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肖桂生 《湖南教育》2002,(12):51-51
误区之一:素质教育就是不要考试的教育。一谈起素质教育,人们就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到“应试教育”。考试,尤其是高考成了“罪魁祸首”。其实,考试只是一种形式,关键在于怎么考,考什么。既然人的素质有高有低,那就需要一种机制来测评其高低,考试就是测试中的一种。素质教育是离不开考试的,只是考试的形式变化而已。将考试一棍子打死,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极端的表现,会对教育带来灾难。没有考试或者说没有测评机制,学生的素质得不到正确测评,就难以提高。误区之二:素质教育就是没有负担的教育。“减负”不等于不要负担,只是减轻…  相似文献   

2.
加强社会助学 完善自学考试教育体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助学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考”与“教”、“自学”与“助学”和“考试成绩”与“综合素质”三个关系上的认识偏差,造成社会助学缺乏有效引导、缺少有力支持和助学过程不能完全满足育人需要的现状。开展自学考试考生学业综合评价,将有效加强自学考试的社会助学管理和学习过程管理,对完善自学考试的教育体制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马光贵 《新作文》2004,(11):26-26
从选拔性考试的最终目的来看,考试作一半是考“人”,一半是考“”。但是遗憾的是,每年的中高考作,都有为数众多的同学试卷上的“人”字书写的不够好的。作宿构就是一个让人扼腕长叹的现象。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电大高等专科“注册视听生”教育试点的现状,分别在“宽进严出”的办学原则的体现,“不组班”教学形式的运作以及“教考分离”考试方式的操作等方面,进行了构划和探究,试图使其运作理想和规范。  相似文献   

5.
课堂是课改的主战场。小学语文课改的目的之一是让小学生“减负”,摆脱“题海战术”。可是,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今天,考试排名的压力却是教师一块很大的心病,要命的是:考试往往不是考学生的能力,而是考学生的熟练程度。在此情况下.为避免学生考不好引起家长埋怨、不少教师在“课改”的背后,仍偷偷地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原本要1个学期学完的东西,一定要在4个月内学完,然后大量做练习题,馅入“题海战术”里。[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一、眼前有“考官” 历届的高考作文考场上往往有这种情况,有的考生看到考题就头皮发麻、两眼发黑、脑袋一片空白,其为文当然不知所云;有的考生则匆匆忙忙读完题干,便连呼“简单”、“简单”,结果“下笔八百言,离题千万里”。真个是“淡化审题年年喊,届届都有跑题人”。出现这种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考生缺乏“考官”意识。考生一定要明白,自己参加的是高考,高考作文试题的命题人才是真正的考官。因为他们是以《考试大纲》为依据来命题的。对作文考什么和怎么考十分明确。但考官命题的内容是我们在备考过程中已经训练过的,故而也没有必要惊慌失措。  相似文献   

7.
考试的成败与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水平有直接关系,但学习勤奋、知识掌握较好的同学也常考试失败。有的同学每次进考场,就心里紧张,思绪紊乱,甚至出现“晕场”,造成考试中不能发挥自己的正常水平。这种情况就是“考试紧张症”的表现。  相似文献   

8.
古代先哲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作文应是学生的心声,是真情实感的流露。作文如做人,作文教育的核心是对人的生命润泽。我们的中学作文教学,虽然提倡和鼓励学生写“真文”,说“真话”,叙“真事”,抒“真情”,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在生活中的真实感受和想法。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许多学生的作文几乎是假话连篇,空话套话满天飞,虚情假意,空洞无物,千篇一律,读了让人生厌。当“应试教育”左右着中国教育的时候,教育就被异化为一种缺少人性的教育。当前作文出现了一种追求功利的倾向,即考试怎么考,作文就怎么写;考试考什么,作文就写什么。  相似文献   

9.
郭辉 《湖北教育》2005,(7):122-122
“郭老师,这次的音乐考试怎样考呀?”“郭老师,这次考试是不是自己选喜欢的歌曲唱?”“这次考试是一个人唱还是几个人唱呀?”“能不能自己给自己打分?”……随着期末的来临,学生们又开始关心音乐考试这个问题,其实我也一直在思考,音乐考试与别的学科考试不一样,学生不能一起同时进行测试,老师一边要听考试学生的演唱,一边要管理其他学生.显得很被动..为了改变这种情况,以前也变换过很多考试形式,如开音乐会、  相似文献   

10.
《甘肃教育》2006,(6A):64-64
据《竞报》4月24日报道,到北京儿童医院心理门诊咨询的儿童中,出现了“嗜考症”心理障碍——从小就喜欢参加各类考试,“对考试上瘾”。而据医生的说法,“今年患嗜考症的孩子呈明显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1.
“一年多考”是当下我国大学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重要方向,英国普通教育证书高级水平考试(GCE-A)在课程设置、时间部署、评价内容和成绩检定等环节构建了成熟的“一年多考”的考试评价体系。其“一年多考”政策有效地降低高利害考试失利的偶然性,消除一考定终身的弊端,同时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为考生提供了成绩提升的发展空间。但是在高利害考试中实施“一年多考”政策也引发了考生分数膨胀、考试甄选能力弱化、学生知识体系零散、学业负担加重以及教师的课程教学受到钳制等负面影响并引起强烈的社会争论。为回应其弊端,英国政府及其考试机构正着手减少考试次数并讨论取消大学招生考试中的“一年多考”政策。  相似文献   

12.
高职课程考试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传统考核方式不利于激励学生在学习全过程中的积极性,与此同时,在高职课程教学中进行考试改革,采取“过程化”考试方式和“模块化”考试方式,并取得“以考促学”,“以考促练”,“以考促教”的效果,促进高职教学质量和学生技能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音乐老师操着点名册,大踏步迈进教室“狡诈”一笑。紧接着,耳边传来天籁之音:“今天考试!”“老师,你没说过我们可没准备!”“你搞突然袭击我们考不出!”刹那间,教室里炸开了锅。“同学们大可不必紧张,今天的音乐考试我们换一种方式。以抢答的方式进行,大家可以动用手里所有的资料,谁举手最快,谁就得到机会回答问题,成绩就掌握在你们自己手中。同学们,  相似文献   

14.
读书苦乐     
读书钻研学问,当然得下苦功夫。为应考试、为写论文、为求学位,大概都得苦读。陶渊明好读书。如果他生于当今之世,要去考大学,或考研究院,或考什么“托福儿”,难免会有些闲难吧?我只愁他政治经济学不能及格呢,这还不是因为他“不求甚解”。  相似文献   

15.
面对高考语文有两个问题是最值得重视的:一是考什么;二是怎么考。这两个问题关系到高考的命题思路和考查考生的题型设计。考生只有对这些知识理解了,才能走出复习备考的盲区,变被动为主动,变不自觉为自觉。因为“3+X”的高考真真切切是考查考生的学习能力,它与“3+2”考试是有区别的。我想谈下面四点:  相似文献   

16.
要有效地测试学生的全面素质,考试是一个重要手段。应以考试的正面导向,使考试服务于“两全”的落实,服务于“三个面向”的坚持,服务于“四有人才”的培养。把好考试关,试卷是关键,改革试卷命题和成绩评价,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7.
一、客观、现实地评估自己,确定合理目标,积累心态的“资本” 只有确立切实可行的目标,才能增加成功的可能性。为自己设立过高或过低的目标,容易造成心理的过度焦虑或松懈。特别是那些平时学习成绩不够理想,或是感觉还不错,但总是考不出好成绩的同学,一方面要分析造成考试失误的学习上的漏洞和心理上的原因,例如慌乱或急躁情绪;另一方面还要意识到,不要总认为是考试时没有发挥好,要看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因此,在复习前,考生应该根据自己的平常成绩和个人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8.
本文针对电大高等专科“注册视听生”教育试点的现状,分别在“宽进严出”的办学原则的体现,“不组班”教学形式的运作以及“教考分离”考试方式的操作等方面,进行了构划和探究,试图使其运作理想和规范。  相似文献   

19.
在每年政治高考中,面对同样的考题,有的人敏感,有的人迟钝,有的考生对书本倒背如流,可是一遇到具体题目,缺乏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无法洞察命题专家的用意,也就很难得分,有的考生平时好像不会的很多,可考试的时候往往能答对(特别是选择题)。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除了基本知识掌握程度的高低,更多反映了考生得分素质的高低,我把它称为“考感”差异。所谓“考感”,是指考生在考试进行状态中,对考题的一种灵敏而强烈的感觉、感受和感知能力。这种能力往往能在思考时间很不充分的情况下,可以不按常规思路去逐步分析,而凭直觉思维很快地由已知推导…  相似文献   

20.
宋飞 《教育文汇》2013,(11):46-46
如果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我班的学生都很棒,个个都是“王”。考试大王王梦金,每次都是班里第一,从未低于九十分,有好几次还考了满分呢!一看她那认真听讲,热情读书,精心写作业的样子,就知道她为什么能考第一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