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在对物体受力分析时,弹力和静摩擦力往往是最难确定的.为了突破了这个难点,深化对弹力和静摩擦力的认识,我们在教学中明确提出弹力和静摩擦力的“适应性”特点,并在教学中分层次,有步骤地让学生体会、掌握它们的这一特点,使学生对弹力和静摩擦力变化的复杂性有了深刻的认识,较好的突破了这一教学难点,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所谓“适应性”是指:当物体的受力情况或运动情况发生变化时,物体受到的弹力、静摩擦力的大小、方向通常会发生变化,表现出它们对物体运动情况和受力情况…  相似文献   

2.
戚林元 《物理教师》2002,23(3):40-40
在学完了“弹力”这一节后 ,有位学生向我提了这样一个问题 :“‘物体相互接触并发生形变’是物体产生弹力的充分条件 ,而不是必要条件 .亦即 :有时即使物体不直接接触 ,却也能形变而产生弹力 .”当时 ,他还准备了一道题 ,提出了发现这个“新大陆”的理由 :如图 1所示 ,条形磁铁放在水平桌面上 ,一根铁质性弹簧放在其旁但不接触 ,另一端固定 .这时我们可以看到由于弹簧受到了磁力作用而发生形变 ,从而在弹簧中产生了相应的弹力 .但是磁铁和弹簧并没有直接接触 ,所以物体相互接触并发生形变是物体产生弹力的充分条件 ,图 1而非必要条件 .有这…  相似文献   

3.
由于弹力和摩擦力为被动力,因此存在着应变性。当运动情景和受力情况明确时,弹力和摩擦力方向及相应的大小具有确定性。当运动情景不明或受力大于无法确定时,相应情景下弹力和摩擦力方向及相应的大小具有不确定性,在某些习题上表现为存在多个可能的正确选项,这一点是高考对弹力和摩擦力考查的热点。  相似文献   

4.
张克黎 《甘肃教育》2009,(23):54-54
在机械能守恒定律中,弹力可以理解为弹簧的弹力、绳子的弹力、杆的弹力、支持面的弹力、连续物体之间的弹力.首先我们要明确机械能守恒定律研究的对象一定是系统,可分为四种情况:单个物体与地球组成的系统;多个物体与地球组成的系统;单个物体与弹簧(或绳、杆等)、地球组成的系统;多个物体与弹簧(或绳、杆等)、地球组成的系统.  相似文献   

5.
本文建立了相互间具有弹力作用的两个一维质点的运动方程。并以此为基础。分析讨论了相互间具有弹力作用的两个一维质点碰撞瞬间的暂态物理过程,所得结论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李自强 《物理教师》2005,26(12):15-16
弹簧是中学物理习题的常见构件,也是学生生活中经常接触的器材,正确理解涉及弹簧的一些基本问题,无论从知识、方法还是思维角度讲,都是非常重要的.然而笔者发现许多教辅材料编者对弹簧的基本概念和规律理解模糊,所编习题问题较多,甚至某些教学论文中也出现类似问题.本文拟对中学物理所涉及有关弹簧的若干基本问题做一梳理,以供参考.1弹力、外力、形变三者的因果关系什么是弹力,不同教科书表述有所不同,但实际内容都一样,即弹力是物体发生形变后,产生的使形变趋于恢复的力.由此可见,形变是产生弹力的原因,再考虑到形变的产生,则弹力、外力、…  相似文献   

7.
有一道经常出现的初中物理竞赛题:怎样测量篮球从某一高度自由落下时地面对篮球的最大弹力?  相似文献   

8.
魏嵋 《甘肃教育》2000,(9):41-41
“轻绳”与“轻弹簧”是两种常见的理想化物理模型,它们既有共同之处,又有本质差异。同学们常因对这两种模型的特点和区别分辨不清而造成解题错误。下面就这两种模型的共同特点和本质区别谈些粗浅认识。 一、两种模型的共同特点 “轻绳”与“轻弹簧”都是不计质量的理想化模型,它们常常都被用来连结物体;“轻绳”与“轻弹簧”对物体所施加的作用力都为弹力,其方向都沿绳或弹簧的方向,并且各处作用力都相等。 二、两种模型的本质区别 “轻绳”的弹力可发生突变,而“轻弹簧”的弹力不能发生突变。因为,“轻绳”的劲度系数很大,形…  相似文献   

9.
机械能守恒定律是中学物理的一条重要定律,其内容是:系统内只有重力和(弹簧)弹力做功的情况下。系统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其表达式有下列三种:  相似文献   

10.
罗春焱 《物理教师》2004,25(9):34-34
笔者认为要解释轻弹簧的弹力是否会发生突变的问题,首先应该明确什么是理想弹簧模型.这跟热学中要讨论理想气体内能的变化必须要首先搞清理想气体是怎样的一种气体是一个道理.所谓理想弹簧模型指的是没有质量,能发生明显的拉伸或压缩形变、标准的螺旋圆柱体,弹力的方向在圆柱体的轴线上,无论产生拉力或压力轴线一般不会弯曲,弹簧上任意两点弹力的大小都相等,在弹性限度内严格遵从胡克定律的物理模型.在中学轻弹簧都是当成理想弹簧模型来处理的,研究弹簧振子的简谐运动得到谐振子周期公式就是应用理想弹簧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范例.全面、正确地理解物理模型及其特点。对解决实际问题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题型1弹簧的瞬时问题 弹簧的两端都有其他物体或力的约束时,使其发生形变时,弹力不能由某一值突变为零或由零突变为某一值.  相似文献   

12.
1 演示形变物体产生的弹力在高一物理新教材第6页中有一幅图,发生形变的跳板把运动员弹起来。利用钢锯条可以让这幅插图动起来。具体做法是:将钢锯条用夹子固定在讲台边缘,在钢锯条的另一端放一个工艺品小人(塑料、棉制或橡胶),让钢锯条发生形变弹起,小人受到弹力,会在空中翻滚,形象逼真,可活跃课堂气氛。  相似文献   

13.
物理探究活动是物理教学重要的展开方式,结合核心素养的要求设计教学,在探究活动中有层次递进地构建物理观念,将科学思维融入课堂,借助各种器材加强科学探究,落实科学态度与责任于课堂。以“弹力”一节教学为例,将“弹力”教学通过一系列探究活动展开,在活动中落实物理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  相似文献   

14.
在光滑水平面上,用一根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一端连接一个小球,另一端固定。如图1所示,小球在O点静止时,弹簧没有形变,对小球的弹力为O,O点为平衡位置,将小球拉开一段距离至A点后释放,小球将在O点附近来回运动。在运动过程中,在O点两侧与O点距离相等为x的位置,受弹力大小相等均为F=kx,,且都指向O点,其受力情况相对于平衡位置O点是对称的。因此,小球在运动过程中,  相似文献   

15.
F=kx与F回=-kx     
弹簧的弹力大小跟它的形变量成正比,这就是胡克定律,公式  相似文献   

16.
黄志坚 《物理教师》2004,25(7):39-40
弹簧的弹力问题作为一种基本的力学问题,许多复习资料中都有此类问题出现,在高考题中此类问题也时有出现.最近笔者整理历年来的高考题,发现有两道试题的命题似乎是矛盾的,现摘录如下与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7.
机械能守恒判断中的“陷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机械能守恒的条件是: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如果系统“明显”克服除重力或弹力之外的力做功,则明显可知有机械能损失;但是在非弹性碰撞、绳子突然绷紧等过程中,由于物体(绳子)不能完全恢复原状而损失的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则不易看出,成为机械能守恒判断中的一个“陷阱”.  相似文献   

18.
我校在高一年级已经使用人教版教材《物理》(试验修订本·必修 )一年时间 .按照大纲 ,设立了“课题研究”.如何构建开放性学习环境 ,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去主动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促使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已成为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 .为了有序组织好这种研究性学习 ,使其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 ,笔者在教材新增学生实验八“探索弹力和弹簧伸长关系”的基础上 ,结合“弹力”、“机械振动”等章节知识 ,围绕影响弹簧劲度系数、影响弹簧振子周期因素的问题 ,组织学生展开了一系列探索性…  相似文献   

19.
1.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 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系统内,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而总量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20.
王高 《物理教师》2014,(4):16-18
前不久,笔者在"名师课堂"中聆听了特级教师夏老师的课"弹力".师生合作,共同探究,精彩纷呈,亮点多多,给笔者的最大启发是"探究出精彩".本文与大家一同来领略、分享教学中的精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