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教学 一、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的情感曾有人尖锐地指出,传统教学中,看起来教师是站着的,学生是坐着的,其实坐着的学生的躯体内,却掩藏着一个战战兢兢地站着、有时甚至是跪着的灵魂。语文“生命”课堂不仅要确立以学生为中心,而且要把学生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丰富的多彩的生  相似文献   

2.
一、新形势对师生关系的新要求素质教育的实施对师生关系有了新的要求。同时,新一轮课程改革理念的确立,使我们对新型的师生关系有了新的思考。首先,新型师生关系应当是民主平等、互相尊重的关系。在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里,教师与学生的人格完全平等,师生是“同一个战壕里的战友”。教师不再是以“师傅”的身份居高临下地教导学生,而是以一个引路人的角色来帮助、点拨学生。能够设身处地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思考问题。我们可以批评学生,学生当然也可以对老师的失误给予指正,在这种民主平等的氛围里,学生自主自信、独立思考的素质才能得到培养,学…  相似文献   

3.
“传统教学中,看起来教师是站着的,学生是坐着的,其实坐着的学生的躯体内,却掩藏着一个战战兢兢地站着,有时甚至是跪着的灵魂。”这句话真是一针见血地道出了传统教学的弊端。教师长期在课堂上包办一切,学生只能被动的学习,这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国民素质忧思录》中有一句话:“在今天中国的教室里,坐着的是学生,站着的是教师,而在精神上,站着的教师占据至尊之位,而坐着的学生的躯体内,却掩藏着一个战战兢兢地站着的灵魂。”  相似文献   

5.
研究背景“在中国的教室里,从形体上看,坐着的是学生、站着的是先生;而在精神上恰恰相反,站着的先生占据着至尊之位,而坐着的学生之躯体却掩藏着一个战战兢兢地站着甚至跪着的灵魂。”此语如一面镜子,映射出我国长期存在着的师生教学心态。  相似文献   

6.
一、新课改中师生关系的特征新课改从“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出发,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主体性,那么与之相适应的师生关系的特征应是:1.理解、信任、尊重。相互理解、信任、尊重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保证。教师理解、信任、尊重学生是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前提。教师只有体验学生的内心世界的喜、怒、哀、乐,尊重学生的权利,让学生在成长中去判断、选择、思考、探索,才能做到“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2.平等、友爱、合作。教师与学生的人格是完全平等的。教师不再居高临下地教导学生,而是学生的引路人、朋友、合作者、谦虚的倾听者…  相似文献   

7.
一、良好师生关系是学生敢于质疑的前提 有了和谐的师生关系、宽松的心理环境,学生的思维才会活跃,才敢于大胆地质疑.教师应放下架子,以“朋友”或“参与者”的身份出现,营造出一种推心置腹的交流氛围,让学生无拘无束地把自己的疑问带到课堂上来. 1.教师要亲切自然,要尊重学生的意见.在学生热烈讨论提出问题时,教师要特别重视培养学生尊重别人的良好习惯.课堂里往往出现这种情况:一个学生站起来提问或回答问题,有些学生的手仍然举着,一旦这个学生的发言有误,有些学生便急不可待,手越举越高,甚至站起来,“我来,我来”,“我,我……”此时,发言的学生往往会显得不安,甚至失去自信.因此,就要让学生懂得要尊重别人,养成倾听别人说完话的良好习惯,使学生在健康的集体心理氛围中轻松学习.  相似文献   

8.
“蹲下来和学生说话”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典范,许多老师对此都谈过自己的看法,认为要做到师生平等,教师就要在生活上、学习上与学生平等,要“蹲下来和学生说话”。这对于过去站在讲台上的教师来说无疑是一种进步。但是,老师,你真正做到“蹲下来”了吗?  相似文献   

9.
孙威 《吉林教育》2005,(4):43-43
尊重学生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关键,也是教师体现教学民主作风的体现。做为一名教师,应时刻意识到学生是有独立人格的人,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而不能产生一种“居高临下”的心理倾向,更不能对学生任意发号施令或大声斥骂。并不是每个老师都能做到这一点。封建社会的一些“师道尊严”还在我们许多老师的头脑中根深蒂固。  相似文献   

10.
曾有人尖锐地指出,传统教学中,看起来教师是站着的,学生是坐着的,其实坐着的学生的躯体内,却掩藏着一个战战兢兢地站着、有时甚至是跪着的灵魂。语“生命”课堂不仅要确立以学生为中心,而且要把学生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丰富的多彩的生命,尊重学生的需要、情感。教师不再是一个权威、控制,而是一个与学生就某些问题进行探讨的对话,要维护学生的说话权,倾听学生的心声。让学生通过体验、感悟获得语素养,获得生命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1.
有位教育评论家曾经这样说过:在今天中国的教室里,坐着的是学生,站着的是先生,而在精神上,这种局面恰恰被倒了个个儿:站着的先生始终占据着至尊之位,而学生们坐着的躯体里掩藏着却是一个个战战兢兢地站着或匍匐着,乃至于跪着的灵魂。  这话说得或许尖刻了些,以至于令那些对眼下的教育现状持乐观态度的先生们殊难接受,但熟谙当今学校教育内情的人恐怕不能不承认,此言乃是对时下多数学校(尤其是普通中小学)师生关系的形象而精辟的剖析。也难怪,中国学生自古便饱受了“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教诲,而今更是领教了“不听老师言…  相似文献   

12.
在当前中小学教育工作中,教师改变教育观念是一个重要环节。其中,教师的学生观又是一个核心。在学生观问题上,过去我们总认为,学生是受教育者,他们是不懂事、不成熟的,就是要老师“管”的。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教师和学生很难成为平等的“人”,学生的人格、尊严、心灵、需要就不容易得到尊重。相形之下,新型的学生观则认为,学生虽然不成熟,但他们首先是具有独立人格的、完整的、有价值的、值得尊重的“人”,师生之间不应该是“管”与“被管”的关系,而是一种平等的、相互尊重的关系。在师生关系问题上,过去我们强调“爱”学生…  相似文献   

13.
一、教师学生观的内容(一)学生地位的认识。指教师对学生在社会关系和在教育关系中地位的认识。现代学生观认为:学生同样是享有社会权利的主体,同样应该受到尊重,甚至主张儿童利益首位原则。而教育过程是一种生命和生命的交流过程,是受教育者精神建构的过程,教育“并不仅仅是个体的内在潜能展开的过程,而是引导儿童精神发展的历程”,作为教师,不仅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人格,而且应把学生作为自己意识的中心,将学生看成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相应地,对师生关系中师生双方地位的认识,应由“师本”变为“生本”,在知识与学生发展的认识中突出…  相似文献   

14.
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学生思想品德的养成、学业的提高、智能的培养,以及促进学生身心和个性的全面发展都具有极大的裨益。教师作为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关键,该如何做呢?1.调整心态,尊重学生班主任要改变居高临下的心态,要"蹲下来跟学生说话"。因为只有尊重学生,才能教育学生;没有尊重,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教育。一个学生,他喜欢玩溜溜球,有一次在课上玩,老师提醒他,他还顶嘴,影响了课堂正常秩序。  相似文献   

15.
许黎剑 《河北教育》2002,(12):12-12
开学初,学校组织学生乘车去科技馆参观航模展,车子开时,我发现车上站着两个人——我和郑老师,而学生们一个个心安理得地坐着,有说有笑。我脑子一转,对旁边的学生说:“你们都坐着,可老师还站着。”几个学生似乎想到了什么,往里挤了挤,不好意思地说:“许老师,您坐这。”我微微一笑,说了“谢谢”就不客气地坐下了。车上唯一站着的还有郑老师,我又对周围的学生说:“你们看,郑老师还站着……”又有几个学生说:“郑老师,您坐。”郑老师笑笑说:“不用了,没几分钟,我站一站吧。”“不,郑老师,”我接上去说,“学生给你让座,…  相似文献   

16.
教师的学生观支配着教师的教育态度和教育行为,新课程倡导要建立积极的、有效的新型师生关系。因此,建立热爱学生,了解、尊重、平等地对待学生,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师生关系,是教师学生观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7.
所谓心理沟通.指师生之间在心理上互相容纳.即理解对方、接受对方,能互相信任、互相尊重。教师能理解学生言行产生的背景,热爱学生.满腔热情地真诚帮助学生;学生能理解老师的一番苦心.愿意接受老师的教导.形成一种相互理解的新型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8.
在课改实践中,有些教师认为少讲、少问,甚至该讲的不讲,该问的不问。说什么教师“蹲下来“、“站在学生背后”是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有的竞无原则地宽容学生,削弱了教师的主导作用。笔认为,走进新课程,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也呼唤理性的教师职能,走进新课程,不但不能削弱教师在课堂上的“首席”地位,而且更应该凸显教师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没有良好的师生关系,教育的最终目的和眼前目的都将落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需要师生双方共同的努力,但起主导作用的是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因为学生如何对待教师往往取决于教师如何对待学生。优化师生关系是高校完成教育使命的首要选择。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优化育人环境,有利于增强德育的可接受性。一、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生观”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生观”,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从而有意识地改善学校的育人环境,营造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有利于他们身心健康成长的文化氛围。所谓“学生观”,…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种教学观,教学民主蕴涵着课堂教学过程的民主和师生关系的民主,其实质是强调教育者对学生心灵的尊重,反对以任何借口对学生的心灵施暴,特别强调师生人格平等,强调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去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学习,反对压抑和窒息学生的个性发展。然而,在我国当前的基础教育中,不民主、反民主的现象大量存在着。其表现主要有二:一是课堂教学中的“一言堂”。在课堂教学中,一味由老师讲,学生听,老师说了算,学生跟着转,老师成了课堂教学的主宰,学生成了完全任人摆布的物什;二是表现为师生关系上的人格的不平等。几千年“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