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吉 林省 榆树 顺范学校 位于白山 黑水之间,坐 落在松花江畔, 素有“豆乡师篮” 的美誉。这里,是黑 土地教苑的希望,心之 窗文学社更是榆师学子 心灵聚集的乐园。 几年来,心之窗文学社以 “辅助作文教学、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张扬文学特长、繁荣校园文化”为宗旨,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活动  相似文献   

2.
新叶文学社     
《高中生之友》2008,(2):37-37
新叶文学社成立于1982年,她是广东中山一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作为一中校园文学的主要创作园地,她一直是文学爱好者的一方乐土,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一中学子。新叶文学社机构健全,下设编辑部、筹划部、宣传部、记者部、美工部。现有社员近五百名。文学社在负责人刘继平、任洪超等老师的  相似文献   

3.
“今天是蹒跚的丑小鸭,明日是展翅的白天鹅。”这是诞生于1990年的“摇篮”文学社一贯的办刊追求。 11年来,“摇篮”文学社培养了600余名文学社员,造就了8名写作特长生。文学社员发表了400余篇学生习作,指导教师发表了40余篇作文教学论文。1999年“摇篮”获得“全国优秀文学社团百家”荣誉,2001年“摇篮”又获湖北省首届优秀中学生文学社团评比一等奖。章登享、祝中清、袁丹锐先后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风华正茂的“摇篮”正拥抱着一个个文学少年的梦想,激励着一茬茬有志学子的抱负,正伴着他们走过春的希望,走过夏的生机,走过秋的收获,走向冬的深沉……  相似文献   

4.
远航文学社简介广东博罗中学远航文学社创办于20世纪80年代初,办社宗旨是:博学、求真、为文、修德。20多年来,她促成了大批的学子爱好读书,她也培养了大批的文学爱好者;她坚持办好自己的刊物《远航》,她坚持走学习读书和实践相结合的路。20多年来,“远航”文学社曾获得过省、市、县各种荣誉,所办刊物《远航》多次获奖,成为远近闻名的学生社团刊物。多年来,“远航”每年都有几十人次在全国、省、市、县组织的征文中获奖,每年都有一20批习作在省、市、县刊物发表。现在,远航文学社拥有社员500多人,她正引导博中学子走向“博缘高一(9)班蓝汉生…  相似文献   

5.
关于起跑线文学社 江苏省海安县古贲初中起跑线文学社成立于1995年,2007年,文学社被评为了“江苏省优秀文学社”。起跑线文学社正带着一群“水乡孩子”,用自己七彩的笔,描绘着身边多彩的生活。相信,起跑线文学社一定会以文学衽为主阵地,打遣出文学教育特色的新形象,圆孩子们的心中的文学之梦。  相似文献   

6.
马鞍山下,挂玉湖畔,长江之滨,座落着一所享誉鄂东的历史名校,她就是武穴师范学校。学校枕山济水,风景怡人,兼现代城市之匠心、田园古朴林之乐趣,是湖北省园林式学校。几度变迁,几度易名,从往昔的《白鹤林》、《西霞》到现在的《金字塔》,始终不变的是校园文学爱好者的交流平台。在这里,叙写着美丽的人生风景,陶冶着学子的性情,激发着青春的灵感。几度耕耘,几分收获,文学社员在《中国校园文学》、《读写天地》等刊物发表习作千余篇,文学社也曾被评为“全国中师优秀文学社团”和“湖北省中学生社团一等奖”等。潮涌潮落,本色不变,愿金字塔更光…  相似文献   

7.
作为江苏省连云港市十佳文学社团之一的赣榆县中学“芹菜花”文学社经历了16个春秋,以其清香秀色装点看苏北大地。《解放军报》记者司彦文赞誉她:“一抹新绿,一缕芳香,一片生极”赣榆地处黄海之滨、苏各交界处,这里地灵人杰,人才警草。两千多年前孔子登临夹谷山,后来又有徐福乘模赴东江,留下许多遗迹佳话,文峰塔夜月,抗日山黎明,刘少奇旧居的灯光,符竹庭献身的壮歌,熏陶孕育着一代又一代文学新人_赣榆县中学有着78年的校史,有许多学者、专家\诗人从这里起步,走向辉煌弃菜花文学社的社员在这样的学校,在这样的氛围中,不断…  相似文献   

8.
湖北荆州中学绛帐文学社成立于2000年,因东汉学者马融曾在这里设绛讲学而得名。绛帐文学社现有成员400多人。社员们曾在《中国青年报》、《萌芽》、《少年文艺》、《芳草》等杂志和刊物上发表文章六十余篇。校长张妙斌、特级教师王德先、省优秀教师李品武作为文学社顾问曾给予文学社多方面的指导和关怀,绛帐文学社现创办有文学刊物《绛帐台》(双月刊),汇聚了大量优秀校园作品,展示了荆中学子的文学风彩。这里已经成为培育荆中文学新苗的沃土。文学之梦在这里发源,并从这里延伸。绛帐文学社简介@周守国  相似文献   

9.
晨曦文学社     
江西奉新三中晨曦文学社成立于2004年9月,现在共有社员80余名。应星故里,文风鼎盛,华林薪火,生生不息。三中学子好学求真,热爱文学,在青春的舞台上,他们犹如清晨的一缕曙光,茁壮成长,生机无限。在文学的殿堂里,他们犹如清晨的一缕曙光,朝气蓬勃,绚丽灿烂。晨曦文学社在朝阳中,在青春里孕育而生。文学社坚持弘扬祖国优秀文化传统,大力培养文学新苗,活跃校园文化氛围,提高社员的写作水平与文学素养,展示社员积极向上、不断进取的生活风貌,以创新为动力,为学子提供一个展现青春活力的空间,记录成长历程, 放飞文学梦想。晨曦文学社虽然成立只有一年多的时间,但是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已经在全国各地的报刊杂志上发表社员习作30余篇,在省、市、县征文比赛中获得16个奖项。  相似文献   

10.
《初中生优秀作文》2010,(6):F0003-F0003
在富饶美丽的三江平原,活跃着一个充满朝气的文学社——“北斗星”文学社。“北斗星”文学社成立于2006年12月5日,文学社是以学校热爱文学和爱好文学创作的学生为主体组成的,是一个充满时代气息和活力气息的纯文学组织。以传播健康进步之思想、弘扬勤勉自信之精神为内在主旨;以抒写校园纯粹文学,引领校园先进文化为外在形式;开展以文会友、以文陶冶情操的文学活动。现有成员85人。  相似文献   

11.
人们常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富春大地,自古钟灵毓秀,人杰地灵。文士辈出。清山秀水赋予了富春儿女善良与灵秀,醇厚的文化积淀哺育着代代学子。当文学的种子深深地播洒在春江两岸时,富阳市富春中学一朵朵十五六岁的文学浪花,拥有了一片抒写才情的天空,那就是江瀚文学社。  相似文献   

12.
位于古赵都邯郸境内的河北武安,是我国古代文明———磁山文化的发祥地,也是近代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根据地。这里流传着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传说,这里传唱着刘邓大军所向披靡的奇迹……历经半个多世纪风雨洗礼的邯郸师范专科学校武安分校正植根于这样丰厚的文化土壤和革命传统之中。2000年,武师学子不忘传承磁山文化之重任,成立了天雄文学社。“天雄”语出庄子“先哲以天曰乾,为雄”。文学社以此为名,旨在发扬积极向上、锐意进取的精神。秉承武师传统,以“促进校园文化,扶持文学新人”为己任,短短几年,天雄开展了一系列积极而有益的…  相似文献   

13.
洋浦中学是在省重点丁沟中学初中部的基础上创建的一所实验初中。学校以前卫的教育理念、科学的管理、上乘的质量、塑造高素质的人才为办学宗旨。是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在苏北地区的一所实验学校。洋浦中学“初航”文学社脱胎于全国百佳文学社团“百草园”文学社。自2002年学校分离以来,开始独立办社。现有文学社社员23人,兼职指导老师2人,社团刊物《初航》1本。建立、健全了一套较完备的管理制度,制定了文学社章程,明确规定成员的权利、义务。文学社以“丰富校园文化、培养文学新人”为宗旨,以…  相似文献   

14.
古老的汴水是一条流淌着历史与文学的河流,1997年春天,泗县中学紫荆文学社成立了。“创业艰难百战多”,建社初期,只有8人,大家凭着对文学的热爱,在学校领导和团委的支持下,一步步前进,一步步发展。文学社以“提高中学生文学素质,开创校园文学净土”为宗旨,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写作训练和创作交流活动。该社首先  相似文献   

15.
文学社简介     
在上蔡这片神奇的大地上,在上蔡一高这片美丽的校园里,青年学子们聚在一起,做着追寻“国风”之梦,结起蔡国风文学社团。提起稚嫩的笔,留下成长的足迹。他们在八卦台上指点风月江山,在蔡水河畔激扬青春文字,集风雅文章,秀思辨锋芒,在充满无限可能的文学殿堂里凝聚至纯的真、善与美。  相似文献   

16.
美丽的秘密     
北京四中延续一贯的文学传统,于2006年10月恢复成立“北京四中文学社”。2007年6月·文学社社刊《流石》创刊,并被认可为“北京四中校刊”。《流石》取名于“枕流漱石”之典。其优美深刻的文字,朴素典雅的装帧,赢得了四中学子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获过“全国优秀校园报刊特等奖”。目前,社团及社刊《流石》。正在逐步成为四中人文学和精神的共同家园。  相似文献   

17.
扬州,一座有着两千五百年历史的古城;扬州,一座有着深厚文化积淀的名城。在扬州教育学院附属中学有这样的一群孩子,他们像许多扬州人一样热爱文学、追求崇高。他们于2002年10月17日成立了属于自己的文学社,因为学校处于城市的南端,所以他们为自己的文学社取名为“南鹰文学社”,意为城市南端的文学雏鹰,要学着在文学的天空中翱翔。又因为学校位于千年古运河畔,所以他们为自己的文学社刊定名为《古运河》。南鹰文学社从成立之日起,就以关注社会、关注人生为文学创作的基本原则。文学社成员在文学社中接受文学的熏陶:他们读文学名著,看由文学名…  相似文献   

18.
深圳市东湖中学风帆文学社成立于2000年。文学社以“丰富学生校园生活,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学生内在素质”为宗旨。五年来,文学社得到了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全体语文老师的精心培育,文学社这块园地已成为东湖学子文学写作的平台,语文学习的大课堂。风帆文学社先后获得深圳市  相似文献   

19.
傍着青山秀水的浙江省奉化师范学校,活跃着一支文学团体——洪钟文学社。1987年,由汪益鸣老师发起,在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奉师的文学爱好者们走到了一起,组成了“洪钟”这一个大家庭。取古语“黄钟毁弃,瓦釜雷鸣”之意,得“洪钟”之名,寓文学社成员立志奋斗不怠,使“洪钟”之声洪大响亮、振响悠远之意。  相似文献   

20.
古人云“莲”——“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正是莲之高洁,莲之清雅,使得七中实验人沉醉,因而用“新荷”做学校文学社的名字。望荷之超然脱俗,飘逸气度,能在求学过程中默默锲进每一个七中实验学子的心底。新荷文学社以《新荷》期刊为载体,并辅助开办活动课,旨在鼓励学生“吾笔书吾怀,吾笔记吾事”,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