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生物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科学探究通常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和表达、交流。科学探究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使学生能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体验科学过程与科学方法,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创新精神。在教学过程中,科学探究有两种形式:  相似文献   

2.
正认识、理解、践行科学探究是当前推进生物新课程的一项重要工作,作出假设是科学探究技能之一,是生物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要素,要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必须对其进行科学探究的技能规范训练;而以"作出假设"的一般步骤组织教学,是实现该技能规范训练的有效途径,与此同时,可以发展和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一、假设和作出假设假设:在一定的经验材料的基础上,以一定的科学知识(即科学原理)为依据,对自然界或生物学实验中的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提出一种尚待通过科学实验检验的推测或猜想.作出假设:是科学探究的技能之一,假设的提出,首先,要有实验和观察的依据;其次,需要严谨的推理和大胆的想象;再  相似文献   

3.
张宇 《甘肃教育》2014,(15):82-82
正生物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使学生能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体验科学过程与科学方法,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创新精神。科学探究通常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和得出结论。常用的科学探究方法之一——设计对照实验,设计诸多因素一致,只有某一因素差异,通过对照比较得出结论,学会怎样探究。  相似文献   

4.
探究是创新的基础,探究性学习是创新性学习的关键。《全日制普通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提倡探究性学习,注意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高中生物课程对探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发展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的科学探究能力,同时在科学探究中培养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5.
关于实现《生物课程标准》中能力目标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中明确课程能力具体目标为以下四个方面 :①正确使用显微镜等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工具和仪器 ,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 ;②初步具有收集和利用课内外的图文资料及其它信息的能力 ;③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发展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的科学探究能力 ,在科学探究中发展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④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某些生活、生产或社会实际问题。1 实现生物科学课程能力目标的途径1.1 开辟个性发展的自主性课堂 课堂是培…  相似文献   

6.
生物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它通常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和表达交流。引入科学探究是为了促进学习方式的改变,使学生能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体验科学过程和科学方法,形成一定的科学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创新精神。在探究性学习的实施中,教师的作用至关重要。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发挥作用呢?本文就这方面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7.
《生物课程标准》指出,生物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学习的目标,又是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生物科学最有效的途径。生物课堂教学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生物科学的快乐。一、把握科学探究的本质——自主性探究性学习,强调的是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教师是探究性学习的组织者和协助者,而不能过分地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学生遇到困惑时,可向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持与帮助。探究性学习一般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处理信息、作出解释、论证过程、获得认识并交流探究结果。在这一系列过程中,都要落实学生的自主性,教师不能干预,更不能代办。  相似文献   

8.
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做为一名生物教师,应该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培养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的能力,以此更好地理解生物科学。  相似文献   

9.
做为一名生物教师,应该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培养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的能力,以此更好地理解生物科学。  相似文献   

10.
莫零  席广涛 《新课程研究》2010,(4):137-138,142
通过对广西桂林市区七年级学生生物科学探究能力抽样调查测试,分析学生经过一年初中生物课程的常规学习后,在科学探究上提出问题、获取相关信息、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分析结果及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等方面的情况,探讨在生物探究性学习活动教学实施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11.
生命科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生物学上的每一个发现几乎都要经历艰难的实验才能得到.生物课程标准指出: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即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在科学探究中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由此可见,要落实新课程理念,就必须重视科学探究,而科学探究的实施,往往离不开实验.在平常的教学中,完成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固然重要,但是似乎探究的力度往往不够.  相似文献   

12.
<正>现代教育科学中使用的"科学探究"一词往往具有两个层面上的含义:一是科学探究活动;二是科学探究技能。探究技能是对学生能力方面的要求,是完成科学探究活动的基础与保证。一个有科学素养的探究者,必然要具备以下探究能力:根据现象和事实提出问题的能力;根据问题和条件对解决问题作出假设的能力;根据假设和条件设计验证方法的能力;观察与分析能力;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概括结论的能力;与伙伴合作与交流的能力。也就是说,科学探究的学习重点在于探究  相似文献   

13.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是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与表达和交流等方面。本文从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入手总结了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生物学是一门科学性很强的自然学科,有着其自身的学科特点和魅力.每个生物学概念、用语都有特定的含义,每个生理过程、规律都有特定的条件.《生物课程标准》指出:生物课程的具体目标为:“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发展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的科学探究能力……”‘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某些生活、生产或社会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一、转变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生物素养1.提高生物素养,培养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生物科学素养在解决人口增长、资源危机、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等诸多领域相关问题时将会发挥重要作用。强调学生在生物科学知识、科学探究技能、科学态度与价值观、思维品质等方  相似文献   

16.
观察是获得生物知识的首要途径,是进行探究的前提.生物科学知识的学习要从观察入手,科学探究的各种假设要从观察产生,验证要通过观察进行.  相似文献   

17.
生物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中学生物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领域之一。生物科学素养既包括理解生物科学的基本概念,掌握一定的科学探究技能,也包括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这就需  相似文献   

18.
中学生物课教学不仅要为将来可能从事生物科学研究的学生在态度观念、知识和能力等方面打好生物学的科学基础,更要使广大受教育者养成较高的生物科学素质。尽管生物科学的研究有完整的方法和技能体系,中学生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完全掌握,然而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科学品质,让学生了解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和技能,却是十分必要的。一、积极培养学生对生物学学习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力求接触和认识某种事物的意识倾向,它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起着推动的作用。在教学中首先必须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1.重视设问,引导…  相似文献   

19.
<正>开展"课外探究"对于学生来讲,既是其学习兴趣激发的导火索,又是培养与锻炼其能力的重要手段;对于生物学课堂教学来说,它也是知识与能力的有效补充。初中生物新课标要求学生在掌握一定的知识原理后,还能初步掌握一些生物科学探究的基础方法,使学生在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和实施计划、总结归纳以及表达与交流上初步具备一定的科学  相似文献   

20.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实验结合生物学科特点,从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等方面入手,使学生在不断的探索中,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习得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技能.本实验采用单因素等组实验设计,研究教学方法(探究性教学方法和传统教学方法)对学生生物学业成绩的影响.结果表明:探究性教学对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