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加尔文既反对将政府与教会混为一谈的政教合一说,又反对将二者彻底分离的观点。加尔文认为政府与教会是两个不同的政府,各有不同的职责,权限与特点,二者是在分权基础上的一种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2.
孙宝林先生的新著《文艺选论》记录了作者十多年来在影视文化、中国现代文学和马列文论等诸多领域辛勤探索的轨迹。其中既有宏凤的历史文化扫描,又有微观的具体文本细读。既有理论的深刻性,又有实践的针对性。是一部值得一读的学术著作。  相似文献   

3.
文章认为《野草》最直接地呈现出真正属于鲁迅自己的极端黑暗、冷酷的内心体验,于是死亡便成了其中的高频词汇。直面死亡,鲁迅主张反抗绝望,并深刻质疑了所谓死亡是人生遁命的命题。  相似文献   

4.
本认为相对于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事物的命名是有一定的理据可言的,作通过对一些事物的得名之由的考证,证明了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5.
薛良香 《家庭教育》2004,(2B):27-27
女儿今年5岁了,活泼可爱又淘气。在幼儿园里,老师夸她:样样都好,可就是画画令人不敢恭维。但女儿又偏偏喜欢涂涂画画,家里的墙壁早就成了她的“画板”,就连床单上也有她的“作品”,面对这一切,我经常气得想给她两巴掌,以解心头之“恨”,但作为幼儿教师,我清楚地知道不能扼杀孩子的兴趣,  相似文献   

6.
张晓玲 《都江学刊》2001,13(2):23-27
《威尼斯商人》一剧中主人公安东尼奥一起郁郁寡欢,与整部剧作的喜剧性气氛相矛盾,其形象出现悖论。笔认为他作为海外富商,在英国的对外贸易中,存在疯狂掠夺的一面;同时作为基督徒,他又有博爱、仁慈的一面。从而表现出他的不和谐。  相似文献   

7.
《老舍新论》几乎涉及老舍研究的各个领域,其中许多部分,不少章节,有深入的思考和开拓,颇具开创性。及时关注和研究老舍研究中的新材料、新发现、新成果,则是它的又一特点。因此,该论丰富了老舍研究的成果,扩展了老舍研究的视野,垫高了老舍研究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古今汉语既有联系,又有差异。学习古代汉语,重点是掌握二者之异。这些差异有些在方言、成语里还存留着痕迹,温故而知新,把已知的知识和未知的知识联系起来,融会贯通,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9.
湖北方言的研究早已蜚声海内外,从三十年代赵元任先生等《湖北方言调查报告》始,至今屡有新人新成果公诸于世;刘兴策教授《宜昌方言研究》新时期湖北方言研究取得的又一丰硕成果。本文着重对该书的主要内容和特色方面进行评价,认为该书以静态的描写,微观的研究为主,辅之以十分丰富,新鲜的方言语料,再加上其布局之合理,结构之紧凑,分析之精当,语言之简炼,使该书臻于方言研究领域之上乘。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刘勰言意观的呈现有两个语境,其一是语言论的语境,其二是意境论的语境,在语言论的语境中,刘勰既主张言可尽意,又认为言不尽意,是一个二元论者,在意境论的语境中,这一矛盾则得到了解决,沿着这一思路,本文考察了哲学,玄学上言意这辩的命题在《文心雕龙》中的美学转换,“言”和“意”在具体语境中的涵义以及刘勰解决二律背反理论难题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文言小说的创作动机是复杂多样的,“劝诫教化”就是其中之一。它从文言小说的诞生之日起,就与之结下了不解之缘,发展至宋代,终于成为普遍创作动机之一。重视小说的教化作用,对提高小说在古代文学中的地位,起了积极的作用,但过分强调这一动机,对小说的发展又起了极大的阻滞作用。  相似文献   

12.
治世是中国封建时代社会环境较为安定的时期,在历代治世中堪为典范,最为后人称道的又当属西汉的文景之治与唐代的贞观之治。治世的出现与帝王的品德修养及统治者调整政策有很大关系。同时,在封建治世中农民生活依然艰苦,潜伏着种种危机,致使其不能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13.
新唯物主义在新在哪里?学术界有不少人认为是实践唯物主义,本文则谯辊新在历史唯物主义。重读《关于费尔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我们便可以得出以上结论的清晰逻辑。《提纲》中实践的观点只是认识历史的钥题,为唯物史观的创立提供了依据。马克思从实践入手,解开了历史发展的动力之谜,揭示了社会顾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马克思和恩格斯又在《形态》中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14.
“魏廷珍就是林如海的原型”一说,在考证中存在片面化,简单化比附倾向,从《红楼梦》本与史料对照,魏廷珍有些像书中人物林如海,但又有更多的不像,神视林如海出场后的表现,又发现曹雪芹似在用曲笔勾销他与贾家(曹家)的关系,曹雪芹熬费苦心在一个次要人物身上打哑谜,其中必有隐情,魏廷珍即使得到上是林如海的原型,也是个假的,真原型另有人在。  相似文献   

15.
法律概念的命令说在西方源于阿奎那,经霍布斯至奥斯丁趋于成熟,强调法律的强制性是命令说的基本特征,20世纪西方著名学学家哈特对法律概念的命令说进行了系统的批判,其中对授权性规范的强制性予以否认,笔者认为,将强制性作为法律的基本特征是可以质疑的,这种观点是专制主义的义务本位法文化的表现,应予革除。  相似文献   

16.
毛姆作品中的恶棍形象与恶棍精神真正阐发了真恶与伪善以及个人与社化异化的关系,展示出立禁与犯禁、明与反明的强烈冲突,这里有锻铸人类灵魂的血与火,也有原始而伟大的生命激情,于是作品中出现了崇尚完善又欣赏恶棍的二重唱主题。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骚、赋分别为不同的文体,不应为一谈,屈原之作不当以赋名之。文章着重从骚、赋产生的历史状况,骚、赋体性之差别,骚、赋之流变,说明二者之不山,其中对骚、赋体性之别论述较为具体细微。文章最后对与此相关的几个问题,如刘勰、萧统对骚、赋的分辨,汉人何以称屈作为赋,以及骚体赋进行了简要论述。此文有助于解决对屈原之作称名混乱的状况。  相似文献   

18.
商友敬 《新作文》2004,(2):15-15
语教师感到最困惑的问题之一是所谓“写作知识”的教学。长期以来,有不少人,而且是很有权威的人士认为:只要把“写作知识”按部就班地有序列地教给.学生,诸如“怎么开头”、“怎么结尾”、“怎么构思”、“怎么表达”、“怎么记叙”、“怎么议论”……凡此种种,一一讲清,学生的作就能做得好。事实证明——至少我从教四十年来的经验教训证明——这  相似文献   

19.
Lambert所论大众传媒翻译的特点对研究新闻翻译具有指导意义,这样的新闻翻译与其它媒体翻译一样突破了原文与二元对应,同时又有其独特的个性。  相似文献   

20.
《哈姆雷特》剧本的汉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最早翻译莎翁剧本的是戏剧天才田汉,他为莎翁剧本的传入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后来又有十多个译本,有散体,也有诗体;其中公认为最佳的是卞之琳的译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