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悬在太空的遥感卫星为什么能像“千里眼”一样透过云层,穿过森林和沙土,洞察地下的矿藏?为什么能穿透土层,显示隐伏在地下的地质构造情况?为什么能预报地震和火山活动? 遥感卫星的这些神奇的本领都来自于遥感技术。“遥感”,顾名思义即是遥远感知的意思,从遥远的太空感知地球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就像古代神话里的神通广大的“千里眼”一样。 我们知道,现代最先进的望远镜,也能对千里之外的物体进行观测、侦察,这是不是遥感技术呢?当然不是,因为望远镜依赖的是可见光的传播,而先进的遥感技术,不仅应用可见光,还应用红外线、紫外线、…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基于VHDL的ASIC芯片开发平台的研制”的研制背景意义说明了该项目的成果“ASIC (VHDL)应用开发系统”所具备的功能及特点,还总结了项目研制过程中的技术考虑。  相似文献   

3.
1999年7月9日,美国国防部发布了最新“国防部航天政策”,特别强调空间是夺取信息优势不可缺少的条件,是美国军事战略的基础。 在1999年北约空袭南联盟的“联盟力量”行动中,北约动用了过去曾用于对付“华约”的几乎所有卫星,使其成为迄今为止运用卫星系统最广泛的军事行动。其中,照相侦察卫星在目标监视和毁伤效果评估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科学中国人》2004,(9):64-64,F003
“探测二号”卫星发射成功 “双星”姐妹太空相聚北京论坛开幕式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我国成体干细胞研究获重大进展“探测二号”卫星发射成功 “双星”姐妹太空相聚中国科学院和波兰科学院签署科学合作计划我国已正式启动全球气候变化第四次科学评估中国首座北极站——黄河站建成北京时间7月25日15时5分18秒,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改进型火箭成功将“探测二号”卫星送入太空。标志着我国实施的“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取得圆满成功,与欧洲空间局“磁层探测计划”的联合布网,使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对地球空间六点立体探…  相似文献   

5.
确认大牛市即将到来,就相当于通过“时光机器”,从未来回到现在来买股票。你无所畏惧,不用迟疑。问题的关键,是如何获得资金。这就是笔者与张卫星、S先生所设计的、民间黄金交易所“商业模式”的闪光之处。  相似文献   

6.
科技快递     
《百科知识》2007,(10X):19-20
全球40%死亡与污染有关;美发明高空灭火“水弹”;科学家发现蜜蜂杀敌新手段;日本发射“月亮女神”探测卫星;纳米黄金微粒绘太阳图像;宇宙中有个超级“空洞”;俄开发超小型卫星便携操控系统;[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发明与革新》2014,(2):48-48
去年底,我国首颗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卫星一“高分一号”卫星正式投入使用。“高分一号”卫星是我国首颗寿命大于5年的低轨遥感卫星,也是国家重大专项“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中的首星,它的投入使用标志着我国高分辨率遥感卫星数据国产化迈出了决定意义的一步。它将在国土资源调查与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8.
晓科 《世界发明》1998,(12):5-7
据专家预计,在这世纪之交.世界范围卫星发射将出现两个鼎盛时期,即出现两次“浪潮”。其中第一个浪潮是从1997年开始的,当年发射到地球轨道的卫星数量开始出现显著增长。1991年以来,卫星的年发射量一直呈逐步下降趋势。1993年,全球卫星发射量或准备发射的卫星已经减少到110颗以下,这差不多是30年以来的第一次。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1):I0007-I0008
中国的私家车主就可以使用由“北斗”卫星提供的定位服务,且导航芯片价格要低于现在市场上使用的GPS系统。据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孙家栋院士透露,明年“北斗”系统将覆盖亚太地区。  相似文献   

10.
《科学中国》2006,(9):13-13
在我国“嫦娥一号”探月卫星于明年发射之后。我国还将发射3颗“夸父”卫星“逐日”。近期。在第36届世界空间科学大会各国航天局圆桌会议上。中国国家航天局局长孙来燕讲解了我国未来5年的航天计划。其中包括:未来5年我国将为发射“夸父”日地空间探测卫星进行前期准备。孙来燕说,目前正在对“夸父计划”进行可行性研究,未来5年,将完成发射的前期准备工作。据悉,“夸父计划——空间风暴、极光和空间天气探测计划”是由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涂传诒院士等人提出的。  相似文献   

11.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计算工具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所需处理的信息量已远远超出现有电子计算机的能力。虽然电子计算机在科学和工程的计算与管理中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也有一定局限,特别是在多维信号的处理方面,速度太慢。这主要是因为,现有电子计算机中大多使用“串行”结构,存在冯·诺依曼“瓶颈”(Von Neuman bottleneck)问题;现有电子  相似文献   

12.
2012年1月9日发射的我国首颗民用立体测图卫星“资源三号”是我国自主设计、研制和处理的精度最高的卫星。该卫星充分继承了我国资源卫星系列的平台技术,装载前后下视3台全色相机(下视相机分辨率2.1米,前后视相机分辨率3.5米)、1台多光谱相机(分辨率5.8米)、3台星敏感器和2台双频GPS接收机,实现对地三维摄影和多光谱探测,并获取相机成像时刻的高精度轨道与姿态测量数据。地面处理系统利用定期在轨几何检校成果,研究构建了“资源三号”测绘卫星高精度严密成像几何模型和有理函数模型。建立了满足测绘以及相关行业需求、与国内外成熟先进商业卫星接轨的“资源三号”影像产品体系。生产的“资源三号”影像产品无控制点平面精度达到10米,高程精度达到6米,带控制点平面精度达到3—4米,高程精度达到2—3米,处于国际同类领先水平,全面满足1∶5万和1∶2.5万比例尺的立体测图(平原、丘陵、山地和高山区)的精度要求,并可开拓研究其在1∶1万比例尺困难区测图应用的可行性。目前,“资源三号”测绘卫星在轨运行正常,卫星测绘应用成果丰硕,数据已开始全面应用于我国1∶5万基础地理信息产品生产以及更大比例尺地图的修测更新和地理国情监测,正积极服务于国土、规划、林业、农业、减灾等行业,并参与国际交流和合作。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1,(3):346-346
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院智能所仿生功能材料与传感器件研究中心刘锦淮研究员、黄行九研究员负责的研究组提出了利用不同晶格取向的“T”型纳米结构构筑纳米分流器器件的概念,他们运用纳米操纵平台及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工艺手段,构筑了主干和分枝分别为[101]和[010]方向生长的“T”型SnO2纳米线分流器件。  相似文献   

14.
纳米(nanometer):长度单位的一种,1纳米=10~(-9)米,即十亿分之一米。大约相当于头发粗细的八万分之一。“nano-”源自拉丁文,意思是“矮小”。纳米的确微乎其微,然而纳米构建的世界却是神奇而宏大的。21世纪,信息  相似文献   

15.
王令朝 《知识窗》2011,(6):56-56
2011年4月10日.我国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第八颗“北斗星”定位导航卫星成功地送上太空.这意味着我国卫星定位导航系统工程建设又向前迈出了一大步.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定位导航网络的国家。那么.北斗卫星定位导航系统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东东”.它与GPs又有怎样的不同呢?  相似文献   

16.
“这是中国首次发射月球探测卫星,要说不紧张、没压力那是不真实的。这毕竟是中国人的千年梦想。”  相似文献   

17.
杨孝文 《百科知识》2010,(23):22-23
从最深的海洋、最大的峡谷到最臭的地方……太阳系堪称一个“极端之地”。  相似文献   

18.
自1960年8月美国成功地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侦察卫星以来,随着侦察卫星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日趋明显,越来越多的国家热衷于发展这种高技术装备。与一般的侦察手段相比,侦察卫星不但能够“高瞻远瞩”,甚至可以做到“明察秋毫”,被认为是获取情报的“行家里手”。  相似文献   

19.
2008年12月1日12时42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地将“遥感卫星四号”送入太空。  相似文献   

20.
“有了自己的火箭和卫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5个具有独立空间能力的国家。这反映了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国家兴旺的标志。如果没有这些东西,中国不可能有像今天这样的国际地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