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物理教学中,对磁场中通电导线所受安培力方向的判断,一般用左手定则:伸开左手,使大拇指跟其余四个手指垂直,并且都跟手掌在一个平面内,让磁力线垂直进入手心,并使四指指向电流方向,这时手掌所在的平面跟磁力线和导线所在的平面垂直,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通电导线在磁场中的受力方向。而对子闭合电路中一部分导体切割磁力线产生感生电流,其方向的判断则用右手定则:伸开右手,让拇指跟其余四指垂直,并且都跟手掌在一个平面内,让磁力线垂直从手心进入,拇指指向导体运动的方向,其余四指指的就是感生电流的方向。笔者在教学中发现…  相似文献   

2.
在现行高中物理教材中,用左手定则来判断通电导线处在磁场中所受安培力的方向(图1),具体做法是伸开左手,使大拇指跟其余四个手指垂直,并且都跟手掌在同一个平面内,让磁力线垂直进入手心,并使四指指向电流方向,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通电导线在磁场中的  相似文献   

3.
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安培力作用,涉及通电导体的平衡、运动变化、功能转化等,安培力作用往往联系高新科技命题,解决这类问题,对安培力方向、对通电导体运动方向的判定至关重要,现例析如下.一、安培力方向的判断方法安培力方向用左手定则判断:伸开左手,使大拇指跟其余四指垂直,并且都跟手掌在一  相似文献   

4.
一、选择越. 1.有关洛伦兹力和安培力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通电直导线处于匀强磁场中一定受到安培力的作用; B 通电直导线在磁场中受到的安培力方向与磁场方向垂直; C 安培力是大量运动电荷所受洛伦兹力的宏观表现; D 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运动,受到的洛伦兹力与运动方向垂直且不做功  相似文献   

5.
左手定则亦称“电动机定则”,它是确定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方向的定则。其方法是:伸开左手,使拇指与其余四指垂直,并都与手掌在同一平面上。设想将左手放入磁场中,使磁力线垂直地进入手心,其余四指指向电流方向,这时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磁场对电流作用力的方向,如图1所示。右手定则亦称“发电机定则”,确定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导体中感生电流方向的定则。伸开右手,使拇指与其余四指垂直,并都和手掌在同一平面内。假想将右手放入磁场中,让磁力线垂直地从手心进入,使拇指指向导体运动的方向,这时其余四指所指的方向就是感生电流的方向。如图2所示.由于电流与磁场之间的特殊关系,在研究电磁感应现象问题时,经常会用到左手或右手来判定安培力或感应电流的方向,何时使用左手?何时使用右手?课本上是这么说的: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在磁场中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流,我们用右手定则判定感应电流的方向。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安培力的作用,我们常用左手定则判定安培力的方向。为了便于记忆,大多数老师在讲解时都会总结一些规律,学生若真正明白了其本质,一定会运用自如。  相似文献   

6.
洛伦兹力是怎样表现为安培力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知道,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的力称为安培力,运动电荷在磁场中受到的力称为洛伦兹力,由于导线中的电流是有大量自由电子沿导线定向移动形成的,因此安培力与洛伦兹力之间必然存在着某种关系,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安培力是洛伦兹力的宏观表现,洛伦兹力是安培力的微观本质.  相似文献   

7.
有同学在学习“磁场”一章后,提出疑问:“一方面,只要通电导线的运动方向不与安培力的方向垂直,安培力就要做功;另一方面,安培力是洛伦兹力的宏观表现,而洛伦兹力是永远不做功的.这两者似乎是矛盾的.”  相似文献   

8.
孙顺洪 《物理教师》2002,23(6):29-29,31
在“安培力、磁感应强度”一节中 ,演示实验应有两个 :“实验表明 :把一段通电直导线放在磁场里 ,当导线方向与磁场方向垂直时 ,电流所受的安培力最大 ;当导线方向与磁场方向一致时 ,电流所受的安培力最小 ,等于零 ;当导线方向与磁场方向斜交时 ,所受的安培力介于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 .”“实验发现 ,通电导线长度一定时 ,电流越大 ,导线所受安培力越大 ;电流一定时 ,通电导线越长 ,安培力也越大 .”前一个实验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 (试验修订本·必修加选修 )没有提供相应的办法 .后一个实验 ,新教材中改进了旧教材的实验 ,但保留了“…  相似文献   

9.
<正>电磁学中的"三则一律"即安培定则、左手定则、右手定则和楞次定律,是求解磁场及电磁感应问题常用的工具,熟练应用是解题的关键,如果某一个量的方向判断失误有可能导致整道题拿不到分。安培定则——判断直线电流、环形电流产生的磁场。左手定则——判断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的安培力、运动电荷在磁场中受到的洛伦兹力。右手定则——判断导体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流的方向。注意:对于三个定则的应用具有相似的  相似文献   

10.
一、安培定则和左手定则安培定则有针对直线电流的、环形电流的和通电螺线管的.安培定则反映的是电流和它产生的磁场之间的关系.左手定则是判断电流所受安培力方向和带电运动粒子所受洛仑兹力方向的.  相似文献   

11.
在学习"磁场对运动电荷作用"时,关于洛伦兹力的方向总与带电粒子速度的方向垂直,洛伦兹力永远不对粒子做功,它只改变粒子运动的方向,而不改变它的速率和动能,学生容易理解.即使在电场、磁场共存的情况下,带电粒子的轨迹不是圆周,洛伦兹力仍与速度方向垂直,洛伦兹力不做功也不难理解.但学生感到困惑的是:安培力可以看作是作用在每个运动电荷上的洛伦兹力的宏观表现,而安培力可以做正  相似文献   

12.
<正>一、安培力做功的实质导体在磁场中受到的安培力,实际上是导体内各定向运动电荷所受洛伦兹力的宏观表现,因此安培力对运动导体做的功也就与洛伦兹力对电荷的作用有关。安培力对导体做功(正功或负功)的过程,也就是导体内定向移动的自由电荷受到的洛伦兹力参与能量转化的过程,这时导体内的自由电荷所受的洛伦兹力一定与导体不垂直(但始终与电荷运动速度垂直),且安培力所做的功就等于导体内所有定向移动电荷受到的洛伦兹力在垂  相似文献   

13.
学习“电流的磁场”时,看到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与条形磁体的磁场十分相似,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的关系可以用“安培定则”判断. 安培定则:用右手握住螺线管,让四指弯曲且与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一致,则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通电螺线管的N极.(如图1)  相似文献   

14.
“磁场”一章主要是研究磁场的性质及其应用,重点是安培力、洛仑兹力.复习线索首先是复习磁场的性质,主要研究由永久磁体、通电导线、运动电荷产生的磁场,使学生值得磁现象的电本质,能运用磁感强度和磁场线来描述磁场的强弱和磁场的方向,能运用安培定则判定电流产生的磁场方向,然后复习磁场对通电直导线和运动电荷的作用,最后研究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  相似文献   

15.
1 问题的提出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安培力F =IlBsinθ是高中物理的重点教材 ,高二、高三课本都有涉及 .课本主要以定性演示和理论推导来揭示这个规律 .教材无法定量演示 :①“当导线方向与该处磁场方向平行时 ,通电导线所受的力最小 ,等于零 ;当导线方向与该处磁场方向垂直时 ,通电导线所受的力最大 .”②当“……成任一角度 ,磁场对电流有作用力……但比相互垂直的情形要小 .”③“安培力F的大小与Il的乘积成正比 .”④“安培力F的大小与sinθ成正比”等等 ,使得教材在很多关键问题上常常用“我们知道”或“通过实验会…  相似文献   

16.
电流或磁体的场作用,会引起通电导线的受力情况发生变化或引起导线的运动,要准确判断导线受力情况的变化或导线将要发生的运动,就要判断导线所受的安培力.首先要明确,不管是电流还是磁体,对通电导线的作用都是通过磁场来实现的,因此必须要清楚导线所在位置的磁场分布情况,然后结合左手定则判断,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17.
“电流的磁场”是第十一章的重点内容,它首先说明了磁现象和电现象之间的联系,直线电流磁场(见课本的奥斯特实验)和通电螺线管磁场,都可以用安培定则来判定.安培定则是一种极好的帮助记忆的方法.要掌握好安培定则首先必须学会“识图”并不断提高“空间想象”能力.(一)直线电流磁场的磁力线方向跟电流方向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安培定则(一)①来判定.如图1那样.用右手握住导线。让大姆指所指的方向跟电流的方向一致.那么,弯曲的四指所指的方向就是磁力线的环绕方向.例1如图2在静止的磁针上方拉一根与磁针平行的导线,当导线通电…  相似文献   

18.
洛仑兹力和安培力是电磁学中的两个基本概念,运动的电荷在磁场中受到的磁场力就是洛仑兹力,电荷的定向运动就会形成电流,而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的磁场力就是安培力。那么洛仑兹力和安培力之间就必然存在某种联系。  相似文献   

19.
高中物理中判断电流在磁场中受力方向的左手定则和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右手定则,左右手指示的物理量并不相同,学生记忆和使用不太方便,笔者这里也有一种方法称之为右手因果定则,只需一只手就可以发挥以上两个定则的作用.这个定则的内容为:伸开右手,使大拇指跟其余四指垂直,并且都跟手掌在同一个平面内,把手放入磁场中让磁感线垂直穿过手心,并使大拇指指向因,那么,四指指向就是果.  相似文献   

20.
左手定则阐述的是通电导线在磁场中所受的安培力方向与磁场方向和电流方向的关系左手定则的探究实验装置如图1.笔者在听课中发现学生在用分组实验的方式探究左手定则时存在探究目标不清晰、探究内容不具体、探究规律不自然、受力物体不明确的"四不"现象.为此,应使学生明确左手定则探究的"四是四不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