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你们来自哪里?你们只是对我们特定的人种有好感吗?地球上会发生第三次世界大战吗……”面对地球人的一系列提问,外星人都曾一一给予了回答。  相似文献   

2.
北京时间9月19日消息,在火星上发生日偏食时,美国宇航局的“好奇”号火星车拍摄了大量照片。地球上的日食由月球在太阳和地球之间穿过形成,火星上的日食则由火星的两颗卫星所致。照片中,太阳被火卫一遮住,好像被“咬”了一口。  相似文献   

3.
林泉 《百科知识》2010,(19):27-28
在地球大气中,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莫过于氧气了。早在19世纪,英国有一位著名的物理学家曾经为地球上的氧气有过这样的担心:“随着工业的发达和人口的增多,500年后,地球上所有的氧气都将被消耗殆尽,人类将趋于灭亡。”这位学者的担心看起来似乎不无道理。  相似文献   

4.
“轻飘飘”的资源地球上的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可知,距离地心愈远,地球的吸引力就愈小。在大气层外运行的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上,由于还有惯性离心力的作用,宇航员的重量就更小了,轻飘飘的,有时还悬浮起来。这就是“...  相似文献   

5.
蔡恩泽 《知识窗》2008,(6):10-11
山东最大的民营企业万杰集团的董事长孙启玉曾经豪情万丈地放言:“地球上任何一点都可以成为中心。”孙启玉自诩为地球上的一个中心——万杰集团真的曾经闪烁辉煌过,如今这个亮点却正在黯然消逝。  相似文献   

6.
广闻博见     
“太阳5亿年内烤干地球”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卡斯丁估计,5亿年之内,地球会变成一片沙漠,一切生命都会蒸发,最终将被太阳这个巨型火球所吞噬。推算在3亿~4亿年之内,地球上的一切树木、农作物及其他植物都会死于太阳热力之下,科学家将被迫制造能经受这热力的基因改造植物。  相似文献   

7.
读者互动     
2009年07期江严读者问:如果地球上的水失去地球的引力,会散到宇宙中吗?以何种形式存在?我认为如果地球上的水失去地球的引力,将会散到宇宙中去。地球上的水之所以附着在地球表面上随着地球的自转而做圆周运动,是因为水做圆周运动所需要的向心力正是由地球与水之间的万有引力所提供的。如果地球上的水失去地球引力(也即是地球上的水失去了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的话,那么地球上的水将做离心运动,水因地球的自转而被“抛”出地球,散失到宇宙中。  相似文献   

8.
按照传统的天理论,在一个恒星系统之中,都是恒星向所属行星输送光和热,正如太阳和地球一样,地球上的光和热绝大部分都是由太阳供应的。然而,最近,一些科学家宣称,他们在观测中发现了太阳系外一颗给恒星“加热”的行星。  相似文献   

9.
一直以来,地球上生命的起源都是一个众说纷纭的话题.有不少科学家认为,天外陨星的撞击,为地球带来了最初的生命.由澳大利亚和德国的科学家共同组成的团队经过对西澳大利亚的杰克·希尔地区发现的地球上最古老钻石进行研究之后,得出结论:地球上的生命有可能比人们通常所认为的要早4.5亿年,也就是说,在42.5亿年前,地球上就已经有了生命的痕迹,大大早于陨星密集撞击地球的38亿年之前,地球自身的形成则是在46亿年前.  相似文献   

10.
程芬 《知识窗》2007,(5):4-5
美国学者哈丁早在1968年提出“公地悲剧”来解释社会和经济生活中的一种现象。近年来,“公地”所带来的困惑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地球上的阳光、大地、水等是人类生活必不可少的,这些资源是没有个人独权的。也就是这些“公地”,使众生休养生息,颐养天年。但是资源总是有限的,经不起肆意的挥霍。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需要每个人精心去呵护!  相似文献   

11.
杨凡 《百科知识》2010,(19):26-27
石油不仅是重要的能源,而且也是工业中化工产品(如塑料等)的重要原料。但地球上石油的含量毕竟有限,科学家们预测,到21世纪末,地球上的石油资源可能会被开采殆尽。因此,寻找石油替代品已是大势所趋,这就提出了生产“人造石油”来替代原始石油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从太空俯瞰地球,人类的唯一家园如此美丽,海洋广阔、陆地多彩、山川巍峨、河流蜿蜒。但同时她也如此脆弱,沙尘、暴雨、台风、地震等灾害,轮番登场、频频光临。每天,地球上发生的一切风云变幻,“风云”卫星都尽收眼底。在回顾和书写新中国事业发展的澎湃历程中,“风云”气象卫星是其中值得浓墨重彩书写的华章。半个世纪以来,我国“风云”气象卫星承载了几代气象和航天科技工作者的梦想与荣耀,成为保障民生的“天眼”。  相似文献   

13.
沈孝宙 《今日科苑》2005,(12):10-12
“基因”已成为一个热门的话题。须知转基因的生物和原子能一样:在造福人类的同时,对环境也具有破坏性。地球上绝大多数生物的基因,其化学“建材”几乎都是完全一样的。基因构成材料的这种通用性,使人为重组的基因有可能污染自然界生物的基因库——这个地球上最后一片“净土”。由于基因污染非但无法清除.而且还可增殖扩散。因而这是一种非常特殊、非常危险的污染。  相似文献   

14.
础德 《百科知识》2021,(14):26-27
氧气是地球上大多数生命所必需的物质之一,有人担心氧气会被耗尽,那么,这种担心是不是杞人忧天呢? 地球上的氧气是怎么形成的 地球已经有46亿年的历史.在地球早期,大气层中的氧气含量极其稀少,含量只有百分之零点几,基本可以忽略不计,更多的是二氧化碳和氮气等.大约从25亿年前开始,地球大气层发生了第一次"大氧化事件".生活在原始海洋等水域中的蓝藻等单细胞生物启动了这次事件,它们可以利用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并制造氧气,地球上的氧气含量开始渐渐增多.  相似文献   

15.
一、引言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的生活、工作和休闲等社会活动将不得不在地球以外的空间领域中进行——即人们不得不进入太空时代。原因有二:一是人们不断地开采地球上的资源后,地球上的资源会越来越少,最后至少会达到在地球上采矿的成本远远高于在其他星球上采矿的成本——出于经济利益驱动,人类的触角不得不伸向地球以外的空间,即不得不利用太空的资源。二是天体自身变化所带来的必然:a.或许100亿年后,太阳肯定会停止燃  相似文献   

16.
<正>人类是地球生命规律产生的,地球是人类生存的载体。人类是地球的消费者,地球上的生物和矿藏资源供养着人类。人类与地球是相依为命的关系,人类爱护地球就是保护自己,人类消费地球就要服务地球。所谓"孝敬"地球就是表示亲切、尊重、爱护人类同一个母亲。  相似文献   

17.
综合天文学、地质学、生物学、物理学、化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人类得知:地球是45亿年前由太阳星云凝聚而成的,而地球上开始出现生命则是在38亿年前。也就是说,地球在形成后的最初7亿年里,并不存在生命。地球上的生命是如何起源的?这是人类自古以来就在遐想、探索的问题。在不同历史时期,受当时自然科学发展水平及人们的认识水平等方面的影响,人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学说。到20世纪初,有人提出了一种新的观点,认为地球起源于来自地球之外的物质,这就是著名的“生命天外来源说”。将近100年来,这个学说经历了3  相似文献   

18.
思念外星人“在浩瀚的宇宙中,还有没有像地球一样存在生命的星球?我们能不能和他们联络?”一定会有许多同学提出这个疑问。地球上的原始生命是怎么来的?一种说法是几十亿年以前从地球海洋里诞生的,一种说法是宇宙中的彗星或陨石带到地球上来的。尽管后者的证据不如前者多,但很多人宁愿相信它。“我们是从宇宙中来的!”仰望星空就是在“望乡”。找到太空里的同伴,是自有人类以来长期的愿望。可是,茫茫星海中,哪里才是搜寻的目标呢?找到武仙座有!目标之一就是武仙座(图1)。在北半球的一年当中,6月的白昼最长。要到21:00之后,天空才会渐渐黑下…  相似文献   

19.
地球表面71%的面积覆盖着海洋,火星上曾经也有河流和湖泊。李白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这句话说的还真对,科学上目前认为,彗星的主要成分之一是冰,地球上的水的一部分正是由坠落到地表的彗星带来的。但是,彗星上的水又是从何而来的呢?  相似文献   

20.
一、全球可持续发展 现在地球的二氧化碳越来越多,地球上的水温逐渐升高,怎么挽救我们的地球?地球如何可持续发展?这个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美国女科学家在<寂静的春天>文章中谈到人和自然如何和谐相处,其实就是全球可持续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