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村上春树是日本当代文坛著名的作家,《且听风吟》是其第一部小说,也是村上春树早期代表作之一。村上春树多次将自己的小说比作"房间",把写小说比喻为"构造房间"。因此,本文以《且听风吟》为例,对村上春树"房间"的隐喻特点入手,通过论述"房间"象征意义来探究村上春树小说的写作特点,体会村上春树小说中展现出的文学魅力。  相似文献   

2.
作为成功的典型代表,村上春树的作品能让受众者的心灵产生极大的共鸣,其中,他表达的生死观无疑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淡化或者剔除了这一方面,村上春树的文学是无法建构起来的。庄子集道家思想的精华于一身,他的生死观是他哲学思想中不可或缺的成分。村上春树小说中的人物对死亡的态度可以说是释然的。庄子强调阴阳平衡,死对于生有一定的影响,生对于死也具有相等的影响,两者对立化解,循环一气,达到超然的境界。村上春树和庄子基于不同的高度,目之所及的景物自然也就不同。但是,两人位于同一条纵轴,因此有"死生如一"这一片共同的视野。  相似文献   

3.
《驾驶我的车》(『ドライブ·マイ·カー』)是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在2014年首次出版的短篇小说集《没有女人的男人们》(《女のいない男たち》)中的首篇小说。小说集中的几个故事由6位译者分别翻译。而该文所探讨的该篇小说是由著名翻译家林少华教授执笔翻译,该文将在胡庚申教授提出的生态翻译学理论视角下,对此篇译作进行分析,以期丰富此理论,引起读者思考,帮助读者加深对《驾驶我的车》汉译本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作为日本当代文坛最具世界影响力的作家,村上春树和他的作品一再引起世界范围内的"村上热"。自2006年《海边的卡夫卡》出版后,村上春树连续10年入围诺贝尔文学奖,但年年失之交臂,令人惋惜。虽然村上春树未真正获得这一世界最高文学奖项,但丝毫不影响他的文学成就及影响力,其作品表现出的后现代性更具研究价值。本文主要从宏大叙事的消解、无逻辑的荒诞以及虚幻的"真实"世界三方面入手,结合具体作品,探讨村上春树小说蕴涵的后现代主义风格及特征,希望能给相关研究人士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5.
日本的女性文学经历了思维层面的巨大嬗变,解析村上春树笔下塑造的女性形象,能感受到日本女性渴望摆脱凄怨命运的思想动态。村上春树所著小说中不乏青春懵懂、跌跌撞撞的男性形象,即便是从作品中女性人物的视角看,也能体察出日本社会及男性的本质,因此,探析《且听风吟》《挪威的森林》中女性形象,对了解日本社会及女性思维转变,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姚韫 《文化学刊》2011,(2):117-119
从文化角度切入,阐释中西方神话传说中关于独角兽的不同解读。以《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为例,分析村上春树笔下独角兽意象在文本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村上对寻找精神家园的反思和对现代人心态的深刻剖析。  相似文献   

7.
肖青竹 《职业圈》2007,(4):62-64
文章以Steinbeck的小说《愤怒的葡萄》为例,探讨了文体学中的Mind Stvle是如何通过作者在作品中的语言选择来实现的,包括词汇,结构,修辞等,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有利于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和欣赏作品的思想内容.  相似文献   

8.
肖青竹 《职业圈》2007,(4X):62-63,75
文章以Steinbeck的小说《愤怒的葡萄》为例,探讨了文体学中的Mind Style是如何通过作者在作品中的语言选择来实现的,包括词汇,结构,修辞等,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有利于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和欣赏作品的思想内容。  相似文献   

9.
《小小小小的火》是华裔美国作家伍绮诗继《无声告白》之后的又一部黑马作品,斩获数项图书大奖。该文从认知语言学的意象图式理论出发,探索作者对小说主题、亲子关系、人物命运走向、心路历程和生存状态的揭示。研究发现:作者以中心边缘图式表达了对边缘群体生存状态和处境的人文主义关怀;容器图式呈现出人物不同的命运走向,解构了“传统规则”式的生活方式;路径图式聚焦于边缘型代表人物米娅的心理活动,拉进了小说与读者之间的距离;系联图式重新审视了父母与子女关系的连接纽带;循环图式指出了小说的主题,如何恰如其分地教育孩子,以及应该过怎样的生活,实现了对美国当下社会问题的审视和思考。该文拓展了文学研究的视野,以期为现实生活提供启发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黄爽 《文化学刊》2023,(2):22-25
随着时代变迁,革命历史题材小说逐渐产生了适应时代发展和大众审美期待的新的时代文化。本文以新时期之初创作并产生广泛影响的革命历史题材小说《夜幕下的哈尔滨》为例,探索其在两次改编为同名电视剧的过程中,于不同的文化语境下再生产出的各具特色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1.
戏剧独白是英美文学作品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英美文学发展有很大影响。当下,学界对英美文学中戏剧独白的研究日益深入。戏剧性独白不仅增强了作品整体的艺术效果,而且对小说中的人物塑造有很重要的作用。可以说,英美文学中的戏剧性独白传统贯穿了现代小说的发展始终,是一种重要的文学传统。  相似文献   

12.
“枫杨树乡”是苏童笔下虚构的故乡,苏童将江南乡土与当时时代历史背景相结合,创造出以江南故乡为主或为起点发生的故事以及形形色色鲜活立体的人物。他的许多作品包含着对传统乡土小说的一种挑战与创新,因此,分析苏童小说的乡土叙事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给我们带来对于当下文学创作的启示与警示。  相似文献   

13.
王昕 《文化学刊》2011,(2):120-123
村上春树被日本文学评论家川本三郎称赞为"日本20世纪80年代的文学旗手"。他的作品为我们诠释了消极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状况,很多时候让你没有办法规避其荒诞性,但在荒诞之余也不乏对人性的深入思考和人性文化的升华。  相似文献   

14.
《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是香港女作家西西重要的代表作之一,小说通过描写一名入殓师的内心独白,表达自己对待爱情和生活的态度,向读者展示20世纪80年代香港社会一群特殊职业工作者的真实内心、日常生活和人际交往。面对不同人的态度,文中的“我”得到对生活与职业的全新认知。该文从各角度解读了小说中的女性主体意识,认为整部小说饱含着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和女性的自我认知、自我成长,且结尾的开放性引发无限的可能,文中“我”内心的成长和带给广大女性读者的思考才是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5.
作为“打工文学”的先驱人物,王十月塑造了一系列有血有肉的进城务工群体形象。他们或是在工地和流水线上挣扎的底层农民工,或是与文字打交道的中产阶级,或是下海经商的致富阶级。由于工作性质、居住环境、社会地位、家庭关系等因素的不同,他们往往对城乡有着不一样的情感。在物质层面、社会层面、文化心理层面的共同作用下,他们做出了最契合自己生存境况的城乡选择。王十月的小说不仅展现了进城务工群体的生活图景,也为当下推动乡村振兴、加速城乡共融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指引。  相似文献   

16.
刘芊玥 《文化学刊》2011,(2):161-164
民族志方法(Ethnography)是最典型的解释性研究方法,也是一种文化展示的过程与结果;不仅仅是对某个族群民族事项的记载,也是关于小型社会中的边缘人群、大都市小型社群的边缘人群的描写。本文主要选取王小波的三个同性恋文本——社会文本、小说文本、电影文本——来进行分析,以"纪实与想象"为视角切入,建立起三个文本之间的关联,并试图从中得出有关不同文本之间"想象再生产"的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孙频的小说以敏感透彻的视角、纤细入微的语言,描述当下社会中的人情世态,从乡村到城市,不论男女老少,通过这些描述,作者毫无保留地展现了悲欢冷暖的炎凉人生。在小说中,孙频揭露笔下人物的本真面目,解剖其复杂隐秘的内心世界,探析善恶交织的人性本质,因此其小说包蕴浓厚的人文关怀,尤其是探察时代、体制与社会的边缘,敏锐地捕捉意义失落的危机、体制变革的阵痛、社会分化的底层中挣扎生存的"边缘人",通过关怀其命运、困境与精神世界,表达知识分子对意义的追寻、对社会的观照以及对历史的反思。  相似文献   

18.
鲁迅先生在所撰《中国小说史略》中提出唐人"始有意为小说"的观点,这一观点是否成立?学术界对此一直存在不同的看法。本文从小说作家创作主体意识的增强、小说文体的成熟、小说高超的叙事技巧等三个层面进行论述,分析"唐人始有意为小说"的观点可以成立的理由。同时,本文认为,提出"唐人始有意为小说"的观点,不能等同于"小说起源于唐代",古典小说创作并非自唐代开始,唐代小说作家是在汉魏六朝小说创作的基础上继承并创新,从而带来小说文体的成熟。  相似文献   

19.
孙侃 《文化交流》2016,(10):53-56
正北京大学教授严家炎说,金庸小说可以作为20世纪中华文化的一个奇迹。20多年来,文艺评论家龙彼德凭着对金庸小说的极度喜爱和对当代文学研究的巨大热情,对金庸小说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他认为,金庸小说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显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怕读,因为诱惑力太大龙彼德关注金庸小说由来已久。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大陆掀起一股"金庸热",盛况可用"洛阳纸贵"  相似文献   

20.
明末清初以李自成农民起义推翻明朝统治这一巨变为主要叙事内容的小说有<剿闯通俗小说>、<定鼎奇闻>和<铁冠图全传>.这三部小说有众多的版本,各自形成不同的版本系列.考察各版本的差异、版本演变及其流传情况,有助于澄清学者对这三部时事小说的某些误解,更全面、更切合实际地评价这三部时事小说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