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随着现代传媒业的迅猛发展,舆论监督和批评报道的作用日益突出。但在新闻实践中,作为新闻舆论监督载体的批评报道,也出现了一些误区,影响了批评报道的质量,削弱了舆论监督的功效。例如:记者在报道中的角色,即记者是新闻事实的旁观者;批评报道越多越好,要抵制各种不正之风,就得靠"曝光";认为舆论监督极容易引发纠纷和官司等。  相似文献   

2.
随着现代传媒业的迅猛发展,舆论监督和批评报道的作用日益突出。但在新闻实践中,作为新闻舆论监督载体的批评报道,也出现了一些误区,影响了批评报道的质量,削弱了舆论监督的功效。例如:记者在报道中的角色,即记者是新闻事实的旁观者;批评报道越多越好,要抵制各种不正之风,就得靠"曝光";认为舆论监督极容易引发纠纷和官司等。  相似文献   

3.
舆论监督是一项政治性很强的工作,随着新闻商品化概念的提出及传媒运作方式的转变,舆论监督越来越被视为传媒的热点,批评报道作为舆论监督的利器,担任着激浊扬清、扶正去恶的重要角色,但批评报道工作开展的难度却很大,引发的新闻纠纷及官司也不少。新闻事实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形式,但是是否对其进行批评揭露以及事实环节的把握却是主观的,因此,记者和编辑在批评报道过程中的主观能动心理选择显得格外重要。  相似文献   

4.
徐飞 《视听纵横》2003,(4):113-113
关于新闻舆论监督,多年来似已形成了这样的共识一新闻媒体针对社会上某些组织或个人的违法、违纪、违背民意不良现象及行为,通过报道进行曝光、揭露、批评、抨击时弊,抑恶扬善。这样的“共识”几乎把新闻舆论监督与批评性报道划了等号。而笔认为,新闻舆论监督实质还应包括正面监督。  相似文献   

5.
批评揭露性报道是新闻舆论监督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如何让我们采写的每篇批评性报道客观、真实,让当事人心服口服,真正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促使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并不是每位新闻从业人员都能做到的。  相似文献   

6.
叶林 《声屏世界》2004,(2):36-37
新闻舆论监督面临着十分复杂的社会政治环境,批评报道必须讲究方法和策略,也就是要讲究选题艺术。  相似文献   

7.
浅谈批评报道的选择艺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冯露 《记者摇篮》2004,(2):54-54
批评报道作为舆论监督的主要载体是新闻传媒对社会不良现象的批评。它所形成的舆论监督是一股潜能巨大的传播力量,既可以对社会生活发挥积极的建设作用,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也可以对社会现状构成消极的破坏作用。优秀的批评报道,不仅使受众能了解到社会的种种消极因素和阴暗面,更使人们坚定了惩恶扬善、积极上进的  相似文献   

8.
舆论监督作为学术话语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到80年代中期,“舆论监督”一词开始比较频繁地见诸报刊。而过去新闻实践话语中的“批评报道”、“负面报道”等。也逐渐为“新闻舆论监督”、“舆论监督报道”所替代。1987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三大。将“舆论监督”写进了大会报告。从那时起。  相似文献   

9.
标题是新闻内容的橱窗,这话道出了标题的重要性,而作为舆论监督主要形式之一的批评报道,由于更容易引起受众的极大关注,成为受众的焦点,其标题的重要性也就更加突出,探析一下批评报道标题的特色,应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地方传媒突破舆论监督瓶颈的实践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信国 《新闻界》2005,(3):52-53
既没有《焦点访谈》居高临下的气势,也没有《南方周末》跨区域监督的优势,地方传媒要进行舆论监督和批评报道可谓难上加难!一难在消息被封锁、新闻源被控制;二难在调查和采访阻力大;三难在批评报道往往无果而终、削弱了传媒舆论监督的影响力。地方传媒要想从重重困难中突围出来,一靠政策和法规创新,保障传媒的采访权、舆论监督和批评报道权;二靠实践创新,通过各种形式的新闻实践创新,探索地方传媒实现舆论监督、强化舆论监督新途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1.
舆论监督是法律赋予新闻工作者的权利和义务,“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一向是群众对新闻工作者的厚望,也是新闻记者的行为准则和最高追求。舆论监督的力度加大了,新闻失实的数量也便相应增多。因为新闻不可能杜绝失实,批评报道的次数越多,失误的可能性就越多,新闻官司可能就越多。这是辩证法,不可否认的新闻规律。  相似文献   

12.
舆论监督是党的新闻事业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新闻媒体对社会不良现象的批评揭露,都是实施舆论监督。然而频频不断的新闻官司,却使媒体陷入了两难境地。据悉,全国的新闻官司10年间已达到7500起,媒体败诉率达35%以上。新闻媒体因刊发批评报道吃官司甚至败诉,不仅削弱了批评报道的战斗力,而且损害了新闻记和媒体的信誉,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那么,怎样才能在实施舆论监督时避免“吃官司”呢?  相似文献   

13.
前几年,说起新闻改革,人们自然而然地就想到舆论监督,以为只有拓展报道空间,多搞批评报道,媒体才会有权威性和影响力。然而,当事实证明,舆论监督只不过是媒体的“一厢情愿”时,当众多曾经高举舆论监督大旗的栏目在四处碰壁后不得不“改弦更张”时,当众多媒体从业人员面对现状冷静思考时,人们发现:电视新闻在“正面报道”和“批评报道”之间还有广阔的中间地带,  相似文献   

14.
1994年1月,我担任南方日报读者来信部主任一职,每天阅处来信,接听来电,考虑舆论监督等问题。令我满意的是在这个工作岗位上,我不仅编辑和采写了300多篇批评报道,为省报的新闻改革努力工作,而且还策划和指挥过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的分别获得中国新闻奖二、三等奖和广东新闻奖一、二等奖的批评报道。在全国新闻界普遍感到舆论监督困难重重的年月里,我之所以在舆论监督方面有所作为,是因为善于在实践中解决一个又一个的重大疑难问题。我的主要体会是:一、处理好揭露与讲政治的关系,明确批评目的,指导记者从新闻事件中抓重大题…  相似文献   

15.
中宣部于1989年3月6日在关于转发《中宣部新闻研修班研讨纪要》的通知中指出:“揭露性的报道不要为揭露而揭露,而要着眼于解决问题,改进工作。”新闻舆论监督不是为批评而批评,其目的在于帮助被批评及时发现自己的问题,促进解决问题,改进工作,进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舆论监督要坚持促进解决问题的原则,注重社会效果。为使舆论监督取得好的社会效果,就要根据实际情  相似文献   

16.
马艺  王珩 《记者摇篮》2012,(3):24-25
新闻批评是舆论监督的重要手段之一,正确把握好新闻批评的"度"对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从观点把握、事实选择、报道时间、报道技巧四方面论述了新闻批评的适度性。  相似文献   

17.
新闻注意是预防新闻侵权的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滕兑现 《今传媒》2005,(2):31-31
大多数从事新闻工作的同仁都有这样的感受:写批评报道行使舆论监督的职权,容易引起新闻官司,写正面报道有时也会引起新闻纠纷。这究竟是为什么?其中的关键就是没有正确处理好新闻报道与新闻注意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侯杰 《新闻知识》2001,(1):20-21
时下,批评报道作为新闻媒体进行舆论监督的重要手段之一,已被广泛接纳和采用,并得到受众的普遍欢迎。但是,批评报道由于其本身的特殊性,它披露的正是一些人最不愿看到的,所以它所受到的阻力和压力比别类报道要大得多,这就使得一些批评报道刚刚报了开头,在事情的真相还没有挖出,事件的处理还没有一个令人满意的结果,就半途而废、不了了之。 如果批评报道发出后达到了引起重视、解决问题、以此为诫的目的,那么就可以说是一个成功的批评报道。但是,在新闻实践中,往往可能有这样一些因素影响着批评报道的正常完成:被批评对象通过…  相似文献   

19.
浅议舆论监督的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舆论监督是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光荣传统,是党赋予新闻传媒的重要任务。刘少奇同志在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中指出:“你们是人民的通讯员、是人民的记者,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反映人民的呼声,要敢说人民不敢说的、不肯说的、不想说的、想说又说不出来的话,要把新闻工作办得让人民满意。”新中国成立后,我党把舆论监督作为防止腐败、巩固人民政权的重要任务赋予给新闻传媒。1950年4月22日,中共中央作出了《关于在报纸刊物上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决定》,《决定》指出:“在报纸刊物上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是为了巩固党和人民群众的联系,保障党和国…  相似文献   

20.
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的重要职能,各类批评报道在各级媒体中部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做批评报道记者容易出名,但稍有不慎记者也会惹上官司。近些年因为媒体刊登批评报道引发新闻官司的事件屡有发生。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国新闻官司已经发生上千起。陷入官司中的新闻媒体和记者常常被拖得精疲力竭,有时还落得灰头土脸。事实提醒新闻工作者,在法制社会环境中,新闻媒体不仅要勇于开展舆论监督,还要善于开展舆论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