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法律中的逻辑判断的表现形式就是法律推理。法律推理主要运用于司法领域,其逻辑模式是三段论法,大前提是法律规范,小前提是案件事实,结论是法律规范赋予案件事实的后果。逻辑判断在司法三段论中的意义是:体现现代法治理念;体现法律的科学性;提高司法效率。谨守逻辑形式并避免谬误可以说服别人,并给予司法判决正当性,维护法律的科学性和确定性。  相似文献   

2.
司法认知在世界各国的证据法规则中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民事诉讼司法认知对象更是理论界和司法实践部门关注的热点问题。经分析,民事诉讼司法认知对象可分为案件事实和法律事实。其中,案件事实包括众所周知的事实、科学规律、经验法则及其他事实;法律事实则包括本国法、外国法及国际法事实。我们在司法实践中应结合民事诉讼理论对此加以准确地认定。  相似文献   

3.
李保甫 《红领巾》2004,(2):22-24
司法裁判是法官运用法律性思维而得出的结论性判断.法律的概念性、规则性和逻辑性等基本特性决定着法官的思维方法.我们不能将成文法国家法官的逻辑推理仅描述为“三段论“,应该通过判例来细化法律概念,在案件事实与法律概念之间建立起可参照的联系,以获取“同样事项同样对待“的司法效果,提高法院判决的社会公信度.  相似文献   

4.
新闻媒体有自己独特的追求和特色,但在报道司法案件时往往与司法独立要求、司法程序规则和法律事实诉求产生矛盾与冲突,以至于社会公众对案件的是非曲直莫衷一是不明真伪,影响了司法判断的明确性和司法权威性,甚至模糊了法律是非观。本文从媒体与司法双视角探讨了双方形成良性互动机制的可能性与具体办法,借以谋求司法与媒体的和谐共建之道。  相似文献   

5.
以计算机及其网络为依托的电子数据,在证明案件事实的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应从法律,尤其是证据法的角度,分析各种现代电子资料的法律地位及其对司法的影响,并提出立法上的建议,以期为现代司法理念注入更具有时代特色、更具有实证价值的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理由是判决的灵魂,然而它往往不被重视。本文根据法律规定,结合司法实践,论述了理由在判决书中的重要作用;分析了理由应有对案件事实进行分析论证、对证据进行分析认定、对诉讼参与人的主张或原审法院判决进行分析评断、伸明判决目的、引述法律条文等五个构成要件;提出了写好理由必须正确处理其与事实、证据、法律根据和结论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实质法律推理,是指法官根据立法者制定法律规范的价值理由和案件事实的实质内容而进行价值评价、或在相互冲突而又都有一定道理的利益间进行实质权衡的推理。它分为归纳推理、类比推理、当然推理和直觉推理等种类,具有理论性、实践性、正当性和职业性的特征,都可能进一步实现和促进司法公正。但由于我国是成文法系国家,在司法实践活动中仍然要慎用法律实质推理。  相似文献   

8.
知识产权案件中司法审判的机会主义行为是指法官为追求期望的司法结果而恣意裁判,导致法律适用上的不确定和忽略个案正义的行为,包括机械地遵循指导性案例、同一法官对同类案件可能不同判决以及裁判过程中的模板化。除知识产权存在无形性、法律状态和保护范围不确定性等独特性之外,交易专用性资产和理论解释的分歧也会推动机会主义司法行为的发生。机会主义司法纵容了机会主义诉讼,损害法律权威性,必须通过制度的完善加以抑制。可以通过采取建立同类案件判决评价机制、判决公开化、培养法官司法人格、确保司法独立等措施,规制机会主义知识产权司法行为,实现法律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完美融合。  相似文献   

9.
当前,人民法院在审理特殊工种提前退休行政审批案件时,在事实认定和法律适用等方面存在问题。法律制度的不完善是主要根源。要加强行政法治建设,完善行政诉讼相关制度,以确保类似案件行政诉讼的公正裁判。  相似文献   

10.
《嘉应学院学报》2018,(3):49-52
随着网约车代驾新型共享经济形式兴起,司法实践中也出现了关于网约车代驾引发的交通事故侵权责任案件的不同判决和法律争议。针对以上情况,围绕涉案当事人之间法律关系的确定、网约车代驾交通事故案件责任主体的确定以及涉案当事人法律责任的划分等三个问题进行了阐述分析。  相似文献   

11.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在人民法院的审判实践中是一种重要的审判依据,是审判实践或实现司法公正的保障.由于其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已经扮演类似法律渊源的角色,同时其地位在部分规定中得到肯定.因此,它具备列入我国法律渊源的条件,应该用法律的形式肯定其地位.同时,还要注意到它的不足并加以完善,只有这样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才能更加合法合理,才能更好地保障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12.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八条对"社会稳定"这一不确定法律概念的引入,在弥补因具体规则导致的缺位的同时,又成为公民申请政府信息公开的"拦路虎"。为了充分保障公民知情权的实现,有必要引入"公开推定"和"可分割性"原则,并由法院采取重新审理的标准对这一不确定法律概念进行司法审查。  相似文献   

13.
我国诸多法学院校开设的诊所法律教育课程普遍存在认识不足、课程设置单一、经费和案源不足等诸多问题,应从加深对诊所法律教育的认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内挖外引地筹集资金和扩展丰富的案源等方面予以完善,以培养具有法律职业技能、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的法律共同体.  相似文献   

14.
卓越法治人才培养需要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的整体合力。法学教育来源于实践,也回归于实践。要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法治人才,除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外,需要构筑一个培养法科生实践能力的集法律事实探知、司法文书写作、法治思辨论证等综合技能于一体的学科体系,而建设长期稳定的动态化法学基地无疑是这一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将有效地促进高校法学院与司法实践基地的良性互动,最终促成应用型卓越法治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  相似文献   

15.
卓越法律教育是国家在法学教育大规模无序扩张的前提下,注重内涵和质量提升而提出的国家教培、教改计划。卓越法律教育是法律实践品格的内在要求,反映了法学教育要上质量、出精品的追求,是法学界审慎思考法学教育现状基础上意欲完成法学教育根本转型的改革路线图。其要义为:定位于职业教育,追求卓越,突出法律实践能力的培养;其突破口在于高端法律人、基层紧缺法律人才的培养。卓越法律教育有助于法律职业共同体重塑尊荣,但针对目前社会上一些对法律职业的不利影响因素,法学教育不仅自己要争气,要葆有应有的信任和尊重,而且要争取从国家层面重构"小法学"格局,并限定司法考试的报名门槛。  相似文献   

16.
从《票据法》第30条条文来理解,似乎是否定了空白背书具有法律效力,但是该务存在着立法上的漏洞,在实践中也欠缺可操作性。从各方面综合衡量,我国票据法应当立法承认空白背书的法律效力。最高院《关于审理票据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49条从司法的角度肯定了空白背书的法律效力,但是无法解决各种票据转让形式下空白背书的连续性问题,应当对其作扩大解释,并结合背书的基本原理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17.
我国夫妻财产制由法定财产制和约定财产制两部分构成,由于现行婚姻法相关立法存在缺陷,因而给司法实践中夫妻财产纠纷的解决带来许多困扰。针对这些缺陷,最高人民法院于2011年8月9日颁布了新的司法解释。但在司法实践中,应更侧重从法定财产制的角度思考法律制度的修正和完善,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的且更具操作性的夫妻法定财产制。  相似文献   

18.
从案件事实中确认法律事实,就是构建法律推理小前提的过程,它既是构建法律推理的起点,也是需要通过法律推理确认其法律后果的目的所在.构建小前提应注意首先要准确地理解法律精神,其次是遵守充足理由律,为法律适用提供可靠的正当性证明或理由.  相似文献   

19.
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权是对司法权力进行制约,保障司法公正的必然要求。文章阐述了对刑事自诉案件进行法律监督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我国检察机关对刑事自诉案件进行法律监督的具体内容,并提出了从立法和司法实践两方面完善刑事自诉案件法律监督权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法律援助制度作为一项司法救济制度,是"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在司法领域中的实践。在我国,由于经济上的障碍、权利义务观念的淡薄、沟通交流上的障碍、法律服务资源的不平衡等因素的影响,妨碍了司法公正的实现。为保障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我国颁布了《法律援助条例》,规范法律援助制度,从而使法律援助制度走向法制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