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随着经济及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与完善,国内民办大学对人才培养及教育模式进行拓展,民办大学以素质教育为基本出发点,从国家新媒体视角出发,建立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民办大学将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为日常教学工作出发点,以培养出适合国内新媒体视角下的新型应用型人才为己任,对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进行探索,文章依照新媒体视角下创新创业思想、文化程度、综合素质水平等方面摸索,以求建立一套适合自己的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2.
民办大学多为创业起家、靠培养社会急需人才实现发展,在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方面有其自身特有的优势。创新创业人才必须具有创造性人格,不能仅仅依靠专业教育,必须大力加强人文教育。为此,民办大学要着力抓好三项工作:一是开设人文学科课程,加强人文知识教育;二是改革人文教育方法,促使学生将人文知识转化为人文精神和创新品格;三是建设人文校园,强化人文环境对学生的感染熏陶。  相似文献   

3.
王晖 《教育教学论坛》2019,(21):165-167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富民之举、强国之道,有利于中国产业、企业、分配等方面的结构优化。具备一定创新能力的人,才能符合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目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推动经济转型、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力量。高校经济管理类研究生教学是培养创业人才的重要途径,尤其是要把培养经济管理类"双创型"研究生人才作为一项战略任务去完成。为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顺利开展,培养创新型人才,本文基于经济管理类研究生"双创"实践平台的优势,分析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出要培养引领经济社会前行的经济管理类"双创型"研究生人才。最后,给出在新常态下构建经济管理类创新创业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当下中国的时代强音,已成为激发社会创新活力和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高校作为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源地,将创新创业教育置于学校改革创新的重要战略地位,是目前亟待探索和实践的问题。本课题立足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以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构建为重点,以产教融合为主线,探讨"专业教育+创业教育"的相融机制,探索"以高校为体、企业和政府为翼"的民办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和生态系统建设。  相似文献   

5.
在粤港澳大湾区高端产业建设背景下,广东省高职院校为了落实广东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任务,为大湾区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提高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深入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探索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OBE模式,建立创新创业教育新机制,打造人才成长生态新环境。  相似文献   

6.
在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形势下,高校在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质量和效率方面责无旁贷。随着"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深入推进,中国教育正在迈向4.0时代,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是当前一流大学建设的重要课题。本文的研究基于教育4.0时代背景,通过阐述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育的重要性,指出目前面临的困境,为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促进就业,增强国家经济活力,实现国富民强的必然之路,成人高校要顺应社会和教育发展的需求,从正确定位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设置创新创业课程、改革教育评价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入手,建设优质高效的成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为社会的发展进步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作为国家新常态下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和源泉,高等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力军,是创新创业人才的主要阵地。作为地方性本科高校,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城市大学的建设中,通过适应地域性社会人才需求,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强化顶层系统设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扎实开展创新创业工作、创新创业教育见成效等方面开展探索与实践,且收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双一流"背景下,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探究学风建设新路径是实施人才工程的关键环节。通过出台全方位的政策支持、推进创新人才教育教学改革、构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优化师资人才队伍模式、强化创新创业载体建设等措施,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学风建设的全过程,进而提高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0.
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需要。作为世界一流大学的剑桥大学,秉承传统与创新融合的教育理念,创立了以课程体系为核心,创业实践为抓手,创新网络为助力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体系,成为全球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典范。我国高校应进一步厘清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思路,构建符合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战略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与体系,通过培养创新型人才,助力我国高等教育"双一流"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