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C66块位于车镇凹陷北部陡坡带西段,其主力油层为沙三下砂砾岩体,油层具有油气藏埋藏深,岩性复杂,储层物性差的特点。本文在总结分析该区块的地层特征、储层物性以及试油试采特征的基础上,评价该块储层改造工艺和试油效果,对指导该区下步勘探开发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济阳坳陷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古潜山储层的储集空间,主要为次生溶蚀的孔、洞和构造引起的裂缝。构造裂缝的存在,使储层纵横向连通性难以预测,以致油水系统的划分问题是长期困扰勘探开发工作者的一个难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完井方案、试油方案、开发方案的快速、有效制定。近年来针对碳酸盐岩古潜山储层的大量勘探实践,发现利用原油性质的纵向变化、储层物性与含油气丰度的相关性及水分析的离子类型和矿化度资料变化划分不同油水系统,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3.
储层有效厚度下限研究,是以岩心资料为基础,以四性关系研究及测井解释为手段,以测试验证为依据,通过数理统计、综合归纳等建立岩性下限、含油性下限、物性下限及电性下限。本文对储层有效厚度下限确定的主要方法进行了分析与总结。  相似文献   

4.
杨英珍 《内江科技》2006,27(3):134-134
本文以基山砂岩低渗透油藏物性下限研究为例,在确定油藏物性下限的研究过程中,综合应用了正逆累计作图法、压汞参数法、试油验证法。用三种方法相互验证,对比分析,最终确定了基山砂体低渗透砂岩油藏孔隙度和渗透率物性下限,保证 3633×104t探明储量的计算与上报。  相似文献   

5.
《内江科技》2016,(8):63-65
本文通过对郑寨子地区岩心、录井、测井和试油等资料的研究分析,明确了该区储层的岩性、物性、含油性和电性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建立了低阻油层判别图版,得出了该区的油水层电性识别标准。通过实例,利用建立的储层判别模型、视自然电位计算模型与岩心、试油等动态数据对比分析,该方法适用于目标区域储层判别及其流体性质判定,为该区域进一步开发评价和增储增产,提供了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6.
《内江科技》2015,(4):61-62
储层的物性下限即储层的孔隙度、渗透率下限的确定对划分有效储层和储量计算具有重要意义。川东北YB气田大安寨段灰岩储层为典型的特低孔、渗储层,其具有孔隙结构特征复杂、储层非均质性强等特征。本文结合岩心物性分析资料、压汞实验,综合利用经验统计法、孔隙结构分类法、最小孔喉半径法和孔-渗关系法综合确定了储层物性下限。综合确定的孔隙度下限为1.79%,渗透率下限为0.004 m D。  相似文献   

7.
<正>point本文针对文明寨油田有效储层下限不能满足油田开发需要,提出利用取芯井,试油、核磁共振及室内实验等多种方法研究重新确定储层下限的解决方案。在油田开发行业起到指导地质储量复算及类似油藏的借鉴作用。如付诸现实将产生增加文明寨油田的地质储量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洪湖油田含油层段为古近系新沟嘴组下段Ⅱ、Ⅲ油组,储层岩性以粉砂岩为主,储集空间类型为孔隙型,以次生孔隙为主,储层平均孔隙度15%,平均空气渗透率40mD,为低孔低渗储层。采用岩心含油产状法确定了研究区有效厚度物性下限,孔隙度下限10.5%、渗透率下限为6mD,为有效厚度划分及储量计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中原油田深层致密油气资源类型主要有致密砂岩、页岩、砂泥岩缝洞油藏,水平井技术的发展大大降低了油气储层的下限,推动了中原油田致密油气藏勘探开发,研究了水平井压裂优化设计技术、开发分段压裂工具,在长井段水平井分段压裂获得成功,使深层致密气藏勘探开发技术取得突破,为资源向储量转化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李桂芬 《内江科技》2009,30(3):94-94
沙二段是小营油田一个重要的勘探开发层系,沙二段油藏具有储层薄,埋深浅,储层物性条件好,油井产量高,不需要压裂改造即能生产的特点,是比较优质的储量,在梁203-10块的岩性油藏滚动勘探中,本文采用以区域油藏评价、精细储层描述技术和水平井滚动开发为步骤的滚动勘探序列,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内江科技》2015,(5):32-33
马3断块于1984年投入开发,目前已进入开发中后期,限于过去的设备和技术水平,使得部分油层被认为是水层或者干层。通过对这些储层的录井资料和动态试油试采数据的研究,发现一些测井解释的干层和水层试油显示为油层。因此,我们对这些储层的电性特征进行了研究,发现在具有油气显示的储层当中,一些小层测井解释结果为干层和水层,但这些小层的电性值达到含油标准下限,并且试油结果为油层。所以,有必要对类似的储层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新的油层,实现老区的增储增效。  相似文献   

12.
在春风油田沙湾组清楚的地质认识的基础上,描述了储层的基本特征及区块内单井的测井曲线表现形态。通过取心井及录井资料,结合测井曲线响应特征及试油、试采等数据,进行了储层的四性关系研究,通过直方图、曲线图等技术手段得出了本地区含油性、岩性、物性、电性等有效厚度的下限标准,为储量计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根据物性化验、铸体薄片和扫描电镜等方法,对柴达木盆地大风山西部地区新近系下油砂山组藻灰岩储层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套储层储集空间以溶蚀孔型和裂缝-溶蚀孔型为主,储层物性较差,孔隙度范围为3.4%~11.8%,平均6.9%,渗透率范围为0.013~4.065 md,平均为1.353 md,具低孔中渗特征,裂缝和溶蚀对改善储层渗透性贡献大。据物性特征和压汞实验分析,将藻灰岩储层分为Ⅰ、Ⅱ、Ⅲ、Ⅳ、Ⅴ类五种类型,储层总体评价为中等-好。该研究结论对大风山西部地区藻灰岩岩性油气藏勘探具有一定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东风港油田沙三上清楚的地质认识的基础上,描述了储层的基本特征及区块内单井的测井曲线表现形态。通过取心井及录井资料,结合测井曲线响应特征及试油、试采等数据,进行了储层的四性关系研究,通过直方图、曲线图等技术手段得出了本地区含油性、岩性、物性、电性等有效厚度的下限标准,为储量计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陈茜 《今日科苑》2011,(2):184-185
孤南洼陷带沙三中亚段油气资源丰富,多口井试油见较好产能,显示了本区的较好勘探前景。但近两年对该块的开发呈现了停滞不前的现象。本文剖析了该地区的成藏基本条件及成藏控制因素,认为该区储层发育,物性较好,油气成藏主要受圈闭条件和构造位置的控制。  相似文献   

16.
以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七个泉构造为例,借助岩心薄片观察、物性及地震解释,提出了背斜构造带中烃类初次运移方向主要为顺层面侧向运移,并在背斜核部深层聚集,随后沿裂缝等路径向浅部储层分散.油藏分布具有深部大、浅部小的特点,为挤压盆地中背斜油气藏的勘探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哈拉哈塘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地质建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硕  马青  高春海 《内江科技》2012,(6):116-117
本文通过对哈拉哈塘地区典型井储层特征、成像测井和地震储层研究成果、试油试采成果等资料的综合分析,认为哈拉哈塘地区暗河溶洞系统中未塌陷溶洞、塌陷型洞穴-洞顶缝系统是该地区最主要的油气储集空间类型。建立哈拉哈塘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概念模型,为哈拉哈塘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的油气勘探开发快速推进、储量产量快速增长提供基础地质保证。  相似文献   

18.
三工河组是准格尔盆地腹部莫北油田的重要勘探层位,通过岩心观察、测井数据、薄皮分析等,对J1S2储层进行了物性的研究。研究显示J1S2储层的岩性主要为细粒岩碎屑岩。根据该地区储层铸体薄片分析,储层孔隙类型主要为粒间孔隙,其次为粒间溶孔,少量粒内溶孔和基质溶孔。油层平均孔隙度为13.57%,平均渗透率为3.19×10-3μm2。属中孔、低渗储层。如何对该井区进行合理研究和评价,对下一步油气勘探具有重要影响。本文根据岩样分析化验,从岩性特征、物性、沉积相等方面对该低渗储层进行研究和评价。  相似文献   

19.
龙岗构造是中国石油2006年的重要勘探成果,它包括飞仙关鲕滩储层和长兴组生物礁两套储层。本文介绍了利用测井资料准确的识别了龙岗构造飞仙关储层的方法,以及储层的划分、流体性质判别方法研究;通过这些方法,能准确地进行了储层识别和进行流体性质判别,并经过试油结果的验证,证明这些方法在龙岗地区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贾若 《内江科技》2011,32(10):133+91-133,91
砂砾岩扇体是今后胜利油田增储上产的主战场,其扇体识别与期次划分、储层四性标准和油藏开发模式的研究对于此类油藏具有重要意义,从砂砾岩扇体的地震相特征出发,并结合测井、录井及试油试采资料研究砂砾岩扇体旋回体的划分和小层划分.确定了各砂组的四性界限,基于此制定了相应的滚动勘探开发方案较好地解决了各砂组储层物性、层间干扰比较严重,油井初期产能差异较大的问题,为满足老油田合理的开采速度及具有较长的稳产时间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