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07年初,中国编辑学会等8家单位发起了“全国报刊逻辑语言应用病例有奖征集活动”。这次活动共挑出无可争辩的语言逻辑差错14800多处,包括中央级和省、市级报纸在内的报刊编辑水平令人大跌眼镜。仅在2006年7月14日出版的4份中央级报纸和24份省、市级报纸的1至8版正文中,就挑出逻辑和语言应用方面的病例1289个,平均每份报纸46个,每版5.8个,有一份报纸的差错竟多达184个,平均每版23个。  相似文献   

2.
2006年,中国逻辑学会等8家单位组织发起“全国报刊逻辑语言应用病例有奖征集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响应。共有28个省、市、自治区的1461人参与,收到应征病例14883份。为了便于分析报刊的语言现状,组委会从众多应征者中选出24位挑错能手,集中对2006年7月14日出版的《人民日报》、《经济日报》等4种中央级报纸和《北京日报》、《解放日报》等24种省级报纸进行挑错。挑错活动共收到1657份病例评阅意见,经逻辑语  相似文献   

3.
李惠东 《青年记者》2009,(14):27-27
近年来,我国报刊媒体文字编校质量下滑现象比较明显,语言失范、语句不畅、逻辑混乱、文理不通、违背常识的差错司空见惯,致使读者对于报刊版面字里行间出现的差错近乎麻木。  相似文献   

4.
7月18日,由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报刊逻辑与语言病例评析1100例》首发式在首都师范大学举行。 该书起源于“全国报刊逻辑语言应用病例有奖征集活动”。该书的出版为了提醒民众尤其是媒体规范使用汉语,对汉语健康发展有积极意义,同时也是献给北京奥运会的一份礼物。  相似文献   

5.
衡水日报编委会,为进一步提高编校质量,围剿报纸文字差错,在建立健全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出版程序的基础上,于1995年8月份,又在报纸《读者来信》专版中,新开辟《文字病院》专栏。该专栏每月初将上月编辑部内部评报和读者来信挑出的报纸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报刊媒体文字编校质量下滑现象比较明显,语言失范、语句不畅、逻辑混乱、文理不通、违背常识的差错司空见惯,致使读者对于报刊版面字里行间出现的差错近乎麻木.  相似文献   

7.
报纸期刊的差错似乎是个瘤疾一些发行量数十万、甚至上百万的报刊.也时常差错不断.漏洞颇多。《新闻出版报》第2064期刊登的一篇校读文章,列举了全国某大报主办的新闻期刊今年第1期上.比较明显比较典型的编校差错19处。如此一本在新闻界有一定影响的期刊.差错俯拾即是。读者不禁要问:既然净化版面.减少差错,消灭差错是刊物质量的衡量标准之一.那么.像这样出现差错的刊物质量意识是不是弱了一点呢!类似这类刊物差错的报刊如今似乎不是少数。随便翻开报纸或期刊.只要稍有留心.就会发现病句、错字、漏字以及逻辑混乱、用词搭配不…  相似文献   

8.
因为乱用“罄竹难书”这一成语而闹出了笑话,由于没有弄清“令尊”“家父”这些称呼的用法而导致混乱……针对当前在语言应用上频频出现的逻辑混乱、语言失范现象,中国逻辑学会、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中国文化报社等8家单位5月25日正式发起“全国报刊逻辑语言应用病例有奖征集活动”邀请社会各界为全国公开出版的中文报刊“挑错”。  相似文献   

9.
报刊图书     
《传媒》2007,(3):72-72
全球日报总数首超万种,中国报刊语言差错高。[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谢雨 《新闻战线》2020,(1):89-90
题材、主题或许类似,但看结构逻辑、情节逻辑、语言逻辑,报道水平自然高下立见。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使其更具说服力、传播力?如何发挥故事结构、情节、语言的逻辑力量,需用心揣摩。  相似文献   

11.
中国逻辑学会、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中国编辑学会等社团和单位共同发起举办的“全国报刊逻辑语言应用病例有奖征集活动”已经在全国启动,并引起了热烈反响。这说明,大众传媒上逻辑和语言应用的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已经成为当前有识之士最关心的热点问题之一。我认为,这项活动将对我国文化建设产生积极的影响,这是因为,我们当前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刻,语言对一个民族的兴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报刊等大众传媒在语言使用和规范上有特殊地位和特殊责任。  相似文献   

12.
在日常质量检查工作中,笔者时常发现待付印书稿中存在逻辑性差错,导致逻辑性差错的原因有词项混淆、判断失当、论证无理等。编辑应掌握一定的逻辑知识,在逻辑意识和逻辑思维中编辑,不断提高辨识逻辑性差错能力,以有效地避免逻辑性差错存在,并强化辨识逻辑性差错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3.
图书馆阅览室要做好读者咨询工作,就必须保持所订报刊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我们的体会是:既要加强工作人员的责任感,又要做好报刊的征补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报刊的利用率。在为读者查找报刊资料的过程中,我们发现部分报刊开了天窗、撕掉了页子,少数报刊还全张整册地被拿走了。今年上半年我们初步统计了一下,阅览室订购的53种报纸,六个月应退架6834份,实际退架只得完整无损的报纸6678份,共丢失损  相似文献   

14.
肖洒 《新闻前哨》2005,(1):34-35
毋庸置疑,校对,在出版业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因而,校对人员的职业素质,在某种程度上也决定着一份出版物品质的高下优劣。 就报纸校对而言,随着出版技术和报业本身的快速发展,"无原稿校对"时代早已开始,"对着原稿校正核对"的时代已一去不返。文字差错、语句差错、逻辑差错、人名地名差错、知识性差  相似文献   

15.
报纸、刊物是宣传的工具、舆论的喉舌,同时肩负着传承文明和促进语言文字规范化的重任。报刊宣传的语言规范化程度不仅关涉语言信息传递准确与否,而且影响人们的语言正确使用。  相似文献   

16.
报刊语言文字是人们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也是宣传党和政府方针政策的载体。但有的报刊常有错字、别字、漏字、多字等差错,阻碍了思想感情交流的通达,损害了报刊的宣传效益,更影响了报刊的声誉。近期看到在一份中央级报纸副刊的一篇文章中,把“揣一颗心”的“揣”字错成了“端”  相似文献   

17.
现在阅读报刊,很难见到报刊的“更正”。这么说,“无更正”是值得欣喜的事,何来之忧? 然而,在人们戏言“无错不成报”的今天,报刊“无更正”并非无差错可更正,而是出了差错不想公开改正。举几个例子。某报一则消息的标题,当中一个地名便有两处差错,“云南路南彝族自治县”错成了“广西石林彝族自治县”,报纸没“更正”;另一张报纸刊登一幅照片,文字说明称:  相似文献   

18.
如果我们把一份报纸看作是一种有形的生命体,那么其实它也是会"说话"的——通过它特有的版面语言。随着报纸编排电子化时代的到来,版面语言正在不断丰富和发展,一个好的版面编辑必须熟练地  相似文献   

19.
新闻界新闻     
新闻出版署公布全国报刊出版情况 据新闻出版署公布的统计材料,一九九六年全国共出版报纸二千零八十九种,平均期印数一亿七千六百四十四万份,总印数二百六十三点二七亿份,总印张三百五十九点六二亿印张。其中,全国性报纸二百零五种,省级报纸八百四十四种,地、  相似文献   

20.
王旭 《新闻世界》2009,(7):92-93
在欧美等国的新闻事业史上,资产阶级报刊和无产阶级报刊是两种比较典型的报刊.作为这两种报刊的典型代表,普利策创办的《世界报》和马克思创办的《新莱茵报》之间存在着诸多的不同点。本文主要从受众定位、资金来源、肩负的使命、语言风格、报道的侧重点以及编辑部制度等几个方面阐述两份报纸的不同之处,认识资产阶级报刊与无产阶级报刊的特征及二者间的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