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光启是我国明朝末期一位杰出的历史人物,他在天文、农业、水利等方面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另外,他也是明末翻译西方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人物之一,称得上是我国科技翻译的先驱.徐光启与外国来华传教士合作翻译编撰了《几何原本》、《泰西水法》等作品,对我国科技发展起到了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在世界上是有着上下五千年悠久文化历史的国家,在这上下五千年历史的发展中,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国历史文化。中国文学艺术具有丰富的魅力,为了更好的研究中国文学中的奥秘和魅力,需要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进行翻译。论及文学翻译我们不得不提许渊冲,许渊冲是中国当代著名的文学翻译家,他从事翻译工作60多年,在文学翻译上孜孜不倦,并在不断的翻译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翻译美学理论,成为中国翻译领域的领军人物。该文针对许渊冲的文学翻译体现的美学特征、翻译理论、翻译美学等方面的内容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3.
王厚平 《海外英语》2014,(18):145-146,170
中国在世界上是有着上下五千年悠久文化历史的国家,在这上下五千年历史的发展中,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国历史文化。中国文学艺术具有丰富的魅力,为了更好的研究中国文学中的奥秘和魅力,需要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进行翻译。论及文学翻译我们不得不提许渊冲,许渊冲是中国当代著名的文学翻译家,他从事翻译工作60多年,在文学翻译上孜孜不倦,并在不断的翻译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翻译美学理论,成为中国翻译领域的领军人物。该文针对许渊冲的文学翻译体现的美学特征、翻译理论、翻译美学等方面的内容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4.
马丁·路德是16世纪德国著名的神学家、重要的宗教改革家和伟大的《圣经》翻译家。他率先用大众化的语言翻译德语《圣经》,使《圣经》为普通老百姓所理解和接受,在翻译进程中他始终坚持注重意译的翻译原则。他的翻译不仅推动了宗教改革的发展,统一了德国的语言,促进了德国文学的发展,而且为翻译理论和实践作出了贡献,在宗教、社会、历史、语言以及文学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现代阐释学翻译理论认为,翻译是一种理解与阐释,具有历史性。在翻译实践中,作为阐释者的译者对于文本的理解与阐释活动受制于他所处的历史语境。翻译史的写作也是一种历史阐释,它要通过对译者、译本以及相关翻译活动的研究来探求其历史内蕴。方华文教授的《20世纪中国翻译史》正是这样一部力作,凸现了翻译的历史阐释价值。  相似文献   

6.
李建中 《考试周刊》2013,(22):37-38
佛经翻译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翻译活动,对中国的历史文化造成了深刻的影响,改变了汉语言的许多方面及人们的哲学思想观念,影响到了中国文化的各个方面及社会的发展。本文从哲学思想、语言文化及文学等各方面探讨了佛经翻译与中国历史文化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郁达夫不仅是一位名声显赫的文学家,还是一位态度严谨、目的明确、方法得当的翻译家。本文从郁达夫的翻译态度、翻译目的、翻译标准和翻译方法等方面论述了他的翻译观。他的许多翻译方面的观点、见解不但在当时,就是在现在也是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郁达夫不仅是一位名声显赫的文学家,还是一位态度严谨、目的明确、方法得当的翻译家。本文从郁达夫的翻译态度、翻译目的、翻译标准和翻译方法等方面论述了他的翻译观。他的许多翻译方面的观点、见解不但在当时,就是在现在也是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翻译选择受到社会、化、历史、意识形态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与操纵。作为翻译家的鲁迅对拟译本、翻译方法以及翻译标准的选择与他的化、政治立场紧密相连。鲁迅在翻译过程中的诸多选择符合近代中国化转换的历史要求,折射出鲁迅建构新化的总体目标,因而本身也是一种化选择。  相似文献   

10.
王彬  王银泉 《英语辅导》2010,(4):159-164,175
鲁迅和伽达默尔是翻译学研究领域内的两位重要人物,对他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翻译应用理论、译者与作者、文本与真理等方面。随着翻译学研究的哲学转向,哲学思辨在翻译理论研究中的比重增大、联系变广,鲁迅和伽达默尔的翻译哲学观逐步走到一起,合力为中国翻译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切入点。本文从时代背景、哲学思想等方面的相似之处入手,着重比较了两位历史伟人的异同之处。通过对二人在思想和观点上的相互印证比较,有效地实现了对他们的历史解读。  相似文献   

11.
瞿秋白从自己的政治计划和意识形态立场出发,提出了对翻译实践和理论的一些看法。他的翻译思想受到了历史及其政治哲学理论背景的影响:首先,他从历史和时间的角度,认为他的中国位置和西方“现代性”之间有历史性的文化差异;其次,他对中国20世纪30年代语言异质性的表述与批评动摇了源语言与目标语言之间翻译的稳固关系;最后,他试图在理论上解决翻译所产生的差异问题。对瞿秋白来说,翻译成一个正在形成的、口头的、不保留过去语言踪迹的中国的普通话,才可以消灭翻译过程中所产生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严复先生的翻译作品对近代启蒙运动产生了重大影响,他在《天演论》“译例言”中所倡导的“信、达、雅”的翻译标准至今仍为人们所信奉。然而他在翻译过程中所使用的“实非正法”的翻译策略也不时为人们所诟病。本文拟通过勒弗非尔的理论,考察文本与文本之外的意识形态、历史环境和严复自身教育背景与政治诉求等因素之间的关系,它们对严复翻译文本的选择和翻译策略的影响,以及严复的文本选择与翻译策略对中国社会乃至翻译研究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邯郸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邯郸市博物馆是展示邯郸文化的重要窗口。以邯郸市博物馆文物翻译为对象,从直译、意译、音译等方面,讨论了该馆文物翻译遵循的原则和策略,提出了文物翻译的规范化建议。指出了在文化国际化和博物馆国际化的背景下,如何做好与文化和文物相关的翻译,才能发挥出翻译的媒介作用,以期达到宣传邯郸历史文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英美国家的历史、政治经济、习俗等与中国的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对等比较,论述了语词及文化语境对翻译的影响,并指出要根据翻译规则,结合具体情况,使翻译的内容确切真实。  相似文献   

15.
周晓薇 《考试周刊》2014,(80):104-105
由于近年我国在经济、文化等方面与世界各国的交流进一步加大,弘扬中国历史文化,加强对外交流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标杆,与之密不可分的大学英语教学逐步偏重提高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题型首次在2013年末出现汉译英段落翻译,段落翻译内容偏向介绍中国历史、文化等,然而某些学生在汉译英翻译的语际转换中始终走不出中式英语的怪圈。本文从文化因素及汉英语言结构等差异入手,探讨相关翻译对策,旨在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同时在翻译认识和翻译能力方面走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典诗歌历史悠远,诗中互文标记之多,不一而足。所谓互文标记,衍生于互文理论。它是指在文学文本中存在的连接该文本与其他文本的字、词、句等连接成分。毋庸置疑,这些互文标记翻译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着诗歌在语义或是情感等方面的传达效度。为此,本文提出了一些较为可行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7.
瞿秋白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思想家、杰出的文学家,而且还是一位卓有成就的翻译家。他在翻译及翻译理论方面的影响广泛而深远。文章对他的翻译思想与主张——翻译的目的、作用、标准以及方法等作一较为全面系统的探究与分析,同时也澄清对瞿秋白翻译观认识上的某些模糊和误区。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从翻译与文化之间的关系的角度,在《红楼梦》的两个英译本中选取部分译例进行对比分析,分析了在亲属称谓方面、历史人物和历史典故方面、社会历史习俗方面以及在宗教信仰方面所折射出的文化差异以及传递出不同的文化信息,并且指出文化差异对翻译造成的影响,以及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所采取的不同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9.
胡适之译学理念发轫于其文学主张。他怀着一腔创世情怀,力图通过翻译媒介来塑造我国文学甚而人学、历史的新格局。在语言形式上,他主张全用白话;在翻译的选材上,他要求只译一流作品;在翻译方法上,他推崇直译意译的圆满调和;在翻译批评与从译态度上,他提倡客观、谨严、务实的作风。  相似文献   

20.
《柳州师专学报》2016,(5):62-64
19世纪上半期英国汉学家汤姆斯翻译了大量中国古典文献,他从事翻译活动、确定翻译选材、运用翻译策略等一系列行为均是自身惯习的象征性体现。汤姆斯借助中国文献英译实践实现了从"印刷工"到"汉学家"的身份代码转换。其翻译选材以中国古代文学、历史作品为主,满足了社会政治场域的需要。汤姆斯灵活运用直译、意译与注释等多种翻译策略,能够深化读者对中国文化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