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泰安市城市旅游形象的设计与塑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旅游形象设计和建设已经成为当今城市旅游发展的战略武器和竞争策略,通过对泰安市城市旅游形象设计与塑造进行实证研究,将泰安市总体旅游形象定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山城一体的旅游观光与接待城市。还依据企业形象设计(CIS)和地区形象设计(DIS)的基本理论,提出了泰安市的理念形象(MI)、视觉形象(VI)、行为形象(BI)以及塑造策略。  相似文献   

2.
城市旅游形象设计新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城市旅游形象已经成为市场竞争制胜的有力武器,研究内容的趋向性日益明显,对城市旅游形象的特点捕捉得愈来愈准确,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设计模式。但在城市旅游形象设计中还是表现出了以下问题:区域形象替代城市旅游形象、区域背景资源争用、旅游形象口号指代不明、忽视了旅游形象感知主体的多元性、旅游形象设计时横向比较研究少。城市旅游形象设计时需注意合理定位城市职能,兼顾旅游导向性;基于城市的特色,把握城市的“可读性”和“可意象性”;延续历史剖面,寻找城市旅游形象设计的亮点;凸显民族文化截面,展示形象符号;突出以人为本,倡导天人合一。  相似文献   

3.
形象是旅游地的生命,也是形成竞争优势的最有力的工具。良好形象的设计和推广,是旅游目的地开拓市场的重要手段,也是旅游地的巨大财富和无形资产。文章以梧州的旅游发展现状、游客的感知形象调查情况为基础,对梧州的旅游形象定位,旅游形象系统的建设和旅游形象推广力度、技术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为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出探讨性策略。  相似文献   

4.
旅游形象设计与传播手段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旅游形象设计已成为区域旅游规划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笔者认为应以旅游资源、旅游设施、客源市场调查三方面作为旅游形象设计的三大基础,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旅游形象定位,从而设计出切合区域旅游发展的形象,同时还就旅游形象的传播手段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山西旅游形象设计与营销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山西省近年来旅游业有了飞跃式发展,但在旅游形象设计与营销方面还略有欠缺。今后山西旅游形象设计和营销设计应从旅游象形定位,旅游地标识、旅游地形象口号设计、旅游地商品以及市场营销策略等方面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探讨旅游感知形象的作用,分析影响旅游感知形象的形成因素,在借鉴鹰潭龙虎山现有的旅游形象宣传口号的前提下,整合龙虎山三大特色旅游资源,抓住旅游形象的四种属性和形象设计的四种策略,提出了“丹山碧水,古镇仙府——传奇龙虎山”的旅游感知形象设计。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游客感知的开平碉楼旅游目的地形彖重要性和表现绩效进行调查,运用IPA定位模型将开平碉楼旅游目的地形象划分为四个发展目标各异的象限,识别出开平碉楼在提高旅游目的地形象管理的轻重缓急项。针对开平碉楼的旅游目的地形象现状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启示,研究成果可为开平碉楼旅游目的地形象管理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
丹东市旅游形象设计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城市旅游形象是人们对某一城市旅游发展的总体评价,它对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依据丹东市旅游形象设计的三条原则,丹东市旅游区形象定位设计体系由四种旅游感受,五种难忘事物组成,四种旅游感受是指旅游满足感,景观奇特感,市民友好亲切感,旅游新奇深刻感,五种难忘事物是指社会环境,民俗文化,山水景观,。城市规划,产业部门等五个领域的事物,由此得出丹东市旅游形象定位设计是:万里海疆第一边城。  相似文献   

9.
罗平县旅游形象定位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旅游目的地形象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之一。文章探讨了旅游目的地形象概念体系及其对旅游目的地发展的重要功能。作者基于目的地形象定位的基础理论,以罗平县旅游形象定位为例.阐述了旅游形象定位的基础性工作、方法及策略。  相似文献   

10.
文章在分析德宏文脉和地脉的基础上,结合云南周边地区旅游形象的定位,提出了德宏——滇西之“宝地”的德宏旅游主体形象定位,再从促销形象的构建、宣传口号的设计、视觉符号系统的创造、特色旅游产品的打造和优质服务与高效管理的保证等几个方面论述了德宏主体旅游形象的塑造。进而论述利用媒体广告策略、公共关系策略和宣传口号策略进行旅游主体形象的传播,以及细分、定位旅游目标市场和加强旅游形象宣传等市场营销策略。对德宏旅游主体形象的定位,不仅对德宏的旅游资源具有概括性,而且突出了德宏旅游的特色,强调了与周边地区旅游形象的异质性,对德宏旅游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旅游目的地形象是吸引旅游者最重要的要素之一,也是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一种体现。通过对娄底市地脉文脉和旅游受众分析,明确了娄底市的旅游形象定位,在此基础上运用旅游地识别系统理论(CIS)对娄底市旅游形象进行了设计。  相似文献   

12.
旅游地意象特性分析及整饰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旅游地意象对于旅游地的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在目前的旅游地意象研究中,还缺乏对于旅游地意象特性和整饰的分析。旅游地意象具有形成的时段性、感知的空间性、形成后的稳定性、构成属性的多维性以及影响因素的多样性等五大特性,应在旅游地意象特性基础上构建旅游地意象整饰的框架,并实施旅游地意象整饰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3.
在地方性分析和市场感知形象调研的基础上,将淄博市旅游形象确定为:“齐国故都、聊斋故里、足球故乡、陶瓷名城、田园都市、开放淄博”;旅游主题口号设计为:“多彩齐都,足球源地——21世纪山东淄博之旅”。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旅游目标市场对淄博市的感知形象和旅游期望,设计分目标市场旅游地形象.提炼更富个性和号召力的旅游口号.建立起纵向有关联、横向相协调的旅游地形象和旅游口号体系。  相似文献   

14.
论文以凤凰古城为案例研究区域,以在校大学生为调研对象,研究了古城景区原生旅游形象认知成分的维度结构及潜在旅游者的感知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古城景区原生旅游形象认知成分包括旅游环境、地方特色与自然风光、建筑与古迹、居民友好、历史文化特色、休闲度假等六个维度,潜在旅游者对不同认知成分的熟悉度与认同度感知具有一致性。其中,潜在旅游者对建筑与古迹、历史文化特色的熟悉度与认同度感知较高,对旅游环境、居民友好的熟悉度与认同度的感知较低。本文研究成果将丰富旅游目的地形象测量方法的实证积累并为古城景区旅游形象管理与市场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旅游地意象与旅游地竞争力关系密切,从旅游地意象感知的视角研究旅游地竞争力是旅游地竞争力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旅游者对内蒙古草原旅游地意象感知的市场调研数据分析,草原旅游地竞争优势属性主要为民族风情和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吸引力和价值、草原自然景观和良好的环境、草原旅游地的社会文化经济背景三类,劣势属性为涉及旅游购物场所和商品、草原旅游的旅游设施和服务、草原生态和物种的认知项目。在旅游者最想去的草原旅游地的感知中,存在着明显的旅游地意象竞争替代现象。  相似文献   

16.
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塑造和传播成为影响西安旅游吸引力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旅游市场调查,尝试性提出“有容乃大”的目的地旅游文化定位。深化西安遗产旅游品牌并加大传播力度,从而推进西安旅游形象的传播,对西安旅游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塑造和传播成为影响西安旅游吸引力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旅游市场调查,尝试性提出“有容乃大”的目的地旅游文化定位。深化西安遗产旅游品牌并加大传播力度,从而推进西安旅游形象的传播,对西安旅游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泉州城市营销战略定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提出泉州城市营销目标是提升泉州城市形象,提升泉州城市价值.并进行大手笔创新,将投资创业策划与旅游策划同步进行,采用产权式公私合作方式帮助城市获得盈利,使泉州成为海峡西岸三大旅游中心城市、全国知名旅游城市和旅游目的地.最后指出泉州城市产品定位:投资创业、旅游类产品;泉州城市市场定位:投资创业、旅游类城市.  相似文献   

19.
安康旅游形象定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目的地形象是吸引旅游者的关键因素之一。成功的旅游目的地形象定位有助于增强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有利于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对安康旅游形象进行地方性分析、受众调查和替代性分析并进行形象定位,使之能够更为准确地反映安康旅游内涵,以利于安康旅游的宣传营销。  相似文献   

20.
文章构建了旅游形象分析的“二维三地四脉”理论模型。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运用新“四脉”理论等,对旅游地、竞争地和客源地及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旅游地分析包括地脉分析和文脉分析,分别研究旅游地的自然地理背景和社会文化背景,以资源为导向,是旅游形象的本体。竞争地分析即商脉分析,从旅游形象区分的角度,研究旅游地之间旅游形象的屏蔽与叠加效应,以竞争为导向,是对旅游地形象的第一次修正。客源地分析即人脉分析,是针对旅游者的旅游形象感知调查研究,以需求为导向,是对旅游地形象的第二次修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