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是受上海师范大学派遣的第一个赴日留学的附中学生,在东京都女子实践高等学校进行为期一年的学习和文化交流。说到日本中学生,校服是最明显的标志。刚到学校第一天我就换上了一套崭新的校服。从头上的饰物到上衣裙子,以至内衣、鞋袜、手提包都有极严格的规定。校服分春冬两季,每个学校的校服设计都有所区别,只要一看就知道是哪所学校的学生,绝不会混淆。值得一提的是学校规定穿校服的学生是不能进入任何商店的。  相似文献   

2.
今年年初,南京市一所中学要给学生定做"韩版"校服,结果却因为男装太帅、女装太靓,一些家长担心孩子会因此早恋,而放弃了这一计划,最终不得不将校服改回了运动服。这件事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小的反响,有人认为校服太漂亮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不利于学习和成长;还有人认为,学生校服普遍设计呆板,样式陈旧不美观,不适合正处于青春期的学生穿着。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相似文献   

3.
校服是由学校统一购置并规定学生必须在学校里或学校活动中穿着的服装。我认为:学生穿校服便于强化管理,便于激发中学生的集体认同感,有利于引导中学生树立健康的审美观念。校服朴素自然,落落大方。法国的作家、政治家卢梭在《爱弥儿》中写道:  相似文献   

4.
最近,因个别学校校服回扣问题而引发的学生该不该统一着装的争论,引起我的思考。我认为,校服回扣问题是校园腐败的一种,是成人社会的一种违规、违法问题,而不是校服本身出了问题,没有必要拿校服说“事”。学生统一着装,是教育本身的需要,是教育的一种方式和手段。校服,是学校的一种文化,也是展示学生内心世界的一面镜子,是学生内在美与外在美和谐统一的一种标志。一、校服,凝聚和展示着学校的文化特色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外在表现形式。文化管理是高于经验管理、制度管理的一种高标准的管理。文化管理渗透在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当然也…  相似文献   

5.
正近日,上海中学、华东师大二附中、复旦附中、交大附中等4所上海知名高中,同时举行提前招生录取活动,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对于这种已经实施多年的做法,社会看法不一,有人认为这是扩大高中学校招生自主权的一种有益尝试,也有人认为,"提前录取"不过是多了一个"掐尖"战场,没有实际意义和价值。谈及上海高中"提前录取"的做法,人们很自然地会将其与高校自主招生作比照,而实际上它与高校自主招生的做法确有诸多相似之处。"提前录取"需要经过学校推荐或  相似文献   

6.
穿校服,在当今城镇的中小学生中是非常普遍的事了。许多学校的学生校服(一般按照当地教委统一规定,也有的是学校各自规定)一般包括春夏秋冬四季的套装。男、女生之间的服装颜色、质地一样,夏装样式上有差别。另外,有的学校会给学生订购运动装,上体育课时穿。学校要求学生每天到校都得穿校服,否则加以批评并扣班级操行分数。一般来说,教育管理者是从多方面考虑的。统一着装便于学校管理,培养学生朴素的生活作风;在学校穿着相同颜色、款式的服装,掩盖了学生家庭的经济差异,减少同伴间相互攀比带来的负面影响,保护学生的自尊心;防止学生穿戴奇…  相似文献   

7.
杨叶 《学习之友》2014,(9):34-35
不久前,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访华,北师大二附中学生穿着宽大的运动服式校服接待,引发众人吐槽。多少人走出校门多年,想起当年蓝白相间或是红白相间的肥大校服,仍有一把辛酸泪:“当年不得不在校服上画些卡通人物作装饰,以解单调之苦。”男生们怨气更甚:“你知道吗,同班那么多年,‘女神’的纤腰愣是一次都没瞧见!”  相似文献   

8.
高等教育公平与高中入学机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穿校服,在当今城镇的中小学生中是非常普遍的事了。许多学校的学生校服(一般按照当地教委统一规定,也有的是学校各自规定)一般包括春夏秋冬四季的套装。男、女生之间的服装颜色、质地一样,夏装样式上有差别。另外,有的学校会给学生订购运动装,上体育课时穿。学校要求学生每天到校都得穿校服,否则加以批评并扣班级操行分数。  相似文献   

9.
2012年,为了改变传统校服类别单一、款式不新颖等问题,北京市十一学校对校服进行了改革,推出了由学生参与设计的多类别、多款式的全新校服。到目前为止,已有生活类、运动类、制服类共计40余款校服亮相十一校园。学校还专门设立了提供校服售卖和售后服务的校服文化中心。两年多来,校服文化中心为同学们购买校服提供了便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校服文化中心每天中午12∶00-13∶00和下午16∶20-17∶20需要有人专  相似文献   

10.
最近,因个别学校校服回扣问题而引发的学生该不该统一着装的争论,引起我的思考.我认为,校服回扣问题是校园腐败的一种,是成人社会的一种违规、违法问题,而不是校服本身出了问题,没有必要拿校服说"事".学生统一着装,是教育本身的需要,是教育的一种方式和手段.校服,是学校的一种文化,也是展示学生内心世界的一面镜子,是学生内在美与外在美和谐统一的一种标志.  相似文献   

11.
一、引言校服,就是学生穿着的、由学校规定形式统一的服装。作为在校学生穿着的服装,校服是相对于社会整体的学生群体文化身份的边界确认和归属。上世纪90年代,美国长滩学区在实施校服政策后的第二年发现了巨大的变化,其校园犯罪率、打架事件有明显的下降。美国教育部当年的报告认为,校服政策的实施有助于改善学校安全状况和学习环境[1]。随后,美国时任总统克林顿在一次  相似文献   

12.
北京大学附中宣布取消今年小升初特长生招生计划,搅乱了已经相当混乱的小升初“战局”。人们纷纷猜度北大附中的用意。据媒体报道,学校有关人士解释,此举是推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新思路,避免特长生培养中的“锦标主义”。有人分析,由于特长生的学习成绩较弱,此举有利于提升生源的整体成绩。也有人认为,这一改革可能伤害学校的文化生态,损失学生群体的多样性。有家长认为,这对于那些特长突出、  相似文献   

13.
<正>据俄新网报道,近日,莫斯科市长谢尔盖·索比亚宁在接受电视台采访时表示,每所中小学都应该为自己的学生选择校服。他称":校服制的推广有过不同的方案,第一种方案是所有学校采用统一校服或由教育管理机构决定学校采用何种校服。而我更倾向于第二种方案,即学校自己决定采用何种校服。"自今年9月2日星期一起,俄罗斯1350万名中小学生统一着校服上学。这是俄罗斯校服  相似文献   

14.
<正>从校服产生的历史看,确实有防止学生攀比的意味。而这主要是防止同一学校的同学,家庭富裕的穿着漂亮,让那些家庭贫困的感到自卑。除此之外,校服还被赋予了代表学校形象的特殊意义,同时培养学生对学校的荣誉感。海南省的调研,把攀比"上升"到另一个层次——学校与学校之间的攀比,客观上说,这种情况确实存在。  相似文献   

15.
校服之弊     
陈杰人 《师道》2002,(2):17-17
校服是中国中小学特别是城镇中小学的特色。学生们穿着相同颜色、款式的服装,在学校里生活学习。一些人也许会认为,整齐划一的校服,是我国中小学的一道风景。不过事情远非人们想像的那么美好,从某种程度上说,校服甚至成了中小学学生和家长共同的负担。  相似文献   

16.
校服是一个学校的标志,它直接体现了学校的风貌,同时也展示了学生的个性。在我国,校服设计还相对落后,随着学生的年龄增长和个性化的发展,对于校服有了自己独到的看法和见解。校服体现了一个学生应有的风貌,体现了学校的传统精神。校服设计时应结合中国国情,学习国外校服的设计思路,在不断的探索中求创新,设计出更符合现代中国特色的校服。  相似文献   

17.
校服是陪伴学生求学生涯的重要"装备",承载着每个人在校期间的美好记忆。校服是学校文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载体,能从一个侧面反映一所学校的办学宗旨和学生的精神面貌,代表学校的整体形象。校服是一种学生身份的标志,是与一个人的义务、责任和形象相联系的。如何从文化角度挖掘校服的价值,让学生领受校服的馈赠,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美国今年4月中旬公布的一个调查研究显示:校服有助于改善学校的安全状况,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这份题为<实施校服政策:对三个学区的案例研究>的报告为校服的积极作用提供了新的证据.调查发现长期使用校服有助于改善学校的安全状况;有助于改善学生的课堂行为;有助于减弱学生对着装的考虑和相互攀比;校服还能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此外,研究还显示,校服能增强学生对学校的自豪感和对同学的友情.  相似文献   

19.
现在的小学生大都有自己的校服,不过,有些同学认为应该穿便服上学,这样可以有自己的风格;也有人觉得应该穿校服,比较整齐,别人一看就知道你是小学生。那到底应不应该穿校服呢?  相似文献   

20.
现在的小学生大都有自己的校服,不过,有些同学认为应该穿便服上学,这样可以有自己的风格;也有人觉得应该穿校服,比较整齐,别人一看就知道你是小学生.那到底应不应该穿校服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