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骨筋膜室综合征是四肢骨筋膜室内的肌肉和神经因急性严重缺血而出现的早期的症状和体征。如不及时诊断和治疗可迅速发展为坏死或坏疽,使肢体残废甚至丧失生命,又名浮克曼(Volkman)缺血性肌挛缩、创伤性张力性肌肉缺血等。 本院近年来收治本病例38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筋膜间室综合征,在骨科疾病中较为常见为骨、骨间膜、肌间膈和深筋膜形成的骨筋膜内的肌肉和神经因急性缺血而产生的一系列早期症状和体征。若能正确诊断,及时治疗,大多可获康复。反之,则预后较差,其多发生于肢体的挤压伤、石膏或夹板固定不当等。起病后进展快,并发症严重,我们曾在基层卫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胫腓骨骨折GustilonⅢ型损伤早期应用外固定架结合植骨及封闭创伤负压引流装置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801-201001期间收治的36例胫腓骨骨折GustilonⅢ型损伤患者,早期彻底清创,骨折外固定架固定,结合植骨及封闭创伤负压引流装置覆盖创面持续负压吸引7-10 d,创面无感染肉芽新鲜后再行游离植皮及筋膜皮瓣或筋膜肌皮瓣转移。结果 36例患者创面全部愈合,无创面感染、骨坏死,骨外露及骨髓炎发生。结论胫腓骨骨折GustilonⅢ型损伤早期应用外固定架结合植骨及封闭创伤负压引流装置覆盖创面,可有效覆盖创面,预防软组织感染坏死,减少骨外露及骨髓炎发生,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原理与临床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质疏松症发生的原因是由于骨重建不平衡,骨吸收稍大于骨生成,从而导致持续的轻微骨量丢失。骨质疏松症表现为骨及肌肉疼痛、身材缩短、脊柱变形、易骨折等症状。  相似文献   

5.
通过多年教学发现,体育运动中最容易发生痉挛的肌肉是小腿腓肠肌。查找出发生痉挛的原因,制定出小腿腓肠肌痉挛的预防与控制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运动员伤害的发生,以延长运动员的运动寿命。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55岁。轧钢厂退休工人。因右胫骨上段开放性粉碎性骨折致右胫骨慢性骨髓炎15年。胫骨5×5cm大小外露,周围疤痕为20×15cm~2大小。X线示胫骨骨折已愈合,但增生硬化及明显死骨存留,周围包壳形成。即于1991年3月1日在硬外麻醉下施术,先行病灶清除,切除周边疤痕组织,清除死骨。浸泡冲洗,重新辅单,纵行切开小腿后侧中线皮肤,切开筋膜,从腓肠肌内侧,外侧头之间劈开该肌,钝性分离腓肠肌内侧头与其深面比目鱼  相似文献   

7.
应用腓肠肌内侧头肌皮瓣交腿移植修复小腿严重开放性骨折16例,闭合骨质外露的大创面,控制了感染,促进骨愈合,保存了肢体,功能恢复较好。  相似文献   

8.
预防腿抽筋     
《母婴世界》2014,(7):92-93
整天穿长袜 避免长时间站立或坐着。运动小腿肌肉 向脚背方向勾脚趾,将脚跟往前推,拉伸小腿肌肉。 按摩小腿 入睡前,请丈夫按摩你的小腿。  相似文献   

9.
人们常见的腿抽筋其实是小腿肌肉痉挛 ,表现为小腿肌肉如腓肠肌突然变得很硬 ,疼痛难忍 ,可持续几秒到数十秒钟之久。1 腿抽筋常见的原因1.1 寒冷刺激。如冬天在寒冷的环境中锻炼 ,准备活动不充分 ;夏天游泳水温较低 ,都容易引起腿抽筋。晚上睡觉没盖好被子 ,小腿肌肉受寒冷刺激 ,会痉挛得让人疼醒。1.2 肌肉连续收缩过快。剧烈运动时 ,全身处于紧张状态 ,腿部肌肉收缩过快 ,放松的时间太短 ,局部代谢产物乳酸增多 ,肌肉的收缩与放松难以协调 ,从而引起小腿肌肉痉挛。1.3 出汗过多。运动时间长 ,运动量大 ,出汗多 ,又没有及时补充盐分 ,…  相似文献   

10.
运动中出现小腿后部肌肉发硬、呈牵扯样或痉挛样的剧疼,致使患者不能站立或立即倒地,这种现象叫小腿抽筋。小腿三头肌的肌肉体形大,力量足,起点范围集中而小,所以肌肉对于起点处的牵拉力相对就比较大,这就是造成了起点处容易损伤的解剖生理学因素。此外,由于紧张与疲劳、肌肉受寒、运动时体内盐份丢失过多,都会导致抽筋。  相似文献   

11.
三级跳远是一项对身体技能性要求很高的体育竞赛的项目,在连续的单足跳和跨步跳跃过程中,运动员的小腿肌肉承受身体所带来的巨大压力。所以,小腿肌肉的损伤在三级跳远伤病中占有很大的比例,给今后从事训练,比赛和日常的生活带来困难。本文从三级跳远的技术特点出发,对造成小腿肌肉损伤的原因以及常见的损伤的治疗等方面进行探讨,找出防止和减少三级跳远训练中小腿受伤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将钻孔时产生的碎骨颗粒植于骨折端对骨折愈合的促进作用。方法: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51例股骨干骨折患者,均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于显露骨折端后清除断端血凝块及软组织,直视下将骨折复位,选择长短合适的钢板固定,每钻一个螺钉孔时均收集钻孔时产生的碎骨颗粒。骨折固定牢靠后大量生理盐水冲洗切口,妥善止血,将收集的碎骨颗粒植于骨折端,放置切口引流,关闭切口。术后尽早进行肌肉等长收缩,一周后进行骨折两端的关节屈伸活动,下肢不予负重。术后一周内及第三、五、七个月、一年摄片复查,骨痂形成后患肢部分负重下地行走。结果:经13个月以上随访,实验组51例患者骨折均愈合,无骨不连出现;回顾性对照组68例股骨骨折患者出现两例钢板断裂再次手术,P<0.05。结论:以钻孔时产生的碎骨颗粒植骨,能有效地促进骨折愈合,防止骨不连发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肌肉痉挛(俗称抽筋)是肌肉不自主的强直收缩。在体育运动中易发生痉挛的部位是小腿腓肠肌,其次是足底的屈拇肌和屈趾肌。一、原因大量排汗:行进剧烈的运动时,由于大量排汗失水严重,使体内电解质的平  相似文献   

14.
足跟痛是长期、慢性、轻微外伤积累引起的病变,表现为筋膜纤维的断裂,在足跟骨下方筋膜附近可有骨质增生,形成骨嵴。一般情况下,足跟部的软组织劳损和骨刺的形成,并不一定就会引起足跟痛,许多时候是在穿鞋不合适的诱因作用下,才引起疼痛发生。因此,老年人防治足跟痛,应从穿着舒适的鞋子入手。  相似文献   

15.
人的脚是由200多条韧带、40束肌肉和52块骨骼组成的,这样复杂的组织当然要用心保护它。保护脚的关键之一是选择合适的鞋。什么样的鞋才算合适呢?穿上它,你的感觉应该是:趾尖、后跟及脚底感到稳贴,不松不紧;脚趾上下屈伸自如;鞋子碰不到脚踝骨;如果是运动鞋,在足弓处,脚底与鞋底间应留有空隙。如果鞋底过平,可能使小腿肌肉紧张,维持足弓的肌肉和韧带劳损,吸收振荡、缓冲外力的能力降低。所以穿坡跟鞋比较好,鞋后跟高以2厘米为宜。还要少穿高筒靴(xuē)。脚的病痛常常是由鞋子不合适引起的。人的足骨需要十几年才能长成,所以少年儿童要常更换…  相似文献   

16.
开放性小腿骨折是临床上经常遇到的急诊病种。早期处理不当。将导致感染、皮坏死、骨髓炎甚至肢体丧失。自1993.3月以来,我科应用单平面半钉固定架治疗小腿开放骨折41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41例中男33例,女8例;年龄13~62岁;左侧31例,右侧10例。骨折类型:粉碎性12例,横型20例,斜形或螺旋型9例。受伤到手术时间最短2h,最长18h。伤口处理分类:一期缝合28例,清创游离植皮8例,减张缝合3例,皮瓣转移2例。 2 结果 伤口一期愈合33例,表浅感染6例(经换药伤口愈合),深部感染2例(后经置管冲洗伤口愈合),骨折均达到解剖复位或近似解剖复位,个别不稳定骨折病例辅以螺丝钉拧入。19例骨  相似文献   

17.
老年人常因骨质疏松、脆弱,一旦摔倒后极易发生股骨颈骨折,由于骨折使该部正常血液运行遭受严重破坏,甚至引起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因此骨折的愈合和功能的恢复较其它部位骨折慢而差。 一、辩证护理 根据“血不活则瘀不去,瘀不去则骨不  相似文献   

18.
《中学生电脑》2006,(9):23-23
夏天就要过去了,这个暑假里面同学们有没有痛痛快快地游上几回泳呢?可能有些同学游着游着小腿会出现抽筋的现象,这是为什么呢? 抽筋,就是身体上某一块肌肉猛烈地收缩,不听使唤,而且很疼。游泳时,小腿容易抽筋,这时候应赶紧停止游泳,上岸休息。自己慢慢揉揉小腿,把抽筋的肌肉拉开,让它放松。  相似文献   

19.
自1995年以来,收治9例小腿中下段骨折、骨不连、伴慢性骨髓炎患者,对其应用局部转移皮瓣,骨外固定架固定术,并结合中药治疗,经一年至一年半的随访观察,全部治愈,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9例患者均为男性、清创复性位内固定失败二例,手法复位管型石膏外固定失败一例,均呈小退中下段开放性、粉碎性双骨折,病程均在9个月以上,伤口经久不愈.有脓性分泌物,小  相似文献   

20.
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伤科疾病,尤以下肢骨折多见。其病因是老年人骨疏松、骨小梁脆弱,轻微的外力作用如跌倒坠床等就可引起骨折。由于老年人五脏皆虚,抗御病邪的能力明显下降,创伤的打击使机体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加之骨折后长期卧床,易发生新的并发症,而不良情绪的刺激亦可引起脏腑亏损,而致诸病丛生,因此,在身体疾病的同时,根据老年人的心理病理特点,加强心理护理是十分必要的。下面是几种常见的老年性骨折病人的心理分析和我们在临床实践中的基本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