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蒋华 《教师》2015,(5):38
诗歌以其唯美、细腻、夸张和浪漫的文字特点将男女之间的纯洁、美好、眷恋和自然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本文试从中西方不同的爱情诗歌作品中解读中西爱情文化的差异,使读者更好地了解中西方文化,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2.
张娜 《海外英语》2013,(16):220-221
爱情是文学永恒的主题,作为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诗歌是传递情感,颂扬爱情最普遍和最直观的方式,中英诗歌概莫能外。中英诗歌存在许多共通之处,中外诗人们以饱满的情感,表达他们对爱情的渴望与追寻,同时也流露出与所爱之人离别的痛苦和忧伤,但中英爱情诗也有许多不同之处,从内容、表现手法和写作风格三个方面对中英爱情诗的不同特点做比较,探讨了形成中英爱情诗不同特色的社会和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3.
爱情是文学永恒的主题,作为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诗歌是传递情感,颂扬爱情最普遍和最直观的方式,中英诗歌概莫能外。中英诗歌存在许多共通之处,中外诗人们以饱满的情感,表达他们对爱情的渴望与追寻,同时也流露出与所爱之人离别的痛苦和忧伤,但中英爱情诗也有许多不同之处,从内容、表现手法和写作风格三个方面对中英爱情诗的不同特点做比较,探讨了形成中英爱情诗不同特色的社会和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4.
千百年来,在古今文人笔下,爱情一直以来就是亘古长青的永恒话题。作为一种微妙而又难以捉摸的情感,爱情也是一个高雅神圣的名词。人们在其中倾注丰富的想象力,文学艺术又以它为主题创作了很多优美的诗歌。不过,由于文化差异,民族性格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爱情观念。本文对比分析东西方爱情诗歌,探讨产生差异的原因,从而进一步了解东西方诗歌异同,理解东西方的爱情观念。  相似文献   

5.
萨福,作为西方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女诗人,她独创萨福体,将极具个人化的私密风格推向巅峰,并由此带动了一批女诗人的崛起,其诗歌是西方情诗史上最为娇艳的奇葩,代表精雅诗格的极致,其代表作《给所爱》则深刻地拢括了爱情的深度内涵:爱情体验的整体性和巅峰性;爱欲内涵的本质特征:情感爱欲的三重结构,以及文明的生命激活策略,显现了西方文化保持其生命冲力的主要叙述智慧,因而萨福诗歌拥有了非同凡响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6.
诗歌是靠意象说话的,诗歌的语言就是意象的语言.本文试通过对中专教材中的五首爱情诗歌意象的赏析,汲取人类文化遗产和文化传承中的精华,抵御社会不良文化、庸俗文化,完成语文学科倡导健康、高尚情感的使命.  相似文献   

7.
爱情是文学永恒的主题之一。有史以来,中外诗人们均为我们留下了无数歌咏爱情的美丽诗歌。由于中西方审美、语言乃至宗教等诸多文化上的差异,导致中西方古典爱情诗歌,无论从表现手法还是意象营造等各个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拟从比较中西方爱情诗歌的角度,简要分析其中反映出的中西方审美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李清照和埃米莉·迪金森分别是中西方著名的女性作家。她们的诗歌折射出中西方传统文化的差异:1.女性对爱情的表达方式不同;2.女性对婚姻或家庭的倚重不同。提高人们对中西方传统文化差异的认识,对促进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本民族文化的发展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项君玲 《现代语文》2014,(2):141-143
莱考夫和约翰逊在其所著的Metaphors We Live By一书中提出:隐喻不仅存在于语言,也存在于人们的思维和行动中。爱情作为最普遍、最重要的人类情感之一,也是诗歌的永恒话题,诗人们常将其隐喻化。本文通过对中德诗歌中诗句的对比分析,发现中德诗歌中的爱情隐喻既有相同特征,又有各自特色;并进一步分析两种文化背景下的爱情认知共性。  相似文献   

10.
爱情是人类共同的情感。由于情感概念具有很强的抽象性,人类常常需要借助隐喻来进行表达。爱情的表达方式有许多种,人们常常可以接触到爱情的不同表达,可以从中理解到抽象的爱情表达并感受到情感的传递。因此,本文对中英文的爱情隐喻进行对比分析,探索英汉两种不同语言中爱情隐喻的共性和差异,以期能够帮助人们理解不同语言、文化和思维之间的内在关联,并给语言教学带来一定的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