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光匆匆,两年的光阴一晃而过,我从一名新闻门外汉变成了一个略懂新闻ABC的师的新闻干事。与此同时,我对军报新闻函授中心的感情也与日俱增──“老师,我不知不觉爱上了您”1991年下半年,团新闻干事被上级调走,我这个只能为团广播室写几篇广播稿的基层连队的排长被看作“千里马”,走上了团兼职新闻干事的岗位。一副重担突然压在了我的“嫩肩”上,只感到担子好沉好重,几乎被压得喘不过气来。这半年,我虽然坚持每天把办公室的10多份报纸通览一遍,白天跑连队,与基层官兵泡在一起,晚上苦思冥想,有时通宵达旦,把素材“熬”成稿…  相似文献   

2.
南京部队“临汾旅”兼职新闻干事曾海龙,不怕苦不怕累,不为名不为利,铁心干新闻事业的精神, 在部队官兵中留下一段段佳话。矢志不移搞报道 1979年,他从连队报道骨干提升为团兼职新闻干事,每年都有三四十篇见报任务。他组织报道骨干整天跑呀、写呀,常常干到夜晚十一二点钟才休息,天长日久,积劳成疾,患上了神经衰弱症。最  相似文献   

3.
无悔的选择     
从军5年,有4年是走“新闻”路。 记得那次新闻干事到基层物色报道员,我拉着新闻干事的手苦苦要求到团报道组搞新闻,并把以前发表的几篇“豆腐块”拿给他看……就这样,我放弃了当班长、报考军校的机会进了团报道组。在先后投出70余篇稿件都如石沉大海的情况下,我敲开了郑干事的房门。郑干事每年都被省军区和师评为“新闻报道先进个人”,并且三次荣立三等功。我找他“拜师学艺”取经。但他只丢给我一句话:“路要自己走,志要自己立,梦要自己圆……”临出门时他还送给我《新闻简明教程》、《新闻标题制作100例》、《耕耘录》、…  相似文献   

4.
求“渔”记     
张少武 《军事记者》2001,(10):42-42
每当翻阅散发着油墨香的稿件,我的心头总会生出几许感慨:在漫漫新闻之路上与其凭借他人挂号出名,不如学会自己走路,慢慢前行。急功近利:“失马蹄”。三年前,初入报道组时的我对报道可谓一窍不通,但为尽早“出名挂号”,我竟走起了“旁门左道”:让一名搞报道的老干事每次写稿都挂上我的“大名”,我则跑腿、扫地、倒茶,全心全意搞好后勤“保障”。不多日,在老干事的鼎力相助之下,我的“大名”频频见诸报端,一时间,领导、战友的赞扬声灌满了耳朵。我越发轻飘飘起来。然而,没过多久老新闻干事高升调走了。偏偏在这节骨眼上来了采…  相似文献   

5.
济南军区某仓库政委原华,到任前一直从干部科干事干到科长,对干部工作轻车熟路,而对报道工作却是个的的确确的“门外汉”。在机关时常同笔者开玩笑:“又到哪个单位去‘吹’了”?于是,他笑我也笑,因为我知道他的玩笑并无他意,更知道在几次研究干部提职会上,他都为新闻干部尽力,并向领导建议,搞新闻报道工作实在太辛苦,在提拔使用上要优先考虑新闻干事。后来原科长当了政委,我还挺为难,一名新闻报道行业的“门外汉”,能否重视支持报道工作?事实证明,我的担心纯属多余,更令我没有想到的是,他这个“行人”,竟有一双敏锐的“…  相似文献   

6.
老毛一回宣传科,就给了我“见面礼”,是几本“搞新闻”的书。我打心眼里感激:这老毛真够意思。老毛大名毛世芳。老毛是我对他的特称,这样我感觉亲切。当初,我在基层某部当炊事员时,经常喜欢写写画画投投稿,却是屡投不中。后来,有人帮我引见大名屡见报端的新闻干事毛世芳。一见面,我就拿出  相似文献   

7.
如今我已过“而立”之年,可不半生了,但我搞新闻报道的劲头仍不减。难忘半生新闻事,在我当报道员的第6年冬天,部队把“光荣退伍”的干粮赐予了我。那天,我哭了:倒真要同我“三更灯火五更鸡”、“踏破铁鞋”学成的采写本事连同我可爱的部队“拜拜”,心里真难过。就在这时,一家地方报社领导要我去当编辑,说像我这样“全面的人”难找。县里用小车接我去当新闻干事,说是去振兴他们县的新闻工作。我如坠云雾:果真“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我这“马”迟迟不敢登“伯乐”的车。真是无巧不成书,总队竟派了位报道员出身的领导到支队领导搞退伍工作。我  相似文献   

8.
“支队新闻干事每年下基层采访时间不得少于4个月”,这是江西总队为22名支队新闻干事和总队新闻工作站记者所制定的措施。针对部队新闻干事缺乏到一线抓“活鱼”的基本素质和个别报道人员下不去、蹲不住、掌握一手材料少的实际,组织大家开展了“新闻干事要善当官兵知心朋反”等讨论,使大家摒弃了过去靠电话采访、看材料写稿和坐在机关想点子、拿起吃话找例子的做法,理清了写好连队新闻的工作思路,分别制定了单位和个人年度定搞计划。目前,这个总队的记者、新闻干事和报道员都纷纷深入到基层进行实地采访。提高新闻干事写好连队新闻的…  相似文献   

9.
我师报道力量比较薄弱,无一名专职新闻干事,加之预备役工作的新闻素材较为单一,稿子出路不宽,致使新闻工作过去在一段时期处于低谷。如何把新闻工作搞上去?近年来,我们不断冲破旧观念的束缚,坚持常抓不懈,以工作带动报道,以报道促进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一、破除“上搞靠关系”的思想,把工夫用在提高稿件质量上“上稿靠关系”的思想,是滋生“有偿新闻”的助推剂,其危害甚大。为此,我们十分注重对新闻队伍的教育,使他们逐步确立了搞好新闻工作、“不靠关系靠质量”的思想。近几年,我师没有一次专门组织报道人员到新闻单位…  相似文献   

10.
他不叫阿丑,叫李翔。然而他悦:“我搞新闻基础差,长得不美,又笨手策脚,像只‘丑小鸭’,所以叫阿丑合适。”就是这个“阿丑”,经过8年的艰苦努力,从一名战士业余报道员,成长为新疆军区后勤某分部小有名气的专职新闻干事。“当干事要能吃苦,当新闻干事要更能吃苦,当摄影干事苦上加苦,不吃苦,不能出活,更不能成才,除非你别当新闻干事。”那司五”这么说。1987年从乌鲁木齐市当兵的“阿丑”,一入伍就被授进了天山深处某综合仓库。那里几乎与世隔绝,长年生活在那里的官兵们,从未在报刊上见到过关于自己的报道。战士们抱怨说:…  相似文献   

11.
许谦  辉靖 《军事记者》2002,(11):66-66
济南军区某海防团驻守在渤海深处的几座小岛上,这里虽然交通不便、条件艰苦、信息闭塞,但新闻报道工作却在近两年打了“翻身仗”———团队仅去年就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解放军报》等媒体见稿300多篇。在官兵们的心目中,团队的报道工作之所以搞得有声有色,与政委张榜庆的伯乐精神分不开。“搞报道难,在海岛部队搞报道尤其难。”去年3月张政委上任后不久,就组织全团的政治干部召开了一次新闻报道工作会议。会上,老新闻干事的一顿“牢骚”引起了张政委的重视。“海岛部队搞报道都难在哪里?”会后,张政委立即找到这位新闻干事…  相似文献   

12.
一九八六年第一期《解放军画报》用四个版面发表了海军航空学校政治部新闻干事胡洪波的作品《地下抢险》十幅照片,这组照片获得了一九八五年度全国摄影金牌奖,解放军画报社给他发来了贺电,部队给他记了二等功……我脑子里产生了一个问号——一个年方二十三岁,拿起日产“确善能”相机才两年、搞新闻工作才五年的新闻干事,怎么一下获得成功了呢?为此,我特地访问了他。胡洪波,湖北天门县人,身高一米七二,他用  相似文献   

13.
说“跑”     
有位老记者说:“新闻是用脚写出来的。”话说得俏皮,然而并非玩笑。他的解释是:“新闻是跑出来的。如果不想跑,不敢跑,不会跑,就不能把事情搞个水落石出。”那样,还有什么新闻可言? “想跑”,是指为了多写新闻,写好新闻,乐于东奔西跑;“敢跑”,是指采访不畏艰难险阻,知难而进;“会跑”,是指善于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建立自己一套采访方法。过去的新闻界习惯把采访叫“跑新闻”,  相似文献   

14.
从“指派”到深入南充市高坪区委报道组胡小平搞新闻采访,难免会遇到很多尴尬。特别是作为处在基层的新闻干事。因为指派新闻干事的,往往不是新闻发布单位的领导,而是地方或单位的党政领导,他们从工作的需要出发,指派下属也就是新闻干事去采访报道某件事,而这件事本...  相似文献   

15.
初搞报道时,我见什么写什么,没有什么针对性,两三个月下来,稿子发了不老少,可无一篇变成错字。新闻干事看过我写的稿,让我停下来,并拿过一叠好搞让我抄,并要求很严,即使一个字、一个标点符号也绝对不允许出现差错。开始我认为妙稿是白白浪费时间,可抄了50多篇后,便觉得按出了收获。原来抄稿是新闻干事有意安排的呀?一次,我在路上,碰见一位妇女和孩子被一拖拉机撞倒在地,可路过的十几辆车见状无一停车。这时,一位青年急忙开过来自己的客货两用车,把受伤的母女送到了医院。当时我打算写这位退伍战士救人的事,然而,联想到抄…  相似文献   

16.
我是一名刚刚从基层调到师机关搞报道的新闻干事。就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我在思想上经历了从不敢搞报道到逐渐喜欢报道工作的过程。而让我下定决心要搞好报道工作的,是我前不久本不该去的军报送稿之行。 3月中旬,烟台市委书记焉荣竹到我们师现场办公,围绕提高“打赢”能力解决了一些困扰部队建设多年的“老大难”问题。由于当时我也在现场,深深被焉书  相似文献   

17.
“只要问题抓得好,不跑不送照上搞。”这是他从写稿中悟出来的一条体会。厚厚的见报剪贴足以验证他这句话。不信,请看去年岁末的事实;12月16日至30日短短半个月时间,《解放军报》、《光明日报》等中央级大报就刊发了他5篇稿件,且都是“大块头”。其中“河南嵩县亟需五方面人才”一稿在军报发表后,他收到四面八方的来信:感谢的、请搭桥的、谈理想见解的、表决心的……他,就是河南嵩县人武部新闻干事王天立。今年29岁的王天立原是济南军区某团专职报道员。他曾先后两次参加《解放军报》新闻函授中心和石家庄等地两用人才函授学院新闻…  相似文献   

18.
日照市东港区人武部政委梁化勇自任军分区新闻干事始,就再也没有放下手中的笔。不管是他任人武部副政委、部长还是政委,结合工作搞报道已成了他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每年他都有二三十篇稿件见报,且大都是要闻。其他单位的新闻干事都以为这位大名鼎鼎的梁化勇是位专职报道干事呢,而本单位的同志则都喜欢叫他“报道政委”。染政委有个好习惯,每周至少下基层一次。一来了解情况,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二来搞调研,看能否顺手抓几条“活鱼”来。梁政委搞调研写稿子,并不是单纯地为了见报而写稿,而是通过写稿提炼出一种反映时代强音的…  相似文献   

19.
有位朋友看到我数十年自费订阅的《新闻战线》排满两个书架,不解地问:你的职业与新闻工作无直接关系,为什么对《新闻战线》情有独钟?我说,从实践中我深深感到虽不搞新闻工作,但订阅这份杂志也收益颇多。一是学会了读报、用报。我从走上工作岗位起,每天都要用两三个小时阅读报刊,但好长时间只停留在“看热闹”状态。订阅《新闻战线》后,逐渐掌握了看报刊的“门道”,提高了阅读报刊的效果,理论水平、文字能力也相应提高。无论在学校任教,还是到机关搞文秘工作,后来又调到一所中等专业学校搞党务工作,我的讲话、讲课中新观点较多…  相似文献   

20.
1977年,单佐满穿上军装没过多久,一位干事到他所在新兵连选挑“笔杆子”,问他新闻由哪三部分组成。他回答:“导语、主体和结尾。”后花了一天时间采写篇消息算是干事对他的考核,结果合格,单佐满成了师宣传科报道组的一员。不到一个月,他采写的通讯《喜看红四台,又创新成绩》在原乌鲁木齐军区《战胜报》头版头条加按语刊出。这一年,他共发表新闻和文学作品60余篇。“我是从黄土地走来的农民儿子,父亲给予我忠厚、真诚、助人为乐的品性是我一生的精神源泉”。也正像他说的,无论当排长还是干事,单佐满始终没有改变自己对新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