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8 毫秒
1.
感谢羞辱     
上世纪80年代初.年。逾古稀的曹禺已是海内外声名鼎盛的戏剧作家。有一次,美国同行阿瑟·米勒应约来北京执导新剧本.作为老朋友的曹禺特地邀请他到家做客。  相似文献   

2.
探讨曹禺一九四六年三月至一九四七年一月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讲学这段历史,是研究曹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近年来,为弄清这段历史的来龙去脉,笔者作了一些调查和访问,现整理成文,以飨读者。一九四六年一月十日,美国国务院宣布,邀请老舍、曹禺赴美讲学,为期一年。抗战胜利后的一个时期,国民党当局在文化方面的检查尺度有所放宽。曹禺赴美讲学,可以把中国的新文艺介绍给美国的作家和人民,这对于沟通两国之间的文化和感情是很有意义的。曹禺接到邀请后,非常想见周恩来一面,以便从他那里得到一点指示。但那时周恩来不在重庆。  相似文献   

3.
《北京人》是著名的戏剧家曹禺的代表作之一,国内外研讨文章甚多.但关于它的写作和首次演出时间,却有几种不同说法.如钱谷触同志的《曹禺和他的剧作》(载《上海师范大学学报》一九七九年第三期)、甘竟存同志的《曹禺的创作道路》(载《南京师院学报》一九七八年第三期)、朱青同志的《漫谈曹禺的剧作》(载《文学书籍评论丛刊》一九五九年第五辑)以及山东师院中文系一九六○年编的《曹禺研究资料汇编·曹禺著译年表》等,均认为《北京人》写于一九四一年;而另有一些文章,则认为《北京人》写于一九四○年.国外尚有人介绍外国专家的意见,认为“《北京人》于一九四○年在中国首次演出”(见《读书》一九八○年第六期).一出剧的写成到演出,是需要一段时间的;按此说,《北京人》  相似文献   

4.
一封批评信     
有一次,美国戏剧家阿瑟·米勒应约来到曹禺家做客,午饭前的休息时分,曹禺突然从书架上拿出一本装帧讲究的册子,上面裱着画家黄永玉写给他的一封信,曹禺逐字逐句地把信念给阿瑟·米勒听。这是一封措辞严厉且不讲情面的信,信中这样写道:"我不喜欢你解放后的戏,一个也不  相似文献   

5.
曹禺和尤金·奥尼尔是二十世纪东西方戏剧届的领军人物。尤金·奥尼尔的创作使美国戏剧真正跨进世界行列并对世界戏剧做出贡献,是美国现代戏剧的奠基者。曹禺因其一系列经典的剧作被人们称为"东方的莎士比亚",《雷雨》的问世标志着中国现代戏剧从草创期走向成熟,自上映后便在世界各地进行演绎。把《榆树下的欲望》和《雷雨》中的悲剧冲突进行比较分析,可见曹禺和奥尼尔虽身处不同的国家、浸染着不同的文化,但他们的创作所蕴含的悲剧观念却存在着众多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6.
曹禺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于一九九一年八月十六日至十九日,在南开大学校内谊园会议室举行。此番由于得到参加这个讨论会,并在会上发言的机会,所以我想兼做会议报告的同时,特别介绍一下关于青年学者曹禺研究的方向性。一九八五年曾在南开大学招请曹禺主持召开过“曹禺学术活动六十周年学术讨论会”,  相似文献   

7.
曹禺的第一部剧作发表至今已六十年了。六十年来,曹禺剧作演出不衰,其价值愈来愈引起中国和世界的重视。本文从中国现代戏剧史的角度、从戏剧文学的要求、从舞台演出、从中外学者对曹剧的评价四个方面论述了曹禺在中国和世界戏剧史上的地位与影响,认为曹禺是把中国话剧文学引向成熟的作家,是把话剧艺术推向高峰的作家,也是中国话剧的奠基者之一;曹禺对世界戏剧亦有着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8.
曹禺是湖北潜江县(今潜江市)人,1910年出生,1996年逝世。今年是曹禺诞生100周年。自1933年他的剧作《雷雨》在巴金主编的《文学季刊》上发表后,一举成名,蜚声神  相似文献   

9.
曹禺的话剧 ,确立了中国话剧剧场艺术 ,中国的现代话剧由此走向成熟。曹禺的话剧具有诗一般的抒情风格 ,这是因为作者成功运用了缤纷多彩的意象。我们可以从曹禺的四部著名剧作《雷雨》、《日出》、《原野》和《家》中看到这一鲜明的特点 ,从而了解意象对于表现人物性格情绪、传达作者写作意图以及增加作品艺术色彩等方面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本文着重分析了曹禺在人物形象塑造上“画灵魂”的艺术手法。并在横向与纵向的比较中,说明了曹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厉史地位。全文共分三部分:(一)曹禺“画灵魂”的艺术手法的具体运用,以周朴园、繁漪、陈白露为例进行了分析。(二)谈曹禺如何吸收了外国戏剧艺术家的技巧并将其融入到自己的艺术创造中来的。(三)从中国古代文学中人物形象塑造手法的发展演变以及与同时代作家的比较中,论证了曹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特定角度对曹禺的《雷雨》进行了分析。首先论析了曹禺的文化构成,并以此入手,讨论了《雷雨》对封建性、资本性杂合的文化的批判,以及文本中表现出来的作家受到的基督教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邓浩 《华章》2008,(21)
纵观全剧本,繁漪可谓是曹禺先生笔下塑造最完满,形象性格最鲜明的一个角色了.从中也不难看出曹禺先生在此人物的塑造中所流露出的对封建社会下受压制的女性的同情与怜悯,以及那种爱恨交织的复杂情感.  相似文献   

13.
继《雷雨》之后,曹禺又于一九三六年发表了四幕剧《日出》。这两部剧作的相继问世,使曹禺步入了著名剧作家的行列,也标志着中国话剧艺术发展到了成熟的阶段。《雷雨》的创作已表明曹禺是一个在思想和艺术方面都勇于探索的作家,《日出》  相似文献   

14.
华忱之先生的《曹禺剧作艺术探索》,以曹禺的生平、创作的时间顺序为纵向结构,以从《雷雨》到《王昭君》的一系列代表作品为横向断面,清晰地勾画了曹禺创作的发展轨迹,详细剖析了曹禺重要作品的特征和成就,成为曹禺研究十分重要的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15.
《中文自学指导》2010,(5):117-117
为纪念曹禺诞辰一百周年,由上海市戏剧家协会、上海戏剧学院等主办,巴金研究会、现代中文学刊杂志社协办的“经典与当代——纪念曹禺先生百年诞辰研讨会”,于2010年9月13日在上海召开。  相似文献   

16.
一在战斗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曹禺是重要的戏剧家之一。曹禺的剧作,特别是他的《雷雨》和《日出》从问世到现在一直为人们所称道,保持着新鲜活泼的舞台生命,成为“五四”以来新文学运动发展历程中的重要收获。《雷雨》是曹禺的处女作,它是以诅咒封建大家庭的罪恶为其内容的。《雷雨》的演出曾轰动了当时的剧坛,为曹禺带来声誉,为他的剧作奠定了基础。继《雷雨》之后,一九三五年曹禺又写出了他第二个成功  相似文献   

17.
钱理群所著曹禺戏剧新论,在曹禺研究领域里是很有特点的专著。它把曹禺的创作实践和人生道路结合考察,用演戏作为联结他艺术舞台和人生舞台的关键点。于是,评论者透过曹禺的谦虚以至于虚伪的真诚,发  相似文献   

18.
“戊戌变法”资产阶级政治改良活动中,一批志士仁人献出了他们宝贵的生命,杨深秀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然而在其壮烈牺牲后的近百年间却一直遭受着故里后人的唾弃和污辱;同样是历史名人,湖北籍作家曹禺却在故乡潜江受到了应有的尊重。2010年秋,作为曹禺百年诞辰系列纪念活动重头戏的“第二届中国(潜江)曹禺文化周”将在曹禺故里如期举办,湖北曹禺文化现象是值得关注的文学盛事。不同的历史、不同的文化人物及事件,深刻启迪人们所应有的文化态度和文学自省,感叹之中也激发着人们自觉投身于文化乃至整个社会的文明建设之中。  相似文献   

19.
曹禺的宗教资源以及剧作文本中所蕴含的宗教意蕴,都带有民族宗教观念的特点。这与曹禺的个人经历认识相关,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民族文化心理特质的折射。《雷雨》中周朴园的忏悔即是作者的有意选择与安排。  相似文献   

20.
曹禺生活在新旧文化更替的时代,经历了对西方文艺理论引入的高潮时期,他在对莎士比亚、奥尼尔、契诃夫、易卜生以及包括希腊三大悲剧作家在内的诸多世界名家的剧作潜心钻研之后,曹禺的作品里也会有意无意地显现出西方戏剧的影子,《原野》尤为如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