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邓小平在科学分析并总结我国农村改革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农业发展的两个"飞跃"的理论,明确了新时期小农生产方式改造战略思路.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在客观上把小农生产方式的改造置于新的条件背景之下,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为最终使小农生产方式发生根本性变革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小农是指以生产资料的私有制为基础,在小块土地上,主要使用手工工具,以家庭为单位进行个体生产经营的农民,它是小农经济的主体。小农生产方式是以家庭为单位、以土地为基础、完全或主要靠劳动者自身经营的一种小规模的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使用简单的生产工具,以劳动的孤立性为特征,是我国传统农业生产的基本形式。文章主要是依据民国时期广西农村的调查资料,从小农的耕作能力、收支情况和生活状况等几个方面对这一时期广西小农的经济状况进行分析,并通过其收入和支出的对比关系来探讨民国时期广西小农的经济生活水平及其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从制度批判入手,把生态危机产生的根源归结于资本主义制度及其生产方式,并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及其生产方式反生态的性质,主张变革资本主义制度及其生产方式,建设生态社会主义社会.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对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深刻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4.
封建社会农民阶级局限性的根源是A.农民阶级是封建社会的产物B.农民阶级是小生产方式的代表C.农民阶级是没有文化的阶级D.农民阶级是资本主义改造的对象此题的答案为B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其蕴含的经济学命题———生产方式决定阶级特点却鲜为人知。生产方式是指人们取得物质资料的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生产力水平的高低与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决定着相关阶级的特点。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就是由小农生产方式造成的。我国封建社会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基础,以家庭为生产单位,对外界的需求与交流很少,且任何一个劳动力都可以…  相似文献   

5.
将小农的行为置放于所处的社会场境之中,即高度社会化的生产和生活体系之中,探讨社会化小农的行为与动机.以此为背景,分析了日益卷入市场中的小农所面临的健康风险及其所作出的疾病处理策略.  相似文献   

6.
建立在产品经济和小农生产方式基础上的我国高等农业教育,正面临着如何适应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和农业生产社会化、专业化发展的严峻形势,可以说处在困难重重的境地。在这关键的时候,制定符合其内外部规律的发展战略,是极其重要的。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7.
马恩的小农理论和社会主义改造小农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农是伴随着古代农业明而产生、并普遍地存在于古今中外的一个庞大社会群体。它的存在有它的历史必然性和合理性。然而,小农及其经济和意识对当今社会现代化则是一个侄梏。中国是以小农为主结构的国家,在此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必须对小农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我们还须依据马克思恩格斯的小农理论,结合社会主义改造小农的实践经验,解决好理论认识问题,采取符合中国国情的改造小农的政策。  相似文献   

8.
交换的深度、广度与小农生产绩效有密切的联系,同时它也决定着信用文化的形成与发展。随着交换在范围、规模和速度上的升级、小农生产方式的改变,将促进小农生产绩效的提高;因缺乏交换导致的信用文化的局限性和狭隘性也将随之改变,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信用文化将成为普遍的文化道德准则。  相似文献   

9.
交换的深度、广度与小农生产绩效有密切的联系,同时它也决定着信用化的形成与发展。随着交换在范围、规模和速度上的升级、小农生产方式的改变,将促进小农生产绩效的提高;因缺乏交换导致的信用化的局限性和狭隘性也将随之改变,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信用化将成为普遍的化道德准则。  相似文献   

10.
刘宝国,36岁,文安县兴隆宫镇大龙华村人,出生在世代务农的家庭。改革开放后,他摒弃了父辈们传统的小摔小打的粗放型的小农生产方式,积极参加镇成人学校举办的各种实用技术培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成立之初,在土地改革中获得土地并以其为主要生产资料的农民,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几年内便从初级社、高级社跑步进入人民公社,在较低的生产力水平上实现了农业集体化。农业集体化使广大农民彻底摆脱历史悠久的以土地私有为基础的小农经济的束缚,但小农经济生产模式仍然试图在人民公社里寻找生存空间。此类纷争最具代表性的,当属人民公社与包产到户的纠葛,这在国民经济遭遇困难时表现得更加尖锐。最终在国家干预下,人民公社继续了一个时期,而包产到户则暂时蛰伏下来。  相似文献   

12.
分散经营的小农经济已经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如何改变这一形势,实现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成功转型,成为我们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很多学者都倡导把农民组织起来,以扭转小农分散经营在市场竞争中的不利地位.合作,正成为农业现代化转型的一个方向.现有的合作组织可以分为两大类:市场化合作和非市场化合作.基于单纯经济动机的市场化合作,由观念、意识落后所导致的问题使其面临严峻挑战.注重培养农民现代观念、素质以及生活方式的非市场化合作弥补了市场化合作的不足.  相似文献   

13.
小农经济对提高农民科技素质的阻滞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客观分析了小农经济对农民科技素质提高的阻滞,主要表现在小农经济对农民的科技素质要求低;小农经济使农民科技务农投资大、收益小,导致农民提高科技素质缺乏经济动力;小农经济造成农民落后的小农意识,是阻碍农民提高科技素质的思想屏障。最后从打破小农经济的角度,提出了提高农民科技素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小农经济在中国有着极强的生命力,其"过密化增长"的特征不仅固化了家庭式生产,同时也制约了个体农业资本的积累。改革开放后,农民可以自由流动,从而缓解了人地矛盾压力,但个体化的小农经济生产方式却没有根本改变,导致农民在市场竞争中始终处于弱势地位。因此,通过鼓励农民组织起来,以团体的力量增强农民在市场和社会交易中的议价能力,是农民改变弱势地位的前提。  相似文献   

15.
中国正处于谋求自身现代化和城市化的社会转型时期,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农业人口大国而言,农民只有转变劳动生产方式和经营模式、转变思想观念,向西方已经完成从"小农"到农业劳动者角色转变的国家学习,才是中国农民真正的出路。  相似文献   

16.
小农经济在21世纪的历史命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几个主要小农经济学派的反思,以新的观点阐释了小农经济的一般性质和特点,认为小农经济的存在与发展主要取决于小农系统能否较好地依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小农经济营运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7.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是马克思主义东方学的思想来源。该书的每一篇都论及东方大国中国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及文化传统。斯密正确地指出中国社会长期停滞的深层原因。重视农业而抑制工商业,小农经济为基础的专制政治,阻碍中国社会过渡到近代生产方式;农业、农民、农村问题是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最大课题。其论点的准确度和论述的深刻性,至今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日本农业在贫穷落后的小农经济基础上短时间内,走出了一条快速的农业发展道路。在日本农业的发展及其变革中,比较明确显示出政府在农业发展中的主导地位及核心作用,对我国农业发展中政府的管理职能、综合服务机能及对我国农业产业发展的对策等方面均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现状及入世后面临严重的挑战,分散经营的小农生产难以适应现代农业规模经济和产业化经营的要求,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0.
城镇化是我国未来社会发展的主要样态,农民是城镇化的主体与主要受益者。城镇化过程可视为农村居民向城镇居民转变的过程,因此农民的传统文化意识直接影响着城镇化的推进。本文以现代性思想为基础,通过对农民文化意识的思考,提出城镇化过程中农民文化意识的转化方向和基于传统文化的农民文化意识转化策略,即传统文化中未来意识的发掘,传统文化中生态意识的传承,传统文化中群体意识的存续,传统经济伦理与道德意识的承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