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编者引言 "我们处于两个世界之间:处于一个即将结束的不平等世界和一个正在开始的平等世界之间."这是一个半世纪前法国著名哲学家皮埃尔·勒鲁写下的一句话.仔细推敲,皮氏的论断其意义延及当今.  相似文献   

2.
一切归零     
很喜欢"一切归零"的说法,因为这四个字给人一种彻底的洒脱感.一段感情从开始到结束,一切归零;一个生命从诞生到消亡,一切归零;运动员夺取世界冠军,一切归零;政治家完成历史使命,一切归零.  相似文献   

3.
比较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知识间的本质区别与有机联系,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发展学生的数感和思维能力. 一、在概念比较中提升学生的分析、辨别能力 在教学人教版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年、月、日"中发现,教材上的有些时间概念和时刻概念混淆在一起,影响了题意分析和理解,甚至于往往因为这样的混淆,使学生极易发生口误.如教材第54页第2题:和平街新设一个邮筒,需要在邮筒上标明取信时间.已定每天取3次信,早上8时30分第一次取信,以后每隔4小时取一次信.请你标出每次取信的时间.又如教材第55页第5题的第(2)小题:课外小组14:30开始活动,经过1小时20分结束,结束时间是()时()分.这两道题目明显都是属于"时刻"问题,因为它们单指某一个"时间点",并不表示时间的经过.笔者认为应把前一题中的"取信时间"改为"取信时刻",把后一题中的"结束时间"改为"结束时刻"."时刻"与"时间"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为避免混淆,必须要重视这两个概念间的辨析与比较.  相似文献   

4.
一、为什么要教学反思1.这是教师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过程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应该包括课前准备和设计、课堂讲授以及课后总结和反思三个主要环节。而且,教学过程应该是开放的,课后的反思和总结既是上一个教学过程的结束,又是下一个教学过程的开始。2.有助于克服"闭门造车"带来的弊端,提高备课的针对性和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面对最生动的教学资源——学生,  相似文献   

5.
文题展示。篮球巨星姚明在被记者问到是否想过"这就是结束了"的时候,姚明回答道:"永远没有‘结束’,就算结束了,也是个崭新的开始。"据此写一篇800字作文。  相似文献   

6.
国际上规定,原则上把东西十二区的中央经线,即180°经线作为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即国际日期变更线.这是一条人为规定的日期变更的分界线,地球上日期的更替,都是从这条线开始的,它表示旧的一天的结束,同时也是新的一天的开始.  相似文献   

7.
导语:人生就是无数个开始和无数个结束。每一个开始都对应着一个结束,每一个结束又都会引出一个新的开始,如此往复。站在一个新起点上,我们充满自  相似文献   

8.
诺曼底知音     
密勒和乔赛特在五十年后重逢,两个人激动地拥抱在一起。这个故事有一个动人的开始,现在也有美满的结束。乔赛特女士不知道要找她的人是谁。她对密勒这个名字一点也没有印象。"密勒先生说,您是他这一段尘封的记忆里最鲜明的一个人。  相似文献   

9.
经纬 《大学生》2012,(Z2):132
研一上学期的期末考试一结束,我就开始在四川省地震局实习,全心投入到局里面的测震软件系统开发的国家级项目中。实习结束那一天,地震局的局长、处长等领导们对我们的软件进行了审查,结果比较满意,用局长的话来说就是"有了信心"。我感觉这两个多月的地震局工作实习,学习和体会  相似文献   

10.
一、问题的提出 2008学年,笔者回到高一,开始了新一轮的化学教学.为了摸清这届高一新生实验操作的水平,绪言课一结束,笔者就安排了一个分组实验--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因为分组实验最能体现学生的动手能力,可实验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大多数学生对"过滤"、"蒸发"等基本的实验不但不能完成,就连酒精灯、胶头滴管、量筒等仪器的简单使用都盲然不知.显然,这节实验课肯定以失败而告终.这里不禁要问,高一新生动手实验的能力为什么会如此的差?为此,笔者抽取这届高一年级中的3个班共161名新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  相似文献   

11.
开篇笑话     
麻辣教师考试结束的铃声响起,老师开始收卷。其中一个学生神情慌张地在考卷下塞了1000元,外加一张纸条,上面写着"10元1分"。学生很得意地对老师比了个手势"OK",老师也对学生比了"OK"。  相似文献   

12.
漂在北京     
新学期开始,一个结束与另一个开始的交接点.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四年前的画而又在重新上演.有人打起行囊回到家乡,有人只是把行囊在城市间换个地方,但生活却从此给了不同的定义,开始了异乡的"漂". 走到校园里,毕业生离校时校园里经常播放着离别的歌,听着同忆起了很多:"这里是我们共同的家,有我们最美的年华,年轻的梦在这里发芽,走过了春秋冬夏……"但曾经"共同的家"终将要迎来另一群青春年华,如今离别的人又要选择哪里开始……"也许我们的北京之恋就像一场暗恋,漂亮的北京像个小姑娘,她知道自己招很多人喜欢但她很高傲,因为她不乏追求者.之于我们,牵着手走到最后的虽然不一定足她,但是为了这个漂亮的姑娘,我们不是一直在让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吗?"这是一位湖南大学大四毕业生对于北京的感慨!  相似文献   

13.
有一个智者,他的身边有一大群慕名向他拜师学艺的学生.一天早上,天还未亮,四周一片漆黑,智者问了他的学生一个问题:"你们谁可以告诉我,什么时候才可渭黑夜的结束、白天的开始?"学生们面面相觑,这时有一个比较机智的学生说:"是不是可以说,当你能看见前面走过来一个动物,并能分辨出它是一只绵羊还是一只山羊时就是黑夜的结束、白天的开始呢?"智者摇摇头.  相似文献   

14.
胡怡芳 《职教论坛》2004,(15):63-64
从学校到工作过渡School towork,以下简称STW,有多种涵义:①一个人一生中从普通教育结束到有报酬的就业的开始这一时间段,这是从个体的角度对STW的理解;②指专门的培训体系、机构与课程,它们为青年普通教育结束后的就业做准备,这是从机构的角度对STW的理解;③一种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策略,它包含一个系统的职业教育发展理念,以及完整的实现这些理念的计划.本文主要从第二种涵义来使用这个词.  相似文献   

15.
细胞分裂是一个十分复杂而又精确的生命过程.从一次细胞分裂结束开始,经过物质积累过程,直到下一次细胞分裂结束为止,是一个细胞周期.本文以多种形式,多角度诠释了细胞周期的概念和特点,以此提升学生对细胞周期这个难点知识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浅析我国幼小衔接中的问题与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和小学两个相邻教育阶段之间在教育上的互相连接.这一时期恰好是学前儿童结束幼儿园生活、开始接受小学教育的初期,也是幼儿心理发展的一个转折期."幼小衔接"实质指的就是儿童连续的、不断发展的社会性心理、身体发展上的衔接.[1]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幼小衔接问题便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并作为世界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7.
<正>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写到琵琶女结束弹奏时这样形容:"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一堂成功的数学课,也是一个艺术的展示过程,从导入开始,经过丝丝相扣、滴水不漏的讲述以及高潮迭起的教学互动之后,一个成功的结尾便是这曲终的关键一"画".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认为,教学过程分为设问、归纳定义、引导学生自行思考、得出结论四个阶段.这里的结论就是课堂的结尾.从表面上看,它是一堂课的终结;但从本  相似文献   

18.
"落"月 根据中国探月工程"绕" "落""回"三步走的计划,作为"落"月的最关键一步,"嫦娥三号"发射任务定于今年下半年进行.这将是中国发射的第一个地外软着陆探测器和巡视器——月球车,也是美国的"阿波罗"计划结束后,重返月球的第一个软着陆探测器.  相似文献   

19.
一切归零     
很喜欢"一切归零"的说法,因为这四个字给人一种空旷的彻底的洒脱感。一段感情从开始到结束,一切归零;一个生命从诞生到消亡,一切归零;运动员夺取世界冠军之后再冲刺新的高峰,一切归零;政治家完  相似文献   

20.
<正>"好学校应该更加重视人的感受,关心学生的成长,关注教师的发展,关注校园里每一个人的幸福感。让每一个孩子能在清晨醒来时,对即将开始的一天充满期待和向往;让每一个孩子结束一天的学习回家时,能对学校充满留恋和不舍,让每一个生命都在校园里开花。"这是北京科技大学附属中学(以下简称"科大附中")王世东校长的筑梦自白和教育情怀,也是科大附中的教育价值追求。在一个炎热的午后,笔者一行走访了科大附中,在深入了解这所特色鲜明的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