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6年10月初,巴西著名生物学家塞雷奥博士率领一支考察队深入亚马逊雨林腹地对蜘蛛进行考察,在返程途中,他们意外遭到一群食鸟蛛的凶猛袭击。惊心动魄的血战过后,塞雷奥博士的考察队伍终于逃出了恐怖的雨林,并因此解开了罕见的食鸟蛛杀人之谜……  相似文献   

2.
正瑞典皇家科学院3月31日下午在斯德哥尔摩音乐厅举行颁奖典礼,来自中国清华大学的施一公教授从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手中领取了2014年爱明诺夫奖,成为首位获得该奖的中国人。2013年9月13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14年度爱明诺夫奖授予清华大学教授施一公,以表彰他运用X一射线晶体学手段在细胞凋亡研究领域做出的开拓性贡献。旧细胞不断死去,新细胞不断生成是生物器官存活的必要条件。施一公利用晶体学手段对蛋白质展开的系列研究,不但绘制了蛋白质的三  相似文献   

3.
喜讯     
<正>被誉为"中国诺贝尔奖"的未来科学大奖近日在京揭晓。科学中国人(2013)年度人物、清华大学教授施一公,科学中国人(2013)年度人物、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潘建伟,北京大学教授许晨阳分获生命科学奖、物质科学奖和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组委会在对施一公的获奖评价中写道,表彰其在解析真核信使RNA剪接体这一关键复合物的结构,揭示活性部位及分子层面机理的贡献。作为早期全职回国的"海归"科学家代表,施一公在与未来科学大奖监督委员会主席高西庆现场电话连  相似文献   

4.
科技短波     
正施一公研究组首次解析人源次要剪接体电镜结构1月29日,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施一公教授研究组在《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首次报道了迄今整体研究知之甚少的次要剪接体的高分辨率三维结构,展示了在剪接反应中的一个关键构象——激活态次要剪接体,整体分辨率高达2.9埃(1埃为十亿分之一米)。此次研究突破,使施一公研究组成为世界上首个解析了次要剪接体高分辨率三维结构的团队。  相似文献   

5.
《金秋科苑》2014,(4):25-25
瑞典皇家科学院3月31日在斯德哥尔摩音乐厅举行颁奖典礼,清华大学教授施一公从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手中领取了2014年爱明诺夫奖,成为首位获得该奖的中国学者。去年9月13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14年度爱明诺夫奖授予施一公,以表彰他运用X-射线晶体学手段在细胞凋亡研究领域做出的开拓性贡献。施一公在多个生物学领域的新发现为开发新型抗癌、预防老年痴呆的药物提供了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6.
笔者改换思路,用物理研究的步骤与方法确定白云寺中已经历整整300年之久的康熙皇帝钦赐御碑是隐文碑,并解密出其所隐含的"皇帝顺治"四个隐文。御碑隐文以金石文字的确凿铁证,解开清朝入关第一帝"顺治皇帝"的"生死之谜"、"出家之谜"和"终老之谜"。由此可使近350年未能得解的弥天奇案"顺治谜团",在全国各地各界的共同和谐协作下,得以完全彻底圆满解开。  相似文献   

7.
据英国《每日邮报》3月26日报道,全球最大、最灵敏的“平方公里级射电望远镜阵列”(SKA)项目将于2016年开始建设。据悉,这个耗资13亿英镑(约为人民币130.5亿元)的项目有助于解开宇宙本源之谜。  相似文献   

8.
据英国《每日邮报》3月26日报道,全球最大、最灵敏的“平方公里级射电望远镜阵列”(SKA)项目将于2016年开始建设。据悉,这个耗资13亿英镑(约为人民币130.5亿元)的项目有助于解开宇宙本源之谜。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2):I0002-I0002
最新发现与创新 中国科技网讯华中科技大学教授马聪有关神经细胞信号传递的最新研究成果为进一步解开大脑之谜提供帮助。12月20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科学》在线发表了题为《神经递质释放中Munc18和Munc13蛋白重要功能的重组》的论文。该论文由马聪和美国西南医学中心乔瑟夫·里索教授领衔的研究组合作完成。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4):I0007-I0008
[导读]炽热的碱液,就像“失落之城”的生态系统,或许是解开生命起源之谜的钥匙。点燃生命的能量——科学家探索从“地化作用”到“生化作用”的演变炽热的碱液,就像“失落之城”的生态系统,或许是解开生命起源之谜的钥匙。  相似文献   

11.
基因“风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命是怎样产生的?人类能否拒绝衰老、疾病、死亡?生命科学的重大突破,将解开这些科学之谜。  相似文献   

12.
最近,危地马拉雨林中发现的神秘金字塔碑铭,解开了盛极一时的玛雅文明灭亡之谜。  相似文献   

13.
正10月21日何粱何利基金2016年度颁奖大会在京召开。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昌智,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等为51位获奖科学家颁发奖牌和奖金。何梁何利基金最高奖项"科学与技术成就奖"授予我国49岁的杰出结构生物学家施一公教授。此外35名科学家荣获"科学与技术进步奖",15名科学家获得"科学与技术创新奖"。中科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施一公发表获奖感言时感慨良多,当初回国时给自己定下的3个目标如  相似文献   

14.
<正>清华大学教授施一公研究组于2015年8月先后在英国《自然》杂志在线发表论文一篇和美国《科学》杂志在线发表论文两篇。他们的研究结果为弄清阿尔茨海默病(老年痴呆)的发病机理,开发高效药物提供了重要的分子基础。施一公研究组的成果随之被国内外一些专业人员和媒体评价为"诺奖级成果"。美国杜克大学药理学院讲席教授王小凡称,"我个人认为,这项成就将得到诺贝尔奖委员会的认真考虑"。何谓"诺奖级成果"?什么是"诺奖级成果"?"诺奖级成果"据  相似文献   

15.
<正>2016年4月,清华大学传来消息,为公众所熟知的明星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结构生物学家施一公履新清华大学副校长,而他原先担任的职务,即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由该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宏伟接替。王宏伟是何许人也,为何能成为施一公的接班人,执掌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社会上很多人或许会有这样的疑问。然而,尽管外界的不解和疑虑如暗潮般涌动,王宏伟仍按照自己多年的处事风格,不急不躁,一步一个脚印地扎  相似文献   

16.
在考古学上,有一块很著名的石头名叫“罗塞塔”。1798年,拿破仑大军保护下的法国学者在埃及尼罗河边的罗塞塔附近,发现一块神秘的石头,石头上用三种文字刻着同一篇祷文,这三种文字分别是希腊语、古埃及通俗体和象形文字。这块“罗塞塔”石头最终成为考古学家用以破译古代文字之谜的最有力工具。正是借助它,考古家相继破解了古埃及象形文字、古巴比伦楔形文字,重现那些已经消失的文明。现在,航天学家再次借助“罗塞塔”,企图解开彗星之谜,继而解开太阳之谜、宇宙之谜。这个“罗塞塔”就是预计在2003年发射的“罗塞塔”彗星探测器。…  相似文献   

17.
UFO,不明飞行物的英文缩写.简单的三个字母,却涵盖着许多诡谲的秘密.世界各地不少组织和个人以秘密或公开的方式展开了对UFO的研究,试图解开UFO现象之谜.……  相似文献   

18.
北宋以前,佛教中的观世音一直是男性菩萨,为何在宋元之际猛然变成女性菩萨则是学术界的一个历史之谜。诞生于南宋时期的民间俗文学《香山宝卷》为解开这一历史之谜提供了一个极有价值的线索。  相似文献   

19.
涡虫的身体在被截断后还能再生,甚至包括头部和大脑。如果能解开涡虫身体的再生之谜,就能使老化或受损的人体器官和组织再生成为可能。最近,英国诺丁汉大学的一个科学家小组宣布,他们成功解开了这一谜团。  相似文献   

20.
本期报道的文章来自于:中国农业部副部长李家洋院士、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院长万建民教授、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施一公院士、清华大学医学院颜宁教授、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刘继峰研究员、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石正丽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所长朱敏研究员、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邵峰研究员、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朴世龙教授与曾辉教授、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转化医学中心薛志刚教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