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ZnO、S粉和六水氯化铬为原料(CrCl_3·6H_2O),乙二胺、乙醇胺为有机溶剂,在190℃下,用溶剂热法成功地合成室温铁磁性铬掺杂ZnS纳米颗粒半导体。X-射线衍仪测试表明,Cr掺杂ZnS为纤锌矿结构。透射电镜表征不同Cr掺杂浓度ZnS的形貌为纳米颗粒,Cr掺杂浓度为5.27%的ZnS纳米颗粒平均尺寸在30~40 nm。电子能量散射谱表明产物由Zn、S、Cr元素组成。光致发光测试表明,Cr掺杂ZnS相对未掺杂ZnS吸收带边向短波方向微小移动。振动样品磁强计测试表明未掺杂的ZnS为抗磁性,而Cr掺ZnS为室温强铁磁性,Zn_(1-x)Cr_xS(x=0.0527)纳米颗粒的饱和磁化强度为4.275 A/m。Cr掺ZnS纳米颗粒具有室温铁磁性的实验结果与通过第一性原理预言Cr掺ZnS纳米片具有室温铁磁性相一致。Cr掺杂ZnS纳米颗粒的铁磁性是稀磁半导体的固有属性。  相似文献   

2.
稀磁半导体材料可以同时利用电子的电荷属性和自旋属性,这使其成为了一个研究的热点。但是,针对它们的室温铁磁性的起源仍然存在较大的争议。文章通过介绍正电子湮没技术及其在表征材料缺陷中的独特应用,讨论了正电子湮没技术在研究氧化物稀磁性半导体室温铁磁性起源中的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3.
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PVP/[Co(NO3)3+Ni(CH3COO)2+Fe(NO3)3]复合纤维,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对复合纤维及其焙烧产物进行了表征,较为系统地考察了制备参数,如PVP含量、醇/水比例、电场强度以及无机盐含量对复合纤维形貌和直径的影响,获得了最佳制备条件。将所得复合纤维在550℃焙烧2h可以制得单相尖晶石结构的晶态Co0.5Ni0.5Fe2O4纳米纤维,其平均直径约为80nm,在室温下具有良好的磁性,比饱和磁化强度和矫顽力分别为52.3A.m2/kg和81.0kA/m。  相似文献   

4.
ZnO基稀磁半导体是目前研究的热门课题,其中关于Mn掺杂ZnO的磁性研究有很多报道。文章对不同方法及条件制备的Mn掺杂以及Mn与其它元素共掺杂ZnO基稀磁半导体的磁性和相应机理进行了整理和归纳。总结发现,铁磁性可能源于样品的内禀性、晶格中Zn替代、缺陷、裁流子调制等。  相似文献   

5.
以水热法制备的掺杂不同量稀土La的铁钴合金/钴铁氧体纳米复合物为前驱体,通过与三聚氰胺在高纯氮气氛中发生固相反应合成出掺杂稀土La的Fe-Co合金/石墨纳米复合物。XRD表征结果显示,La与Fe,Co形成了体心立方(bcc)结构的合金;由TEM,HRTEM观察出,掺杂La的Fe-Co合金纳米颗粒尺寸范围为200500nm,且被石墨层包覆;VSM室温磁性能测试结果说明,掺杂La的Fe-Co合金/石墨纳米复合物的饱和磁化强度随着La的掺杂量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而矫顽力先增大后减小。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稀磁半导体Co/TiO2薄膜的微观结构和磁性,进一步探讨制备工艺和测量方法对稀磁半导体薄膜材料的影响。通过高真空对靶直流磁控溅射装置和原位退火工艺制备了Co/TiO2薄膜样品,然后利用扫描探针显微镜、振动样品磁强计和X射线衍射仪对所制得的薄膜样品的磁性和微结构进行了研究,发现磁性金属Co的掺杂量对Co/TiO2薄膜的结构及磁性有重要影响。结果表明:样品的表面粗糙度和颗粒尺寸随磁性金属含量升高而增大;随着Co百分含量的升高,形成的薄膜样品Co/TiO2和Co金属混合结构会减小矫顽力;对于Co含量较低样品其磁滞回线的斜率在低温测量时得到的结果明显小于室温环境的结果,归因于受到了顺磁相的影响。由X射线衍射结果可知此时样品为锐钛矿结构。  相似文献   

7.
用化学共沉淀法和在NH3/H2气氛下氮化处理得到了一系列不同Ni含量的Fe-Ni-N多晶粉末。分别用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 XRD)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ibrating Sample MagnetometerVSM)做了结构和磁性的测量。结果表明:制备单相γ′-(Fe1-xNix)4N粉末与NH3/H2气流比、热处理温度以及时间有关。随着Ni含量的增加,材料的晶格常数逐渐减小;饱和磁化强度(Ms)随着Ni含量的增加而下降,矫顽力(Hc)的变化比较复杂。Ni含量在0.20~0.26之间较容易得到单相的γ′-(Fe1-xNix)4N粉末,并且有较高的磁性。计算了Fe0.99Ni0.01N多晶粉末的饱和磁化强度,结果与实验值很接近。  相似文献   

8.
用化学共沉淀法和在NH3/H2气氛下氮化处理得到了一系列不同Ni含量的Fe-Ni-N多晶粉末.分别用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 XRD)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ibrating Sample Magnetometer VSM)做了结构和磁性的测量.结果表明:制备单相γ'-(Fe1-xNix)4N粉末与NH3/H2气流比、热处理温度以及时间有关.随着Ni含量的增加,材料的晶格常数逐渐减小;饱和磁化强度(Ms)随着Ni含量的增加而下降,矫顽力(Hc)的变化比较复杂.Ni含量在0.20~0.26之间较容易得到单相的γ'-(Fe1-xNix)4N粉末,并且有较高的磁性.计算了Fe0.99Ni0.01N多晶粉末的饱和磁化强度,结果与实验值很接近.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溶胶凝胶自燃烧法制备了粒径在200~300nm的单相六角铁酸钡粉体,并对其进行球磨,外加PEG-20000为分散剂,调节料浆的pH值等手段对六角铁酸钡磁性颗粒进行分散,研究表明球磨过程中磁性颗粒经历了团聚后打开,然后有形成诸如磁链、磁环等磁结构的过程。对六角铁酸钡进行干压(未加磁场和加磁场)以及磁场下悬浮-沉降等工艺成型,经过压力和磁场的作用得到的块材沿易磁化方向具有一定的取向。磁性测试结果表明:球磨前后的粉体比磁化强度(1.5T)从40.3emu/g上升到了51.5emu/g,这个数值接近铁酸钡单晶磁化强度,矫顽力从4.1kOe小幅度提高到4.3kOe。悬浮-沉降成型比磁化强度(1.0T)就达到了48.4emu/g,而矫顽力有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0.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对C_2N纳米带的磁性和电子特性进行了研究.对宽度最小的zigzag类型的纳米带,考虑了边缘原子的无H饱和(ZCNNR)、部分H饱和(ZCNNR-H)和完全饱和(ZCNNR-2H)3种情况.通过对其磁性和电子特性的分析发现,ZCNNR和ZCNNR-H的单胞磁矩分别为12μ_B和4μ_B,并表现出自旋半导体的特性,而ZCNNR-2H表现出非磁的半导体性质.进一步通过对自旋电荷密度的分析发现,其磁性和电子特性与边缘的N原子的H饱和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