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驻外记者是报社的一支重要报道力量,做好驻外记者工作十分重要。近半年来,由于大家的努力,驻外记者的精神面貌与过去大不一样;工作质量和水平与过去大不一样;记者通联部组织指导工作的力度和水平与过去大不一样。大家充分认识到驻外记者作为报业集团的窗口、形象、大使所肩负的责任,按照党委的要求,自觉在编委会组织领导下,团结奋斗,积极进取,完成了既定目标任务。作为驻外记者如何搞好新闻报道,我觉得有三点很重要。  相似文献   

2.
庄丽 《中国广播》2007,(2):38-40
在国际新闻报道中,驻外记者是国内媒体伸向境外的触角、他们的报道为国内公众了解、观察、分析、评论国际新闻事件提供了事实基础。调动驻外记者的力量组织报道,即与驻外记者约稿建国际新闻节目编辑的日常工作之一。约稿的成败、约稿的质量与驻外记者有关,也与编辑的约稿卷度、海通能力和策划水平很大关系。本文旨在从约稿态度,沟通和策划等环节谈谈编辑工作。  相似文献   

3.
李建国 《今传媒》2011,(6):127-128
中国的重要通讯社和媒体都在境外设立了分社或记者站,大批驻外记者坚守着自己的岗位,承担着繁重的工作,随着国内受众对国际资讯全方位需求的逐渐增加,要求驻外记者成为能够满足多方面需求的"多功能复合型"记者。具体说来,驻外记者有三项基本任务要完成,一是采访发稿,二是调查研究,三是广交朋友。为完成这些任务,驻外记者须从多方面来提高自己的素养和能力。  相似文献   

4.
姚立 《中国传媒科技》2003,(3):13-13,25
<正> 说起驻外记者的酸甜苦辣,有一点令我感受颇深:那就是科技的发展使驻外记者的工作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就以发稿来说,如今的记者恐怕很难想象20年前国外记者站的工作状况了。笔者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曾三次驻外工作,亲身经历了这些变化。  相似文献   

5.
不知内情的人总是误认为驻外记者,尤其是新华社驻外记者,是一桩乐趣横生的美差。你看,这些记者因工作之便,可以周游世界,饱览异国他乡的奇风异俗,名山大川。其实不然,驻外记者是一个苦不堪言,且具有一定危险的差使,新华社记者邵云环捐躯南联盟便是一例,笔者作为新华社驻外记者在国外工作和生活了十几年,体会颇深。  相似文献   

6.
驻外记者与国际传播能力建设驻外记者构建了一个媒体的海外信息采编网络,驻外记者采编能力是其国际传播能力重要构成.笔者认为,国际传播能力主要包括五部分,即采编潘能力、传输与覆盖能力、推广与营销能力、受众服务能力以及研发与创新能力.这五科能力之间存在着内在关联.如下图所示.  相似文献   

7.
肩负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使命的驻外记者是新闻工作者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驻外记者要积极学习,主动提高业务能力——运用新媒体技术的能力、新闻报道的能力、外语能力、驻外适应能力,深入新闻报道一线,做好调查研究,不断提升工作效率与新闻报道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驻外记者是我们的同行中特殊的一群,他们是怎样工作的?我们向国内外的八位驻外记者提出了这几个问题: 1、您是何时开始任驻外记者的?曾在哪些国家或地区工作过? 2、您用哪种语言进行采访?怎样获取信息与采访线索?在日常采访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您是如何应付的? 3、您在工作中通过什么渠道和方式同总部联系?平均每月发稿多少?采用的情况如何? 4、您参加过哪些国际重大事件或突发性事件的采访报道?您是怎样从争取时效、提高质量等方面同外国记者竞争的?您认为有哪些优势和欠缺? 5、您驻外时曾采访过哪些国家元首、政坛风云人物或当地新闻界知名人士? 6、您与驻在国的同行、其他外国记者以及国内其他新闻单位派驻的记者是否经常联系与合作?同当地别国驻外记者相比,您认为各自的短长何在(请举例说明一下您所认识的外国记者在敬业精神方面的表现)?  相似文献   

9.
驻外记者走南闯北,经常被人称为"有故事的人"。在多年的驻外报道工作中,有几次采访经历深深地镌刻在我的记忆里。日本震后采访记首次驻外在东京,2011年日本发生了东日本大地震和福岛核泄漏事故。与地震相比,核辐射带来的后果更加让人担忧。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泄漏事故的严重程度已经达到了国际核事件分级表中第7级的水平,即"大量核物质泄漏,造成广泛的健康和环境影响"。这一分级和切尔诺贝利核事故是一样的。  相似文献   

10.
1、您所在的报纸国际版编辑有多少人,是否有自己的驻外记者?分管多少版面?与国内记者、编辑相比比例是多少? 2、作为国际版编辑,您是否有驻外工作的经验?如果有,是否对您的编辑工作有帮助? 3、您平均每周的发稿量是多少?请举例说明所发排稿件的时效性和版面的安排。 4、作为国际版编辑,您如何与驻外记者或特约记者、撰稿人取得联系并预约稿件?您从哪几个方面将国际报道与国内新闻报道建立有机联系? 5、在运用好新华社通稿的同时,贵报怎样努力办出自己  相似文献   

11.
不知内情的人总认为驻外记者,尤其是新华社驻外记者,是一桩乐趣横生的美差。其实驻外记者是一件苦不堪言、且具有一定危险的差使。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分离出企业本部的驻外机构(办事处、子公司等)越来越多,围绕企业驻外机构的资产和各项工作也形成了大量档案资料,与企业本部档案工作相比,驻外机构档案工作存在档案意识淡薄、管理不规范、制度空白多的突出问题,亟待解决。1企业驻外机构档案管理现状  相似文献   

13.
1、您所在的报纸国际版编辑有多少人,是否有自己的驻外记者?分管多少版面?与国内记者、编辑相较比例是多少? 2、作为国际版编辑,您是否有驻外工作的经验?如果有,是否对您的编辑工作有帮助? 3、您平均每周的发稿量是多少?请举例说明所发排稿件的时效性和版面的安排。  相似文献   

14.
"我想感谢在座的每一位记者,感谢大家在过去的8年里和今天与我的通力合作.我很高兴能在这个记者招待会上看到大家,我们的工作是富有成效的,这个工作可以让俄罗斯乃至世界上所有国家的人们知道,俄罗斯正在发生着什么样的变化,这里的人民是如何生活的,我们遇到了什么问题,我们打算怎样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5.
在驻肯尼亚的华人中间,广为流传着一个令他们骄傲和自豪的故事:1984年,肯尼亚举办了国语——斯瓦希里语全国比赛,数万人同台竞技,结果却令肯尼亚人大为震惊:第一名竟然被一个叫丁邦英的中国人夺得!一时间,肯尼亚国内舆论沸腾,首都内罗毕的媒体纷纷报道了这位来自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记者。如今,十多年过去了,丁邦英和他的故事仍在我国驻肯尼亚使馆官员和当地中国公司员工中传为佳话。 驻外记者要做语言专家 1970年,丁邦英从北京广播学院斯瓦希里语专业毕业后分配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非洲部任翻译。语言对于从事驻外报道的记者来说,是一项重要工具和武器。为了掌握好这项重要武器,丁邦英虚心向老  相似文献   

16.
陈富强 《新闻窗》2005,(2):42-43
驻站记者,是指媒体常驻某地的新闻专业人员,其能力素质与媒体的政治、业务、纪律、作风建设紧密相联。驻站记者具有“双重角色”。一方面,编制在报社,是名副其实的“本报记者”;另一方面,长年驻外,许多工作的开展要依靠所驻地区,必须尊重当地党委和政府。因此,驻站记者在工作环境、采写方式、通联协调等方面都有其特殊性。驻站记者怎样才能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17.
本文的第一章:《记者,时代的见证人》,谈了驻外记者的基本要求、记者的准备工作和记者出国前必须注意的问题,出国后正式取得记者证之前需要履行的手续等。  相似文献   

18.
驻外记者主要承担江苏原创新闻的采写,而江苏原创新闻是新华日报几次改版的重要成果,已成为新华日报的一大特色、一大优势。我们要进一步巩固这样的优势。市县报道是江苏原创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市县报道的质量和水平,对我们提高办  相似文献   

19.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国际问题报道正在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我已连续担任了四届国际台和全国广播系统的优秀广播直播节目评选工作的评委,对驻外记者历年的参评稿获奖率之高、获高奖的比例之大留下深刻印象。如《让缓和之风吹遍世界——编辑部和7名驻外记者座谈国际形势》的年终专稿,鲜明、准确地剖析了1988年国际形势发展的基本特征;东西方关系由对抗走向对话,由紧张走向缓和。这  相似文献   

20.
前文提要:本文的第二章《驻外记者的基本功》,谈到了一个驻外记者的“基本功”应当包括政策观点和新闻敏感、调查研究、学会写各形式的新闻报道以及不断提高外语水平几个方面。只有这几个主要方面的“基本功”练好了,才能做一个好的驻外记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