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通过对河北农大毕业生的调查,归纳出农业院校大学生的择业特点,分析了影响农科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的障碍性因素,提出农科大学生应该结束精英情结、转变就业观念、降低就业期望值;政府应该加大对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政策支持力度、满足到基层工作毕业生合理的精神需求并给予相应的物质回报、加大对基层经济和社会发展事业的投入;建议农科高校教育的培养方式应该普通化、农科高校的专业设置与农村基层发展相一致等,希望三方面共同努力打通农科高校毕业生走向基层的绿色通道。  相似文献   

2.
高校毕业生大众化就业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和就业形势也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在社会发展、职业岗位变化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等因素的影响下,大学生就业正在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大众化已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就业观念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国高校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化"教育后,大学生就业也经历了国家分配、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等几个历史阶段.其间,大学生的就业观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并且存在一些不切实际的、落后的就业观念.对当代大学毕业生进行就业观教育的主要对策有:教育毕业生正确定位;帮助毕业生分析形势,正确引导;注重就业价值观、道德观教育;提高大学毕业生心理承受能力;借鉴国外大学生就业观教育先进经验.  相似文献   

4.
加强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当前大学生就业情况的特点 (一)就业重心下移 "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对大学生影响深远,致使不少毕业生就业时很看重职业的地位、收入、环境,在择业过程中往往追求"三高六点",但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一个必然结果就是就业大众化,就业的重心开始下移,社会为大学生提供的岗位也由精英层面向普通层面下移,这就意味着大学生要从传统意义上的精英转变为普通劳动者,大部分毕业生将处于非精英的工作岗位,还会有一部分大学生到基层去,从事一般性的甚至艰苦的工作.  相似文献   

5.
我国高等教育已从"精英化"过渡到"大众化",众多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农科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日显突出.文章分析了农科大学生就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了解决农科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几点对策,试图为农科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精英与大众化:大学毕业生就业特征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由精英向大众化过渡,不仅仅是量的变化,更是质的变化。本文以大学生就业特征为切入口,从大学毕业生的身份、就业市场、就业结构和就业形式等四方面,对精英与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大学毕业生就业特征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7.
高曙光  石玮 《教书育人》2011,(27):42-43
随着大学不断扩招,大学生就业竞争将日益激烈。我国高等教育历史性地走进了"大众化"阶段,"天之骄子、""时代精英"的大学早已一去不复返。近几年来,大学毕业生的数量每年都在攀升,就业压力增大也是一个现实问题。那么大学毕业生如何在竞争激烈的时代激流中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除了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基层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以后,大学生择业由"精英岗位"转入"大众岗位"是不可回避的现实,如何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是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重大任务。本文就当前大学生基层就业现状和大学生基层就业困难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大学生基层就业困难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关键因素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式向大众化教育方向的转变,毕业生就业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形势。就业观念、知识能力水平、综合素质等学生培养质量是影响毕业生就业的关键因素。一、大学生就业遭遇市场竞争的“寒流”1、大学生“优势心理”尤存,期望值居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出现了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情况,但这并不表明我国大学毕业生绝对过剩了,在中国西部和广大城镇乡村出现人才紧缺的情况.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原因是学生毕业后都想留在大城市里当公务员或做"白领".本文从几方面深入分析了大学生就业的"恋市情结"和"白领情结",并提出建议,希望将来有更多的人才奔赴基层,为建设中国小康社会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1.
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以来,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日益显露。数据显示,2015年,高校毕业生将达749万,因就业困难而"无业可就"和"有业不就"的情况将更加突出。毕业生往往因对就业岗位和薪资期望值过高、考研或考公务员等"考碗族"趋多、缺乏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而在毕业后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创业受阻等种种原因不能正常就业。高校必须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12.
对大学生就业困境的理性认识与应对措施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中国经济近几年来持续高速增长,与此同时,城镇登记失业率一路攀升,大学生就业率游移不定.个中原因在于:中小企业发展受到重重限制、大学生就业视野过于狭隘、金融市场不能有效配置风险,使得我国就业弹性偏低,经济高速增长不能有效地吸纳大学生就业.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在于: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力促中小企业发展;大学生自觉抛弃"精英情结",转变就业观念;完善社会保障,化解大学生的创业风险.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经凸现并将长期存在,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要想让大学毕业生由目前的"弱势"就业群体真正成为自主创业并带动他人就业的"精英",其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要高度重视大学生创业意识培养.本文从分析现实问题入手,论证当代大学生自主创业不强的"三性",提出强化大学生创业意识培养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4.
对一个三本院校农村女大学生的就业过程中的心路历程分析发现,一方面农村女大学生有着与生俱来的精英情结;另一方面,社会排斥在具有阶层和性别“先赋型”双重劣势的女大学生身上明显存在.这使得女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表现出认知的冲突,抉择的困难.为此,需要理性看待农村女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精英情结,合理设计反社会排斥的就业制度,以实现女大学生自身的性别突围,达到就业机会公平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就业难"已然成为了当前一个社会热点问题。一方面是大量高校毕业生在离校前不能找到合适的岗位,另一方面是企业苦于招聘不到满意的人才,出现大学生"就业难"与企业"用工难"并存的困境。自高校毕业生就业实行双向选择以来,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日渐趋紧,今年的大学生就遭遇"史上最难就业季",饱受了"就业难"所带来的冲击,而且这一就业状况在短期内不会有根本性的改变。其实,在高校教育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的过程中,"就业难"作为一个阶段性特征,并非中国的特有现象,也是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曾经经历或仍然面临的一个难题。据国际劳工组织2013年5月发布的《2013全球青年就业趋势》显示,  相似文献   

16.
耿刚 《文教资料》2009,(5):210-212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人才培养模式也从"精英"向"大众化"转变,但随之而来的也包括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大学生就业难、就业质量差等问题凸显,这已经引起了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促进大学生就业.然而,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并且愈演愈烈.在这种情况下,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心理也变得复杂多样,尤其是农村大学生.他们是特殊的一类群体,他们的就业心理更有其自身的特色.本文旨在通过对这类特殊群体就业心理的分析,查找引起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对策,从而为解决农村大学生的就业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7.
资讯     
人社部副部长:大学生就业服务"不断线不断档"我国今年高校毕业生的总量达到了699万,大学生就业问题为社会各方面所关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信长星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尽管应届生已经毕业,但人社部门对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的服务"不断线、不断档"。信长星分析,今年全球金融危机已经步入第6个年头,世界经济仍处于低迷状态,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不利影响短期内不会减弱。国内经济趋稳回升的基础尚不牢固,经济增速放缓对就业的影响已经在显现。这位副部长坦言,这些都表明,下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任务将更加繁重。"尽管有难度,但全国人社部门一定再接再厉,做到服务不断线、不断档,让有就业意愿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尽快实现就业或参加到就业准备活动中!"信长星的话掷地有声。以往,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只能回到户籍地才能享受到就业帮扶。如今,人社部已要求各级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和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向所有毕业生开放。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逐渐由"精英化"转向"大众化",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引来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试从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及成因进行分析,拟提出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正当前就业形势严峻,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面临就业难题,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既有高校扩招毕业生大量增加与社会需求不足的供需矛盾,也有高校、大学生自身和用人单位等方面的原因。因此,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需要政府、高校、用人单位和大学生等多方共同努力,从而实现办人民满意教育的目的。一、当前就业形势分析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体制不断变革,在本世纪初,为了实现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需要,高校大学生就业政策由"自主择业、双向选择"向"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双向选择"的转变,在就业政  相似文献   

20.
袁书卷 《考试周刊》2009,(40):199-201
随着近几年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高等教育正由原来的“精英式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的新阶段,由于在“大众化教育”下毕业生数量的增加,使得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而且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以及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达611万人,导致今年高校就业迎来寒冬,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本文通过对某高校250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意向问卷调查,立足09届毕业生就业主体,详细分析了目前在校毕业生的就业意向和就业目的、毕业打算和择业标准等因素。结果显示被调查学生在就业单位意向、择业时首先考虑的因素、首选的地点及对职业的月薪期望等方面存在一些不利于顺利就业的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