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在大学教育中开展去行政化的问题改革,主要是在教育的管理体系中削弱行政化的管理职能。因为在大学管理体制中,行政化的管理模式干预、影响了大学的管理思路,也是影响大学人才培养与发展的制约因素。行政化的表现因子为:级别化的行政、对口化的机构、以及边缘化的学术管理等,为了不影响大学的内部发展,应采用去行政化的问题重要思想,去完善其法治的结构,使大学不受行政的干预,恢复其自主权与调配权。  相似文献   

2.
目前,高校"去行政化"的问题已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迄今为止,探索中国高等教育"去行政化"之路成了当前最重要的任务,我国高校"去行政化"的主要问题研究主要表现在"去"或是"留"这两个方面,然而,高校"去行政化"之路具其一定的阶段性,处理好阶段性的关系直接影响着"高校去行政化"的命运。  相似文献   

3.
行政化为我国公立高校治理的基本特征。公立高校内部治理结构行政化主要表现为政治权力和行政权力主导化,学术权力边缘化与师生权力形式化,由政策治理向法治的跨越是我国高校去行政化改革推进的必然选择。当前,我国公立高校内部治理结构去行政化向法治化推进还存在一些障碍和问题。为推进高校去行政化改革,我国应针对公立高校内部治理结构行政化的表现及法律障碍而采取相应的法律对策。  相似文献   

4.
高等教育行政化问题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其对现行教育的体质机制产生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为了更好的研究教育如何去行政化,首先必须从教育行政化的表现、危害、和成因入手,便于进一步深入研究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建立现代大学制度。  相似文献   

5.
以行政化制度下党外人才发展的现状为切入点,论述了去行政化视野下党外人才的发展以及对高等教育的影响。其影响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去行政化有利于党外人才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形成民主、自由的教育环境,构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有利于教育制度的改革,形成文明、和谐的管理环境,构建"教授治校"的大学领导机制;有利于统战文化作用力的发挥,形成政治文明生态环境,构建现代大学教育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6.
许跃华 《文教资料》2011,(28):160-163
高校行政化是一个基本的事实。我国高校行政化有其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和体制根源。近年来,高校去行政化的呼声很高,国内几所高校已经进行了去行政化的路径探讨,但终究没有实质性的进展。高校的去行政化工作,是一场涉及教育观念、制度和利益的深刻的思想和制度革命,因此面临着极大的困难和阻力。本文从我国高校行政化的表现和弊端出发,剖析其背景根源,分析去行政化的现状和阻力,进而探讨改革对策。  相似文献   

7.
<正>作为底层教师,我说说自己感受到的中国教育的问题。一、行政化过度带来教育的不幸教育应该由教育家来办,要"去行政化",这是我们多年的呼声,行政应该为教育服务。但实际情况是,教育是行政的附庸,是行政的工具。基层学校的主要领导一年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开会和应酬,然后又  相似文献   

8.
朱瞳  赵莉 《文教资料》2012,(17):95-96
我国高校的行政化一方面表现为政府对高校管理的行政化,另一方面表现为高校内部管理的行政化。高校"去行政化"与依法治校的共同内涵决定了二者本质上的一致性,因而以依法治校作为高校"去行政化"的手段和途径,应是政府与高校在完成高校"去行政化"的工作中应当重视的内容。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山东省高等教育中出现的行政化倾向逐渐成为我省高校改革与发展的绊脚石。消除高等教育中的行政化倾向,促进高等教育的良性发展,实现由教育大省到教育强省的转变,一直是我省努力的目标。笔者通过解读高等教育行政化的意蕴及其表现,从内部与外部两个层面探析了我省高等教育行政化出现的原因,并从转变教育行政管理方式、在政府与高校之间设置缓冲地带、优化资源配置、推进教授治学等方面提出了高等教育去行政化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论高校的“行政化”与“去行政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青云 《天中学刊》2011,26(1):65-67
高校"去行政化"问题已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且进一步升温。高校"行政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府对学校管理的行政化倾向;二是学校内部管理的行政化倾向。高校"行政化"的产生既有大学内部的原因又有大学外部的原因;既有历史的原因又有现实的原因。高校"去行政化"需要处理好如下几方面的问题:抓住铲除"行政化"的牛鼻子;消除把取消行政化等于取消行政管理的误区;要渐进式推进,不能一轰而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