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创立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陶行知还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在死教育、死学校、死书本里鬼混的人是死人"。由此看出,教育源于我们的生活,教育无时无刻不在我们身边。一、生活教育的特点在幼儿教育中的体现生活教育要将教育和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从生活中寻找教育的内容,正如  相似文献   

2.
对于"再学工农兵"问题,网上的言论褒贬不一,但无论从哪个角度讲,到生活中去学习都是一件利大于弊的事情.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理论核心.他也身体力行地推行过他的教育理论.如他从美国留学归来,就脱下身上的西服,和学生们一起到田地里去劳作.另外,他还大力倡导"南泥湾精神".他甚至教导学生们说:"没有生活作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作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作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在死教育、死学校、死书本里鬼混的人是死人".  相似文献   

3.
夫妻过日子,经常会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其实说的只是一件事,就是为了喂饱自己的肚子。这样的日子让人感到乏味。让我们再看看我们的孩子,看他们一天睁开眼睛都干了些什么?上学、做作业、上课外班,这其实也只是一件事─—学习,而且是从书本到书本的学习。对于孩子来说,这就不仅仅是乏味,而且会影响孩子的发展。 孩子应该享有丰富的生活,这是生存的需要,也是成长的需要。 看了本期《警惕:都市生活设置成长障碍》,您也许会认同这一点。您也许从没有想到,一直让您着急的孩子在学习上出现障碍与生活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4.
我们每一位教育者都知道,教育并非单单是知识的传授,更是灵魂的教育,这种教育其实就是人与人心灵的接触,然而在这种接触中,我们做教师的往往会用不同的眼光来看待不同的孩子。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曾说过: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也正因为如此,生活才会如此丰富多彩。人性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尊重与  相似文献   

5.
别林斯基说过:"爱,是教育的工具和媒介。"于漪老师也说:"教育的事业是爱的事业,因为它包蕴了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我们教育工作者从事着天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我们的一切出发点就是爱。有人说;"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那我们从事的工作就是神圣的,我们正在爱着别人的孩  相似文献   

6.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我们只有将教育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才能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态度和能力,并学会在学习与生活中与人交流、探究学习的能力,努力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生活,在生活中学的素质。  相似文献   

7.
英国著名哲学家斯宾塞说过:"教育应该是快乐的,当一个孩子处于不快乐的情绪时,他的智能会大大降低.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孩子成为一个快乐的人."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也曾说过,他不赞成有人说他是"刻苦"学习的,因为他在学习中从没感到苦,相反,体会到的是无穷的快乐.可以说,世界上最好的教育在本质上都是快乐的.  相似文献   

8.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不要因教室的一扇门而把学生与世界隔绝开来。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崔峦老师说:语文是最开放的,最容易和社会生活发生联系的学科,应该打破课内和课外,校内和校外的壁垒,使其成为一泓活水,学生在丰富多彩的  相似文献   

9.
声音     
<正>怀特海说,教育只有一个主题,那就是五彩缤纷的生活;陶行知也说,生活即教育。而当下,教育只有一个主题,那就是"做题","做题"即教育。前者理念下培养的是具有创造力的人;后者理念下培养的也是人——机器人!最可怕的是,我们成了制造这种"机器人"的帮凶,有的还沾沾自喜!——江苏省镇江外国语学校王益民  相似文献   

10.
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思想政治课是一门教育人的德育课程,也是一门来源于生活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应与  相似文献   

11.
王欢 《人民教育》2012,(9):22-23
教育是重要的民生问题,也是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在这个充斥竞争、满载压力的社会中,我们的家长和老师希望竭其所能地"把书本当作整个世界教给孩子",孩子的身心智趣被人为地割裂了,健康和快乐被淹没在沉重的学业负担下。可以说,立足孩子生命的生长完善,促进孩子健康快乐成长,在丰富多彩的学校活动中得到身心智趣的发展,不仅是孩子成长的需要,也是教育者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正>在当今信息化的时代,人们越来越重视书本中的规范教育,忽视了大自然、大社会的生活教育,使越来越多的孩子脱离社会。这不仅违背了幼儿的天性,也使幼儿的好奇心、创造力遭到泯灭。作为幼教工作者,我们越来越清晰地感觉到,教育要回归自然、回归生活,还孩子一片阳光和净土,还孩子最本质的东西。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认为:"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教育是从生活中得来的,教育的材料、工具、方法、环境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教育离不开生  相似文献   

13.
正苏霍姆林斯基(1918一1970)是原苏联著名的教育家,也是当代世界上最有影响的教育家之一。他18岁开始担任乡村小学教师,始终没有离开过教育事业。他把自己的整个心灵都献给了孩子。他说:"我的生活中什么是最重要的呢?我可以毫不犹豫地回答说:热爱孩子。"他认为,"每个儿童就是一个完整的世界,没有重复,各有特色",决不能忽视孩子的个性。他主张,决不能仅仅把孩子关在"黑板的小世界"里,对孩  相似文献   

14.
<正>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新课程理念也倡导品德教学回归生活,强调以儿童现实生活为课程基础,使学生在学习中能体会到生活,在生活中能学习到更多。所以《品德与社会》教学必须让儿童在开放性的教学环境中,立足生活,回归生活,自主实践,充分感受学习的乐趣。有些《品德与社会》教学,脱离了儿童的现实生活世界,往往局限于书本的世界,回避了现实生活,人为地造成了"纯而又纯"的教育。儿童所经历的书本世界无法与周遭的生活自然地沟通起来。思品与社会教学无法真正触及儿童的真实内心,未能真正从儿童的心灵深处产生影响。而  相似文献   

15.
<正>德国教育家普朗格曾说:"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前苏联教育实践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劳动是有神奇力量的民间教育学,给我们开辟了教育智慧的新源泉。这种源泉是书本教育理论所不知道的。我们深信,只有通过有汗水,有老茧和疲乏人的劳动,人的心灵才会变得敏感、温柔。通过劳动,人才具有用心灵去认识周围世界的能力。"这说  相似文献   

16.
不倒的偶像     
许多家长都在寻找教子秘方,有什么灵丹妙药能让孩子成人,教子成材?其实最大的秘方只有四个字:以身作则。正如法官父亲张敏华所言:"天真无邪的孩子也许还不明是非,但是我们的言行会不经意地影响甚至改变孩子纯洁的心灵;孩子是一面明亮的镜子,常常窥视着我们的心灵。"家长曹剑萍也说:"在幼儿眼里,父母是世上最强有力的人,有着牢不可破的权威性。可以这样说:带孩子看10场儿童教育片,还不如大人的一次真实行为影响深刻。"也许你没有很多的时间教子,但只要你心正身正,以身作则,你就是在教育孩子,而且是不知不觉中最有魅力的教育。这一期"教子有方"栏目里的两篇短文,就是两位家长在这方面的深切体会,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17.
彭佳 《生活教育》2008,(12):32-32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体系的基本内涵。陶行知先生强调说.教育应以生活为中心."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没能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的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的书本"。"我们是现代化的  相似文献   

18.
钱丽娟 《文教资料》2008,(10):101-102,77
央视网站"电视批判"栏目中有一辑是<大学生谈电视·清华篇>精华辑录.当讨论到"新闻价值"问题时,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尹鸿教授说:"新闻最核心的不是收视率,新闻最核心的价值一定是促进人了解自我生存的世界,认识我们生活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帮助我们在生活当中作出正确抉择和判断."由此我想,新闻的价值是这样,我们德育课教育的价值不也是这样吗?……  相似文献   

19.
这是一个海量信息呼啸而来的大数据时代,一场深刻影响着人们生活方式、学习方式、沟通方式的巨变正在悄悄降临。这场时代巨变与教师关系最密切的是教学对象——孩子们的变化。我们猛然发觉,自己面对的是一群"滑时代"的孩子。这一代孩子,用手机、平板电脑和手指"滑"进一个我们不曾领略过的"美丽世界"。在这个虚拟世界里,有超越实体学校和书本的声光影像兼备的知识,有超越国界与地理限制的亲密朋友和老师。如果我们今天仍然沿用昨天的方式教育学生,  相似文献   

20.
薛艺文 《下一代》2013,(5):35-35
世上什么东西最宝贵?有人说是金钱,有人说是权利。当然了,在不同人的眼里,有着不同的看法。而在我看来,世界上最宝贵的就是生命。汶川大地震中,许多人的做法就是一个个鲜活的例子:一位普普通通的母亲,面对大地震的来临,首先想到的就是把孩子抱好。而看着到处乱飞的大石头,还有五名老师正要将八十个孩子疏散到安全地带时。她想:疏散这些孩子是这几位老师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我也是老师啊!突然听见老师们齐声喊了一句:"救孩子!"就转身冲向酣睡的孩子,她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