的巨大影响力。  相似文献   

16.
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诠释了他与世人不同的幸福观。他追求的幸福乃是一种世上每一个人皆获得幸福之后的那种幸福,他的这一幸福观,让我们又重新解读了海子。本文对苏教版高语《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诗的全新赏析,别样地展示了海子的精神世界,给予了海子又一全新的认识。希望本文能对师生解读海子及此诗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7.
在当代中国诗歌史上,海子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存在。15年来,海子的死给人们留下了巨大而持久的震撼;海子的死与海子的诗息息相关。从他的抒情短诗中,可以看出海子从“乡村乌托邦的建构”到“生死命题的叩问”的角色转变。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现代诗歌史上,将抒情诗写到极致的,我认为是海子。海子的抒情短诗具有一种超越时空和侵入人血液和灵魂的巨大力量,加上其身世经历的悲剧性,更促使了其短诗的不朽。可以这样说,1989年3月26日海子的离去,标志着中国当代诗歌纯粹歌咏时代的终结。直至今天,我们也没有看到比海子的抒情诗更纯粹的抒情诗出现。因而本文探讨海子诗中的抒情特质也就有了启示意义,但笔者权把其算做一种纪念。  相似文献   

19.
海子写《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以下简称《面》)是在1989年1月13日,而两个月后的3月26日,年仅25岁的他在山海关卧轨自杀。对于《面》这首诗,它在海子的抒情诗歌体系中所占据的地位和诗歌所蕴涵的丰富信息,评论者给予了不同的见解。苗立源在《中学语文教学》(2001.9)中撰文认为:“《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是一个年轻诗人对生  相似文献   

20.
海子作为一个终生都矢志不渝追求终极理想的“诗歌天才”,不仅照亮了他生活过的那个年代,他的诗带来的震撼即使到了今天也始终不能被诗坛所忘怀。海子的诗虽然没有自觉的模仿存在主义,但从诗的表现和内在精神气质而言与存主义是息息相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