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池州城市绿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认为池州市应采取如下对策:制定科学合理的绿化规划;增加绿地面积;均衡绿地系统布局;加强自然植被的保护;提高绿化质量;加快出台城市绿化的法律法规,走依法治绿之路等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大树移植以其在较短的时间内优化城市绿地的空间结构和整体效果,及时满足重点或大型市政工程的绿化美化要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城市绿地的生态效益和景观效果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城市绿化、城市森林绿地建设中,成为现代城市园林布置和绿化建设中经常采用的重要手段和技术措施。但由于大树移植在我国发展的历史较短,大规格绿化苗木发展滞后,苗木种类和数量都受到限制,无法满足城市绿化建设的需求。因此,目前城市生态建设中多移植森林树木,2004—2005年森工林区承担了哈尔滨太阳岛风景区的大树大面积的移植工程,2006年进行了树木补植。森…  相似文献   

3.
作为国家生态经济示范区的池州市,具有十分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旅游业已成为该市新兴的支柱产业.但在旅游业繁荣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威胁着池州市生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基于池州市情分析,针对池州市发展生态旅游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以确保池州市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增强旅游地吸引力和竞争力,必须加强对旅游地旅游形象的塑造.本文在对池州市旅游形象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对池州市旅游形象进行了定位,并运用TDIS理论从理念识别、行为识别和视觉识别等角度探讨了池州市旅游形象的塑造策略.  相似文献   

5.
基于熵值法的池州市旅游发展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业是21世纪的黄金产业与朝阳产业。近年来,池州市旅游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旅游业已经成为池州市的主导产业、支柱产业、首位产业。文章选取了2002-2015年安徽省统计年鉴中池州市旅游业的13个相关指标,运用熵值法并结合地理学的思维视角,对14年间池州市旅游业发展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研究。得出结论 :1池州市旅游业发展总体呈现向好态势;2池州市旅游业受经济和社会因素影响明显;32006年后,池州市旅游业发展的质量与水平在显著提升。最后,文章根据研究的结论以及池州市实际旅游发展状况提出以下建议:1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适应TDI的快速发展;2发展多样化旅游业,提升旅游业应对能力与承载能力;3注重旅游内部要素提升,延长旅游产业链,增加旅游附加值。  相似文献   

6.
针对有机茶的概念,发展有机茶生产的意义,以及如何根据池州市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发展有机茶生产,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7.
安徽省池州市地表水资源量丰富而经济欠发达,水污染物排放总量不大,全市水环境质量良好.随着"十一五",期问工业化及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对水环境保护的压力和挑战必然会增加.本文分析了池州市的污染情况和水环境保护的压力;提出了池州市水环境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本文分析了池州市市场体系建设的有利条件与存在问题,提出了池州市场体系规划的原则和总体目标,勾画出池州市市场体系规划布局的蓝图,最后就池州市市场体系建设提出了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9.
旅游产业政策是政府调控旅游产业运行、解决市场失灵问题的主要手段。池州市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旅游产业政策的重要推动作用,文章回顾了池州市旅游产业政策的演进历程,并对当前旅游产业政策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完善池州市旅游产业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池州市文化旅游资源的自然和人文地理背景的分析,将池州市文化旅游资源划分为八大类,并针对这八大类型构建池州市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总体空间结构,提出"两大核心、四个经典区域、五条主线路"的空间开发构想,以期提高旅游业的竞争力与吸引力,促进池州市旅游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池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时段中,截取与池州市工业化强市发展战略的实施相对应的时期,利用计量分析模型对池州市经济、社会和工业化子系统的耦合状态进行实证研究。研究显示池州经济已进入工业化的中级阶段,工业化进程与经济社会发展均体现了较好的协合性,三者目前正处于协调发展的相对稳定阶段。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出发,在充分考虑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利用等多方面因素的基础上,结合池州市的实际,构建了该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以及层次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方法相结合的评价模型,对池州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和分析.  相似文献   

13.
针对传统生态足迹模型的缺陷,提出了基于能值分析的生态足迹整合模型,并利用能值生态足迹整合模型对安徽省池州市2001-2010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时间序列的测度,在此基础上从生物产品、能源等多个账户对该地区的生态可持续发展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0年来,池州市人均生态足迹由2001年的5.8903 hm2增长到2010年的12.5015hm2,人均生态承载力由2001年的6.7385 hm2增长到2010年的16.4547hm2,生态盈余由2001年的0.8482hm2增长到2010年的3.9532hm2。说明池州市的生态承载力大于生态足迹,且生态盈余有逐年扩大的趋势,池州市处于相对可持续的发展之中。但从分账户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来看,池州市在建设生态城市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据此,提出了池州市建设生态城市的对策措施,包括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控制污染等。  相似文献   

14.
以安徽省池州市为研究对象,通过定量研究的方法,对池州市耕地资源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揭示出池州市耕地变化的驱动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耕地保护对策,为池州市保护耕地和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资料。研究结果表明:池州市2000-2010年耕地变化总体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2000-2008年)耕地数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建设用地不断扩展;第二阶段(2008-2010年)耕地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但人均耕地呈下降趋势。定量分析表明引起池州市耕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力有社会经济发展因素、人口因素、农业发展因素以及政策因素。必须从完善监管制度、加强执法力度、提高思想意识、加大经济投入以及增强科技创新手段等方面强化耕地保护。  相似文献   

15.
优良绿化树种文冠果的培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文冠果在东北地区的生长及其发育特性,论述文冠果播种地的准备、种子处理、播种繁殖、苗期管理及绿化用大苗的培育技术。首先对文冠果种子要进行催芽处理,经过实践采用室内层积催芽处理的种子发芽好,出苗整齐;文冠果当年生播种苗在苗期易倒伏,在高达50cm时对其采取剪梢促进苗木加粗生长,防止倒伏效果好;绿化用大苗经过养根系、养主干、养树冠才能培养出冠形优美、树冠丰满的优良苗木。  相似文献   

16.
安徽省池州市是"国家生态经济示范区"、安徽省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自然生态条件良好,农业类型多样,具有良好的绿色食品产业和观光农业发展基础.绿色食品产业和观光农业开发必须依托区域优势条件、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打好生态牌、围绕大旅游进行科学统一规划,建立具有皖南山区特色和生态经济特色关联融合的农业产业体系和地域类型结构.加大制度性投入、转变经营理念、培植龙头企业、强化品牌意识是池州市绿色食品产业和观光农业融合发展的重要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17.
根据生态敏感区的内涵,将池州市生态敏感区分为三种类型,即:范围包括各类自然保护区、石灰岩山地区和沿江洲圩区及湿地区的最敏感区;范围包括各类园地的敏感区;范围包括除水田和居民点以外的其他生态类型区的弱敏感区.在分析池州市生态敏感区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对池州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的基础上,提出池州市生态敏感区开发与保护的主要对策:(1)科学划分生态敏感区类型,因地制宜制定开发与保护对策;(2)以生态旅游和绿色农产品开发为核心,整合区域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综合分析国内外碳酸钙行业生产及应用技术发展现状、展望我国碳酸钙行业未来发展前景的基础上,针对池州市碳酸钙资源开发现状,提出了相关发展策略,试为地方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9.
农民增收问题是池州市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也是关系到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重要问题,农民收入的高低直接影响农村社会的稳定,要保持农村的长期繁荣稳定必须解决农民的增收问题.基于此,本文在分析池州市农民收入增长制约因素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和培育农民增收的新途径,为池州市农民增收提出基本思路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深入研究池州市广电传媒的迅速普及与不断扩张对区域发展日益凸显的推动作用以及必然趋势,力图揭示池州市广电传媒在区域发展中的内在的特有的规律,并在池州市广电传媒促进区域发展的战略定位、趋势预测、战略实施保障和对策等方面给出具体详实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