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在认知语境视域下,结合交际主体心理过程,分析语言交际过程,探究语言交际模式;根据交际模式和跨文化交际特征,从认知语境的建构基础、建构主体和交际过程三个层面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强调语言文化知识在交际过程中的整合和内化,强调跨文化交际能力在认知语境的动态建构过程中提升。  相似文献   

2.
幽默本质上是一种言语交际,关联理论有助于这种交际的顺利进行。交际双方只有付出更大的努力,通过推理得出最佳关联,才能达到互明,完成交际。认知语境具有动态性、互明性、建构性的特点。当语言交际中出现了英语幽默言语时,内化的认知语境被激活,交际者可以根据不断变化的互明语境来建构、推理英语幽默言语的真实语义。  相似文献   

3.
语言交流是一种依据思维原则或规律来进行的认知活动。语言的理解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即交际者的认知和推理过程。对比分析了传统语境和认知语境,通过具体语言现象分析了认知语境在话语理解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语言交际的成功离不开语境。语境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概念。本文分析了言语交际过程中认知语境的构成及作用机制,揭示了在言语交际活动中,交际者在关联理论的指导下,能动地控制并利用语境因素为自己创造有利的交际环境。言语交际过程是交际者对认知语境假设不断调整、顺应,并获得最大的语境效果的动态演绎推理过程。  相似文献   

5.
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出发,以斯佩伯和威尔逊(Sperber&Wilson)关联理论为基础,分析了语境要素在言语交际中的作用,强调语境研究的视角应转向语境的认知研究。通过对动态语境的概念、动态语境在言语交际中的特点等作初步的分析,指出语义受语境的制约,而语境本身就处于动态的变化当中。交际的核心不在于言语,而在于意义的理解,语义分析法只能在初步语境中实现.而言语分析及交际分析应该在动态语境中完成。在言语交际中强调动态语境突出了动态的语言形式,从而对言语交际的分析更加深入。  相似文献   

6.
简要介绍跨文化交际语境及其主要特征后,结合实例从语境的功能出发探讨了跨文化交际语境下四个要素-语言语境、交际语境、认知语境、文化语境的动态认知激活;以期人们建立更好的跨文化交际语境意识,取得成功的交际。  相似文献   

7.
程兰芝 《考试周刊》2007,(17):40-42
语境与语言的关系极其密切,它在语言研究及其使用上,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在不同的语言学流派中,语境有着不同的内涵。本文依据Sperber和Wilson的关联理论,将语境定义为一个动态的概念,是用以解释言语交际中,说话人引导制约听话人的认知语境以及听话人对认知语境进行选择、扩展和延伸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8.
语境这个概念的理解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受到语用学综观的影响后,也逐渐从静态转变成了动态,从传统转向了认知。顺应论把语境分为了语言语境与交际语境。而意义是在动态的交际语境中生成,语用文化隐含在动态的语言交际活动中。Verschueren将交际语境因素概括为语言交际者、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四大类,为言语交际及其相关语境的研究提供了清晰的框架。在现实的交际中,交际双方也应依赖语境,顺应各种因素的变化和调整,完美地达到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9.
胡靓  曾琪 《文教资料》2010,(17):26-27
反讽话语即反语,是言语交际中常见的语用现象。同时也是一种复杂的语言认知心理现象,它反映了交际双方的心理状态。语境是语用学研究中的重要概念之一,特别是动态语境,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对信息的认知和处理。因此在实际交际中反语的理解,同样离不开动态语境。本文主要从认知交际的角度讨论反语和动态语境的关系,从而更进一步说明了它也是一种认知方法,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从相反的角度去概念化生活中的经历。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认知语用学的角度出发,不同于以往认知语境在听说交际中的研究,对商务英语写作中的书面交际认知语境进行了剖析,阐述了语境认知在商英写作中的重要作用.着重于书面交际的商务英语写作的语言语境体现于写作格式、专用语句及专业知识上;非语言语境体现于文化语境、关系语境和市场交易语境.  相似文献   

11.
语言的使用是一个不断进行选择的过程,包括对交际策略和语言形式的选择。选择过程之所以能够顺利进行是因为语言具有变异性、协商性和顺应性这三种特性。在语言选择中要注意语境关系顺应、语言结构顺应、动态顺应和顺应的意识程度等四个方面的内容。在话语建构中,要运用语用模糊策略,顺应制度化权力和语境化权力,遵循合作原则、礼貌原则、经济原则,并考虑到话语交际的相关性和得体性,建构适切的话语,进而达到成功的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12.
话语意义的理解依赖于语境。关联理论认为交际中的语境是动态的,对话语意义的理解在于交际者在认知语境中寻找关联。语境对意义的理解有积极的作用,它能帮助消除歧义、理解话语的隐含意义、修辞意义以及具有文化含义的语言。  相似文献   

13.
傅冰 《考试周刊》2009,(39):113-115
文章论述了认知语境的动态性和建构性,并从这两个特点出发分析了认知语境的动态建构对英语阅读教学的影响,讨论了这种动态建构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恰当应用。  相似文献   

14.
语言是人类交际的工具,而交际又离不开一定的语境。隐喻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必然与语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从语言学和跨文化交际学角度出发,浅析上下文语境、文化语境和情景语境对隐喻认知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语境是语用能力的一个核心要素,传统上对语用能力的理解多为静态的语境观,过度关注语用行为的形式与策略,忽视了交际的动态性特征以及语用能力的认知内涵。本文基于认知语境的动态性特征,认为语用能力是在语言交际中,交际者能够依据明示语境经过认知加工提取出相关的缺省语境,不断顺应或重新建构认知语境,从而产出合适话语的一系列反应。它包括语用知识、语用意识和语用表现三个部分。  相似文献   

16.
语境是语用能力的一个核心要素,传统上对语用能力的理解多为静态的语境观,过度关注语用行为的形式与策略,忽视了交际的动态性特征以及语用能力的认知内涵。本文基于认知语境的动态性特征,认为语用能力是在语言交际中,交际者能够依据明示语境经过认知加工提取出相关的缺省语境,不断顺应或重新建构认知语境,从而产出合适话语的一系列反应。它包括语用知识、语用意识和语用表现三个部分。  相似文献   

17.
曾容 《文教资料》2009,(10):42-44
语境对修辞交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对语境的定义我们经历了从具体语境学到认知语境学。从认知的观点来看,跨文化交际的过程就是交际者对言语环境信息的知觉、判断、分析、加工的过程。本文从认知的角度深化了对语境的定义,并从修辞交际中的话语建构和话语理解这两个方面论述了语境认知对修辞交际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语言交际过程中语法的语用过程实际上是人们在认知语境的参与下完成交际的心理认知的互动过程。文章在分析认知语境概念的基础上运用关联理论的认知语境观对语法的三个层面进行了动态的语用研究,认为关联理论对语法语用过程起着动态的语用制约作用,具有较强的关联性认知阐释力。  相似文献   

19.
语境作为语言存在的载体,制约和影响着语言的表达和理解。语境并不是预先给定的一系列静止的因素,而是动态的,是人对与语言使用有关的知识的认知化概念化的知识结构。在话语理解过程中,只是选取某一特定语境。这一特定语境的选择是通过寻求最佳关联性来实现的。关联理论认为,人类认知和语言交际以最佳关联为取向。任何交际行为的双方都想传递最佳相关的假定或期待,听话人则想以最小的认知努力来获取最大的语境效果,推导出说话人的交际意图。隐喻作为重要的认知过程,其表达和理解也不能脱离特定的认知语境。  相似文献   

20.
认知语境及其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知语境不同于传统语境 ,它是以命题、知识草案和心理图式为基本单位的动态语境观。认知语境的构建对提高话语释义效率和交际能力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