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闻爱好者》2005,(5):F002-F003
《平顶山矿工报》于1969年9月6日创刊。报纸每周出版5期,报社编辑部现有在岗职工69人,其中有高、中、初级专业技术人才56人。具有现代化的采编网络、数字化的摄影装备和精干高效的采编队伍。2002年改上彩报。1998年荣获全国“二十佳企业报”,2000年和2004年连获河南省“一级报纸”、河南省“最佳企业报”、“特别优秀企业报”。2002年至2004年荣获全国“先进企业报”,连续两届荣获河南省“十佳报纸”,这是河南省政府部门对报纸的最高奖励。  相似文献   

2.
刘颖 《新闻界》2001,(1):54-54
绵阳电力报是四川省绵阳电业局主办的企业报,从 1981年初创办的油印《供电简讯》,到后来激光照排的四开四版报纸,绵阳电力报走过了近二十个春秋。在这期间,报纸曾于 1997年荣获中国电力报刊协会西南分会“十佳”优秀报刊称号, 2000年又荣获“全国优秀供电报刊”的殊荣。上百余篇新闻稿件获市、省 (部 )级及全国的各类好新闻奖。   立足本企业,办出企业报的特色,为企业两个文明服好务,一直是绵阳电力报编采人员深思和努力的方向。针对新闻源较为单一的企业报,重策划、重思路、重深度做好报道,更能突破报纸自身的局限。   新闻…  相似文献   

3.
企业报是在特定历史时期和特殊条件下的产物。在一般读者的心目中,这种报纸是“宣传报”,是文件转发的“简报”。《江汉石油报》作为企业报大家族中的一员,虽然是江汉油田局党委的机关报,但从新闻传播的角度来看,它是一份地地道道的报纸。近年来,它多次荣获“全国优秀企业报”的称号,发表的作品多次获全国新闻奖项,并且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显示出创收能力,表现出一份企业报办报的高水平。  相似文献   

4.
《新闻三昧》2006,(3):F0003-F0003
聂世勇同志现任平顶山矿工报社社长、总编辑。今年47岁,管理工程专业研究生,高级工程师,中共党员。他从1998年5月任平顶山矿工报社社长、总编辑以来,与报社领导班子一道,坚持“两个轮子一起转,两个效益一起抓”的工作思路,在内部改革和管理上大胆探索,狠抓报纸质量,构筑精品工程,实现了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双丰收”,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提高”。自1998年11月平顶山矿工报获得“全国二十佳企业报”荣誉之后,报社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00年至2005年先后获得“河南省一级报纸”、“河南省最佳企业报”、“全国先进企业报”、“中国媒炭…  相似文献   

5.
“采编合一”还是“采编分开”,这是报业新闻生产流程管理中的一个老问题。《中国水运报》实行“编采分开”机制后的实践证明,采编分开是符合现代报业发展方向的一种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不仅有效地提高了采编质量和新闻生产水平,也促进了中国水运报的发展,报纸发行量和经营创收年以20%以上的速度递增.成为全国行业报中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6.
李爱领 《新闻世界》2011,(11):41-42
企业报相对于综合性报纸,特别是“国”字头的大报而言应属“窄众化”媒体,易于圈定读者边界,采编对象多是身边人和事,这些优势使其与读者有着更亲密的关系,容易形成身边人看身边事、身边人写身边事的新闻互动格局,但事实好像并非如此。针对企业报如何做到“三贴近”,本文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7.
朱尖 《新闻三昧》2005,(9):40-41
企业报是属于企业党政管理下的行业报,在一般读的心目中,这种报纸是“宣传报”,是“件转发报”。《江汉石油报》虽然是江汉油田湖北管理局的机关报,但如果从新闻传播的角度来看,它是一份地地道道的报纸。近年来,它多次荣获优秀企业报的称号,并得到读的认可。为何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我想关键在于报社在办报的过程中具有新闻的理论意识、新闻的人才意识、新闻的创新意识和新闻的服务意识。  相似文献   

8.
如今,随着报纸的版面越来越多、内容越来越丰富,差错也随着增多。如何消灭差错,已成各大报社共同探讨的一个课题。《平顶山矿工报》在降低报纸差错方面的经验值得借鉴。《平顶山矿工报》于2003年和2004年连续两年以其差错率在万分之三以下荣获河南省十佳报纸。作为一家企业报,在全省150多家党委机关报、企业报中,在采取编校合一的情况下,得到这一殊荣,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得益于报社领导的严格要求、完善的管理制度和编辑对报纸负责的强烈责任心。  相似文献   

9.
《新闻传播》2007,(10):F0002-F0002
9月7日上午,《农垦日报》创刊50周年庆典活动在哈尔滨隆重举行。 《农垦日报》在50年的发展中,曾先后被评为“黑龙江省十佳报纸”、“全省十佳企业报”、“全国百优报”、“全国二十佳企业报”、“全国农民报先进单位”。一批新闻工作者先后获得全国农民报十佳新闻工作者,全国、全省企业报优秀新闻工作者,省优秀新闻工作者,省报业管理先进个人等光荣称号。[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湖北省专业报有了长足的发展,队伍不断壮大,一批年轻记充实到采编队伍,给报业增添了活力。为提高专业报采编人员特别是青年记的采写水平,2006年6月8日,湖北省专业报协会组织了10家报社的10多位记,奔赴荆门市,开展以“湖北电力服务新农村建设,实施‘户户通电’工程”为主题的“现场新闻采访写作竞赛”。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我们《新疆铁道》报在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指导帮助下,坚持新闻改革,不断开拓进取,发挥自身优势,提倡创优争先,把主要精力放在办好报纸上,精心决策,精心组织,精心采编,使报纸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得到了广大读者和新闻界同行的好评。在1992、1993、1994三年的全国企业报评比中,《新疆铁道》报荣获“三连冠”。不久前,又被评为全国铁路“十佳”报纸之一。  相似文献   

12.
企业报采编人员除应具备一般新闻工作者应有的素质外,因其所处的特殊环境和企业报的自身特点,决定了必须还应具备一些特有的素质。  相似文献   

13.
新闻策划是时代的产物,是新闻事业发展的必然。传播观念转向“受众本位”后,编辑已由“工具人”转变为“决策人”,这种角色转变,就是为了满足受众的需求和兴趣。《人民日报》原总编辑范敬宜认为:“总编辑的主要任务,其一是把关,其二是报道策划。”因此,企业报在改革开放不断推进的情况下,有必要积极主动地把新闻策划渗透到新闻采编的各个环节,向企业各个阶层读者提供高  相似文献   

14.
现在大多数企业都办有自己的报纸,企业报已成为新闻战线的一支重要力量,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办好企业报,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笔经过多年实践,认为办好企业报,应当具备以下七个方面的条件。  相似文献   

15.
隋冬 《新闻知识》2001,(3):48-48
自 1998年开始,国家新闻出版署整顿内部报刊后,绝大多数企业内部报纸,一夜之间全变成了改为“内部资料”保存下来了。有的大型企业还将企业报改为日报,有的改印彩报,还有的扩版增刊,由过去的半月报、月报改为周报、周二报等。这说明,无论从企业领导、机关,还是职工群众,仍然需要自己的报纸,这就决定了它存在的价值。   但凡事都具有双重性,企业报扩版增期自然是好事,但随之而来的是,“稿荒”的矛盾在相当多的企业报表现得十分突出。企业报定编有限,像笔者所在的这张本月报、报社定员仅两人,且编、摄、采、发、投等等全权总…  相似文献   

16.
钟钢 《新闻前哨》2006,(4):28-29
《武钢工人报》不断创新创优,努力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报办报新路,找准切入点,做优企业报,为武钢深化改革、推进新一轮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受到职工读者、同行和专家的好评,2005年再次荣获全国企业报先进单位称号。  相似文献   

17.
报纸的头版头条,是“要闻”中的“要闻”,它像一面旗帜,代表编辑部的办报方针、办报方向。具体到某一天的头版头条,则表明编辑部的注意力和对当前工作的指导思想。安排好头版头条对办好企业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编辑部在编报过程中,如何在众多的新闻信息里把最重要的新闻筛选出来,精雕细刻,放在头版头条的位置上与读者见面,是采编人员,乃至总编辑的基本功。许多企业报在安排头版头条上都做得不错,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总结他们的成功做法,找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对我们办好企业报是非常有益的。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报业市场的进一步细分,大报纷纷调整采编思路,改版或扩版,都市报更是异军突起,如火如荼.在这样的背景下,留给企业报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企业报需要创新管理机制,培养专家型、学者型的采编人员,用厚重的报道引导读者,办出企业、地域特色,增加报纸的文化品位和亲和力.  相似文献   

19.
过去,企业报一直处于封闭半封闭状态。作、编在很大程度上受着传统的、本体思维的宣传模式的束缚,在为企业而企业的围城中,为突出“企业味”,自己写自己看,周而复始地唱着“四季歌”,看着“光荣榜”,与读的审美情趣和对新事物的渴求形成鲜明的落差。目前,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石油企业加快了改革的步伐,由单纯的生产型转向了生产经营型,也就是说,石油企业已不再是单纯的石油生产,也是石油的经营。在这种情况下,石油企业报的新闻工作,应率先冲向商品经济市场,拓宽报道领域,注意观察、搜集、分析、传递经济信息。报纸也应在“企业味”的基础上,多一点“商业味”。做到这一点,采编人员的着眼点不仅要放在石油的勘探开发上,更应该关注那些与本企业生存、发展有关的其他行业的新成就、新产品、新技术、以及其他企业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等。  相似文献   

20.
吴坚 《新闻三昧》2005,(8):40-42
创新是在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企业精神。在当今,媒体策划,能很好地体现出采编人员的主动意识和创新意识。因此,作为企业报采编人员,如何去做一名主动、创新的编辑,怎样能在有限的新闻中出彩、出新,继而赢得读的认可和叫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