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隐蔽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越来越受到关注,而价值观是隐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中西方一些基本的价值观差异如天人观差异、“言”“辩”观差异、“群”“己”观差异和时间观差异等入手,探讨价值观差异对双方交际模式的影响,以便人们了解在交际中应该注意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在跨文化交际中,不同的时间观导致语用失误的现象经常发生。对比中西方时间观的差异,从过去时间、现在到未来时间取向角度和单维度时间与多维度时间角度分析时间观差异引起的跨文化语用失误的现象,可以对如何避免时间观差异引起的语用失误现象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刘雯祺 《成才之路》2009,(21):28-29
时间观是非语言交际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不同的文化塑造了人们不同的时间取向。基于不同的哲学基础的中国文化及美国文化在这方面的表现尤为明显。文章主要对中美时间观的差异进行了对比。了解中美文化不同的时间价值观,懂得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地同美国人进行跨文化交流,避免失误,以促进跨文化交际的成功。  相似文献   

4.
宁惠 《海外英语》2012,(23):195-196,205
任何交流活动,无论是语言的还是非语言的,都不可避免的发生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时间和人类的关系是一种互相影响的关系:人类的时间观是在漫长的历史中通过社会实践而形成的;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持有不同的时间观。然而,由于文化多样性导致的不同时间观却常常被忽视。因此,为了在跨文化交际中获得交流的准确性和高效性,时间观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大问题。通过对中西文化中典型时间观念的对比与例证,总结出了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人们最应该注意的几个方面,以达到避免交际障碍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陈曦 《时代教育》2007,(9Z):54-55,62
时间观是文化中很重要的内容,它直接涉及人们的知识,信仰,法律,风俗等诸多方面和文化的不同层面。研究民族文化,必然要研究民族的时间观念。中国人深厚的农耕文化底蕴传播了多彩的中国时间文化,而西方工业文化酿造了与农业文明的不同的时间观念。时间作为一种无形的向导,对人们的言行有重要的影响。本文试从中西方文化中时间观差异入手,分析时间观念在中西民族文化的体现以及对跨文化交际的启迪。  相似文献   

6.
语言是跨文化交际的一个主要方面,时间作为非言语交际的一个重要方面,其信息传递也深受其影响。时间在交际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任何文化和人类的活动都可以体现在人们对时间的理解和认识上。不同的文化塑造了人们不同的时间取向,所以如何对待时间及如何使用时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跨文化交际的效果。本文结合大量实例进一步论证中美时间观差异这一课题。  相似文献   

7.
时间观是跨文化交际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不同文化都有各自特殊的时间观。本文从西方文化背景和德国文化背景出发,对德国人的时间观进行文化解析,并探讨这些特殊时间观所形成的历史文化原因,从文化理解的角度更好认识德国人的时间观。  相似文献   

8.
不同的文化形成了不同的时间观念和时间行为。以东西方文化为例.因为分别持有循环时间现和线性时间观.所以在时间行为上表现出过去时间取向和未采时间取向.多元时间制和一元时间制的差异。不同的时阐观念反映到跨文化交际中.必然会引起交流的障碍甚至冲突。因此我们应该在了解差异的基础上理解差异.并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不断学习借鉴西方时间观中有益的成分。  相似文献   

9.
时间观栖存于文化的深层结构之中,其内容因文化背景不同而产生差异。从心理时间的角度来说,中国是典型的过去时间取向的国家,美国是将来时间取向的国家。语言是反映文化的一面镜子。中美时间观的不同体现在汉英语言中"前"(ahead)与"后"(back)的隐含意义、"老"(old)字的概念、社交称谓形式的差异。本文通过对比分析中美时间观及其对汉英语言的影响,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两国深层文化的差异,减少两国跨文化中的失误。  相似文献   

10.
课堂时间教学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绕对时间的不同理解在课堂教学中形成钟表时间教学观与内在时间教学观。作者批判了钟表时间教学观的划一性、程序性、外塑性等方面对课堂教学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同时发掘了内在时间教学观保护学生创造性、注重经验的连续性、尊重学生的生命体验等方面的内在价值,并呼唤走向富于弹性的教学时间观。  相似文献   

11.
本届在中国上海举办的世界博览会更显示出中国在国际商务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与外界交往合作的主要方式——国际商务谈判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的作用。国际商务谈判,是国际商务活动中不同的利益主体,为了达成某笔交易,而就交易的各项条件进行协商的过程。由于谈判的主体来自不同的国家,国际商务谈判的过程必定会面对双方之间的文化差异,本文试图从Fisher(1980)在《国际谈判》(International Negotiation)中提到谈判团队、决策方式、民族性格、文化噪音、翻译人员的选择这五项因素入手,分析每个因素中东西不同的文化会对谈判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教学内容、运行保障、考核评价三个方面系统地构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商务谈判人才培养模式,以提高学生的国际商务谈判能力,满足企业对国际商务谈判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季尔薇 《海外英语》2012,(4):287-288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international trade has taken a great part in business.While every negotiation is a trade,people doing business have to pay great attention to negotiation,if they want to be successful in the trading market.In short,negotiation is a bargaining process to achieve coincidence on a problem about every aspect of negotiation for assuring everyone’s needs.This essay’s topic is that time pressure’s influence in negotiation.Since the general introduction of negotiation has been discussed before,now the following will introduce time power in negotiation in detail.  相似文献   

14.
自我国加入WTO以来,国际商务活动日趋频繁,商务谈判已成为我国经济活动的一个主要内容。谈判离不开语言,在国际贸易谈判中使用最多的语言是商务英语,商务英语的合理巧妙地运用,是取得谈判成功的关键。通过探讨商务英语在谈判中的作用及商务英语在谈判中的使用技巧,明确学生应掌握的技能,不断培养高质量的商务英语人才,从而不断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国际商务谈判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吴显英  陈伟 《教学研究(河北)》2003,26(2):161-162,171
在国际商务谈判课程的教学实践中,以加强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从教学内容系统性与重点相结合、模拟谈判教学的组织与实践、以互动式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以及加强与其它课程协调等方面进行探索与尝试。  相似文献   

16.
商务谈判中有意沉默频繁出现并传递交流信息和意图。运用会话分析的研究方法,商务谈判中有意沉默的会话含义及其对谈判效果的影响可以得到有效阐释。同时,考虑到国际商务谈判是跨国商业行为,必然存在文化差异,事实上东西方对沉默含义及功能的认可确实存在差异,导致东西方对沉默理解差异的三大因素是语言观、宗教因素及交际文化观因素。  相似文献   

17.
“支架”理论在商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务英语在日益频繁的国际商务交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将二语习得中的"支架理论"有效地应用于商务英语的教学实践,有助于推动商务英语学科的发展。学习者借助于教师和同伴的支架帮助,能建构起基本的语言和商务知识、交际技能以及较完整的商务实战能力体系,为他们将来的商务工作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18.
在传统的国际商事仲裁中,“所在地”理论在仲裁程序的法律适用中占据着统治地位。而随着现代国际商事仲裁实践的发展,“所在地”理论受到了“非国内化”理论的巨大挑战。本通过对“非国内化”理论的分析,认为该理论适应了现代国际商事仲裁制度统一化的发展趋势,符合其追求的价值目标,必将成为国际商事仲裁程序法律适用中的主导理论。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国加入WTO,与外商交流谈判日益频繁,商务英语口语在商务交流和谈判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商务英语口语》课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进行讨论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国家不仅需要专业人才,更需要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国际商务谈判是培养学生商务专业技能,提高国际商务专业理论水平和应用能力的课程。然而,综合性与应用性较强的《国际商务谈判》课程如何能使自学能力较弱的高职学生充分吸收枯燥单调的谈判理论知识并在实践操作中脱颖而出,从而培养高职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是高职《国际商务谈判》课程教师一直探讨的问题。本文将从建构主义教学原则入手,探讨其在《国际商务谈判》课程中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