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传媒》2010,(2):121-128
专家点评 从创办之日起,《VOGUE》即引领着一代又一代女性走上她们的时尚之路。这本杂志,可以说是一部时尚演进志,或谓之流行艺术的历史结晶。与《VOGUE》杂志的定位相吻合,其封面表现的是一种“完全流行世界”:每个人心中都可能有一种理想的时尚标准。这种时尚,可能是不合常规,可能是轻松随便的,可能是独立反叛的,也可能是低调细节的。  相似文献   

2.
3月1日,《知心姐姐》杂志创刊暨“知心调查”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知心姐姐”作为《中国少年报》的一个著名品牌栏目,已经有42年的历史,它曾以其独具特色的亲和力,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少年儿童。在孩子与父母都迫切需要心理健康指导的今天,由中宣部、国家新闻总署批准创办的《知心姐姐》杂志,将有助  相似文献   

3.
王沁 《档案与建设》2005,(11):37-38
博大精深的吴文化孕育了一代又一代才俊学人,其中不乏优秀的女性。现代如陆兰秀、林昭、彭子冈,她们不仅才华横溢、温文尔雅,而且具有与吴依软语截然不同的刚直不阿的性格,以高洁的人品、出众的才识获得人们的尊重。陆兰秀、林昭以言获罪,于“文革”期间坚持真理而惨遭杀害,而幸运的彭子冈迎来了拨乱反正。2004年初,笔者为编选《馆藏名人作品集》作前期准备工作,查阅大量档案资料,在苏州振华女学校档案中惊奇地发现了彭子冈在姑苏求学期间发表的作品,有9篇之多(《彭子冈作品选集》未收录)。这些70多年前的文章依然散发着淡淡墨香,将为《馆藏名人作品集》增色不少。  相似文献   

4.
一九五七年我南客羊城中山大学,过访陈寅恪教授,问及他近时著述。恪翁笑指《柳如是遗事考》手稿诙谐地告我说:“搞女人罗!”谈起柳如是,恪翁兴致勃勃,对她秀外慧中之妙质,沈湘复楚之奇志,风流俊迈之才情,赞赏备至.至谓其《金明池·咏寒柳》之作,堪称明末最佳词作,并称通过对柳如是行实之发掘,可以觇知一代之士习与政情云。从寅恪翁的话语使我想起古代才女们之命运与地位来。在封建宗法制度统治下,妇女除了作为传宗接代之工具或玩偶外,能有什么真正的社会地位可言呢?她们的才情被扼杀,她们的意志被桎梏,她们的心声被淹没在专制主义之叫嚣中,然  相似文献   

5.
不久前,《中国网络社会心态报告(2014)》发布,报告称50后是怀旧、闲暇却不优越的一代;60后是优越却不安逸的“现实一代”;70后是现实进取的“中坚一代”;80后是保守分化的“重商一代”;90后是轻松乐观的“社交一代”。如此划分,引来了一番争议,《新京报》刊发评论称,给各个年龄层人群贴标签,抹杀了群体内部的差异性,徒具新闻学的意义,而无社会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视听界》2010,(6):12-12
相关事件 李幼斌主演的《亮剑》播出才四年,新版《亮剑》又已开拍;赵薇版小燕子每年寒暑假都在荧屏上出现,而湖南卫视重拍的《还珠格格》已经热拍;江苏卫视重拍的海岩三部剧即将陆续与观众见面……一时间,这些曾经的热播剧,纷纷都有了“剧二代”,不过随之而来的评价却是“一代不如一代”。  相似文献   

7.
《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自成书流传后历代均有学者进行研究。有清一代则取得了较大的成绩。本文综合评价了清人的研究成果,内容包括“对《史记》史学价值的肯定”、“对《史记》文学价值之再发掘”、“《史记》编纂学研究的成就”、“《史记》考证方面的成就”及“《史记》版本研究的成就”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自从顾炎武提出“八股盛而六经学微”之说后,清代以降的《诗经》研究者,皆对有明一代的《诗经》研究,持贬抑态度。如皮锡瑞的《经学历史》,仅用“季本、郝敬多凭臆说”,“丰坊造《子贡诗传》、《申培诗说》以行世而世莫能辨”二语,将有明一代《诗》学否定得一干二净。胡朴安的《诗经学》,谓明人“在义理一方面言,不如宋人之精;在考证一方面言,不及汉唐之密”。谢无量的峡经研究》,以“无甚精义”四字概括明代精》学。林叶连的帅国历代诗经学》,更举真伪不分的《诗传嫡家》、《诗传阐》、姚允恭《传说合参》三著,以证“明朝学者…  相似文献   

9.
《历史档案》2006,(4):126-126
本刊讯反映有清一代武功与国势盛衰的大型图书《清代方略全书》,近日由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出版。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设方略馆,但不常开。至乾隆十四年(1749年)始成固定机构,与国史馆并立。每次“军功告蒇”,即纂修“方略”或“纪略”,大多是夸耀武功与宣扬统治政令。历代王朝均有夸耀本朝武功之书,惟清创《方略》篇幅较广,所记史事翔实,较诸《实录》更为详备。该全书共收有清一代正式方略24种,按军事年代排序如次:一、《开国方略》,二、《平定察哈尔方略》,三、《平定三逆方略》,四、《平定海寇方略》,五、《亲征平定朔漠方略》,六、《平…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中国制造2025”的核心是智能制造.而智能化的前提是数控化,为此,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联合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共同策划出版了《“数控一代”案例集》丛书,对于实现中国机械产品总体升级为“数控一代”有着重要的借鉴与促进作用,同时也为进一步升级为“智能一代”奠定基础.该丛书出版后,获得业界高度重视和好评,取得了良好的口碑和效益.  相似文献   

11.
三首诗歌     
张华立 《视听界》2010,(1):115-115
因为职业的关系,去年先后听了三首歌:李宇春《阿么》、曾轶可《我还能孩子多久》、谭维维《谭某某》,都是她们自己写的歌词,甚至作曲。我对她们的歌词水平有些吃惊,这些歌词让我联想到有些陌生的“诗歌”。  相似文献   

12.
去年底,在发动职工和家属订阅1986年度报刊的工作中,时而听到一些女职工对报刊宣传的意见。她们说,现在报刊上往往把有问题的上级机关、部门同“婆婆”划等号,经常可以见到《“婆婆”太多事难办》《变“婆媳关系”为服务关系》《“婆婆”松绑,“小姑”挡道》等标题,文章中此类比喻就更多了。看起来,这样比喻形象生动,仔细一想,既有轻视妇女之嫌,又有不科学的地方。她们托我捎句话:宣传报道别忘了男女平等,别用老眼光看待今天的妇女和新型的婆媳关系。  相似文献   

13.
去年底,在发动职工和家属订阅1986年度报刊的工作中,时而听到一些女职工对报刊宣传的意见。她们说,现在报刊上往往把有问题的上级机关、部门同“婆婆”划等号,经常可以见到《“婆婆”太多事难办》《变“婆媳关系”为服务关系》《“婆婆”松绑,“小姑”挡道》等标题,文章中此类比喻就更多了。看起来,这样比喻形象生动,仔细一想,既有轻视妇女之嫌,又有不科学的地方。她们托我捎句话:宣传报道别忘了男女平等,别用老眼光看待今天的妇女和新型的婆媳关系。  相似文献   

14.
李程骅 《传媒观察》2006,(10):37-38
“黄金一代”报业人才:不应仅仅是概念2006年8月5日,在国家新闻出版署主办的第三届中国报业竞争力年会上,《全国报纸出版业“十一五”发展纲要》行动计划发布,其中披露的“黄金一代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中,明确提出在“十一五”期间,我国要促进新闻人才学历教育创新,大力培养政  相似文献   

15.
近一二十年的中国社会发展,跟西方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有类似之处,但西方人产生了《在路上》《等待戈多》等文学哲学社会学巨著,产生了“存在主义”思潮、“垮掉的一代”……而我们中国几乎交了白卷  相似文献   

16.
王硕 《中国广播》2005,(2):37-38
“红旗下长大”的一代又一代少年儿童,对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少儿节目《小喇叭》,都留下过一段亲切美好的回忆:孙敬修爷爷讲述的故事;“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欢快旋律;取材于《十万个为什么》的知识节目,童话里的七个小矮人、卖火柴的小女孩、神笔马良……这些绚丽多彩、意趣兼顾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不久前,在贵州警方的一次解救被拐妇女行动中,一些曾被强迫卖淫的妇女在回贵阳的火车上向护送干警表示,如果下车被人拍照、录像,她们就自杀。但是火车刚到贵阳,一群记者突然冲了上来,闪光灯、话筒、笔记本、采访机等等,瞬间就包围了她们。大概是为了躲开记者们的“袭击”吧,有人命令她们蹲在地上。于是,她们蹲在地上并把头埋在两腿之间。在这个时候,有人开始啜泣了。一个被拐女后来说:“我们都到这种地步了,怎么有脸上报纸上电视,他们(记者)就不可怜可怜我们?”(《南方周末》2000年4月21日) 该不该如此“抓新闻”,暂且不论。我想说的是,本来好些被拐女是不想回家的,她们觉得已无脸见人。《南方周末》的随行记者说,一路上,干警们苦口婆心才使她们恢复了一丝尊严,结果却“被闪光灯熔化了”。但是,当地媒体的报道中,被拐女们这种惶恐而无助的啜泣,却被形容成得到解救而“感动的眼泪”。  相似文献   

18.
抗战时期诞生过许多伟大的人民革命艺术作品,《黄河大合唱》和《流民图》就是其中代表性的两件。这些人民革命艺术遗产激励了抗战时期救亡图存的国人奋勇抗敌,所蕴含的“抗战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被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传承和发扬,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9.
7月31日《大河报》文化新闻版刊登了陈功先生的文章《何须媚俗“诊”王姬》,对上海《咬文嚼字》丛刊“会诊”王姬的作品《我的世界》之举表现出不以为然的态度。文中说《咬文嚼字》的做法是“媚俗”,“令人莫明其妙”,“此类低级错误,恐怕小学生作文都能避免。而《咬文嚼字》第7期‘众矢之的’却引经据典从语法、逻辑各方面加以论证指谬,并指出修正方法,有这必要吗”,“为她们(指明星)的著作指谬,只能像批评闵惠  相似文献   

20.
不久前,著名历史学家保罗·约翰逊在英国《旁观者》杂志上撰文,哀叹“公众对带给我们新闻和见解的人的态度发生了巨大变化”。早年,这位《当今时代》的作者曾与道,新闻媒介被普遍视为“文明和进步的灯塔……知识与进步的化身,有助于……造就一代有责任心的国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