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平 《中国德育》2009,(1):57-59
做班主任这几年,学生换了好几拔,学生的偶像换得更快:从F4、小燕子、周杰伦、姚明、杨利伟,到韩寒、贝克汉姆、刘翔、“超女”、好男儿、易中天……发现这些偶像的共同特征了吗?都曾是媒体尤其是电视媒体中的热门人物。  相似文献   

2.
那天和朋友说起“女神”这个词.朋友也是写文章的,她说她不用这词,这词被用得太多了,像个玩笑.我说,但有些人只能用这词冠之,换了别的词不行,不信你试试.用“偶像”吧,在高大上的正能量之余显得常规化,再者,偶像是力的,而女神是美的;“偶像”倾向钦佩,“女神”则满舍爱意.用“榜样”就更不合适了,又不是雷锋.  相似文献   

3.
《语文学习》1996年第1期《看不懂“偶像”》一文由捧星热谈及“偶像”词义的辨析,作者刘继鹏考证了“偶像”的一些词典义项后,认为“偶像”一词有明显的贬义,并且这  相似文献   

4.
“追星”是追求人生的一种方式。人们往往从自己所景仰的人身上,找到或者去建立一个理想化的人生形象,并予寄托。我想这就是“追星族”和“明星偶像”的由来。追“星”看起来是在追求偶像,但这偶像却不过是理想化并放大了的自己。正因为如此,追星者才追得那么投入、那么动情。  相似文献   

5.
<正>【活动理念】在生命成长的历程中,个体会受到“重要他人”的影响。在这些“重要他人”中,有一类很特别的人,那就是“偶像”。所谓“偶像”,就是那些“受到人们追捧、喜爱、欣赏的人物或形象”。偶像具有时代性的特征,每一代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偶像。“偶像”对个体生命成长的影响是双向的,可能给处于生命困境中的他们带来巨大精神鼓舞,也可能让他们迷失自我。  相似文献   

6.
随着“挑战主持人”、“非常6 1”、“超级女声”、“闪亮新主播”、“星光大道”等选秀节目的火爆播出,“造星运动”已吸引了人们的极大热情和强烈关注,而随之出现的一批又一批的“平民偶像”也开始崭露头角、小试牛刀。在这个崇尚成功的时代,谁都希望自己能成为公众眼中的“偶像”,展示自己,寻求快乐。那么,如何理解“偶像”一词?如何看待当前的“造星运动”?这里的确有许多值得我们思考和反省的东西……  相似文献   

7.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偶像,譬如“70后”的偶像是张海迪,“80后”的偶像是刘翔,这些偶像都有极强的精神感召力。不久前,武汉大学一份针对新生所做的有关“偶像”问题调查显示,在“90后”的偶像单项排名中,周杰伦的“呼声”遥遥领先。于是,“90后”精神偶像缺失的现象遭遇质疑。  相似文献   

8.
刘亚钦 《文教资料》2006,(24):186-187
历史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人们终于从对“偶像”神灵般的景仰中苏醒过来,回到了现实之中,有了一种世俗化的倾向。在这种倾向之中,存在着深刻的现实原因、时代背景和社会心理,它们共同决定和影响着人们对“偶像”的接受和崇拜。本文试图进行一下探讨,希望能有所收获。  相似文献   

9.
Start     
Hello,大家好!想必这会儿大家还沉浸在过年的喜悦和欢乐中吧?过年期间,大家有什么有趣开心的事,别忘了来信或来电和小编们分享一下哦!为满足读者朋友们多元化的阅读需求,这期的CR,内容有所变化,增加了《仙乐飘飘》、《奇闻趣事》等新栏目,大家看后有什么想法或者建议欢迎shout out!新的一年里,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得更好!本期讨论话题:当下,流行偶像、时尚明星备受人们追捧。从“超女”到“好男儿”,平民造星运动越演越烈。如此疯狂地追星,造星,可以说与人们的“偶像情结”密切相关。偶像的影响力从来不容忽视!请以“偶像”为题,谈谈你的想法,寄来编辑部。  相似文献   

10.
师:许多同学都有自己的偶像。有的同学崇拜“菊花台”上的周杰伦,有的同学崇拜长着“隐形的翅膀”的张韶涵,还有的同学崇拜《武林外传》里的白展堂……但是.这些偶像跟我今天要介绍给大家的这位偶像比起来,简直就是小菜一碟,甚至连一碟小菜都算不上。我说的这位偶像,生活在我国春秋时期,历经两千四百多年,人们依然崇拜他。他没有多少文化,只是一位普通劳动者,  相似文献   

11.
[文题]常听到这些说法:“偶像崇拜”、“重塑偶像”、“推倒偶像”、“拒绝偶像”、“形同偶像”,“泛偶像时代”,“无偶像时代”,“我心目中的偶像”等等。“偶像”已成了当代中学生无法回避的话题。关于偶像,你读过、听过或见过什么,经历过什么,有些什么看法,对于不同的偶像你的感情态度如何,你心目中的偶像是什么?请以“偶像”为话题作文。题目自拟,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题解]偶像,原本是用木头、泥土等雕塑的供迷信者敬奉的人像或神像,多用于比喻盲目崇拜的对象。由此可生发出“质疑偶像”、“还原偶像”等主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  相似文献   

12.
2005年的芙蓉姐姐,在网络掀起了一场“审丑”的风暴。 而2006年,“草根们”作为一种化偶像的兴起,则给传统媒体带来了一股强劲的冲击。在越来越多的包装和越来越豪华的炒作使人们产生普、遍庆倦的今天,草根的.力量应运而生。[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从60年代全民景仰的雷锋到今天炙手可热的“超女”,所谓偶像,历经了几十年,虽然有所变化,但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却是稳固如初。也反映着人们的心理状态。时代的变迁,人事的转化,都使世界发生难以预料的改变。大学生作为最具活力、最为敏感的群体,他们所崇拜的偶像必然是他们所追寻的目标。了解他们对偶像的看法就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和精神世界,也利于我们把握未来社会的走向,为他们也为自己规划一条发展道路。也希望通过此次调查为他们树立有价值的偶像观,摒弃存在于他们心中的消极情绪和偏激想法。  相似文献   

14.
从60年代全民景仰的雷锋到今天炙手可热的“超女”,所谓偶像,历经了几十年,虽然有所变化,但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却是稳固如初。也反映着人们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5.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娱乐偶像,这些偶像有属于那个时代的印记;而娱乐偶像也是一茬换一茬,从邓丽君到周慧敏再到蔡依林,从费翔到刘德华再到韩庚,从小虎队到Beyond再到飞轮海,就像一棵生命的进化树一样交换更替,发展壮大。在娱乐偶像的进化史中,70后、80后、90后都有属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大卫·格里芬的“后现代精神”为依据,针对中国大陆偶像电视剧(以下简称偶像剧)中呈现出的“后现代精神”这一文化现象展开分析和研究,提出偶像剧中“后现代精神”的本质与表征,并分析了偶像剧中后现代精神的成因,同时反思这一后现代精神带来的社会结果。  相似文献   

17.
今年年中,美国人评选出了心目中的“十大文化偶像”,其评选标准是:只要提到他或她的名字,人们就会联想到美国;不管人们喜欢还是憎恨,在其他国家的人眼里,他们都代表着美国。最终入选“十大文化偶像”的人物是美国第35任总统约翰·肯尼迪、好莱坞著名影星玛  相似文献   

18.
也许,每个人心目中都有自己的偶像,偶像的一举一动牵动着我们的神经,偶像的故事激励我们前进。我们追随着偶像的脚步、行为方式乃军看待世界的眼光,偶像给我们提供着人生的范本。如果告诉你,许多名人,包括你所崇拜的偶像,他自己也有一个“偶像”,你相信吗?那么,这些“名人的偶像”到底拥有怎样强大而特别的魔力?这些“魔力”是否可以帮助你在高三更好地前进,甚至成为“新晋偶像”?  相似文献   

19.
说青春就一定会扯到“偶像”,这个年纪,总娶找点啥来喜欢。不过似乎自从进人“淘宝”时代后,打折优惠就成了一种流行,什么东西都能捡个便宜,包括“偶像”这词,也跟着打折得厉害。猛不丁哪天一上网,突然看见自己辛辛苦苦喜欢了好长时间的“偶像”,被扒拉出一大串背后的“素颠生活”,吓得半死,闹得你再遇到一个准备拿来当偶像的人时,心里直犯喃咕,这到底可不可靠啊。  相似文献   

20.
偶像的黄昏     
1.偶像,用木头、泥土等雕塑的供迷信的人敬奉的人像,比喻盲目崇拜的对象。这是中国人的解释。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则把这认为是盘踞人心而牢不可破的一些错误观念和看法,称之为偶像,并认为偶像有“种族偶像、洞穴偶像、市场偶像、剧场偶像”四种。偶像,是拉丁文idola的音译,并译“幻象”或“假相”。2.青春偶像是偶像中的基本群体,是偶像中的一个人数众多的“部落”。追星族是簇拥“部落”的“千军万马”。青春偶像与少男少女是一出戏中的台上主角和台下热情观众的“对称”,谁也离不开谁。青春偶像,这些带有明星的浪漫印迹和年龄构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