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主题内容范围: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的思想演变;近现代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进步;世界科技与文化影响下的中国状况。  相似文献   

2.
殷俊 《新高考》2006,(3):34-38
[学法点津] 1.了解本专题包括的主要内容:文艺复兴产生的原因、主流社会思潮、代表人物及其主要作品,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启蒙运动兴起的原因、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启蒙运动的影响;近现代的科技成就。明确本主题的重点: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启蒙思想的内涵与法国的启蒙运动,物理学与生物学的成就。难点:认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含义;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认识科学技术与政治、经济及社会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主题内容认知  主题内容范围:主要涉及英国、法国、美国、俄国、德国、日本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革命或改革、政治制度的沿革、内政外交、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的变化等知识。可以分为几个阶段:早期资产阶级革命、19世纪中期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的政治、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内政外交、二战后资本主义政治的新发展等。主题复习目标:资产阶级革命、改革的发展历程及阶段特征;重要的政治思想及其对社会改造的推动作用;结合世界的特定背景,理解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政局变化等方面的共性和个性…  相似文献   

4.
《中学文科》2007,(3):43-48
世界近现代的思想文化,中心是西方的两次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先后有两个主题:人文主义和理性主义。人文主义的目的是把人从神的束缚下解放出来,以人的权力对抗神的权力。理性主义的目标是要把人从世俗权力的压迫和自身的蒙昧状态下解放出来,以人的权力对抗王权、以法律对抗专制、以科学知识对抗蒙昧主义。正是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以民主和科学为核心的近现代西方文化价值观。  相似文献   

5.
主题内容认知。近现代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是近现代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在意识形态和精神文化领域的反映,具有鲜明的爱国性和阶段性。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文化在斗争中不断发展,并成为思想文化的主流。学习本专题历史,要掌握思想文化发展的内在联系,正确认识和分析文化成就的继承与发展关系;掌握文化发展与政治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正确认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关系;注意运用历史唯物差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全面地、实事求是地评价各派政治力量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的地位、活动和作用.加强对共性与个性特点的理解,提高分析、认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主题内容认知  主题内容范围 :按照历史的分期 ,中国古代文化史内容分为夏商周文化、春秋战国文化、秦汉文化、魏晋南北朝文化、隋唐文化、五代辽宋夏金元文化和明清文化。每个时期的文化基本包括科技、思想、教育、文学、艺术以及宗教的传播和影响等知识 ,其中科技、思想、教育是重点内容。主题复习目标 :掌握和体验我国古代文化的光辉灿烂 (成就 ) ;认识文化发展的特点及其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社会根源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 ;比较中西文化发展的特征及走向 ,分析其原因及影响。主题知识概要 :古代各个历史阶段 ,不同的政治经…  相似文献   

7.
主题内容认知  主题内容范围:北美和拉美独立革命;亚洲革命风暴;19世纪末2 0世纪初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一战后亚非独立运动;2 0世纪三四十年代反法西斯的民族解放运动;二战后第三世界的崛起、亚洲经济的发展等基本史实。主题复习目标:掌握重要国家和地区民族解放运动的基本史实;掌握世界民族解放运动发展的阶段特征及发展趋势;分析认识各国家各地区民族解放运动的特点;分析认识民族解放运动发展的原因及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分析认识亚洲经济发展的特点和原因。主题知识概要:手工工场时期基本史实:美国独立战争和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特…  相似文献   

8.
背景材料:“神六”飞天、中国和平崛起、借鉴大国兴衰高考考点:中国古代科技成就、近现代科技发展(背景)、文艺复兴时期近代自然科学产生、17—20世纪初的自然科学成就、三次科技革命等一、中国古代(以唐宋为例)——产生领先于世界的辉煌科技成就表现:从秦汉开始,古代世界的科技中心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是在中国。中国封建社会的科技在唐宋时期发展到一个顶峰:如隋唐时雕版印刷术和火药的发明,宋代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划时代发展;天文历法方面(唐僧一行与《大衍历》及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元郭守敬与《授时历》及天文测量);沈括与《梦溪…  相似文献   

9.
主题内容认知  近现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及其运行机制错综复杂。其经济成分主要包括封建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官僚资本主义经济、新民主主义经济和社会主义经济。受经济性质和各历史时期社会矛盾的影响 ,各经济成分间既有密切联系 ,也有尖锐对立 ,这决定了近代中国的阶级关系、民族关系和社会主义建设呈现出复杂多变的特点。主题内容范围 :中国封建自然经济的解体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历程 ;官僚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及发展 ,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发展以及中共领导下进行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10.
[高考导向分析]中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其璀璨的文化以独特的体系对人类的文明和进步产生过重大的影响。中国古代文化史包括各个历史时期的科技、思想、史学、教育、文学、艺术等方面的成就,以及宗教的传播和影响等基本知识。这部分的历史内容在历年的高考试题中所占的比例比较大。题型有选择题、材料解析题、问答题。例如,’95的“史通题”、“指南针题”、’97的“文化与经济题”、’98的“文学艺术与科技题”等。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扩大,提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倡导“知识经济”的今天,相信在今后的高考命题中,这部分的内容将有较大的比例,应该引起师生的重视。在本专题中,以中国古代历史上居世界领先地位的科技成就、对中国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的思想及思想家、隋唐“中华文化圈”的形成及其历史地位、商朝文化和宋元科技文化成就繁荣及其表现为重点。中国古代文化、科技、思想与政治、经济之间的关系为难点。  相似文献   

11.
历史新课程必修三文化史中的科技史包括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近代以来的世界科技三个组成部分,其课程内容基本上是由科学理论创见或科技成就、历史地位或影响、意义、作用等两层要素结构而成的。依照历史教育的习惯逻辑,我们按照中外不同的历史时段展开成就(内容)梳理、影响(意义)分析,价值观教育的目标一般也就是借助影响(意义)分析来实现。统称层面上的价值观目标不外乎就是如下三点:(1)科学技术推动了社会发展特别是推动了近代化、现代化的进程,看重其实用的物化的(特别是经济的)价值;(2)爱国主义和民族振兴的意愿,是其实用价值延伸出来的教育话题;(3)科学家或科技工作者勇于探索、追求真理、勤奋敬业的精神,这是从科技成就取得的原因里延伸出来的。  相似文献   

12.
经过近一百多年来前人对船山思想的发掘与宣传,特别是新中国建立前后几代马克思主义学者对船山思想的发掘与研究,船山哲学思想的宏富内容已越来越为学术界所了解:船山哲学无论在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历史观方面,都达到了当时中国甚至世界的最高水平.以船山思想为主要标志的湖湘文化,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先进的文化,为培育湖南几代风云人物、推动中国社会进步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复习目标导航 本专题内容在现行教材中所占的篇幅并不很大。在人教版世界近现代史教材35节必修内容中仅有上册第一章第三节、第二章第四节、第五章第一节和下册第六章第一节等四节篇幅,只占总量的11%;在2005年《考试大纲》世界史部分所列的75个考点中,本专题内容只有4个。占5.3%,与政治史、经济史相比,稍显单薄。但这丝毫不影响本专题在高考考查中的重要性:二是每年都有试题出现在不同类别的试卷中。二是历史新课程改革采用了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评析历史的新历史观念,以其为指导,文化史在实验教材中的比例提高到了1/3,这对高考命题肯定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三是从历史作用看,它是推动近代以来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思想和科学基础。四是从教材之间的联系看,近现代西方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是中国近现代文化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来源。五是从我国现实发展需要看。近现代西方思想文化还是我国构建现代公民社会重要的思想资源,适合文综试题从现实问题出发的命题特点。  相似文献   

14.
中国近现代社会的风云变幻孕育了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近现代中国文化 ;具有这一时代特点的文化又对国家与民族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近现代中国文化的发展表明一个先进政党必须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15.
主题内容认知  主题内容范围:国际关系是超越国家界限的国际社会关系,主要是主权国家及国家集团之间的相互关系。世界近现代史上的国际关系有三种基本类型:①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的矛盾与斗争;②资本主义列强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之间侵略与反侵略、奴役与反奴役的矛盾与斗争;③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竞争与对抗等。从国际关系演变的过程来看,世界格局的演变是其核心内容。本主题主要概述①③两种基本类型,包括拿破仑对外战争、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文艺复兴时期是欧洲传统大学逐步走向近现代化的特殊历史阶段,也是大学学科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通过对文艺复兴时期大学学科文化生成的背景及其影响的分析,认为这个时期的大学学科文化特点表现为:以人文主义思想为基础的人文学科在逆境中兴盛且影响深远;自然科学逐渐从浑然一体的科学中分化出来,科学文化兴起和发展;学科内容逐步世俗化,学科范围迅速扩大;学科培养目标人性化,科学与人文结合。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绘画等方面分析比较了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绘画对近现代欧洲的影响和同一时期中国明朝到中国近现代的基础之异同。  相似文献   

18.
刘俊利 《新高考》2008,(2):32-36
一、主题知识整合 近代以来中国思想发展的核心是学习西方,并把它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以解决现实问题。其中学习内容、结合程度不同,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也不同,先后出现了新思潮、维新思想、三民主义、资产阶级激进思想、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等主要思想。  相似文献   

19.
"钱学森之问"与"李约瑟难题"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对近现代中国科技发展落后的追问与思考。中国在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都曾遥遥领先于世界,当代也不乏获诺贝尔奖的中国海外华人,为什么我国与西方国家会出现近现代科技发展的巨大反差呢?影响中国科技发展的因素很多,本文只是从语言文字、哲学理念、思维方式、宗教信仰、人性理论、价值取向等思想文化方面因素进行分析与探讨,试图从中获得一些有益的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20.
专题指导 “文化”一词就其广义而言,是指人类生活的总体。它是人类从长期经验中所创造的共同生活方式。因此,学习思想活动、民族融合、宗教信仰、社会结构、教育制度、经济活动、政治组织、科技发展与艺术成就等,都是广义的“文化”一词所包涵的项目。我们在这里所讲的中国古代文化只是狭义的。 本专题主要包括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科技:天文历法、医学、农学、数学、建筑、四大发明等,思想、文学(诗词、散文、小说、戏剧等)、史学、艺术(绘画、书法、石窟等)和教育成就。其中以中国古代史上居世界领先地位的科技成就;对中国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的思想及思想家(儒家思想,法家思想,黄宗羲民主主义思想等);隋唐“中华文化图”的形成及其历史地位;商文化的世界地位及宋元科技文化成就繁荣原因及表现为重点。中国古代文化与经济、政治、民族融合之间的关系是本专题的难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