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直观想象"是数学核心素养之一,指借助几何直观、空间想象感知事物的形态与变化,利用图形理解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在现实教学中,小学生数学直观想象力的培养常常"被忽视""被干扰""被替代"。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组织探究学习和引导学生开展总结反思等策略来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直观想象力。  相似文献   

2.
想象是人类学习和智力活动的翅膀,同时也是创造性思维的心理基础。想象力对于一个人来说是一项潜在的技能,想象力的开发程度影响着人的性格、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等,因此,在学生的教育阶段必须合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尤其是在小学阶段,要着重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因为小学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旨在探讨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相似文献   

3.
李红 《辽宁教育》2014,(3):17-18
正小学生的思维是以直观形象为主,他们对图形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丰富的实物原型的直觉观察,空间想象是学生根据大量感性材料而进行的一种高级的思维活动。因此,培养小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必须依托于丰富的数学体验,教师要精心地设计数学活动,并进行有意识地引导。一、在"自由地活动"中孕育小学低年级教材中安排有大量剪、拼的活动,好像找不到知识点。这时的学生是直观感知的阶段,对于孩子在将来的学习中形成表象、发展空间想象至关重要,所以不  相似文献   

4.
小学生的思维是以直观形象为主,他们对图形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丰富的实物原型的直觉观察,空间想象是学生根据大量感性材料而进行的一种高级的思维活动.因此,培养小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必须依托于丰富的数学体验,教师要精心地设计数学活动,并进行有意识地引导.  相似文献   

5.
想象,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制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在数学教学中,想象力是学生在数学王国中自由翱翔的双翅,不仅在立体几何的学习中,需要有高度的空间想象力,而且在所有数学分支的学习中,丰富的想象力都是不可缺少的。一、想象的种类根据想象有无目的性与意识性,可分为有意想象与无意想象。有意想象根据在新颖性与独创性方面的差异,又可分为再造想象与创造想象。下面着重介绍有意想象的这两种类型。 1.再造想象: 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言、文字的描述或图形、符号的描绘,在头脑中造出相应新形象的过程。例1、看(或听)了下面一段叙述:“△ABC  相似文献   

6.
小学生因其经验和经历有限,空间想象力尤为缺乏,亟需加强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完成数学教学的任务.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突出直观体验、具体实践和动手操作,不失为小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培养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7.
在"学为中心"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强调的是要凸显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对于相同的数学学习内容,不同的学生是存在不同的理解的,教师作为小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要引导他们基于自己的数学观点与同学进行"争辩",从而在这个过程中促进对数学概念的深入理解、推进他们的数学思辨进程、提升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促进他们对数学应用的深入体验.  相似文献   

8.
张速 《四川教育》2008,(3):89-90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本身更重要."脑科学研究发现,人的大脑按功能分为感受区、贮存区、判断区和想象区,想象区利用率最低,一般人仅利用了15%左右.小学生想象富藏的开发潜力巨大,而想象性习作教学是发展小学生想象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对于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而言,正确的数学概念是学好数学知识的前提.小学生获得正确的数学概念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教师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基础和已掌握的知识去启发、指导和鼓励学生主动去探索、理解概念.因此,数学概念学习应倡导探究性学习.通过探究活动,学生不仅能主动地获取数学知识,达到对数学概念的透彻理解,而且掌握了学习数学概念的一般方法,并从中领悟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最终形成一种积极的、生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个人认为,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探究性学习要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0.
想象是根据头脑里已有的表象 ,经过思维加工、改造从而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任何创造都离不开想象 ,特别是在发展思维和形成概念的过程中 ,想象更有着重要的作用 ,它是通往发现、创造的桥梁 ,是学生卓有成效地完成学习任务乃至将来工作必须具备的心理品质 .所以教师务必重视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笔者在自己的数学教学实践中 ,认为通过以下几条途径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想象力 ,可操作性强 ,并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一、实物直观 ,引导想象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就必须遵循直观性教学原则 .充分发挥实物或直观教具的作用 ,因为它们…  相似文献   

11.
小学数学概念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也是数学学习的关键部分,数学概念教学是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能力,因此,小学生掌握足够的小学数学概念对其后续的数学学习具有很深远的意义;在实际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抓住小学数学概念的重点,根据不同的种类和形式的小学数学概念,采取相对应的教学措施,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概念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促进提升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效率和教学的水平。对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进行分析和研究,并且提出了相对应的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2.
陈琛 《新疆教育》2013,(4):100-100
数学概念的学习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石及培养数学能力的前提与正确解题的关键所在。数学概念分为描述性概念和定义性概念两类,依据小学生数学概念学习的特点,本文具体阐述了五种小学数学概念基本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13.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小学生的概念性思维、空间想象力、数字记忆力有一定程度的要求,导致小学生数学学习难。本文通过研究分析数形结合的理念,分析探讨将数形结合融入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作用和价值。  相似文献   

14.
数学这一学科一直以来都被称为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主要科目。而对于刚接触数学这一庞大逻辑世界的小学生而言,若是前期没有形成良好的联想发散思维,那么在后期的数学学习中也将很难掌握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而美术让数学教学变得更为立体化,小学生正处于想象力与创造力最为丰富的人生阶段,若让刚接触数学世界的小学生在学习一个新的数学概念或公式时脑海中浮现的不是文字与数字,而是一帧帧生动形象的画面,那么对于小学数学教师而言将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一个人对事物表象的积累和丰富将对记忆、思维和想象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对小学生的表象进行形容和概括,能开发和促进小学生的想象和思维活动的发展。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抽象思维正处于发展初期。所以,在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表象的作用非常重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增加和丰富小学生的表象素材,来提升小学生的数学形象思维能力,对学好数学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数学的魅力在于它有许许多多引人深思的问题,人们在学习数学时之所以并不感到枯燥,是因为数学中有内容丰富的习题与试题。很难想象,假如数学没有了习题与试题会是怎样的一种情况。数学的习题与试题通常是通过书面语言来呈现的,因此文字理解能力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是非常重要的。数学考试的主要目的,是要通过我们所研制的数学试题,考查学生数学概念的理解与应用水平,考查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的掌握情况。通过数学试题考查小学生文字理解能力时,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小学生对数学概念或数学名词的理解方面,数学概念或数学  相似文献   

17.
数学概念反映的是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人们对概念的形成一般都有从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小学生更是如此.小学生对数学概念的学习关键在于概念教学的第一步--概念的引入,概念引入是否得法,直接关系到小学生对概念的接受和理解的程度,在教学中一般采用以下方法:  相似文献   

18.
<正>数学抽象是三大数学基本思想之一。抽象能力主要是指通过对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抽象,得到数学的研究对象,形成数学概念、性质、法则和方法的能力。包括“感悟数学抽象对于数学产生与发展的作用,感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的意义,形成数学想象力,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小学阶段抽象能力包括数感、量感和符号意识。“抽象能力”是初中阶段核心素养的主要表现,然而,抽象在数学知识和数学教学中无处不在,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经常经历概念、  相似文献   

19.
李运华 《教育探索》2012,(5):139-142
调查结果表明:不同思维类型的数学问题会影响小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其影响作用在概念理解的不同水平阶段,因学生的性别不同、数学水平不同而有差异.集中思维的数学问题,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效率;发散思维的数学问题,有利于小学生在较深层次上理解数学概念,但只局限于部分学生,而对另一些学生却有负面影响,因此,不能过多使用.  相似文献   

20.
3.有利培养小学儿童的创造力。小学儿童数学学习是一个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因此需更多地进行创造性学习。思维和想象是小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的两大认识支柱。创造性思维,即创造性活动中的思维,“其实就是一般思维和想象力的有机结合。如果没有想象力的支持,一般思维是不可能升华为创造性思维的。”例如,几何题“一个正方体表面积是48平方厘米,把它平均分成8个小正方体,每个小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有的学生通过想象,找到最简捷的解法:4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