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吴英案为热点,刑法学界和刑事实务界围绕集资诈骗罪展开了争论与探讨。如何界定"非法集资"、"社会公众"、"非法占有目的"等要素,是认定构成集资诈骗罪的关键。在实践中,应当正确区分集资诈骗罪与民间借贷、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依法严把集资诈骗罪的入罪门槛。《刑法修正案(八)》保留了对集资诈骗罪的死刑设置。集资诈骗罪死刑是否应予废止将是刑法学界长期研究与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我国刑法对于金融诈骗犯罪的立法经历了不适用死刑、有选择的适用死刑和保留但严格限制死刑三个阶段.在我国,当前死刑存在还是具有一定合理性的,但应逐渐限制并在将来废除是刑法学者的共识.对金融诈骗罪的死刑问题有废除论和保留论两种观点.对金融诈骗罪适用死刑,既不利于刑罚的报应功能的实现,也不能预防、减少金融诈骗犯罪的发生,因此,我国刑法应当取消金融诈骗罪的死刑规定.  相似文献   

3.
我国刑法对于金融诈骗犯罪的立法经历了不适用死刑、有选择的适用死刑和保留但严格限制死刑三个阶段。在我国,当前死刑存在还是具有一定合理性的,但应逐渐限制并在将来废除是刑法学者的共识。对金融诈骗罪的死刑问题有废除论和保留论两种观点。对金融诈骗罪适用死刑,既不利于刑罚的报应功能的实现,也不能预防、减少金融诈骗犯罪的发生,因此,我国刑法应当取消金融诈骗罪的死刑规定。  相似文献   

4.
《刑法修正案(八)(草案)》准备取消13个非暴力的经济犯罪死刑罪名,开启了我国立法削减死刑的先河。但是,基于我国的国情,对贪污贿赂罪死刑的废除应当慎重从事,暂不考虑。只有待各方面条件都比较成熟时,才可以对贪污贿赂罪的死刑予以废除。  相似文献   

5.
在《刑法修正案(九)》废除绑架罪、贪污罪与受贿罪的绝对死刑之后,我国刑法典中仅劫持航空器罪、拐卖妇女儿童罪、暴动越狱罪、聚众持械劫狱罪等4种罪名规定有绝对死刑。绝对死刑的废止有利于协调罪刑关系、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以及推进死刑制度的改革。但是,修改后的法定刑依然具有绝对性且罪刑关系依然存在瑕疵,而以"可以判处死刑"的方式作为绝对死刑废止后的法定刑配置模式最具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在立法上对死刑进行严格控制是我国当前死刑制度改革的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草案)>从立法上对死刑进行严格控制,拟取消13个死刑罪名,占死刑罪名总数的19.1%;缩减死刑适用对象的范围,规定已满75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对我国的刑罚结构进行大幅调整.认为我国现行刑法的死刑罪名仍有较大的压缩空间,建议对心理上或生理上有严重缺陷的人不适用死刑,指出我国的刑罚体系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7.
《刑法修正案(八)》作为中国社会过渡时期的法律产物,其中反映出来的思想和理念越来越被社会大多数人接受和认可。然而《刑法修正案(八)》中涉及的废除13个经济性非暴力犯罪的死刑却引发热议。文章拟从废除死刑的背景,以及如何从真正意义上废除死刑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死刑制度的改革,一直是中国理论与立法界争论的热点。当前我国死刑改革面临着重重困境:立法上废除死刑罪名的步伐缓慢,司法上适用死刑的标准难以统一,国民对死刑的观点分歧巨大。要化解困境,就要以宪法为指导,推动立法减少死刑罪名,严格司法上适用死刑的标准,科学引导民意,以经济诉求的满足来缓解被害者家属的报复情绪等。只有通过多途径持续努力来化解死刑难题,逐渐减少乃至最终废除死刑的目标才可能实现。  相似文献   

9.
中国在现代化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并接受了人权,并在这一进程中逐步地改革了中国的死刑制度。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将死刑制度改革置于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的框架内,为中国死刑制度的改革增添了人权的维度,同时明确要求"逐步减少适用死刑罪名",为深化死刑改革指明了新的方向。我们应该确立废除死刑的政策目标,并以此指导死刑制度的全方位改革:首先在司法上严格限制死刑,同时在立法上进一步严格死刑适用条件,缩小死刑适用范围,继续努力不懈地减少死刑罪名;认真研究《联合国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的相关问题,争取早日批准该公约。  相似文献   

10.
林山 《华章》2012,(14)
死刑作为对犯罪分子最严厉的处罚,在我国的刑事法治中一直处于独特的地位.但我国死刑制度罪名过多,涉及面过宽,已经不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也践行这一理念:死刑从存在到逐渐加以限制直到最后被全部废除.本文从我国刑事立法进程、法环境和法理论的角度加以论证我国死刑制度的改革也必和世界趋势融合.  相似文献   

11.
尽管废除死刑是当前世界刑罚改革的潮流,但是由于我国长期存在的刑法理念以及立法方面的影响,短期内废除死刑还难以实现,现实的选择只能是在司法上通过转换观念、严格解释死刑适用的条件等方式来限制死刑的适用,为最终废除死刑做好铺垫.  相似文献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对于死刑的适用作出了一些新的规定,并首次规定对部分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罪犯的限制减刑制度。对于这些新规定的理解与具体适用,司法实务界以及理论界目前存在着一些分歧,包括对于不适用死刑的条件、限制减刑制度的具体使用等。对于这些规定理解使用上的分歧,要从现行有效的法律、法规、解释出发,结合相关的刑法基本理论,坚持刑法的基本原则,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谢晖 《襄樊学院学报》2008,29(10):42-47
我国在一定时期内不可能全面废除死刑,但由于我国已经签署联合国《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因而,应当从实体法和程序法两个方面控制死刑的适用。在实体法上,将死刑罪名控制在有限的范围内,对于性质特定的犯罪、情况特殊的罪犯,不适用死刑立即执行,而代之以其他刑罚方法;在程序法上,注意发挥审理程序在限制死刑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刑法修正案(九)》之前的刑法规定对考试作弊行为虽有一定打击,但存在较大缺陷,满足不了日益猖狂的考试作弊现象。《刑法修正案(九)》新增的组织考试作弊罪,非法出售、提供考试、答案罪,代替考试罪,有效地弥补了刑法的漏洞。但这三个罪名在法律用语的明确性以及此罪与彼罪的关系方面仍然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本文依据《刑法修正案(九)》颁布前后的刑法规定,结合当前考试作弊行为的特点,对我国当前刑法对考试作弊系列行为的规制进行简要评析,以期为该类罪名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刑法修正案(九)》亮点是既创新了刑事立法理念,突出了刑法对公民价值行为取向的规范引导,也强化了刑法对重要社会关系的重点保护。同时体现了宽严相济的刑事法律政策,进一步减少了适用死刑的范围,加大了对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犯罪惩罚力度。《刑法修正案(九)》的修正,是在不断适应改革开放新情况新问题的现实需要,但过频的修正率,使得《刑法典》的稳定性、权威性不可避免造成一定的削弱,刑法体系的协调性也不可避免受到巨大挑战,因此《刑法修正案(九)》在对制度进行了大胆创新以及丰富现有的刑事法治理念的同时,对刑事法治也带来了些许可能的隐忧。  相似文献   

16.
自古以来,死刑制度在刑罚体系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甚至有人认为没有死刑的刑法根本就不是刑法。随着社会的发展,废除死刑的呼声越来越高,许多国家已经废除了死刑,有些国家虽有死刑的罪名,但也只是个摆设。不管各国的决定如何,死刑存废问题虽已争执了200年,但仍是一个未解之谜,我国同样陷入这一敏感话题中。  相似文献   

17.
受严峻的社会治安形势和民众传统报应情感的影响,中国现行刑罚结构属于典型的重刑刑罚结构。而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和对刑罚功能的反思,刑罚结构趋轻化已成为世界各国刑法改革的方向。以死刑和自由刑为主导地位的重刑结构的中国刑法受到了质疑,应在《刑法修正案(八)》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大幅度地削减死刑罪名,调整死刑与无期徒刑、有期徒刑之间的结构关系,提高罚金刑的地位和增设轻刑刑种等方面对刑罚的设置进行结构性的改革。  相似文献   

18.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逐步减少适用死刑罪名。通过对世界各国死刑情况和我国目前死刑罪名使用情况的分析,指出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杀人偿命"的复仇思想,目前的死刑罪名是符合我国现阶段国家发展的需要的,也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因此,是有必要存在的。但是,随着法制的进步和对人权保障思想越来越重视,死刑罪名在我国未来是极有可能被废除的。  相似文献   

19.
酝酿多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草案》被提交给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这意味着,中国在继2007年死刑复核权收归最高院后,在控制死刑方面的又一次实质进步。死刑是一种生命刑,在历史上多有适用,然而随着人权理论的发展,世界范围内废止死刑的呼声日益高涨。试从死刑的产生,发展及现状开始介绍,从世界上对死刑存废的观点,结合我国死刑对死刑的局限性及其存在价值做出总结,我们现在的任务是创造条件,废除死刑。  相似文献   

20.
死刑的限制和废除己经成为刑法改革的大势所趋,并成为当代许多国家秉承的刑事政策。包容性发展强调强调社会公平,实现个人和社会在公平、正义基础上的和谐发展。中国在死刑问题上也要有自己的立场和抉择。刑法修正案(八)通过对死刑缓期执行的改造,为限制死刑创造了契机。此项刑事政策的转变,秉承了重大政策不争论的科学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