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朗读是语文学习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能力训练。语文教师要清楚地认识朗读的重要性,并在教学中选取典型的素材,坚持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朗读教学要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使朗读成为语文教学的常态,教师指导朗读,增强学生语感,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美的情感。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17,(7):41-42
小学阶段实施语文教学的一个教学目的是理解文本内容,增强学生的情感认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合理渗透人文精神可使学生更好地体会课文所要表现的精神实质,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的智力、情感均获得提升,逐渐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3.
中学语文教学教师要和学生拉近关系,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活动。通常认为语文教师的任务主要是教学,但是新课改要求教师在教学之余也要培养学生的素质。比如情感教育,“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的灵魂。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是有巨大优势的。纵观现行的中学语文教材中有大量的情感教育素材,课本里蕴藏着大量的情感事件。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在人的实践活动中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和兴趣,将会达到显著的效果;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贯彻实施情感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潜在力,发掘课文中蕴藏的思想感情,能使学生在学习中如沐春风。笔者就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谈一下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相似文献   

4.
马美平 《成才之路》2009,(18):38-38
一、激发情感,以情激情 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促使学生实现良好的情感体验。使之有利于语文教学。(1)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教师必须要结合学习兴趣和动机培养.激发学生学好语文的热情。要上好新生入学的第一节语文课,灵活地自选教学内容,采用“茶馆”“书场”似的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5.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只有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才容易进入课文情境中去,从而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6.
在语文教学中要加强情感教学,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的情感教育因素,使学生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进行积极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理性认识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心理品质。在语文教学中加强情感教学,笔者可以从在朗读中激发情感、在想象中促进情感、创设情境体验情感、组织讨论抒发情感等四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7.
伴随我国新课改步伐的加快,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情感教育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其除了为语文教学提供方向以外,还是新课改的重要内容.所以,必须把情感教育融入语文教学中,使其教学目标有效实现,这样才可以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地发展.现通过对初中语文教学中采用情感教育的意义的分析,提出情感教育有效应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学只有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才容易进入课文情境中去。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9.
伴随我国新课改步伐的加快,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情感教育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其除了为语文教学提供方向以外,还是新课改的重要内容。所以,必须把情感教育融入语文教学中,使其教学目标有效实现,这样才可以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地发展。现通过对初中语文教学中采用情感教育的意义的分析,提出情感教育有效应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李忠伟 《考试周刊》2012,(36):27-28
语文课堂应是最能吸引学生,给予学生情感激荡和心灵慰藉,让学生感知世界触摸人生的课堂。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应充分挖掘语文教材,合理有效地处理教学活动,使语文课堂真正地鲜活起来。本文从营造情感氛围、激发学生兴趣、激发想象力、创设问题情境等方面对语文课堂教学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张弦 《考试周刊》2015,(40):50-51
由于新课改的推进,教学课程的结构、教学方法及学习目标都发生很大的改变,而且每门课程的教学目标逐渐从追逐考试成绩转到更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健全人格的培养上,新课改在语文教学中最大的要求是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情感教育要求改变传统灌输式的教育方法,注重提高学生的情感素质,使学生从课文中体会到作者的情感,提升学生的情感水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提高,进而使学生更全面地发展。  相似文献   

12.
课文教学的现状要求我们,必须摆脱传统的桎梏,让学生主动地学习课文.积累、领悟、创造是被提倡的语文教学方法,特别是语文情感的激发培养.因此,语文课就应当成为学生情感驰骋的广闻天地.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情感呢?  相似文献   

13.
<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去,这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关键。初中语文的教学目标不仅注重语文知识的积累,还强调在学习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下进行语文学科的学习。这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既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又能促进其对知识的深入探索。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进入课文情境中去,从而更好的学习呢?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4.
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的艺术之魂,没有情感的融入,教学艺术之花就不能开放。教育家赞可夫曾说过:“学生积极的情感,欢快的情绪,能使他们精神振奋,思维活跃,容易形成新的联系。而消极的情绪会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情感呢?  相似文献   

15.
刘世丽 《学周刊C版》2011,(12):137-137
语文是一种文化,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生活。面对隐痛重重的语文教育现状,要想改变现状就得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璞归真,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教学的强烈愿望,将语文教学转化为学生生活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语文学习中更好地生活。而这些都需要语文教师把语文教学生活化。  相似文献   

16.
张浩  马金英  曹晓玲 《教师》2014,(10):57-57
情感教育是与认识教育具有一定区别的概念,是在语文教学中有意识地把情感教育作为施以素质教育的工具,从而起到构建语文高效课堂的目的。基于此,就应该在语文教学中以情感教育为着力点,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兴趣爱好,激发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动机,使其构建起健康向上的、积极的优秀道德品质体系。  相似文献   

17.
在语文教学中,只有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才容易进入课文的情境中去,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较全面、较深入地理解课文,把握课文的思想主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使笔者深深地体会到,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8.
教育心理学认为:成功的教育教学,都离不开情感因素的作用。语文教学如果没有情感因素就显得呆板乏味、干巴巴,而只有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激发,才能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注重情感因素的探索。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知和情感的产生是统一的过程,因而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行动情后入情,而致“缘情悟理”。那么,语文教学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呢笔者在阅读教学中常用“四字诀”即用“读”、“看”、“想”、“议”来激发和调动学生情感因素。 “读”——朗读是激发情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胡美娟 《广西教育》2010,(28):27-27
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情感渗透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注重情感体验"。因此,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对教学内容进行情感性处理,探究能激发学生情感的有效手段,诱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内驱力,使学生情感处于流动状态,实现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20.
语文作为人文社会科学之基础,不仅传递着丰富的思想和学问,而且还是人们交流情感的工具.在新时代的教育工作中,语文教学必须注重知识、能力、情感三者之联系,并要根据教材特征和实际情况,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感染.笔者以为,欲将情感教育落实到语文教学中的各个环节,激发学生的情感,应该以"情感"为媒介,并渗透入到学生的思想,使他们在情感的激流中感受语文的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