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臻 《大学生》2013,(Z2):128-129
正我从这样的小事出发,滔滔不绝地给小谢传授了很多经验。小谢的眼睛里闪烁着求知的光芒,他获得很大的启发,继续投入后续研究。可做着做着,发现自己的实验结果和文献中的说法不一致,便觉得很沮丧,怀疑自己辛辛苦苦做的实验全都报废了。小谢是我和别的老师联合培养的硕士生。他从小学校考进来后,非常有科研激情,工作  相似文献   

2.
马臻 《大学生》2014,(20):70-71
正小谢是我和别的老师联合培养的博士生(硕博连读)。他考进复旦后,学习非常积极。然而,接触一段时间后,我发现他也有些小毛病,这些毛病也许看起来都不大,但对做研究有很大的影响。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大大咧咧做实验一天早上我到实验室,正掏出钥匙准备开门,发现门锁上已经插着一串钥匙。进门后,里面空无一人,凳子上放着小谢沉甸  相似文献   

3.
加强研究生科研管理提高科研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实验室研究生科研管理,对于提高科研效益和研究生良好科研作风的培养非常重要.结合我国高校实验室研究生科研管理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提出了如何加强高校实验室研究生科研管理的方法和建议.对于促进高校实验室加强研究生科研管理,提高科研效益,促进研究生培养体系建设及研究生管理改革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随着高校在读研究生规模的扩大,科研实验室的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在分析高校科研实验室安全现状、运行特点和安全管理工作难点的基础上,充分结合研究生在科研实验室安全管理的优势特点,提出了构建研究生参与科研实验室安全管理的"三纵三横"管理体系,通过明确研究生责任体系、优化研究生激励体系等措施来充分调动研究生参与科研实验室的安全管理的积极性,让科研实验室安全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5.
随着研究生规模的扩大,研究生培养中的问题也日渐凸显,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也都从不同方面进行了研究,而在这些问题中研究生创新能力不足又是研究生培养中最突出的问题。提升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成为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试从科研实践这一环节来探讨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并在系统论指导下给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一2005年本科毕业后,我有幸获得外校保研机会,进入华东理工大学材料学院进行研究生学习,加入了一支既活泼又严谨的科研队伍,即华东理工大学材料学院无机材料研究所。我的硕士导师陈国荣教授——无机材料研究所所长,是一位充满活力同时又对科研充满激情的学者。在他的精心指导下,我对科研这条道路有了更深更进一步的认识,同时也体会到了它的艰辛和收获时的喜悦:在你默默无  相似文献   

7.
结合煤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多年来在指导研究生过程中的实验与体会,论述了从品德,学风,科研,学术交流,创新能力等方面加强培养对提高研究生培养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中心对研究生和本科生进行开放,并使研究生参与到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和大型仪器设备的管理。鼓励本科生参与教师的科研活动和将教师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学生的实验项目.并进行了研究生参与指导本科生科研实验和毕业论文的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使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9.
志当存高远     
2002年.我从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毕业了,之后免试在该院硕博连读。经导师张国平教授的介绍和联系.1年半后我转至澳大利亚的塔斯马尼亚大学。在导师的指导下.我顺利地完成了博士学位论文.今年4月中旬获得博士学位。在整个博士科研过程中.我得到了澳大利亚政府提供的全额国际研究生科研奖学金(IPRS),还有澳大利亚教育.科学和技术部(DEST)、澳大利亚谷物研究和开发公司(GRDC)、澳大利亚科学研究委员会(ARC)及塔斯马尼亚农业科学院(TIAR)的大力支持。在此也感谢塔斯马尼亚大学数学与物理学系.农业科学系.  相似文献   

10.
孙学军 《大学生》2013,(Z2):126-127
正从2001年到现在,我先后指导过20余名研究生。在带这些学生的过程中,有失败,也有成功,这里我主要针对三个方面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一是如何看待第一学历,另一个是关于科研思路的重要性和选择思路的方法,三是关于实验技术和研究思路的关系。第一学历不是关键在研究生招生时,导师甚至连学生自己都会觉得第一学历十分重要,是决定学生创造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提出了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培养方法中的探索与体会,主要探讨如何从科研管理意识、学习方法和研究精神三个方面来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问题。通过创造优良的学术研究氛围,培养研究生的学术科研意识;提倡导师和学生互动,指导研究生正确的学习和研究方法;在做好学术研究的同时,注重研究生科研精神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翟骁 《大学生》2013,(24):70-71
正本期关键词:本科生做科研科研是一以贯之的,不仅仅是研究生或博士生阶段的任务,在本科阶段遇到不错的科研主题,若是能从中找到兴趣点,再加上导师的指导,本科生也能做出不错的成果。这期,本科生翟骁和他的导师孙学军教授将给我们讲述他们是如何完成一次次漂亮的实验,最终发表SCI论文的故事。故事开始于三年前一个深秋的傍晚。秋意渐浓,寒风习习,在去图书馆的路上,我心里正琢磨着如何开始自己的第二课堂,恰好遇到了刚从图书馆出来的陈晓师兄。我把想法告诉了师兄,他很高兴,马上欢迎我加入他所  相似文献   

13.
吉林大学政治学专业是从一九八一年开始筹建,为了解决这个新专业的师资问题,在未招本科生之前,从八一年就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现已招收五届共五十名,共中已毕业两届十名。我在指导研究生工作中,身兼导师、系主任(主管研究生工作)和初期分管研究生思想工作的总支副书记,也就是说,掌管研究生的学习、政治思想、行政管理的三项工作都集中在我的身上,可谓“三权合一”。因此,从制定研究生的培养方案,到讲课、指导教学、科研实践和毕业论文以及政治思想工作等整个培养过程,主要都是由我承担的。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今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研究生是高校科研团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研究生的管理对于科研团队的高效运转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基于高校科研团队、研究生及研究生管理的重要性,从研究生的选拔和培养、研究生的指导入手,探讨了高校科研团队中研究生的管理,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建议,旨在为提高高校科研团队中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我是1981年国内开始实施学位条例以来首批被授予学位的硕士生之一,尔后,又到国外攻读博士学位。在国外和回国后,我都参与了指导研究生的工作。我感到,培养研究生不能仅仅局限于与课题有关的科研或技术工作,更重要的是培养独立开展科研技术工作的能力,培养锲而不舍、有始有终的作风,培养责任感和事业心。这是因为,社会对研究生的需求,并不一定是直接对应于论文课题、方向的需求,而往往是对科研技术干部一般的需求,甚至是对管理干部的需求。如果研究生能明确这一点,对攻读学位和工作分配都会持比较正确的态度。回想我自己所走过的道路,前后几位导师对自己的论文工作的指导,以及自己指导研究生的经历,我感到以下一些前提、环节和规律性是值得强调的:  相似文献   

16.
科研能力的培养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内容。科研平台是促进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有效载体,发挥高校研究优势建立的重点实验室既有利于推动科学研究,更能促进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以国土资源部农用地质量与监控重点实验室为例,通过问卷调研探究重点实验室建设和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间影响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重点实验室平台有助于研究生拓展专业视野,拓宽研究思路,在方向指引、仪器和设备共享、数据和软件支撑等方面方便研究生科研,起到"战略式""参与式"和"交流式"科研引导作用。在实验室建设过程中应加强调研,及时反馈建设成果,加强供给侧改革,进一步推动实验室建设向更高层次发展。  相似文献   

17.
国家对创新型人才的迫切需求为高校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带来新要求和新挑战。文章分别从研究生自身能力、导师培养模式和科研平台等方面,深入剖析了当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从强化研究生的创新意识与科研能力、研究生导师的指导能力和科研平台的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几点建议与对策,为我国创新人才培养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8.
科研能力是研究生所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也是研究生和本科生的重要区别.科研能力的高低是衡量研究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的标准,科研能力的培养也一直是研究生教育和培养中的重头戏.硕士研究生教育作为整个研究生教育链的初级阶段,更加强调对学生科研能力和担负专门技术工作、解决工程技术问题能力的培养.而我国硕士研究生的科研能力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有待于提高.本文围绕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及原因,从学校、导师、学生三方面论述了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9.
现代医学发展迅速,对研究生提出了更高的培养要求。医学实验室是研究生培养的科研实践平台,加强实验室建设将为培养高水平的医学研究生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本文阐述医学实验室管理机制和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为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杨宁 《教育》2013,(23):40
10余篇SCI论文,5项国家发明专利,让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赵云龙成为校园里人尽皆知的"科研明星"。他说:"我享受的是不断创新、挑战自我的过程。荣誉和成绩只是这个过程的结果。"做实验是件快乐的事情从初中起,赵云龙就特别喜欢理科。2008年考入武汉理工大学后,他选了心仪已久的材料学作为专业。对实验兴趣浓厚的赵云龙,在大一下学期就主动进入学院的实验室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