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高等师范院校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亟待与基础教育语文课改相街接.不仅要有针对性地选择中小学教材中的现当代经典作品进行阅读,还要注重文学经典的文学性,重视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从而架构一座连接高师现当代文学教学与基础语文教育的桥梁,以适应21世纪人才培养的新需求.  相似文献   

2.
田华 《中国成人教育》2007,(12):161-162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读课选择现当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和具有鲜明探索意识的作品进行精讲,培养学生分析和鉴赏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和写作才能.在讲授的过程中,应当体现三个步骤:阅读文本--剖析文本--超越文本,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本学科的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3.
"寻根文学"成为我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第一个理论先于创作的文学思潮。寻根文学作家的创作大体上有两种倾向:一种是对于中国文化传统精髓的张扬与肯定,另一种倾向就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劣根的批判。寻根文学作为文学史上一个有代表意义的文学流派,弘扬了传统文化,批判了中华民族文化中的糟粕。同时,寻根文学还推进了小说创新和发展的进程,使得文学创作由政治话语开始转向民间话语,也标志着当代文学对政治的疏离,这种转向对于当代文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李怡、干天全主编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作为教育部教学改革重点项目——“文化元典导读与本科人才培养”成果之一,其特色在于将“文学史究竞是什么史”的思考与大学文学教育现状的改革相结合。全书以前所未有的篇幅突出了文学原典与生命体验在文学教学中的意义与地位,在文学史与文学原典、文学史与生命体验两个维度上给出了新的思考与启示。它以导读文本的形式,着重培养学生个人的文学感受力与鉴赏力,并由此加强学生个人人生体验与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契合。它已经超越了学科意义上的文学史“重写”,通过还原历史现场、激发阅读体验的方法,为现当代文学学科的教育教学提供具有“范式性”的思路,从而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学理基础。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中,"乡土文学"和"农村题材小说"是两个密切相关的重要题材类型,由于批评家和文学史家的反复阐述与界定,它们也成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中两个基本的文学史概念.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现当代文学关注20世纪初迄今发生在中国的文学活动,统揽近百年的发展历史,分析文学现象、作家作品、文学思潮、文学传播及其折射的文化社会心理。30多年来,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研究发生了很大变化,本学科力图运用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新成果、新方法,以新的文学史观、教学理念重新诠释屮国现当代文学的内容与历史经验,打破原有文学史格局。同时顾及教材的稳定性和知识点分布的全面性、系统性,注意与高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精品课程建设思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是高校中文学科的重要基础课程,该课程的开设水平直接关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的培养质量。在多年来该课程的教学改革和实践中,我们认识到,要提高课程开设的水平,不能就课程论课程,不能仅仅局限在本课程范围内来看问题,而应该将其作为一个系统工程,要注重在课程教学体系的建立中将其建设成精品课程。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抓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课程群的建设,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课程的教学作出准确的定位“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课程是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课程群中的一门主干课程,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课…  相似文献   

8.
文学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当代文学课对留学生文化知识的积累及语言交际能力的养成有着积极的作用。目前,以中国文学作为对外汉语文化教学内容的课程中,普遍存在重古代文学轻现当代文学,而现当代文学中重现代文学轻当代文学的倾向。事实证明留学生对当下中国的现实和鲜活俗白的语言最感兴趣,不论从语言难度还是内容呈现方面考虑,留学生现当代文学课都应该先由当代文学入手。而当代文学部分,要加大新世纪文学教学比重和分量。  相似文献   

9.
新媒体时代阅读方式的变化对文学经典阅读形成了强烈的冲击,"浅阅读"大行其道。重视经典阅读、体悟经典魅力显得尤为迫切。基于此,综合理论分析、实践研究等多种研究方法,着眼于现当代文学的整体,以人教版九年级语文教材为对象,从文学研究的视角,分析了提出初中语文中国现当代文学经典教学策略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几点初中语文中国现当代文学经典的教学策略,以期起到一定参考和帮助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鉴于有人建议从中学教材中删除《背影》并引起争论,有必要重新认识这篇文学经典。从"距离"、"朦胧"、"复调"等美学原则的视角看,《背影》是"大美无言"的极品;从新文学初期抒写血缘亲情的人性母题与对现当代散文创作的深远影响两个方面看,《背影》同样是现当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  相似文献   

11.
西方后现代主义理论的影响,使得中国当代文学朝着两个新的极致而各自发展,一极是朝着更为精致的复杂,对传统文学和现代经典更为激烈的反叛,代表便是先锋小说和先锋批评;另一极则面对整个商业化的社会,趋向于通俗化和大众化,代表便是新写实小说和消费文学,作才对受西方后现代主义理论影听上述四种文学景观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2.
当代中国文坛与外国文学经典的联系,几乎不逊于与自身文化传统之间的关联。外国文学经典为当代中国作家提供了另外的观察向度、文学标准和技法尺度;对经典作家的反复阅读成为他们寻求精神呼应、眺望文学星空的重要方式。经典译文给当代作家丰富的语言滋养,他们在对经典译文的主动学习中打磨、发展现代汉语。与此同时,如何创造性转化对经典的阅读经验,进而超越经典,亦成为当代中国文坛的焦虑之一。  相似文献   

13.
从周作人发表《平民文学》到新写实小说的兴起,这不仅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的过程,更是一种"平民意识"的继承和延续;"平民意识"是20世纪中国文学当中最简单也是最复杂的一种意识形态,因为它的能动性,所以不能固执的概括.而且,任何概括都是一种遮蔽.对"平民意识"的重新认识和探索,不仅可以建构起现代与当代文学的桥梁,更能增强我们对现代社会中人性问题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4.
当代文学学科与现代大学具有密切的关联,它的研究可分“作家作品-文学思潮一文学史一学科”四个序列。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现已建设成为文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学科。由于社会政治因素、近距离观照以及其他各种复杂因素,当代文学现有的学科地位与实际成就是有差距甚至是有颇大的差距的.它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较之古代文学、外国文学甚至现代文学更突出.也更严峻。为了改变现状,提升学科的层次和水平,当代文学有必要在当下理性地处理好与现代文学、自身内部、经典与雅俗、意识与事实之间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5.
白先勇是台湾当代蜚声海内外的作家,他的文章,语言精美,主题深刻,具有悠远的境界和无穷的韵味,许多作品已成为华语文学作品中的经典。白先勇的小说,体现着他本人的忧患意识和人道主义精神,在悲怆与怅惘中使人的灵魂震颤,使人的灵魂得到净化和升华。白先勇真正做到了用文字来表现人内心中无言的痛楚。  相似文献   

16.
在延安文学的经典叙事中,"穷人恨"叙事与解放区土地改革有紧密的关系。"穷人恨"的出现与土地改革中的阶级教育有直接的联系,而因为很多"穷人恨"叙事作品出现在诸如"斗争会"等场合,形成了其独特的文学形式。为了实现"穷人恨"的效果,"穷人恨"叙事利用群众私怨、通过暴力手段、制造仇富心理等手段,既形成其叙事的自身特色,也对当代大众审美产生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7.
红色经典作为一种特有的文学现象,构成了中国1950年代文学的主体,见证了当代中国社会的历史沿革。红色经典的源头可以追溯到1930年代左翼文学运动时期,1950年代获得发达形态,它的影响至今犹存,特别是随着“重写文学史”与“重读经典”口号的提出及“重读”、“重写”工作的具体展开,对“红色经典”的重新审视成了不可回避的话题,在强调其艺术性的同时,对其政治性维度的研究也发生了重心转移,即将红色经典与政治美学联系起来考察,厘清其生成的内在理路与外在机缘,以求对红色经典进行全面而客观的把握。  相似文献   

18.
文学理论面对新变化、新矛盾、新课题、新情况,如何解决其"中国化"问题,相当复杂.但是,中国文学理论要自立于世界文学理论之林,就必须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音.中国的文学理论要有科学的"原创"意识,要努力实现贴近文学现实的"中国化",这是每位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中国文论家的惟一选择.  相似文献   

19.
朱栋霖主编的《1949-2000中外文学比较史》以自觉的比较文学意识,对中国20世纪下半叶的中外文学比较史做了细致的梳理和论述,并对中国当代文学追求自己民族品格的“创造性转化”努力进行了极富意义的探讨,实现了对中国当代文学学科的拓展与创新,也为中国比较文学这一新兴学科的发展提供了实质性的贡献,是一部匠心独具、视野开阔的中国当代文学史系统论著.  相似文献   

20.
欣赏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离不开吟诵,要在吟诵的基础上了解,在培养欣赏力的同时培养判断力。欣赏也是想象、感受和理解的过程,更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这是朱自清对古典文学欣赏理论的系统总结。这一欣赏理论,不仅内涵丰富,而且还有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